首頁 > 職責大全 > 防止鍋爐汽包滿水缺水事故措施范本

防止鍋爐汽包滿水缺水事故措施范本

2024-07-17 閱讀 1240

1、鍋爐汽包水位保護的運行要求:

(1)汽包水位保護是鍋爐啟動的必備條件之一,該保護未正常投入,嚴禁鍋爐啟動。

(2)在鍋爐啟動前應進行汽包水位保護的實際傳動校檢,嚴禁用信號短接方法進行模擬傳動替代,而必須用上水方法進行高水位保護試驗、用排污門放水的方法進行低水位保護試驗。

(3)汽包水位保護的投退與控制邏輯的整定修改,必須嚴格執行審批制度。

(4)鍋爐汽包水位高、低保護應采用獨立測量的三取二的邏輯判斷方式。當有一點因某種原因須退出運行時,并經公司生產副經理或總工審批,限期(不宜超過8h)恢復;當有二點因某種原因須退出運行時,應自動轉為一取一的邏輯判斷方式,并制定相應的安全運行措施,經公司生產副經理或總工批準,限期恢復(不宜超過8h),如逾期不能恢復,應立即停止鍋爐運行。

(5)鍋爐汽包水位保護的整定值和延時值應依照鍋爐廠家規定,不得自行確定。

2、鍋爐汽包水位計的運行要求:

(1)鍋爐應至少確保配置兩只彼此獨立的就地汽包水位計和兩只遠傳汽包水位計。水位計采用兩種以上工作原理共存的配置方式,集控室內至少要有兩只性能可靠的遠傳水位計,每個遠傳水位表在運行規程規定的最低、最高安全水位刻度處應有明顯的標記。其指示值應定時與就地水位計進行校對,以保證在任何運行工況下鍋爐汽包水位的正確監視和調節。

(2)當一套水位測量裝置因故障退出運行時,應立即告知生技部熱控主管,并填寫缺陷單,加強其它水位計的對照檢查,避免加減負荷或進行重大操作,維持機組穩定運行。故障水位計一般應在8h內恢復。若不能完成,發電部會同熱控人員制定相應技術措施,經公司生產副經理或總工批準,允許延長工期,但最多不能超過24h。處理故障水位計時必須辦理工作票,工作票應寫明故障原因、處理方案、危險點分析等事項。

(3)對水位計要定期檢查、沖洗、校驗,確保水位計運行正常可靠。運行人員必須按規程要求定期進行水位計校驗,當發現各水位計間誤差較大時,應立即匯報值長,通知維檢熱控人員,查明原因予以消除。

(4)水位計汽、水連通管上的閥門及放水管上的閥門,必須嚴密不漏。取樣門、汽和水側取樣管、及其之間連通管,均需良好保溫。

(5)汽包水位信號應采用三選中值的方式進行優選。

(6)汽包水位計的零位應以鍋爐廠提供的數據為準,由熱控人員進行核對、標定。

(7)就地水位計應具備良好照明及事故照明。

(8)鍋爐長時間停運時,應聯系熱控人員,將水位計取樣管內存水排凈,以防對取樣管產生腐蝕,并做好記錄。

3、運行操作維護的要求:

(1)鍋爐啟動前,應聯系熱控人員確認差壓式水位測量裝置參比水柱已形成,鍋爐汽包水位的監視應以差壓式水位測量顯示值為準,當運行中無法判斷汽包真實水位時,應緊急停爐。

(2)每班在就地進行一次雙色水位計與集控室各水位指示的檢查核對,若其偏差過大,應暫以雙色水位計為準,并立即通知熱控人員處理(以額定汽壓下雙色水位計的零水位為基準,校正差壓水位測量裝置的零水位)。

(3)接班前、交班前在集控室各進行一次雙色水位計與操作員站畫面顯示水位的核對,星期一白班試驗高、低水位報警一次。

(4)給水系統正常運行是保證鍋爐水位正常的關鍵,應嚴格按規程要求,注意對給水泵及其系統的檢查、維護。重點檢查以下方面,發現缺陷應及時消除或采取相應措施,如切換、降負荷等。

1)給水泵及系統中其他轉動設備的振動、轉速、油壓、油溫及油質;

2)汽動給水泵調速系統;

3)電動給水泵液力偶合器及調節裝置;

4)給水泵入口濾網;

5)給水系統調節閥;

6)給水泵再循環閥;

7)事故放水閥;

8)各加熱器及除氧器水位。

(5)認真執行設備巡檢維護工作并如實記錄,如雙色水位計結垢,紅、綠色顯示不清晰或呆滯不動時,必須進行汽(或水)沖洗。發現水位計及其測量系統保溫破損應及時通知維檢熱控人員。

(6)給水系統中各備用設備應處于正常備用狀態,按規程定期切換、試驗。當失去備用時,應執行發電部制定的安全運行措施,限期恢復投入備用。

1)高壓加熱器保護裝置及旁路系統應正常投入,并按規程進行試驗,保證動作可靠,因某種原因需退出高壓加熱器保護裝置時,應制定措施,經公司生產副經理或總工批準,并限期恢復。

2)每半月做一次電動備用給水泵啟停試驗。

3)每月1日、15日白班對備用電動給水泵耦合器勺管活動兩次。

(7)運行中,應加強鍋爐水位的監視與調整,注意給水流量與蒸汽流量是否平衡以及給水流量、給水壓力與主蒸汽流量、汽包水位的對應關系,防止汽包水位大幅波動。

(8)手動操作時應避免給水流量的猛增猛減,在額定蒸發量下給水自動調節應有一定余度,防止事故情況下鍋爐缺水。

(9)鍋爐啟爐前,事先要適當降低汽包水位(在正常范圍內);減負荷前,要適當提高汽包水位(在正常范圍內)。水位偏高時,不應大幅度增加負荷,水位偏低時不應大幅度減負荷。

(10)蒸汽壓力接近ERV閥或安全閥動作定值時,要加強對汽包水位的監視,并適當降低汽包水位(在正常范圍內)。

(11)要保持鍋爐事故放水閥可靠;關閉時嚴密不漏,開啟時靈活。運行中要防止誤動事故放水閥。汽包水位高至事故放水閥開啟定值時,應確認其已自動開啟排水,否則要手動開啟放水;水位降至關閉定值時,應確認其已自動關閉,否則要手動關閉。

(12)鍋爐定期排污前,要適當提高汽包水位(正常范圍內)。一次只能進行1組排污管排污,不得同時多組排污,排污時間要嚴格按規定控制,排污后要檢查是否確已關嚴各排污閥。

(13)汽包水位一般應控制在正常水位(零水位)±76mm范圍內。若鍋爐汽壓和給水壓力正常,而汽包水位超過±76mm時,應檢查各水位計是否準確,如水位計準確,可將給水自動改為手動操作,進行調節,并注意檢查給水調節閥是否卡澀。

(14)給水投自動時,應注意監視給水量與蒸汽量的平衡關系及給水泵轉速,發現汽包水位波動較大,給水量調節幅度較大時,應切除自動進行手動調節,并立即通知維檢熱工人員處理。

(15)給水手動調節時,要有適當提前量,應平穩,避免猛開猛關,防止汽包水位波動大。

(16)在運行中當發現汽包水位大幅度變化時,應首先分析水位變化原因,不能盲目操作,如汽包水位變化超過規定值而保護拒動時,應手動執行“MFT”。

(17)在汽壓、負荷突變,鍋爐滅火,安全閥起跳、回座等異常工況時,應正確判斷汽包水位,避免因虛假水位造成誤判斷、誤操作。在運行中無法判斷汽包真實水位時,應緊急停爐。

(18)給水泵在倒換過程中,應監視給水量、給水壓力與蒸汽流量、汽包壓力、保證汽包正常水位。

(19)在機組啟動或停運過程中,啟停制粉系統時要密切注意汽包水位的變化,并盡量保證鍋爐爐膛熱負荷增減均勻緩慢。

(20)認真進行交接班工作,對給水設備的運行方式、狀況及設備缺陷等做到心中有數,并做好事故預想。

(21)保證鍋爐給水系統、汽包連續排污閥門開關靈活,鍋爐啟動前應對有關閥門進行開關試驗,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停機期間對高加入口三通閥進行開關試驗,確保其在高加故障跳閘時動作,防止造成鍋爐斷水。

(22)電動給水泵保持備用狀態,按規程規定進行定期試轉試驗和檢查。失去備用要制定相應的安全運行技術措施,限期恢復投入備用。

(23)按規程要求調整鍋爐燃燒、給水、保證汽包水位正常。

1)機組正常運行時加強對汽包水位的監視,給水調節應保持自動控制方式,經常檢查給水系統的工作情況是否良好,發現自動異常或水位異常時要及時處理。

2)加減負荷按照規定進行,大幅度改變負荷后要穩定10-15分鐘,以防因燃燒的變化導致汽包水位大幅度波動。

3)鍋爐負荷在30%以下給水自動采用單沖量控制,30%以上應采用三沖量控制。

4)當因調整不當造成汽包水位上升時,可以用開大連排的方法降低水位至正常范圍。

(24)防止省煤器汽化,在鍋爐啟動初期省煤器再循環門要保持開啟狀態,待鍋爐連續進水后才允許關閉。

(25)以下情況容易引起汽包水位的變化,運行時要引起注意:

1)負荷增減速度過快;

2)安全門動作;

3)燃料增減過快;

4)啟動和停止給水泵時;

5)給水自動失靈;

6)承壓部件泄漏。

(26)運行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值班紀律,監盤思想集中,密切注意汽包水位,定期分析各運行參數的變化,調整要及時,準確判斷處理事故。不斷加強理論學習與操作培訓,提高判斷和操作技能。

篇2:循環流化床鍋爐汽包安全注意事項

1.在確定汽包內部無水之后,才允許打開人孔門。汽包內部溫度降到40?C以下時才能進去工作,且要有良好的通風。

2.進汽包以前,應把所有的汽水連接門關閉,并加鎖,如主汽門、給誰門、放水門、連續排污總門、加藥門、事故放水門等,檢查確已與系統隔離后,才能進入工作。

3.打開汽包人孔門時應有人監護。檢修人員應戴著手套,小心地把人孔門打開,不可以把臉靠近,以免被蒸汽燙傷(剛的鍋爐)。

4.進入汽包后,先用大膠皮墊把下降管管口蓋住,以防東西掉進下降管里。

5.汽包內有人工作時,外邊的監護人員要經常同內部人員聯系,不得無故離開。

6.汽包內有12V行燈照明,但變壓器不能放在汽包里。

7.拿進汽包內的工具要登記,材料需要多少,拿多少。

8.進汽包內的檢修人員衣袋內不許帶東西,如尺子、鋼筆、鑰匙等。最好穿沒有扣子的衣服,用布條代替扣子,以防東西和扣子脫落,掉入下降管內。

9.在汽包內進行焊接工作時,人空口應有一專門刀閘,可以有監護人員隨時拉掉。并注意不能同時進行電、火焊。

10.離開汽包時,要用細密的鐵絲網蓋嚴,并在四周貼上封條。

11.關人孔門時,要請點人數,仔細查看工具。

篇3:防止鍋爐汽包滿水缺水事故措施范本

1、鍋爐汽包水位保護的運行要求:

(1)汽包水位保護是鍋爐啟動的必備條件之一,該保護未正常投入,嚴禁鍋爐啟動。

(2)在鍋爐啟動前應進行汽包水位保護的實際傳動校檢,嚴禁用信號短接方法進行模擬傳動替代,而必須用上水方法進行高水位保護試驗、用排污門放水的方法進行低水位保護試驗。

(3)汽包水位保護的投退與控制邏輯的整定修改,必須嚴格執行審批制度。

(4)鍋爐汽包水位高、低保護應采用獨立測量的三取二的邏輯判斷方式。當有一點因某種原因須退出運行時,并經公司生產副經理或總工審批,限期(不宜超過8h)恢復;當有二點因某種原因須退出運行時,應自動轉為一取一的邏輯判斷方式,并制定相應的安全運行措施,經公司生產副經理或總工批準,限期恢復(不宜超過8h),如逾期不能恢復,應立即停止鍋爐運行。

(5)鍋爐汽包水位保護的整定值和延時值應依照鍋爐廠家規定,不得自行確定。

2、鍋爐汽包水位計的運行要求:

(1)鍋爐應至少確保配置兩只彼此獨立的就地汽包水位計和兩只遠傳汽包水位計。水位計采用兩種以上工作原理共存的配置方式,集控室內至少要有兩只性能可靠的遠傳水位計,每個遠傳水位表在運行規程規定的最低、最高安全水位刻度處應有明顯的標記。其指示值應定時與就地水位計進行校對,以保證在任何運行工況下鍋爐汽包水位的正確監視和調節。

(2)當一套水位測量裝置因故障退出運行時,應立即告知生技部熱控主管,并填寫缺陷單,加強其它水位計的對照檢查,避免加減負荷或進行重大操作,維持機組穩定運行。故障水位計一般應在8h內恢復。若不能完成,發電部會同熱控人員制定相應技術措施,經公司生產副經理或總工批準,允許延長工期,但最多不能超過24h。處理故障水位計時必須辦理工作票,工作票應寫明故障原因、處理方案、危險點分析等事項。

(3)對水位計要定期檢查、沖洗、校驗,確保水位計運行正常可靠。運行人員必須按規程要求定期進行水位計校驗,當發現各水位計間誤差較大時,應立即匯報值長,通知維檢熱控人員,查明原因予以消除。

(4)水位計汽、水連通管上的閥門及放水管上的閥門,必須嚴密不漏。取樣門、汽和水側取樣管、及其之間連通管,均需良好保溫。

(5)汽包水位信號應采用三選中值的方式進行優選。

(6)汽包水位計的零位應以鍋爐廠提供的數據為準,由熱控人員進行核對、標定。

(7)就地水位計應具備良好照明及事故照明。

(8)鍋爐長時間停運時,應聯系熱控人員,將水位計取樣管內存水排凈,以防對取樣管產生腐蝕,并做好記錄。

3、運行操作維護的要求:

(1)鍋爐啟動前,應聯系熱控人員確認差壓式水位測量裝置參比水柱已形成,鍋爐汽包水位的監視應以差壓式水位測量顯示值為準,當運行中無法判斷汽包真實水位時,應緊急停爐。

(2)每班在就地進行一次雙色水位計與集控室各水位指示的檢查核對,若其偏差過大,應暫以雙色水位計為準,并立即通知熱控人員處理(以額定汽壓下雙色水位計的零水位為基準,校正差壓水位測量裝置的零水位)。

(3)接班前、交班前在集控室各進行一次雙色水位計與操作員站畫面顯示水位的核對,星期一白班試驗高、低水位報警一次。

(4)給水系統正常運行是保證鍋爐水位正常的關鍵,應嚴格按規程要求,注意對給水泵及其系統的檢查、維護。重點檢查以下方面,發現缺陷應及時消除或采取相應措施,如切換、降負荷等。

1)給水泵及系統中其他轉動設備的振動、轉速、油壓、油溫及油質;

2)汽動給水泵調速系統;

3)電動給水泵液力偶合器及調節裝置;

4)給水泵入口濾網;

5)給水系統調節閥;

6)給水泵再循環閥;

7)事故放水閥;

8)各加熱器及除氧器水位。

(5)認真執行設備巡檢維護工作并如實記錄,如雙色水位計結垢,紅、綠色顯示不清晰或呆滯不動時,必須進行汽(或水)沖洗。發現水位計及其測量系統保溫破損應及時通知維檢熱控人員。

(6)給水系統中各備用設備應處于正常備用狀態,按規程定期切換、試驗。當失去備用時,應執行發電部制定的安全運行措施,限期恢復投入備用。

1)高壓加熱器保護裝置及旁路系統應正常投入,并按規程進行試驗,保證動作可靠,因某種原因需退出高壓加熱器保護裝置時,應制定措施,經公司生產副經理或總工批準,并限期恢復。

2)每半月做一次電動備用給水泵啟停試驗。

3)每月1日、15日白班對備用電動給水泵耦合器勺管活動兩次。

(7)運行中,應加強鍋爐水位的監視與調整,注意給水流量與蒸汽流量是否平衡以及給水流量、給水壓力與主蒸汽流量、汽包水位的對應關系,防止汽包水位大幅波動。

(8)手動操作時應避免給水流量的猛增猛減,在額定蒸發量下給水自動調節應有一定余度,防止事故情況下鍋爐缺水。

(9)鍋爐啟爐前,事先要適當降低汽包水位(在正常范圍內);減負荷前,要適當提高汽包水位(在正常范圍內)。水位偏高時,不應大幅度增加負荷,水位偏低時不應大幅度減負荷。

(10)蒸汽壓力接近ERV閥或安全閥動作定值時,要加強對汽包水位的監視,并適當降低汽包水位(在正常范圍內)。

(11)要保持鍋爐事故放水閥可靠;關閉時嚴密不漏,開啟時靈活。運行中要防止誤動事故放水閥。汽包水位高至事故放水閥開啟定值時,應確認其已自動開啟排水,否則要手動開啟放水;水位降至關閉定值時,應確認其已自動關閉,否則要手動關閉。

(12)鍋爐定期排污前,要適當提高汽包水位(正常范圍內)。一次只能進行1組排污管排污,不得同時多組排污,排污時間要嚴格按規定控制,排污后要檢查是否確已關嚴各排污閥。

(13)汽包水位一般應控制在正常水位(零水位)±76mm范圍內。若鍋爐汽壓和給水壓力正常,而汽包水位超過±76mm時,應檢查各水位計是否準確,如水位計準確,可將給水自動改為手動操作,進行調節,并注意檢查給水調節閥是否卡澀。

(14)給水投自動時,應注意監視給水量與蒸汽量的平衡關系及給水泵轉速,發現汽包水位波動較大,給水量調節幅度較大時,應切除自動進行手動調節,并立即通知維檢熱工人員處理。

(15)給水手動調節時,要有適當提前量,應平穩,避免猛開猛關,防止汽包水位波動大。

(16)在運行中當發現汽包水位大幅度變化時,應首先分析水位變化原因,不能盲目操作,如汽包水位變化超過規定值而保護拒動時,應手動執行“MFT”。

(17)在汽壓、負荷突變,鍋爐滅火,安全閥起跳、回座等異常工況時,應正確判斷汽包水位,避免因虛假水位造成誤判斷、誤操作。在運行中無法判斷汽包真實水位時,應緊急停爐。

(18)給水泵在倒換過程中,應監視給水量、給水壓力與蒸汽流量、汽包壓力、保證汽包正常水位。

(19)在機組啟動或停運過程中,啟停制粉系統時要密切注意汽包水位的變化,并盡量保證鍋爐爐膛熱負荷增減均勻緩慢。

(20)認真進行交接班工作,對給水設備的運行方式、狀況及設備缺陷等做到心中有數,并做好事故預想。

(21)保證鍋爐給水系統、汽包連續排污閥門開關靈活,鍋爐啟動前應對有關閥門進行開關試驗,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停機期間對高加入口三通閥進行開關試驗,確保其在高加故障跳閘時動作,防止造成鍋爐斷水。

(22)電動給水泵保持備用狀態,按規程規定進行定期試轉試驗和檢查。失去備用要制定相應的安全運行技術措施,限期恢復投入備用。

(23)按規程要求調整鍋爐燃燒、給水、保證汽包水位正常。

1)機組正常運行時加強對汽包水位的監視,給水調節應保持自動控制方式,經常檢查給水系統的工作情況是否良好,發現自動異常或水位異常時要及時處理。

2)加減負荷按照規定進行,大幅度改變負荷后要穩定10-15分鐘,以防因燃燒的變化導致汽包水位大幅度波動。

3)鍋爐負荷在30%以下給水自動采用單沖量控制,30%以上應采用三沖量控制。

4)當因調整不當造成汽包水位上升時,可以用開大連排的方法降低水位至正常范圍。

(24)防止省煤器汽化,在鍋爐啟動初期省煤器再循環門要保持開啟狀態,待鍋爐連續進水后才允許關閉。

(25)以下情況容易引起汽包水位的變化,運行時要引起注意:

1)負荷增減速度過快;

2)安全門動作;

3)燃料增減過快;

4)啟動和停止給水泵時;

5)給水自動失靈;

6)承壓部件泄漏。

(26)運行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值班紀律,監盤思想集中,密切注意汽包水位,定期分析各運行參數的變化,調整要及時,準確判斷處理事故。不斷加強理論學習與操作培訓,提高判斷和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