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預防火藥爆炸安全技術措施

預防火藥爆炸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7 閱讀 5099

一、編制依據

本措施根據《安全生產法》、GB6722-2003《爆破安全規程》(TB10120-20**)以及TB10401.1~2《鐵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進行編制。

二、工程概況

⑴、安全管理目標:

1、預防火藥爆炸事故發生。

⑵、火藥爆炸場所:

1、火工品倉庫、運輸、儲存、使用過程。

2、隧道掌子面及炸藥臨時儲存場所。

3、路基土石方爆破施工。

4、挖孔樁施工。

為確保施工安全,防止火藥爆炸事故的發生,特制定本安全技術措施。

三、預防火藥爆炸安全技術措施

1、必須遵守《爆破安全規程》,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爆破器材。

2、凡從事爆破工作的人員,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

3、加強消防安全培訓。押運員、駕駛員應熟練掌握化學危險物品的理化性質和特性,牢記運輸安全常識。

4、車輛狀況良好、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5、嚴禁貨物混裝。化學性質,安全防護和滅火方法互相抵觸的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嚴禁混裝,應單獨裝運,力求避免摩擦、撞擊、劇烈晃動。

6、嚴禁煙火和動用明火?;瘜W危險物品在運輸過程中,運輸人員不得吸煙和動用明火,無關人員不得搭車,應按規定的線路行駛,停放。禁止在公共場所、人員密集的場所和易散發火花的地點停留。如集貿市場、鬧市區、電影院、體育館、鍋爐房、電氣焊場所等。

7、集中精力,保持謹慎,中速行駛。運輸危險物品的駕駛員在運輸途中要認真遵守《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聚精會神,小心謹慎,不開快車、英雄車。要保持充沛的精力,不帶病開車,不疲勞開車,不酒后開車,避免發生交通事故。

8、嚴格物品檢查,在裝卸過程中輕拿輕放,防止碰撞,拖拉和傾倒。

9、根據各類危險物品的性質,按規定分門別類貯存保管。在貯存保管中必須把好“三關”,即入庫驗收關,在庫貯存關,出庫復驗關。加強對危險物品保管期內的安全,特別要注意的是:

(1)嚴禁將明火、火種帶入庫內,嚴格動火制度;

(2)消除電氣火花及靜電放電的可能,庫房用電必須按規定采取有效安全措施;

(3)庫房人員必須穿不帶鐵釘的鞋或采用不發生火花的地面;

(4)在搬運過程中要嚴格防止撞擊、磨擦、翻滾。

篇2:防治火藥爆炸危險安全技術措施

(1)地面爆破材料庫布置位置、形式、建筑等要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要求。

(2)爆破材料從運到煤礦后,要及時運到地面爆破材料庫存放。

(3)炸藥運輸,要采用專門運輸工具運輸,要分開運輸,要有專門人員押送,要制定專門的運輸安全措施。

(4)爆破材料從地面運輸到井下,要采用專門運輸工具運輸,要分開運輸,要有專門人員押送,要制定專門的運輸安全措施。由爆炸材料庫直接向工作地點用人力運送爆炸材料時,電雷管必須由爆破工親自運送,炸藥由爆破工或在爆破工監護下由其他人員運送。爆炸材料必須裝在耐壓和抗撞沖、防震、防靜電的非金屬容器內。電雷管和炸藥嚴禁裝在同一容器內。嚴禁將爆炸材料裝在衣袋內。領到爆炸材料后,應直接送到工作地點,嚴禁中途逗留。

(5)地面爆破材料庫庫存量要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

(6)地面爆破材料庫爆破器材料炸藥和電雷管要按分開存放,存放爆炸材料的木架每格只放1層爆炸材料箱。

(7)地面爆破材料庫要有專門人員進行管理。

(8)地面爆破材料庫要有建立管理制度,要健全管理制度,管理要到位。

(9)從事爆炸品貯運作業人員要有具有相應的資質、知識。

(10)炸藥的使用、領取、退還等要按規定進行。

(11)井上、下接觸爆炸材料的人員,要穿棉布或抗靜電衣服。

(12)庫房要備有足夠數量的消防器材。

(13)爆炸材料庫必須采用礦用防爆型的照明設備,照明線必須使用阻燃電纜,電壓不得超過127V。

(14)任何人員不得攜帶礦燈進入爆炸材料庫房內。庫內照明設備或線路發生路障時,在庫房管理人員的監護下檢修人員可使用帶絕緣套的礦燈進入庫內工作。

(15)必須建立爆炸材料領退制度、電雷管編號制度和爆炸材料丟失處理辦法。

(16)電雷管(包括清退入庫的電雷管)在發給爆破工前,必須用電雷管檢測儀逐個做全電阻檢查,并將腳線扭結成短路。嚴禁發放電阻不合格的電雷管。

(17)必須按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條例的規定,建立爆炸材料銷毀制度。

(18)礦井爆炸材料庫必須經盤縣公安局批準且驗收。

(19)選擇在干燥的地方,并有良好的通風和防潮措施。

(20)炸藥庫和雷管庫分開,采用磚混結構,所有材料采用不燃性材料,安設6盞防爆型照明燈,電話直通調度室,庫房周圍設圍墻或鐵剌網,其高度不得低于2m,圍墻或鐵刺網距庫房不小于5m。

(21)配備干粉滅火器3臺,CO2滅火器1臺。

(22)防雷采用避雷帶保護,接地電阻10歐。

篇3:放炮和火藥爆炸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1事故特征

1.1危險性分析

1)無爆破設計說明書或未按爆破設計進行裝藥、起爆工藝不合理,造在放炮事故。

2)未按《爆破安全規程》要求作業,爆破作業前未劃定危險邊界、未設置崗哨、未發出警戒信號,或警戒方位、警戒人員數量、警戒距離不足、警戒信號不明確或不清晰、礦區的爆破警戒范圍外未設置爆破警戒標志等,存在作業人員未撤離或其他人員誤入危險區遭到放炮傷害的危險。

3)炮孔裝藥前,未對炮眼參數進行檢查驗收,測量炮眼位置、炮孔深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未嚴格按照預先計算好的裝藥量裝填,可能因裝藥量過大,發生爆破飛石傷人的危險。

4)未對爆破器材的性能進行抽樣檢查,在同一次爆破中使用不同產家、不同時間生產的爆破器材;爆破器材質量有問題、爆破環境不良或管理不善;出現早爆、遲爆、拒爆現象,可能發生傷害事故。

5)處理盲炮時未按正確的處理方法,或打殘眼,存在盲炮爆炸的危險。

6)雷雨天氣、六級以上大風、大霧及夜間進行爆破作業,可能發生爆破傷人事故。

7)爆破工未經過培訓、考核,不具備相應的操作資格,可能導致誤操作引起的爆破事故。

1.2事故類型

放炮和火藥爆炸事故。

1.3事故發生的區域、地點和裝置

可能發生事故區域:采場

1.4事故特征

A、突然性;

B、造成財產損及人員傷亡。

2應急組織與職責

2.1應急自救組織機構

組長:爆破班組長

組員:爆破班全體人員。

2.2職責

1)組長職責:

(1)組織編制現場處置方案;

(2)組織現場處置方案演練,指揮應急行動。

(3)及時掌握現場事故災害和險情;

(4)根據事故現場情況,啟動并組織實施現場處置方案,向應急指揮報告有關情況;

(5)組織落實現場善后恢復。

2)組員職責:

(1)實施現場處置,將人員和設備迅速撤離危險地點,根據現場情況,適時調整并調集人員、設備、物資和搜救被困人員;

(2)負責現場傷員的搶救工作,根據傷員受傷程度決做好轉運準備;

(3)負責事故現場的安全警戒工作,保證事故現場井然;

(4)疏散無關人員至安全地帶。

3應急處置

3.1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1)事故信息接受和通報程度

事故發現人員,第一時間以電話的方式通知應急自救小組,應急自救小組組長接到報警后,以電話的方式通知各成員,啟動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2)擴大應急響應程序

啟動本事故現場處置方案后,當事故不能有效處置,或者有擴大、發展趨勢,應急自救組長向應急指揮部申請啟動放炮和火藥爆炸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3.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1)應急措施

(1)發生放炮和火藥爆炸事故后,以事故發生點300m范圍設立警戒區域、疏散人群、減少不必要傷亡;

(2)引導應急救援車輛及人員進入事故區域;

(3)對受傷人員實施救護,以最快的速度送往醫院或聯系救護車到現場救護。

2)警戒、疏散程序

(1)警戒:由組員負責人員車輛控制,設立警戒區,禁止除外來救援車輛、人員外的其他人員和車輛進入。

(2)疏散:由組員疏散現場人員,并清查有無人員留在事故區內。

(3)疏散線路:事故點--安全地點。

3.3報警電話及上級管理部門、相關應急救援單位聯系方式和人員

報警電話及上級管理部門、相關應急救援單位聯系方式和人員情況見附件《應急指揮部、應急專業小組和相關單位的聯系方式》。

3.4事故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事故發生后,企業應當在1小時內向政府有關單位報告,可以先用電話報告,簡要說明事故的類型、危害、損失、原因、救援情況等。待事故救援完畢后再以書面形式補報。

4注意事項

(1)發生事故時,應第一時間報警;

(2)進入現場搶險救人之前,必須先確定事故現場無二次爆炸危險;

(3)做好個人防護,以免發生二次事故。

(4)應注意保護事故現場,對相關信息和證據進行收集和整理,等待有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