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120#溶劑汽油儲存使用場所防火要求

120#溶劑汽油儲存使用場所防火要求

2024-07-17 閱讀 1700

120#溶劑汽油,又稱橡膠工業用溶劑汽油,簡稱橡膠溶劑油,主要成分為脂肪烴類化合物,無色透明液體,密度不大于0.730,餾程為80-120℃,引燃溫度:415℃,閃點:>30℃,爆炸極限(V/V):1.3%-6%,火災危險性:乙類。急性毒性分級:低毒。

一、120#溶劑汽油使用場所要求

1、打膠廠房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面積小于300m2獨立設置的單層建筑,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三級;廠房的疏散用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且采用平開門。

2、二級耐火等級的打膠廠房與耐火等級二級的其它建筑(乙類以下的廠房及庫房)之間防火間距不小于10米,如果小于10米,必須采用防火墻;

3、打膠廠房必須安裝防爆型軸流風扇;根據作業特點設置強制排風、正壓送風等通風措施。

4、打膠廠房防爆區域內的電氣設施必須采用防爆型,電線應穿鍍鋅管保護;禁止將非防爆的電器(如手機、非防爆的照明燈具等)帶入車間。

5、打膠廠房內必須安裝固定式可燃氣體報警儀,室內最大保護距離按7.5m計算,并保證24h監測,安排專人值守;

6、打膠廠房與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25m,與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間距不宜小于50m;與明火點的防火間距不宜小于25m.

7、打膠廠房應有足夠的泄壓面積,泄壓設施宜采用輕質屋面板、輕質墻體和易于泄壓的門、窗等,不應采用普通玻璃。泄壓設施的設置應避開人員密集場所和主要交通道路,并宜靠近有爆炸危險的部位。作為泄壓設施的輕質屋面板和輕質墻體的單位質量不宜超過60kg/m2。

8、打膠廠房的管、溝不應和相鄰廠房的管、溝相通,該廠房的下水道應設置隔油設施。

9、打膠廠房應采取防雷措施;打膠設備應有可靠的防靜電接地,輸送120#溶劑汽油的管道法蘭、絲扣等連接處應采用防靜電跨接;車間出入口應設人體靜電導除裝置。所有防雷防靜電裝置每年應至少檢測一次。

10、打膠廠房屬于B類火災場所,危險等級為嚴重危險級,此類場所手提式干粉滅火器的配置級別應至少為5kg,最大保護距離按9m計算,每處應設至少2具滅火器。滅火器應設置在位置明顯和便于取用的地點,且不得影響安全疏散。且應注意,碳酸氫鈉干粉滅火器與磷酸銨鹽干粉滅火器不得在同一場所配置。

11、作業場所設應急水沖淋裝置與洗眼器。

二、120#溶劑汽油儲存場所要求

(一)倉庫

1、面積小于500m2且為單層結構的120#溶劑汽油倉庫,其耐火等級可采用三級,其余均至少應達到二級耐火等級;庫房出入口不應小于2個,面積小于100m2可設一個出入口。庫房的疏散用門應為向疏散方向開啟的平開門,且為鐵門或木門外包鐵皮。庫房門口應設防流散液體措施,高度不得低于15cm;

2、耐火等級二級的倉庫與耐火等級一、二級的建筑物防火間距不應小于10米,與耐火等級三級的建筑防火間距不應小于12米,與耐火等級四級的建筑防火間距不應小于14米;

3、耐火等級三級的倉庫與耐火等級一、二級的建筑物防火間距不應小于12米,與耐火等級三級的建筑防火間距不應小于14米,與耐火等級四級的建筑防火間距不應小于16米;

4、倉庫與其它建筑間距不足以上要求時,必須采用防火墻;

5、倉庫必須安裝防爆型軸流風扇;

6、倉庫內電氣設施必須采用防爆型,必須安裝防爆型軸流風扇;

電線應穿鍍鋅管保護;禁止將非防爆的電器(如手機、非防爆的照明燈具等)帶入車間。

7、倉庫內必須安裝固定式可燃氣體報警儀,室內最大保護距離按7.5m計算,并保證24h監測,安排專人值守;

8、倉庫與民用建筑及明火點之間的防火間距不宜小于25m,與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間距不宜小于35m。

9、倉庫內應配備不少于2具4kg的干粉滅火器。滅火器應設置在位置明顯和便于取用的地點,且不得影響安全疏散。且應注意,碳酸氫鈉干粉滅火器與磷酸銨鹽干粉滅火器不得在同一場所配置。

10、倉庫應采取防雷措施;倉庫出入口應設人體靜電導除裝置。所有防雷防靜電裝置每年應至少檢測一次。

(二)120#溶劑汽油儲罐

1、120#溶劑汽油儲罐的材質、壁厚及結構等應符合安全要求,且有制造廠家的合格證明。當裝有阻火器的易燃液體鋼質儲罐,其頂板厚度不小于4mm時,可不設接閃器,但必須可靠接地,并有不小于兩處的防雷接地;

2、容積≤50m3的儲罐與耐火等級一、二級的建筑物防火間距不應小于12米,與耐火等級三級的建筑物防火間距不應小于15米,與耐火等級四級的建筑物防火間距不應小于20米;與明火點的防火間距不得小于25m。

3、容積大于50m3,小于200m3的儲罐與耐火等級一、二級的建筑物防火間距不應小于15米,與耐火等級三級的建筑物防火間距不應小于20米,與耐火等級四級的建筑物防火間距不應小于25米;與明火點的防火間距不得小于31.25m。

4、儲罐四周應設置防火堤,其結構應完整,無孔洞裂縫,雨水排出口應設閥門。防火堤內的有效容積不得小于儲罐容積;

5、臥式儲罐與防火堤內側之間的間距不應小于3米;立式儲罐不得小于罐壁高的一半;儲罐配套的輸送泵應設防火堤外,且距離罐壁不得小于11.25m,距離防火堤外側基腳線的距離不應小于5m;

6、儲罐與廠內主要道路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15米,與次要道路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10米,與廠外道路路邊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20米;

7、儲罐與架空電力線的水平間距不應小于1.5倍桿高;

8、儲罐與甲類廠房(庫房)及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25m;

9.埋地儲罐的壁厚不應小于5mm,且應滿足防腐、受壓、抗浮等要求。埋地儲罐及管道等設計及施工資料應齊全。埋地儲罐(當單罐容積小于等于50m3,總容積小于等于200m3)與建筑物之間的防火間距可按如上規定減少50%;

10、儲罐應設置液位指示裝置、呼吸閥、阻火器;儲罐的進料管應設在底部,或從頂部進料向下伸至罐內距罐底0.2m處。

11、儲罐區應配備滅火器。滅火器應設置在位置明顯和便于取用的地點,且不得影響安全疏散。且應注意,碳酸氫鈉干粉滅火器與磷酸銨鹽干粉滅火器不得在同一場所配置。

12、儲罐區應采取防雷措施;儲罐區出入口應設人體靜電導除裝置。所有防雷防靜電裝置每年應至少檢測一次。

三、操作人員要求:

1、操作人員上崗操作前應經過安全培訓合格,了解120#溶劑汽油的特性,熟悉崗位安全操作規程,掌握防火防爆和應急處理措施;作業前應認真檢查生產設備、安全設施及工、器具等是否正常。

2、120#溶劑汽油操作人員應穿防靜電工作服或棉質衣服,嚴禁穿脫化纖服裝,不得梳頭、拍衣服、打鬧等。戴橡膠耐油手套,不準穿釘鞋;

3、操作人員應佩戴防毒口罩;

4、工作場所嚴禁煙火,操作人員不得攜帶香煙火種。禁止使用取暖器、電烙鐵等帶有高溫表面的設備。

5、應保證作業通風良好,發現可燃氣體濃度超標應立即停止作業。

6、在使用與分裝溶劑汽油時,應杜絕“跑、冒、滴、漏”等現象,暫時不用的危險物質應蓋好或采取有效密閉措施。

7、應按照規定進行投料,不得隨意改變工藝參數;不得在車間內超量堆放危險物質。

篇2:油庫汽油中毒預防措施

汽油是由烴類化合物和少量非烴化合物組成,具有蒸發快、易燃、易爆、易產生靜電、并具有毒性的特點。在油庫的管理中,儲存、收發、設備保養維等各個環節上,都可能出現各種危險。防中毒是油庫安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采取各種有效的技術措施,則是實現油庫安全運行的重要手段。因此,認真的分析汽油的組成,了解它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以及對人體的危害,保護油庫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為勞動者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就必須采取積極的措施,預防中毒事故的發生,對我們今后的工作有著及其重要的作用。

一、汽油的主要組分

汽油的組分,主要是由四碳至十碳烴類組成。和醇,極易溶解脂肪,其蒸汽與空氣形成爆炸混合物。

二、汽油的毒性

屬低毒類。為麻醉性毒物,主要作用是中樞神經系統機能紊亂,低濃度引起條件反射的改變,高濃度引起呼吸中樞麻醉。對脂肪代謝有特殊作用,引起神經細胞內類脂肪平衡失調,血中脂肪含量波動,膽固醇和磷脂的改變。依其成份品種不同,毒性不同。汽油添加了一些添加劑后,毒性增加;在氣溫升高或蒸汽與一氧化碳同時吸入時毒性增加;因其中不飽烴,硫化物和其芳香烴含量增加,毒性也相應增加;特別是裂化汽油中的烯烴和芳烴較多;因此毒性大。

三、中毒的癥狀

在油庫工作中,在部分有汽油油氣很濃刺眼的體驗。在這種環境中工作,如不及時

或離開現場,就有油氣中毒的危險,甚至造成中毒死亡。

1、急性中毒

在油氣濃度3500—4000mg/m3或更高濃度的環境中,在極短的時間內(3-5min)就會失去知覺、瞳孔放大、呼吸減弱、直至停止呼吸。

⑴、輕度中毒

與一般麻醉毒物中毒相似,如頭暈、劇烈頭疼、心悸、四肢無力、視力模糊、惡心嘔吐、步態不穩、易激動和四肢震顫,有時有暈厥現象,蒸氣對黏膜有刺激作用。

⑵重度中毒

在極高汽油蒸氣濃度下、可引起意識拖突然喪失,呼吸停止而死亡;另一種類型為出現精神癥狀,驚恐不安、欣快感、幻覺、原因的哭笑、亂說、騷動以及病樣發作等。

(3)汽油液體直接吸入呼吸道,可引起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大葉性肺炎以及肺水腫和滲出性胸膜炎,侵入胃引起劇烈腹痛。由于汽油吸收,可出現全身中毒癥狀,汽油吸入肺炎經過積極治療,一般數周痊愈。

2慢性中毒

在油氣濃度大于300mg/m3的環境中長期工作,就會逐漸引起慢性中毒。主要表現為神經衰弱癥人群。有頭疼、頭昏、精神不振、記憶力降低、睡眠障礙、心悸等;另外可有嗅覺障礙、結膜眼炎和支氣管炎;少數有“汽油性癔癥”。

客觀表現有手、眼、舌震顫,共濟失調,閉目難立呈陽性,感覺障礙,視力下降,視野縮小,嗅覺遲鈍。

女性為敏感,可出現月經紊亂,促進妊娠中毒癥,加重絕經期癥狀

3皮膚損害

長期接觸皮膚干燥,甚至產生裂口、角化及急性皮炎,毛囊炎、慢性濕疹、指甲黃染、變厚、下凹。

四、易發生油氣中毒的場所

據測試,油庫收發作業排出的油氣混合氣體中,油氣含量為500—1200g/m3。工作場所的安全油氣濃度為300mg/m3。在收發油作業現場空氣中油氣極易超過安全界線,有造成中毒的危險。

⑴洞式油庫在維修設備,測量油罐儲量時,易造成油氣積聚,可能發生油氣中毒。

⑵呼吸閥附近,特別是在收發作業時,具有較大的油氣濃度,久停此地可能造成油氣中毒。

⑶油泵房、閥井、發油棚、管溝等場所,如設備滲漏、通風不良時,容易積聚油氣,是容易發生油氣中毒的場所。

⑷清洗油罐,檢修儲輸油設備,發生跑溢、滴、漏油的場所。尤其是清洗油罐時發生中毒事故較多。

綜上所述,凡是易于逸散積聚油氣的場所,如油船、油槽車、油罐車、真空罐、高位罐、儲油罐等油蒸氣產生源附近,通風不良的罐室、操作間、巷道、泵房、閥井、管溝等,易于積聚油氣,儲過油品的罐內作業,更易發生油氣中毒。

五、預防中毒的措施

1、對工作人員應加強防中毒安全教育,作業前應測定作業場所空氣的油氣濃度,使其不超過規定的最大允許濃度。

2、提高油庫的自動化水平,安裝危險氣體檢測裝置或便攜式檢測設備。

3、加強對儲輸設備的管理,使其處于完好狀態,做到不跑冒、漏、滲、減少空氣中油氣的濃度。

4、加強工作場所的通風管理,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將有害氣體及時排放到安全地帶,降低工作場所的油氣濃度。

5、量油、取樣、觀罐(車)液面應站在上風方向和側風方向,收發油作業時,應穿工作服,作業中進食、飲水應用熱水和肥皂洗漱后,方可飲食。工作完畢后,應洗澡,脫下的工作服等應放到專門地點保管,養成良好的工作衛生習慣。

6、油罐清洗作業前,應檢測罐內油氣濃度,進罐作業人員應裝備整套的防護衣服、靴子和手套,應佩戴質量合格的空氣呼吸器,系好安全繩,罐外專人監護。進罐人員要兩人以上,分組進罐作業,每次不得超過15min,并于罐內作業人員保持經常聯系。

篇3:汽油機操作規程

一、發動前的準備工作:

1、檢查機油面是否符合規定,不允許油面過高或過低,以節約燃、潤料,保證機械正常運轉。

2、檢查燃油是否足夠,油箱內有無積水。

3、檢查冷卻水是否足夠。

4、檢查蓄電池電解液是否足夠。

5、檢查外部機件是否松動損壞。

二、啟動和保溫:

6、啟動時,有離合器的要將離合器分開。

7、禁止不加冷卻水啟動。

8、用電動機啟動時,每次啟動時間不超過5秒,連續啟動三次,汽油機仍不能啟動,應查找原因,不可長時間起動起動機,以防損壞蓄電池和起動機。

9、用搖柄發動汽油機時,注意防止搖手柄倒轉。

10、汽油機發動后,不要猛轟油門,要讓汽油機怠速運轉一段時間、水溫升到40℃后再帶負荷運轉。汽油機的正常工作溫度應保持在60-90℃之間。

三、注意事項:

11、必須按照說明書的規定使用汽油,加油時嚴禁吸煙。

12、要根據說明書的規定更換潤滑油,禁止不同牌號的機油混用,如使用代用油,其代用油的規格必須符合原機所用潤滑油的質量等級。

13、冬季氣溫低于0℃時,要特別注意放水,以防凍裂機體。加注防凍液的,要經常檢查防凍液缺損情況。

14、長期停放的汽油機,應將蓄電池拆下,妥為保管。

15、必須按時清洗或更換各種濾芯,以確保燃、潤滑油,空氣的清潔。在惡劣的環境下工作時,其更換濾芯的時間應適當縮短。

16、裝有轉動機油粗濾器的汽油機,每日運轉停止后,需將粗濾器運轉2—3圈。

17、在每班工作結束后,按照說明書規定,進行檢查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