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大模板預制構件存放安全操作規程

大模板預制構件存放安全操作規程

2024-07-16 閱讀 6830

1大模板和預制構件,應按施工組織設計的規定分區堆放,各區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存放場地必須平整夯實,不得存放在松土和坑洼不平的地方。

2各種類型大模板,應按設計制造。每塊大模板應設有操作平臺、上下梯道、防護欄桿以及存放小型工具和螺栓的工具箱。

3大模板存放,必須將地腳螺栓提上去,使自穩角成為70°~80°,下部應墊通長木方。長期存放的大模板,應用拉桿連接、綁牢。存放在樓層時,須在大模板橫梁上掛鋼絲繩或花籃螺栓,鉤在樓板吊鉤或墻體鋼筋上。

4沒有支撐或自穩角不足的大模板,要存放在專用的堆放架內或臥倒平放,不應靠在其他模板或構件上。

5外墻壁板、內隔墻板應放置在金屬插放架內,下端墊通長方木,兩側用木楔楔緊。插放架的高度應為構件高度2/3以上,上面要搭設300mm寬的走道和上下梯道,便于掛鉤。

6現場搭設的插放架,立桿埋入地下應不少于500mm,立桿中間要綁扎剪刀撐,上下水平拉桿、支撐和方墊木必須綁扎成整體,穩定牢固。

7靠放架一般宜采用金屬材料制作,使用前要認真檢查和驗收。內外墻板靠放時,下端必須壓在與靠放架相連的墊木上,只允許靠放在同一規格型號的墻板,兩面靠放應平衡,吊裝時嚴禁從中間抽吊,防止傾倒。

篇2:預制構件運輸中安全控制要點

軌道平車運輸中的安全控制要點:

1.鋪設鋼軌時,應選用合格的鋼軌和枕木。鋪設要達到規定的標準。鋼軌要平直、圓順,軌距要在允許誤差值之內。

軌道半徑不得小于25m。軌道路基要有足夠的寬度、平整度、強度,避免沉陷、滑坡等現象;

2.采用軌道平車運輸大型構件時,應對運梁用的軌道平車的轉向托盤或轉盤、制動器,按設計進行檢查,確認合格后,方可使用;

3.軌道與其他道路交叉時,應按規定鋪設交叉道口;

4.拖運大型預制構件時,應設專人指揮,并經常檢查構件在平車上的穩定狀況及軌道平車在運轉中,有無變形;

5.構件運輸時,速度要緩慢,時速不宜超過3km/h。下坡時,要以溜繩控制速度,并用人工拖拉止輪木塊,跟隨前進。縱坡不宜超過2%。并應備有制動器,當縱坡坡度較大時,必須有相應的安全措施,方可運輸;

6.軌道路基,應設專人經常檢查:

1)軌距有無超出誤差規定;

2)道釘、魚尾板有否松動;

3)路基有無沉陷變形,滑坡現象;

平板拖車運輸。

1.大型預制構件平板拖車運輸,時速應控制在5km/h以內。簡支梁的運輸,除橫向加斜撐防傾覆外,平板車上的擱置點必須設有轉盤;

2.運輸超高、超寬、超長構件時,必須向有關部門申報,經批準后,在指定路線上行駛。牽引車上應懸掛安全標志。超高的部件應有專人照看,并配備適當器具,保證在有障礙物情況下安全通過;

3.平板拖車運輸構件時,除一名駕駛員主駕外,還應指派一名助手,協助了望,及時反映安全情況和處理安全事宜。

平板拖車上不得坐人;

4.重車下坡應緩慢行駛,并應避免緊急剎車。駛至轉變或險要地段時,應降低車速,同時注意兩側行人和障礙物;

5.在雨、雪、霧天通過陡坡時,必須提前采取有效措施;

6.裝卸車應選擇平坦、堅實的路面為裝卸點。裝卸車時,機車、平板車均應剎閘;

7.重車停過夜時,應用木塊將平車的底盤均衡墊實。

6.6.3水上運輸中的安全控制要點:

1.水上運輸作業應報當地港航管理部門,取得批準后,在指定的時間和水域進行。

如需臨時封閉航道時,還應請當地港航管理部門的人員予以現場督導;

2.駁船裝載的預制構件應用撐木、墊木將構件安放平穩。拖輪牽引駁船行進時,速度要緩慢,不得急轉彎;

3.拖船牽引浮運鋼套箱、鋼沉井時,應在了解航道的水深、流速等情況后,制定拖船牽引方案。多只拖船牽引浮運大型物件時,應配備通信器材,并建立統一的指揮機構;

4.鋼套箱、鋼沉井在浮運中,應根據浮運物件的高度以確定頂面露出水面的高度,一般情況下應不小于1m;

5.拖運中應派出監護船只檢查牽引繩索和浮運物件的穩定情況,發現問題應立即采取措施;

6.當拖輪將浮運船拖至安裝地點后,應交由安裝負責人指揮,定位浮船就位錨固后,方可開走拖輪;

7.冬季施工,駁船上的冰雪應清掃干凈,并應在走道上鋪墊草袋防滑。

篇3:預制構件安裝工程裝運堆放吊裝一般安全要求

1.指揮人員應以色旗、手勢、哨子等進行指揮。操作前應使全體人員統一熟悉指揮信號,指揮人應站在視線良好的位置上,但不得站在無護欄的墻頭和吊物易碰觸的位置上。

2.操作人員必須戴安全帽,高處作業應配掛安全帶或設安全護欄。工作前嚴禁飲酒,作業時嚴禁穿拖鞋、硬底鞋或易滑鞋操作。

3.建筑物外圍必須設置安全網或防護欄桿,操作人員應避開物件吊運路線和物件懸空時的垂直下方,并不得用手抓住運行中的起重繩索和滑車。

4.凡起重區均應按規定避開輸電線路,或采取防護措施,并且應劃出危險區域和設置警示標志,禁止非有關人員停留和通行。交通要道應設專人警戒。

5.起重所用的材料、工具(如主拔桿、風纜、地錨、滑車、吊鉤、鋼絲繩、卷揚機和卡具等)應經常檢查、保養和加油,發現不正常時,應及時修理或更換。土法起重應使用慢速卷揚機。所選用的受力機械、工具、材料均應按起重量通過計算確定。

6.起重用的鋼絲繩應力,應根據使用情況確定安全系數。

作風纜用的鋼絲繩的抗拉強度不得小于荷載的3.5倍;手動機具不得小于4.5倍,電動機具不得小于5~6倍,用作水平吊重纜索時不得小于10倍。

7.通過滑輪的鋼絲繩不準有接頭,起重鋼絲繩的接頭只許采用編結固接,作風纜時可用卡具接;鋼絲繩采用編結固接時,編結部分的長度不得小于鋼絲繩直徑的幾倍,并不得少于300mm,其編結部分應捆扎細鋼絲。采用繩卡固接時,數量不得少于3個。繩卡的規格數量應與鋼絲繩直徑匹配。最后一個卡子距繩頭的長度不小于140mm。繩卡滑鞍(夾板)應在鋼絲繩工作時受力的一側,“U”形螺栓須栓在鋼絲繩的尾端,不得正反交錯。繩卡固定后,待鋼絲繩受力后再度緊固,并應擰緊到使兩繩直徑高度壓扁1/3左右。作業中必須經常檢查緊固情況。

8.鋼絲繩在起重卷筒上應排列整齊,磨損或腐蝕超過平均直徑7%與節距斷絲根數超過第三節中“一般安全要求”中的有關規定時,應更換不準使用。

9.風纜的錨點一般采用角鋼或圓木短樁,錨樁按具體情況設置一根或兩三根,樁入土深度不少于1.5m。如附近有堅固可靠的鋼筋混凝土建筑物或構筑物,通過檢查計算,也可栓系;但禁止拴在電桿、輸電塔、管道、生產運行中的設備、樹木、舊樁、腳手架(包括棚架)和新砌筑的或薄弱的磚結構上。風纜錨點與拔桿(或井架)的距離應不少于拔桿高度(即與地面夾角不大于45°為宜)。如遇土質較軟或受力較大的風纜則應挖坑埋置地錨,地錨用料和規格尺寸應經過計算,錨坑長度應不小于1.5m,埋入深度也不少于1.5m,但如果拔桿過長,井架過高(超過20m)或風力較大,土質較軟時,仍應通過計算加長加深。地坑復土應分層(必要時摻進砂石)夯實。

10.垂直方向,不準用開口滑輪,滑輪的掛鉤在掛著繩索后,須用8號以上的鉛水線綁牢,以防滑脫。起重用的吊鉤表面要光潔,不許有毛刺、裂痕、變形等缺陷,同時禁止在吊鉤上焊接和鉆孔或超荷使用。

11.起重工作前應詳細檢查錨點和一切起重機具的牢靠程度,進行試吊,試吊時選擇不利角度進行,觀察拔桿(鋼塔)的剛度有無發生過大彎曲、傾斜和扭轉現象。吊起離地20~30cm時,應稍停而作四周檢查,如無發現異常,才繼續進行操作。

12.風纜橫跨交通時,應遵照交通安全規定的高度,并且作明顯的標志(如掛紅布等)。牽引鋼絲繩橫跨路面時,應挖地坑埋置,坑面應鋪上強度能承受來往車輛重量的蓋板。牽引繩和變向滑輪在吊裝中嚴禁一切人員在其內側停留,變向滑輪應固定于牢固的物體或錨樁上。

13.起吊較重、太長的物體,除繩索鉤緊吊環外,還應加跨過底部安全繩索一道以作保險;并應平穩緩慢上升,兩端用拉纜拉穩。

14.凡起吊物體構件左右兩側有臨時支撐固定者(如屋架、吊車梁等),必須在吊鉤鉤緊,吊索張緊后,方準除掉臨時支撐。

15.夜間作業應有足夠的照明,遇惡劣天氣及5級以上大風時,應停止高處起重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