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拌合站安全操作規程
1、作業前,熱料提升斗、攪拌器及各種稱斗內不得有存料。
2、配有濕式除塵系統的拌和設備其除塵系統的水泵應完好,并保證噴水量穩定且不中斷。
3、卸料斗處于地下底坑時,應防止坑內積水淹沒電器元件。
4、拌合機啟動、停機,必須按規定程序進行。點火失效時,應及時關閉噴燃油門,特充分通風后再行點火。需要調整點火時,必須先切斷高壓電源。
5、液化器點火時,必須有減壓閥及壓力表。燃燒器點燃后,必須關閉總閥門。
6、連續式拌和設備的燃燒器熄火時應立即停止噴射瀝青,當烘干拌和筒著火時,應立即關閉燃燒器鼓風機及排風機,停止供給瀝青,再用含水量高的細骨料投入
7、烘干拌和筒,并在外部卸料口用干粉或泡沫滅火器進行滅火。關機后應清除皮帶上、各供料斗及除塵裝置內外的殘余積物,并清冼瀝青管道。
篇2:瀝青拌合站站長崗位安全職責
1、對瀝青拌合站的安全工作全面負責。
2、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標準,貫徹、執行省市有關安全生產的法規、規章、標準、規范和規范性文件。嚴格執行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
3、保證瀝青拌合站工作的特種作業人員都持證上崗。
4、保證鍋爐等特種設備都按相關法規和公司相關制度進行辦證、審驗、使用和維修,特種設備作業人員持證上崗。
5、設備吊裝時親自指揮,另要求機安專員進行現場安全管理。
6、對瀝青拌合站所有人員進行班組級安全培訓。
7、在布置生產任務的同時布置安全生產任務,在班前會上強調安全事項。
8、協同機安副經理對瀝青拌合站的危險源進行辨識,把危險源告知作業人員和勞務人員,保證危險源的控制措施落實到位。
9、對操作規程進行宣貫和監督執行。
10、按公司制度要求對瀝青拌合站工作人員配備合格的勞動保護用品并監督使用。
篇3: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制度(瀝青拌合站)
1作業前,應指定專人對監護人和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包括作業空間的結構和相關介質等方面的知識,作業中可能遇到的意外和處理、救護方法等;
2切實做好作業空間的工藝處理,所有與作業點相連的管道、閥門必須加盲板斷開,并對設備進行吹掃、蒸煮、置換,不得以關閉閥門或水封來代替盲板,盲板應掛牌標示;
3進入帶有攪拌器等轉動部件的有限空間內作業,電源的有效切斷可采取取下電源保險絲或將電源開關拉下后上鎖等措施,并加警示牌,設專人監護;
4進入有限空間前30分鐘應取樣,嚴格控制可燃氣體、有毒氣體濃度及含氧量在安全指標范圍內,分析合格后才允許進入設備內作業。有毒有害氣體含量不得超過GBZ1-20**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規定的最高容許濃度,氧含量應為18%-22%。如在設備內作業時間長,至少每隔2小時分析一次,如發現超標,應立即停止作業,迅速撤出人員;
5取樣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有限空間容積較大時要對上、中、下各部位取樣分析;
6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必須遵守動火、臨時用電、高處作業等有關安全規定,《進入有限空間作業許可證》不能代替上述各作業票,所涉及的其他作業要按有關規定執行;
7有限空間作業出入口內外不得有障礙物,應保證其暢通無阻,以便人員出入和搶救疏散;
8進入有限空間作業一般不得使用卷揚機、吊車等運送作業人員,特殊情況需經生產部批準;
9進入有限空間作業應有足夠的照明,設備內照明電壓應不大于36V。在潮濕或狹小容器內作業應小于12V,所有燈具及電動工具必須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
10作業現場要配備一定數量符合規定的應急救護器具和滅火器材;
11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前,應首先擬定和掌握緊急情況時的外出路線、方法,有限空間內人員應安排輪換作業或休息;
12有限空間作業可采用自然通風,必要時可再采取強制通風的方法(嚴禁向有限空間內通氧氣或富氧空氣);
13對隨時產生有害氣體或進行內防腐作業的場所應采取可靠措施,作業人員要佩戴安全可靠的防護面具,由安全人員親自監護,并進行定時監測;
14發生中毒、窒息的緊急情況時,搶救人員必須佩帶氧氣呼吸器進入作業空間,并至少留一人在外做監護和聯絡工作;
15在檢修作業條件發生變化,并有可能危及作業人員安全時,必須立即撤出;若需要繼續作業,必須重新辦理進入設備內作業審批手續;
16作業完工后,經檢修人、監護人與車間負責人共同檢查設備內部,確認設備內無人員和工具、雜物后,方可封閉設備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