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特種設備起重作業管理程序

特種設備起重作業管理程序

2024-07-18 閱讀 4263

1現場使用的特種設備,應當附有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設計文件、產品質量合格證明、安裝及使用維修說明、監督檢驗證明等文件。

2鍋爐、壓力容器、電梯、起重機械及其安全附件、保護裝置的制造、安裝、改造單位,必須經國家特種設備監督管理部門許可,方可在現場從事相應的活動。

3起重機械入場時,要經過監理部門進行技術檢查并登記造冊。對新裝、拆遷、大修或改變重要技術性能的起重機械,在使用前均應按出廠說明書進行靜負荷及動負荷試驗。

4起重機械應標明最大起重量。起重機械的制動、限位、聯鎖以及保護等安全裝置應齊全并靈敏有效。

5起重機械不得超負荷起吊。如必需超負荷時,應經計算,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并經總工程師批準后方可進行。

6起重機械必須按規定,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進行檢驗,使用時應對繩索、吊鉤等定期進行檢查,如有較明顯的磨損和變形,應經專業技術人員鑒定并做出結論性報告。

7起重機械安、拆方案必須經過施工單位安監部門及監理單位審批,經向作業人員交底并簽字后方可進行。

8起重機械操作人員應經國家相關部門培訓,持證上崗。

9起重機械操作人員應按時填寫日常運行及維護保養記錄。

10多臺起重機械交叉作業時,要制定防碰撞措施。

11起重機械滿負荷起吊,兩臺及以上起重機械抬吊作業,移動式起重機械在高壓線下方及其附近作業及起吊危險品時,應按照規定辦理作業票。

12起重鋼絲繩不得與物體的棱角直接接觸,應在棱角處墊以半圓管、木板或其他柔軟物。

13起重機械在工作中遇到突然停電時,應先將所有控制器恢復到零位,然后切斷電源。

14起重機械的指揮人員必須由有關部門按GB5082-85《起重吊運指揮信號》的規定進行安全技術培訓,經考試合格并取得認證后方能上崗指揮。

篇2:(含起重機械壓力容器)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制度

一、特種設備崗位職責:

(二)、車間設備主任及設備管理人員職責。

1、組織貫徹執行上級部門關于特種設備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操作規程。

2、全面負責車間特種設備使用管理工作。

3、建立車間特種設備管理體系,制定規章制度,并經常督促檢查其執行情況。

4、制定特種設備定期檢驗計劃和修理改造方案,并督促檢查其執行情況。

5、經常深入現場,查看特種設備使用狀況。

6、組織特種設備事故調查分析,找出原因,制定防范措施。

7、組織做好特種設備使用管理基礎工作,建立特種設備技術檔案。

8、抓好操作人員、檢修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和考核工作,提高操作人員、檢修人員的技術素質。

(二)、車間操作人員職責。[找材料到文秘114wenmi114.com-wenmi114.com-網上服務最好的文秘資料站點]

1、認真執行特種設備操作規程、安全管理制度。

2、精心操作,防止超溫、超壓、超載運行,如實填寫運行記錄。

3、健全安全生產,經常檢查安全附件的靈活性和可靠性。

4、按時定點,定線巡回檢查。

5、認真做好特種設備的維護保養工作。

6、堅守崗位不得擅自離崗、脫崗,不做與崗位無關的事情。

7、努力學習操作技術和安全知識,不斷提高操作水平。

8、操作人員必須持有相應的特種設備操作證才能上崗。

二、特種設備維護保養制度。

1、特種設備的維護與保養必須做到正確使用,精心維護和堅持日常保養。

2、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操作人員不得擅自拆除和損壞特種設備安全附件。

3、操作人員在正常操作狀態下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并及時匯報設備主管。

4、認真執行巡回檢查,及時填寫操作記錄,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

5、保持特種設備整潔和周圍環境的清潔衛生。

6、開展“完好設備”及“無泄漏”活動,實行日常維護和日常保養的雙包責任制。

三、特種設備事故報告制度。

(一)特種設備發生事故時,必須按國家《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特種設備事故處理規定》進行處理。

(二)特種事故發生后,應立即向上級部門上報,按《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開展救援,嚴格保護事故現場,采取措施搶救傷員和防止事故擴大。

(三)事故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1、事故發生單位、聯系人、聯系電話。

2、事故發生地點。

3、事故發生時間。

4、事故設備名稱。

5、事故類別。

6、人員傷亡、經濟損失以及事故概況。

四、特種設備安全操作規程。

(一)橋式起重機安全操作規程。

1、在下列情況下,操作人員應發生警告信號。

(1)起重機啟動后即將開動前。

(2)在起吊、下降吊物時。(汽機房橋式起重機)。

(3)吊物在吊運中接近地面工作人員時。

(4)起重機在吊運通道上方吊物運行時。(汽機房橋式起重機)。

(5)起重機在吊運過程中設備發生故障時。

2、不準用限位器作為斷電停車手段。

3、嚴禁吊運的貨物從人頭上方通過或停留,應使吊沿吊運安全通道移動。

4、起重機司機要做到“十不吊”。

(1)指揮信號不明確或違章指揮不吊。

(2)超載不吊。

(3)工件或吊物捆綁不牢不吊。

(4)吊物上面有人不吊。

(5)安全裝置不齊全或動作不靈敏、失效不吊。

(6)工具埋在地下與地面建筑物或設備有鉤掛不吊。

(7)光線陰暗視線不佳不吊。

(8)菱角物件無防切割措施不吊。

(9)斜拉歪線工件不吊。

(10)危險物品(如氧氣瓶、乙炔瓶)不吊。

7、起重機完畢后,應遵守的規則。

(1)應將吊鉤升至接近上極限位置的高度,不準吊掛吊具、吊物(汽機房起重機)。

(2)應將抓斗放在地面上,不得在空中懸吊。(渣池起重機)

(3)將起重機小車停放在主梁遠離大車沿觸線的一端,不得置于跨中部位,大車應開到固定停放位置。

(4)所有控制品應回零位,將緊急開關斷開,拉下保護柜刀閘。關閉操作室門后下車。

(5)露天工作的起重機大、小車,特別是大車,應采取措施固定牢靠,以防被大風吹跑。

(6)操作工下班時,應對起重機進行檢查,將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檢查情況記錄在操作本上。

(二)壓力容器安全操作規程。

(1)認真執行壓力容器操作規程。

(2)加強對壓力容器的巡回檢查,發現隱患及時報告。

(3)加強壓力容器的日常維護和保養,對安全保護裝置定期檢查和效驗,做好記錄。

(4)定期安排每年一次的壓力容器檢驗工作。

(5)不準帶壓對承壓部件進行焊接,捻縫、緊螺絲等工作。

(6)壓力容器檢修時,應按要求做好壓力容器的泄壓、與系統隔絕工作。

篇3:起重機特種設備安全使用

起重機特種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使用、改造、維修、檢驗檢測等環節的安全管理,都影響到特種設備安全運行。保障特種設備的安全,不僅要抓好其生產(設計、制造、安裝、改造、維修)過程的監管,更重要的是抓好使用環節的安全管理。如何確保安全使用特種設備,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建立健全起重機特種設備使用安全制度

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建立健全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制度和崗位安全責任制度(第五條一款)。使用單位應當根據有關規章和安全技術規范的規定,結合所使用設備的特性和本單位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和崗位安全責任制度,以建立安全體系和安全責任制,從制度上保障設備的安全使用。

二、使用合法的起重機特種設備

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使用符合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特種設備;特種設備投入使用前,使用單位應當核對其是否附有《條例》第十五條規定的相關文件(第二十四條)。按照《條例》和有關安全技術規范的規定,特種設備出廠均附有必須的設計、制造等文件資料,設備在安裝后,也有相關的安裝質量監督檢驗證明文件。使用單位在購置、安裝特種設備時,必須購置符合上述規定的設備,并在投入使用前,認真核對相關資料,為正確、安全地使用設備打下基礎。

三、起重機特種設備的使用登記

特種設備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內,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向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的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登記。登記標志應當置于或者附著于該特種設備的顯著位置(第二十五條)。使用登記是一種行政許可行為,未經登記許可,任何單位不得使用特種設備。實施使用登記的目的是為了將設備納入安全監察的視野,確保使用單位使用合法的設備,提示使用者加強安全管理和按章操作,同時也警示乘用者注意相關安全事項。使用登記標志是證明該設備合法使用的證明,應當置于顯著位置,如鍋爐使用登記證可以置于鍋爐房內墻上,壓力容器使用登記證可以置于本體銘牌附近,電梯使用登記證可以置于轎廂內等等。

四、建立起重機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

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建立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安全技術檔案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1、特種設備的設計文件、制造單位、產品質量合格證明、使用維護說明等文件以及安裝技術文件和資料;

2、特種設備的定期檢驗和定期自行檢查的記錄;

3、特種設備的日常使用狀況記錄;

4、特種設備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測量調控裝置及有關附屬儀器儀表的日常維護保養記錄;

5、特種設備運行故障和事故記錄(第二十六條)。

特種設備在使用過程中需要修理、維護、定期檢驗,必須以特種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原始文件資料作為依據。因此,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建立設備安全技術檔案。設備安全技術檔案包括設備本身技術文件和使用管理中產生的記錄等文件。建立完善的設備檔案并保持完整,是設備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反映了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管理水平。目前,特種設備檔案的管理和保存十分薄弱的,特別是一些小型企業,管理人員流動性大,檔案流失情況相當嚴重,容易引起事故隱患。

五、起重機特種設備的維護保養

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對在用特種設備進行經常性日常性維護保養,并定期自行檢查。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對在用特種設備應當至少每月進行一次自行檢查,并作出記錄。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對在用特種設備進行自行檢查和日常維護保養時發現異常情況,應當及時處理。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對在用特種設備的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測量調控裝置及有關附屬儀器儀表進行定期校驗、檢修,并作出記錄(第二十七條)。

特種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內在原因、外界因素等影響,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通過經常性的維護保養和定期檢查可以使一些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處理,保證設備的安全運行,提高設備的使用壽命。如,鍋爐需要經常的清理水垢、清理爐膽,電梯等需要經常上油、調整、檢查等。同時,特種設備的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相關的調控裝置和儀器,也能起到安全保護的作用,如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上的安全閥,電梯的安全鉗、起重機械的超載限制器、客運索道的制動裝置、游樂設施的制動裝置等;有的附件是觀察特種設備是否正常使用的“眼睛”,如鍋爐的溫度計、水位表等。因此,對在用特種設備的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測量調控裝置和儀器儀表進行定期校驗、檢修并作出記錄,是十分重要的。

六、起重機特種設備的申報定期檢驗

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定期檢驗要求,在安全檢驗合格有效期屆滿前1個月向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提出定期檢驗要求。未經定期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特種設備,不得繼續使用(第二十八條)。做好在用特種設備的定期檢驗工作,是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的一項重要制度,是確保安全使用的必要手段。特種設備在運行中會因腐蝕、疲勞、磨損等原因產生缺陷、隱患,通過定期檢驗可以及時發現這些缺陷,以便采取處理措施,保證特種設備能夠運行下一個周期。有關檢驗檢測安全技術規范規定了特種設備的檢驗周期,如鍋爐一般為二年、壓力容器為四至六年,電梯為一年等。《條例》規定使用單位在安全檢驗合格有效期滿前一個月向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提出定期檢驗要求,強調了企業負責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