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乙炔焊割設備安全使用要求
一、氧氣瓶
1、氧氣瓶應符合國家頒布的《氣瓶安全監察規程》的規定,應定期進行技術檢查。使用期滿和送檢未合格的氣瓶,均不準繼續使用。
2、操作中氧氣瓶距離明火或熱源應大于5米以上。
3、氣瓶無防震圈禁止用轉動方式搬運,使用時防止被物體碰倒。
4、使用氣瓶前,應稍打開瓶閥,吹出瓶閥上粘附的贓污后立即關閉,然后接上減壓器再使用。
5、嚴禁讓粘有油、脂的手套、棉紗和工具等同氧氣瓶、瓶閥、減壓器及管路等接觸。
6、禁止使用氧氣代替壓縮空氣吹凈工作服、乙炔管道,或用作試壓和氣動工具的氣源。
7、禁止使用氧氣對局部焊接部位通風換氣。
8、氧氣瓶嚴禁放空,氣瓶內必須留有不小于0.1-0.2Mpa表壓的余氣。
二、溶解乙炔氣瓶
1、乙炔氣瓶搬運、裝卸、使用都應豎立放穩,嚴禁在地上臥放并直接使用。
2、乙炔氣瓶搬運、裝卸和使用都應豎立放穩,嚴禁在地上臥放并直接使用。
3、開啟乙炔氣瓶瓶閥時應緩慢,不要超過一圈半,一般情況下只開啟四分之三轉。
4、禁止在氣瓶上放置物件、工具或纏繞懸掛橡皮管及焊、割炬等。
5、必須配合使用符合使用要求的回火防止器,每一把焊炬或割炬都必須與獨立的、合格的崗位回火防止器配用。每月應檢查一次并清洗殘留在器內的煙灰、污跡。以保證氣流通暢、工作可靠。
6、乙炔氣瓶嚴禁放空,氣瓶內必須留有不小于0.05-0.1Mpa表壓的余氣。
7、氣瓶著火應迅速關閉氣閥門,停止供氣。
8、氧氣瓶與乙炔瓶必須隔離放置,用后應及時關閉氣閥門。氣瓶房要保持良好通風,未經允許不準進入氣瓶房。
三、焊炬和割炬的使用
1、焊炬和割炬應符合GB5108~5110《焊炬、割炬設備》的要求。
2、焊、割炬使用前應檢查射吸能力、氣密性等技術性能。并要求氣路暢通、閥門嚴密、調節靈活,連接部位緊密不泄漏。
3、焊、割炬應定期檢查維護、修理和更換。嚴禁帶故障使用。
4、發生燒損、磨損后,要用符合標準的合格零件更換。
5、禁止采用把焊、割炬的嘴頭與地面或他物摩擦來清除嘴頭堵塞物,可用通針在焊、割炬關閉氣源的情況下輕輕疏通。
6、使用氧乙炔氣焊或氣割時,應先排凈回火防止器內的空氣(或氧)與乙炔的混合氣體。如果發生回火,注意立即關閉焊(割)炬閥門,避免事故發生。
7、熄滅焊炬氣焊火焰時,應先關閉焊炬上的乙炔閥門,再關閉氧氣閥門。
篇2:氣焊割安全技術交底
一、作業前
1、必須有專人操作該作業,并要持證上崗。
2、乙炔發生器氧氣瓶及軟管、閥、表均應齊全有效。緊固牢靠和破損漏氣。并不得沾染油污,
3、乙炔發生器、氧氣瓶與焊割點的距離應大于10米,否則采取隔離措施。
4、乙炔瓶上標明“嚴禁用水火滅火”字樣。
5、乙炔器的壓力要保持正常,壓力超過1.5kgf/m2時應停用。不得用金屬等敲擊乙炔發生器。
6、乙炔發生器應放在陰涼處,不得暴曬,且不得放在一切電線下面。四周應設圍攔,懸掛“嚴禁煙火標志”。
7、新老橡膠軟管必須經壓力試驗,達不到要求的不得使用。
8、不得將軟管放在電線上,更不能將軟管與電焊用電線敷設在一起,軟管不得壓在重物上,經過車行道,應加護套或蓋板。
9、氧氣品應與其它易燃氣瓶、油脂和其它易燃、易爆物品分別存放、也怖得同連運輸。氧氣瓶應有防震圈和安全帽應平放不得倒置。嚴禁用吊車吊動氧氣瓶。
10、平開氧氣瓶閥門時,應用專用工具,動作要緩慢,不得面對減壓器,并觀察壓力表,指針是否靈敏,氧氣瓶中氧氣不得用盡至少留0.5kgf/cm2的剩余壓力。
11、禁使用未安裝減壓器的氧氣瓶進行作業。
12、安裝減壓器時,應現檢查氧氣瓶閥門接頭不得有油脂,并略開氧氣瓶閥門出氣口,關閉氧氣瓶閥門時。須先松開減壓器的活門螺絲。
二、作業中:
1、點燃焊炬時,應先開乙炔閥點火,然后開氧氣閥調整火焰。關閉時先關乙炔閥,再管氧氣閥。
2、發現乙炔器因漏氣著火時應立即把乙炔器向安全方向推導,并用砂子滅火,不得堵塞或拔出浮筒。
3、乙炔軟管、氧氣軟管不得錯裝。使用中氧氣軟管著火時,應先關滅炬火,可用彎折前面一般軟管的辦法來將火熄滅。
4、不得將軟管背在人身體背上操作,焊炬內若帶有乙炔、氧氣時,不得放在金屬管槽、缸、箱內。
三、作業后應卸下減壓器,上氧氣安全帽,關閉乙炔器,卷好軟管掛在室內干燥處。
篇3:文化大廈臨時動火焊割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文化大廈臨時動火、焊割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為規范在大廈范圍內從事臨時動火、焊割作業的單位或個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消防管理規則及省、市消防主管部門有關規定,特制定本規定。
(一)申請
需在大廈范圍內進行臨時動火、焊割作業的單位或個人,必須提前向管理公司提出書面動火申請,申請時列明動火作業時間、范圍、內容及操作者姓名,并承諾遵守大廈一切規定,同時提交操作者的有效操作證書復印書。
管理公司接到申請后兩個工作日內審批。審批申請過程中若認為有必要,管理公司可以要求申請人提交操作者操作證原件及消防部門的有關批文,以供查驗。
(二)分級審批管理
根據用火的危險程度,把審批動火管理權分為三級:
1.一級動火須由用火部門防火責任人會同工程部、保安部認真檢查施工現場,定出可靠的防火措施,填寫一級動火申請單(重大動火項目要寫出專題備忘錄),由管理公司防火總負責人簽批后,報當地公安消防監督部門審批,經現場檢查確認措施可靠,逐條落實后,方可批準動火。
2.二級和三級動火必須由用火部門防火負責人制定消防措施,填寫動火申請單后,報管理公司防火總負責人批準,工程部、保安部現場檢查監督。
3.焊接和切割(簡稱焊割)屬于明火作業。公安消防管理部門規定,從事燒焊作業的人員,必須持有當地部門培訓后發放的焊工證,方可上崗燒焊。
(三)動火作業的"八不"、"四要"和"一清"
1.動火前"八不"
防火、滅火措施不落實不動火。
周圍的易燃雜物未清除不動火。
附近難以移動的易燃結構未采取安全措施不動火。
凡盛裝過油類等易燃液體的容器、管道,未經洗刷干凈、排除殘存的油質不動火。
凡盛裝過氣體受熱膨脹有爆炸危險的容器和管道不動火。
凡儲存有易燃、易爆物品的房間、倉庫和場所,未經排除易燃、易爆危險的不動火。在高空進行焊接或開始焊割作業時,下面的可燃物品未清理或未采取保護措施的不動火。
未配備相應滅火器材的不動火。
2.動火中"四要"
動火前要指定現場安全負責人。
現場安全負責人和動火人員必須經常注意動火情況,發現不安全苗頭時,要立即停止動火。
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時,要及時撲救。
動火人員要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
3.動火后"一清"
動火人員和現場安全責任人在動火后,應徹底清理現場火種,確?;鸱N完全熄滅,留守現場15-30分鐘才能離開現場。
(四)違反規定的處理
在大廈范圍內進行臨時動火、焊割作業的單位或個人,違反本規定時,管理公司有權視甚情節輕重采取以下處理措施:
1.限時整改;
2.責令立即停止動火作業;
3.移交消防管理部門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