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鍋爐安全操作常識規范

鍋爐安全操作常識規范

2024-07-18 閱讀 3979

一、高溫高壓

高溫高壓是指設備或管道中壓力大于1.0MPa、溫度大于100℃的介質。

1.高溫高壓設備或管道保溫良好,防止裸露部分燙傷。

2.在高溫高壓環境下工作,應穿防燙服、防燙手套、頭盔并佩帶必要的勞動保護。

3.處理漏點,應把壓力、溫度控制在可工作范圍(0.1MPa、80℃)之內。

4.開關各種閥門時,身體不要正對閥門,以免蒸汽泄漏傷人。開疏水閥時,注意腳下疏水管道,防止燙傷。

5.打焦時要防止燙傷,打焦結束時,應將工具收好,放在安全位置,以免絆倒或燙傷他人。

6.聽見泄漏聲,不能確定準確位置時,應待停爐降壓后查找水跡,以判斷漏點。

7.不許靠近過熱蒸汽泄漏點,用紙張或布條測試后,確定準確位置。

二、有害氣體

鍋爐燃燒過程中溢出部分CO和SO2氣體,預防措施如下:

1.在有害氣體容易聚集區域,現場操作人員要有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身體素質,操作過程精力集中。當發現身體不適,應立即停止作業,撤離現場。

2.保證鍋爐爐頂天窗開啟,軸流風機處于運行狀態,及時排出有害氣體。

3.當一氧化碳濃度儀報警時,禁止任何現場操作,加強通風,待其濃度降至30ppm以下時方可進行現場操作。

4.正確使用防毒口罩和防毒面具。

5.爐頂作業必須保證兩人以上,其中一人監護,一人操作。上下爐頂必須慢上慢下,盡量減少肺活量和勞動強度。

三、爐內作業

1.爐內作業必須辦理檢修工作票,并有專人監護。

2.待爐內溫度降至人體可承受(80℃)時,方可作業。

3.檢修電源選用安全電壓,電動工具采用雙重絕緣。

4.鍋爐內焊接時,保持通風狀態,且不能同時進行電焊和氣焊工作。

四、安全閥校驗

1.安全閥校驗應在工長帶領下,四人以上共同完成,上爐前,佩戴好防毒面具、安全帽及其它勞動保護。

2.校驗前,檢查安全閥出口管道完好情況,避免校驗過程中,蒸汽沖出傷人。

3.安全閥處于回座位置,壓力低于3MPa方可定砣,定砣方向應由遠及近,每次調整位移小于50mm。

五、鼓、引風機及給水泵的啟動和檢修

1.啟動前操作人員必須到達現場檢查設備狀態,確定無人員檢修作業后,方可啟動。

2.檢修前應辦理檢修工作票,斷開電源,開關柜處掛“有人工作禁止合閘”警示牌。

3.進入鼓、引風機內檢修,必須有專人監護。

4.給水泵檢修前,必須保證閥門完全關閉,無泄漏。

5.檢修結束,檢查聯軸器、對輪罩、人孔門是否緊固;確定風機內無人后,收回工作票,進行現場試車啟動。

六、機械傷害

1.摳拋煤機時,必須將空開分開,以防止電機突然起動傷人。

2.給煤機被石塊卡住,須用手取出時,應將給煤機的離合器分開,并用搬杠將給煤機插銷鏈輪強制固定,確定給煤機不能轉動時方可取出,以免傷手。

3.開關各種爐門時,應戴手套,身體側開??椿饡r應戴眼鏡。

4.檢查轉動設備時身體不要正對對輪。

5.煤管不下煤時,不可將手伸進煤管中處理,以免煤突然落下砸傷手臂。

6.沖洗水位計時,身體不應正對水位計。

篇2:循環流化床鍋爐滾筒冷渣機安全技術規范

1范圍

本規范規定了循環流化床鍋爐滾筒冷渣機設計、制造、安裝、調試、運行、檢修等方面的基本要求,適用于循環流化床鍋爐滾筒冷渣機(以下簡稱滾筒冷渣機)的安全技術管理。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范引用而成為本規范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規范,然而,鼓勵根據本規范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規范。

GB150-1998鋼制壓力容器

GB151-1998鋼制管殼式換熱器

DL612-1996電力工業鍋爐壓力容器監察規程

DL647-2004電站鍋爐壓力容器檢驗規程

DL438-2000火力發電廠金屬技術監督規程

GB50058-95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

DL5000-2000?火力發電廠設計技術規程

DL5007-92?電力建設施工及驗收技術規范(火力發電廠焊接篇)

DL/5047-95電力建設施工及驗收技術規范(鍋爐機組篇)

SD340-89火力發電廠鍋爐壓力容器焊接工藝評定規程

DL/1035-2006135MW級循環流化床鍋爐運行導則

JB/ZQ4000.9-86裝配通用技術條件

JB/ZZ5-86?焊接設計規范

JB/ZQ4000.3-86焊接件通用技術條件

GB985-986-88焊接接頭的基本形式與尺寸

GB50009-20**建筑鋼結構荷載規范

GB4053.4-1993?固定式工業鋼平臺安全技術條件

GB4720電控設備第一部分低壓電器電控設備

GB50254~50259-96?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3總則

3.1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保證滾筒冷渣機設備安全運行,特制定本規范。

3.2發電企業在進行滾筒冷渣機選型訂貨、設備監造、質量驗收、安裝調試、運行維護、檢修檢驗等工作時,應遵循本規范的要求。

3.3對運行人員應進行系統培訓,以充分了解滾筒冷渣機的運行特性及潛在的安全風險,熟悉設備的監測保護原理,掌握對異常情況的處理方法,并能熟練進行正確操作;對檢修維護人員應進行必要的培訓,熟悉滾筒冷渣機設備構造及特點,掌握設備的維護與檢修技術。

3.4各發電企業應結合自身情況制定具體的安全技術措施,措施制定應符合本規范的要求。

3.5應根據設備運行情況和安全工作要求,及時補充、修訂相關安全措施和技術規程,保證其始終符合安全技術管理規定,滿足現場需要。

4設計

4.1設計原則

滾筒冷渣機在異常工況下冷卻水溫度、壓力有可能達到壓力容器界定范圍,為確保設備安全,滾筒冷渣機的設計應遵循壓力容器的有關規定。

4.2系統要求

4.2.1在滾筒冷渣機冷卻水系統上應設置安全閥和流量、溫度、壓力等測量裝置。

4.2.2冷卻水量的供給應滿足滾筒冷渣機正常工作的需要,水質應清潔。

4.2.3進渣系統應保證鍋爐排渣順暢,并能快速阻斷滾筒冷渣機進渣,以確保滾筒冷渣機出現異常時,安全可靠隔離。

4.2.4出渣系統應保證滾筒內冷卻后的灰渣正常排出。

4.2.5滾筒冷渣機進、出口負壓系統應保證粉塵不外漏。

4.2.6在滾筒冷渣機的進渣門、出渣門和冷卻水進、出口閥門等處應設置必要的操作平臺,以方便檢修及運行操作,并與轉動設備有足夠的安全距離,同時應有充足的照明。

4.3本體設計

4.3.1滾筒冷渣機的本體設計應按照《鋼制壓力容器》要求進行。

4.3.2在滾筒冷渣機的筒體適當位置應設置排氣閥,以便進水時排除夾套內的空氣。

4.3.3滾筒冷渣機的內筒材料應選用耐磨材料,結構型式應考慮換熱效果的適宜性。

4.4安全保護

4.4.1滾筒冷渣機冷卻水流量、壓力、溫度等測點及安全閥設置應滿足安全監測和排放的要求。

4.4.2設計單位應提供滾筒冷渣機冷卻水最小流量、最高工作溫度、報警壓力及安全閥排放壓力等保護定值。

5制造

5.1資質及要求

5.1.1滾筒冷渣機制造廠應具備壓力容器設計、制造資質。

5.1.2制造廠應取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滾筒冷渣機的設計、制造、安裝、改造、維修、檢驗檢測等,應當符合相應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

5.1.3制造廠應對其生產的產品出具產品合格證書。滾筒冷渣機的安全附件等產品應由有合法資質的供應商提供,并有相應的合格證書。

5.2金屬材料

5.2.1滾筒冷渣機使用的金屬材料應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專業標準。

5.2.2滾筒冷渣機使用的金屬材料質量應符合標準,有合格的質量證明書,質量證明書的項目與數據齊全。

5.2.3制造滾筒冷渣機的鋼材除符合一般規定外,在使用范圍、檢驗方法、檢驗數量以及鋼中含碳量要求等應符合《電力工業鍋爐壓力容器監察規程》和《電站鍋爐壓力容器檢驗規程》的規定。

5.2.4合金鋼部件和管材在組裝前后都應進行光譜或其他方法的檢驗,核對鋼種,并提供檢驗核對記錄。

5.3焊接

5.3.1焊接材料的選用和質量應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專業標準。

5.3.2滾筒冷渣機的焊接應完全符合國家現行壓力容器焊接規定要求,并按照《火力發電廠鍋爐壓力容器焊接工藝評定規程》的要求進行質量評定,承壓元件焊縫應進行100%無損探傷檢驗,出具焊接質量檢驗報告并完整移交發電企業。

5.4檢驗

5.4.1滾筒冷渣機應按照《電力工業鍋爐壓力容器安全性能檢驗大綱》、《鋼制壓力容器》、《鋼制管殼式換熱器》、《電站鍋爐壓力容器檢驗規程》和《火力發電廠金屬技術監督規程》等規定進行檢驗。

5.4.2滾筒冷渣機的安全性能檢驗應包括以下各項(但不限于),并出具試驗檢驗報告。

5.4.2.1總體組裝及外觀檢驗;

5.4.2.2焊接質量檢驗,無損探傷檢驗;

5.4.2.3壓力容器質量監檢;

5.4.2.4筒體水壓試驗;

5.4.2.5空負荷運轉試驗;

5.4.2.6滿負荷運轉試驗;

5.4.2.7安全閥排放試驗;

5.4.2.8其他安全附件試驗。

5.5設備監造

5.5.1發電企業應對滾筒冷渣機進行設備監造;應將設備監造內容寫入滾筒冷渣機技術協議或訂貨合同中。

5.5.2應對設備材料選用、制造組裝、試驗檢驗、現場安裝等各環節進行監造。

6安裝及調試

6.1安裝要求

6.1.1滾筒冷渣機的安裝,應根據設備技術文件及《電力建設及施工驗收技術規范》等有關規定進行。

6.1.2安裝單位應有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

6.1.3滾筒冷渣機的安裝應在基礎及構架驗收合格后進行。在安裝過程中如需在基礎和構架上打砸孔洞或增加載荷時,應經技術部門審查同意并辦理手續。

6.1.4滾筒冷渣機安裝前應進行全面檢查,確保設備質量符合要求,內部清潔無雜物,質量檢驗資料齊全。

6.1.5滾筒冷渣機冷卻水管道安裝,按照DL5031《電力建設及施工驗收技術規范》(管道篇)的規定執行。

6.1.6滾筒冷渣機安裝過程中要做好技術記錄。

6.2調試要求

6.2.1應根據設備技術文件和有關規程編制啟動、調試方案和組織措施。

6.2.2運行人員應在調試人員的監護、指導下進行滾筒冷渣機啟動、調試的操作。

6.3驗收

滾筒冷渣機的分部試運及竣工驗收按《火力發電廠基本建設工程啟動驗收規程》的規定執行。

7運行及維護

發電企業應根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試驗檢驗報告及廠家說明書有關要求,制定完善運行規程、檢修規程,規程中要對以下內容提出明確要求。

7.1啟動

7.1.1啟動允許條件

7.1.1.1滾筒冷渣機冷卻水進、出口水手動門(或電動門)確認全開;

7.1.1.2滾筒冷渣機冷卻水流量大于最小流量值;

7.1.1.3滾筒冷渣機的各項聯鎖、保護試驗正常;

7.1.1.4滾筒冷渣機無故障信號。

7.1.2啟動前檢查重點

7.1.2.1滾筒冷渣機所有檢修工作結束;

7.1.2.2滾筒冷渣機的所有閥門操作靈活,并處于正確的開(或關)狀態;

7.1.2.3滾筒冷渣機傳動裝置正常,各儀表、測點完好,指示正確。

7.1.3啟動順序要求

7.1.3.1滾筒冷渣機的下一級設備(斗式提升機、埋刮板機等)啟動正常;

7.1.3.2投入冷卻水系統,滾筒冷渣機冷卻水壓力、流量正常;

7.1.3.3確認冷卻水系統工作正常后方可啟動滾筒冷渣機。

7.2運行調整要求

7.2.1應嚴密監視床壓、排渣溫度、冷卻水出口水溫等參數,及時調節滾筒冷渣機轉速或進渣門開度。

7.2.2如發現滾筒冷渣機電流下降、不排渣,應立即檢查滾筒冷渣機是否堵塞,并采取措施進行疏通。

7.2.3定期對滾筒冷渣機負壓管進行放灰。

7.2.4滾筒冷渣機運行過程中嚴禁關閉、調整冷卻水進、出口手動門(或電動門)。

7.3日常維護重點要求

7.3.1應明確滾筒冷渣機進、出口冷卻水旋轉接頭的密封填料及推力軸承檢查周期,當填料和推力軸承失效時應及時更換,保證其密封性和冷卻性能。

7.3.2應對滾筒冷渣機的滾筒高度和軸向位置定期進行檢查調整,滿足運行要求。

7.3.3應明確滾筒冷渣機冷卻水腔室檢查周期,并根據結垢情況定期除垢。

7.3.4定期檢查滾筒冷渣機筒體外觀無異常,檢查熱工保護裝置正常。

7.4停止

7.4.1滾筒冷渣機停運前應首先關閉進渣門,確保排空筒體內的存渣。

7.4.2滾筒冷渣機停運后,不應立即中斷冷卻水,保持一定的通水時間,避免筒體過熱受損。

7.4.3滾筒冷渣機停運后需解列冷卻水系統時,確認冷卻水進、出口溫差及筒體溫度滿足安全要求。

7.4.4冬季環境溫度較低需長時間停運或滾筒冷渣機本體有檢修工作時,應放凈筒體內存水。

7.5異常處理

7.5.1滾筒冷渣機運行中出現冷卻水中斷而相應保護未動,應緊急停止滾筒冷渣機運行,關閉進渣門,嚴禁立即向冷渣機進水,待筒體冷卻后方可重新進水。

7.5.2滾筒冷渣機運行中冷卻水出口水溫、壓力、流量達到保護動作值而相應保護未動,應緊急停止滾筒冷渣機運行,關閉進渣門。

7.5.3滾筒冷渣機筒體內漏水時應首先關閉進渣門,排空滾筒內存渣后停止設備運行。

8檢修

8.1安全措施

8.1.1滾筒冷渣機檢修,應由運行人員按《電業安全工作規程》規定采取斷開電源,隔斷與運行設備的聯系等措施。

8.2.2檢修作業應嚴格執行工作票管理規定(包括危險點及危險源分析)。

8.2檢修要求

8.2.1檢修單位作業前應對作業人員進行培訓,嚴格執行檢修文件包和檢修工藝規程,建立健全各項檢修記錄。

8.2.2檢修作業前,確認檢修設備與運行設備隔離。

8.2.3確認滾筒冷渣機內部溫度降至常溫,方可進入內部檢修,同時應安排專人監護。

8.2.4滾筒冷渣機冷卻水系統檢修后,應進行沖洗。

8.3檢查和檢驗

8.3.1應明確滾筒冷渣機內部耐磨元件檢查周期,對磨損嚴重的及時進行更換。

8.3.2應明確滾筒冷渣機傳動、支撐裝置檢查周期,對超出設計規定的進行檢修或更換。

8.3.3應按照《電力工業鍋爐壓力容器監察規程》和《電站鍋爐壓力容器檢驗規程》要求,定期對滾筒冷渣機(包括焊縫、壁厚、附件等)進行檢查檢驗。

8.4試轉

檢修結束后,應對滾筒冷渣機進行試轉,并進行相關的聯鎖保護傳動試驗。

9安全監測與保護

滾筒冷渣機冷卻水流量、溫度、壓力及安全閥等安全監測與保護裝置應滿足下列要求。

9.1冷卻水流量

9.1.1滾筒冷渣機冷卻水出口管道上應裝設流量計,其測量信號引入DCS控制系統。

9.1.2流量計應按計量器具管理規定進行定期校驗。

9.1.3按照滾筒冷渣機設計要求,對冷卻水流量設定最小流量保護。

9.1.4冷卻水流量設置低報警值及最小流量保護值,保護動作時應聯鎖關閉進渣門,并停運滾筒冷渣機。

9.2冷卻水溫度

9.2.1滾筒冷渣機冷卻水進、出口管道上應裝設遠傳溫度計,供運行監視。

9.2.2溫度計應按計量器具管理規定進行定期校驗。

9.2.3冷卻水出口溫度應低于設計的最高工作溫度。

9.2.4冷卻水出口溫度設置高報警值及保護動作值,保護動作時應聯鎖關閉進渣門,并停運滾筒冷渣機。

9.3冷卻水壓力

9.3.1滾筒冷渣機冷卻水進、出口管道上應裝設遠傳壓力表,供運行監視;進口管道上的壓力表應裝設在截止門后,出口管道上的壓力表應裝設在截止門前。

9.3.2壓力表應按計量器具管理規定進行定期校驗。

9.3.3冷卻水出口壓力應低于設計的最高工作壓力。

9.3.4冷卻水出口壓力設置高報警值及保護動作值,保護動作時應聯鎖關閉進渣門,并停運滾筒冷渣機。

9.4安全閥

9.4.1滾筒冷渣機冷卻水側應設置安全閥,安全閥的排放量應滿足滾筒冷渣機水側的安全排放量,安全閥的啟座壓力應符合有關規定。

9.4.2安全閥排放管道應有足夠強度,排放口應引至安全地帶。

9.4.3安全閥應按有關規程要求進行定期校驗;對于滾筒冷渣機筒體上其它泄壓裝置,也應定期檢查試驗,防止銹死。

9.5聯鎖保護

9.5.1滾筒冷渣機的運行控制系統至少應具有冷卻水流量低、溫度高、壓力高的聯鎖保護功能。

9.5.2滾筒冷渣機冷卻水進、出口門采用電動執行機構的,應設置閥門未開啟閉鎖啟動功能;采用手動截止門的,啟動前應檢查確認這些閥門的狀態為全開啟狀態。

10其它措施

10.1加強對檢修、運行及相關現場工作人員的安全培訓,嚴格執行持證上崗。

10.2在滾筒冷渣機周圍設安全警戒區,懸掛明顯安全警示標志,禁止人員在警戒區內長時間停留。

10.3巡回檢查工作中,應積極采用紅外測溫儀等設備對滾筒冷渣機的筒體進行溫度檢測。

篇3:學校鍋爐工操作規范(3)

學校鍋爐工操作規范(三)

一、鍋爐在升火前,必須認真檢查鍋爐內外部及各種附屬設備、燃燒設備、給水設備等狀況是否正常,各種閥門都要調到運行前的正確位置。

二、鍋爐的安全閥、水位計、溫度計、壓力表等安全裝置必須保持靈敏可靠。

1.安全閥定壓鉛封不得私自移動,每周到少一次自動或手動排氣閥。

2.壓力表要用紅線劃出最低和最高安全,并保持清潔好用。

3.壓力表要每半年進行一次校驗。

4.溫度計刻度不清、斷線或不準的不能使用。

三、熱水鍋爐在啟爐時,應先開循環水泵,然后才能啟動引風和鼓風機點火。低溫水采暖鍋爐出口水溫不得超過規定供水溫度,避免超溫汽化事故。鍋爐停爐壓火后,鍋爐出口溫度降低到40°C以下才能停循環水泵。

四、運行過程中要注意監視鍋爐水位、壓力、溫度變化情況,根據燃燒狀況,調節風煤比,并及時除灰,使鍋爐在滿負荷,最經濟狀況下運行。

五、緊急停爐操作

1.停止給煤,停鼓風,停引風。

2.將砂土工濕煤灰壓在燃燒的煤層上,往復推動爐排可以打快車,使燃燒的煤層迅速進入落灰斗,嚴禁向爐膛內澆水降爐溫。

3.打開全部爐門、灰門、必要時可啟動引風和抽風。

4.及時打開泄壓管或安全閥,避免鍋爐超壓和汽化。

5.嚴重缺水鍋爐,嚴禁向爐內注水。

6.及時報告上級領導和主管部門。填好記錄和事故報告,及時做好事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