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區域清潔工作應急處理規程

區域清潔工作應急處理規程

2024-07-18 閱讀 6610

物業區域清潔工作應急處理規程

1目的

1.1明確清潔人員的應急事故處理職責和操作程序,配合管理處做好應急事故處理。

2適用范圍

2.1適用于**嘉園物業區域內梅雨天、暴風雨、水管爆裂、突發火災事故的清潔作業管理。

3職責

3.1清潔分包單位負責按照本程序要求,配合管理處做好應急事故處理工作。

3.2客服中心負責組織清潔人員每季度進行一次應急事故處理培訓。

3.3管理處應急事故處理人員負責指揮根據應急事故處理的具體情況,指揮清潔人員實施相應的緊急措施。

4實施程序

4.1梅雨天氣

4.1.1梅雨季節大理石、地面磚、墻面出現反潮現象、造成地面積水、墻皮剝落等現象,清潔人員應采取以下措施。

4.1.2在大堂等人員出入頻繁的位置設置指示牌,提醒來往人員"小心滑倒"。

4.1.3加快工作速度和現場檢查指導,合理調配人員,及時清干地面墻面水跡。

4.1.4反潮現象嚴重,應在大堂鋪設一條防滑地毯,并用大塊的海綿吸干地面、墻面、電梯門上的積水。

4.1.5倉庫內配好干拖把、海綿、地毯、毛巾和指示牌,根據需要緊急調用。

4.2暴風暴雨天氣

4.2.1清潔主管加強巡查、督導各崗位清潔員的工作。

4.2.2天臺、裙樓或連接體平臺的明暗溝渠、地漏由專人檢查,特別是在風雨來臨前要巡查,如有堵塞及時疏通。

4.2.3檢查雨水井、污水井,增加清理次數,確保暢通無阻。

4.2.4各崗位清潔員配合安管員關好各樓層的門窗,防止風雨刮進樓內,淋濕墻面、地面或打碎玻璃。

4.2.5倉庫內備好雨衣、雨靴、鐵勾、竹片、電筒等應急備用工具、材料。

4.3樓層內發生水管爆裂

4.3.1迅速關閉水管閥門并立刻通知維修人員前來救助。

4.3.2迅速掃清流入電梯廳附近的積水,控制不了時可將電梯開往上一樓層。

4.3.3工程值班人員切斷電源后,搶救房間、樓層內的重要物資,如電腦、資料等。

4.3.4用垃圾斗將水盛到桶內或掃入地漏,接好電源后,用吸水器吸干地面水分。

4.3.5打開門窗,用風扇吹干地面。

4.4突發火災事故

4.4.1要掌握火情,服從管理處整體安排,有計劃,有組織地做好人員、貴重物品、倉庫物資、文件等的疏散工作,并協助做好業主/業主/用戶單位人員的疏導工作。

4.5注意事項

4.5.1梅雨天氣作業宜穿膠鞋作業,以防滑倒。

4.5.2暴風雨天氣在室外作業要注意高空墜物。

4.5.3處理水管爆裂事故注意防止觸電。

4.5.4清理火災現場須經有關部門調查結束后,才能進行。

篇2:CNG壓縮天然氣清潔汽車行業重大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為應對CNG清潔汽車產業(包括加氣站、CNG汽車)重大安全事故,確保CNG清潔汽車產行業營運安全,特制定本預案。

針對CNG清潔汽車行業特點,加氣站重點應分為加氣區、壓縮機房、高壓儲氣罐壓區儀控室、配電房、汽源區、生活區七個重點防范區域。清潔汽車重點應分為車用鋼瓶、專用裝置兩個重點部位。這些重點區域和部位是引發安全事故的源地。為此,必須加強安全防范,有序管理。

一、日常工作制度

(一)廣泛宣傳,提高認識。巴中市清潔汽車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市清潔汽車辦”)、安監局、公安局(特別是交警支隊)、交通局、工商局、消防支隊、巴中質監局等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職責,廣泛宣傳清潔汽車規范管理、營運安全的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及技術規范要求,使CNG加氣站、改裝廠、CNG汽車營運企業和車主自覺遵守法律、法規,認真執行政策、技術規范和要求。

(二)明確職責,協調配合。CNG清潔汽車管理涉及面寬,各相關職能部門必須認真履行職責,嚴格管理。

市清潔汽車辦主要負責制定CNG清潔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產業政策,審核、轉報加氣站、改裝廠項目建設資料,組織省清潔汽車專家組對建設項目進行督促、檢查、竣工驗收

定期進行技術規范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方案,并督促實施。

巴中質監局負責管理加氣站、改裝廠、CNG車輛使用產品的質量、供氣質量及規范。按國家法律、法規加強車用鋼瓶管理,定期組織周期檢定,頒發檢驗合格證及使用登記證。不符質量要求的鋼瓶及時廢除,不符合技術規范的操作限期整改。

市交警支隊主要負責對CNG車輛本身的安全技術進行管理。并辦理機動車變更登記申請事宜。

交通部門主要負責CNG車輛的技術管理,同時要把對CNG專用裝置(減壓器、沖氣閥、高壓管線、混合器、線路、轉換開關、高壓表、鋼瓶瓶口閥、安全帽等)的維護保養納入二級維護的項目之一,并由具備資質的改裝廠負責進行。市運政管理部門在車輛每季度二級維護后的報備審查時,無CNG專用裝置的維護項目,不予報備。在每年的年度審驗時,CNG車主必須出示改裝合格證和鋼瓶使用合格證,無“兩證”或鋼瓶應周檢未周檢的,不予審驗。

市安監局負責組織安全隱患及事故的調查處理,督促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培訓,組織對企業進行安全生產條件評價,負責經營許可證的審批、發放。

市消防支隊負責CNG清潔汽車企業的消防安全監督管理,督促企業(車主)加強消防安全設施建設,落實企業消防安全責任,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及消防應急救援預案,定期對消防安全工作進行檢查。

市工商部門負責對CNG清潔汽車企業經營資格和行為管理,重點監管企業證照是否齊全,打擊非法經營。

各相關部門必須密切配合,各負其責,強化管理,確保CNG清潔汽車產業健康發展。

二、應急工作制度

(一)信息通報制度。各有關部門一旦發現CNG清潔汽車產業事故,要及時向市清潔汽車辦通報。市清潔汽車辦也應將事故及事故應急情況向有關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通報和報告。

(二)應急值班制度。節假日,事故出現期,市清潔汽車辦及相關部門都要有專人24小時值班。

(三)事故應急處理制度。CNG清潔汽車行業一旦出現事故后,實行首問責任制。第一個知道信息的單位和個人,要及時報告相關部門,各相關職能部門都要按照各自職能,及時履行職責,調查原因,予以處理,并提出整改意見,督促限期整改。市清潔汽車辦要及時將情況匯總上報市清潔領導小組和上級主管部門,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三、事故應急獎懲工作制度

事故應急處理后,各相關部門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完善管理措施和辦法。市清潔汽車辦對事故應急處理出色完成任務、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要上報清潔汽車領導小組予以表彰獎勵。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根據情節輕重,對直接責任人及主要責任人由清潔汽車領導小組會同有關部門給予相應的通報批評或紀律處分,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移送司法機關予以處理。一是事故出現后,玩忽職守,不履職盡責的;二是不實行首問責任制,互相推諉的;三是隱瞞不報情況的;四是對應急工作造成危害的其它行為。

本應急預案由市清潔汽車辦匯總情況,各相關職能部門負責組織實施。

篇3:醫院后勤物業清潔綠化緊急情況應急計劃

醫院后勤物業清潔綠化服務緊急情況應急計劃

(一)暴風暴雨天氣的應急方案

?班長勤巡查、督導各崗位清潔員的工作,加強與其它部門的協調工作。

?天臺、樓裙平臺的明暗溝渠、地漏由專人檢查,特別在暴風雨來臨前進行巡查,如有堵塞及時疏通。

?各崗位清潔員配合保安員關好各樓層門窗,防止雨水進入樓內,淋濕墻面、地面及打碎玻璃。

?雨后及時清掃各責任區地面雜物。

?倉庫內備好雨衣、雨靴、手電筒等,做到有備無患。

(二)突發火災事故的應急方案

?掌握火情,協助醫院及服務中心做好人員、貴重物品、文件的疏導轉移工作。

?加強易燃清潔用品管理。

?清潔倉庫常備滅火器材。

?發生火災后經有關部門批準,及時清理火災遺留雜物。

(三)樓層內發生水管爆裂的應急方案

?迅速關閉水管閥門并立即通知保安人員和維修人員前來處理。

?關掉電源開關后,轉移室內物品如電腦等物。

?用垃圾鏟將水盛到水桶內倒掉,再用地拖將余水吸干。

(四)、污水井、管道、化糞池堵塞,污水外溢的應急處理措施

?維修工迅速趕到現場,進行疏通,防止污水外溢造成不良影響。

?該責任區清潔員將垃圾車、掃把等工具拿到故障點,協助維修工處理。

?將從污水井、管、池中撈起的污垢、雜草直接裝進垃圾車,避免造成第二次污染。

?疏通后,清潔員迅速打掃地面被污染處,并清潔地面到目視無污物。

(五)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應急預案

?醫療廢物屬于危險廢物,具有感染性、毒性及其它危害性,若處置不當,會對醫院環境和人體健康安全造成具大威脅,為了加強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傳播,保護醫院環境和人體健康,特制定醫療廢物發生意外事故時應急預案。

?醫療廢物若在運送過程中發生翻車、撞車導致醫療廢物大量溢出、散落時,運送人員應立即向后勤處及應急事故小組取得聯系,請求公安交警、環境保護或城市應急聯動中心的支持。同時運送人員應采取下述措施:

?立即請求公安交通警察在受污染地區設立隔離區,禁止其他車輛和行人穿過,避免污染物擴散和對行人造成傷害。

?對溢出、散落的醫療廢物迅速進行收集、清理和消毒處理。對于液體溢出物采用吸附材料吸收處理。

?清理人員在進行清理工作時須穿戴防護服、手套、口罩、靴等防護用品,清理工作結束后,用具和防護用品均須進行消毒處理。

?如果在操作中,清理人員的身體(皮膚)不慎受到傷害時,應及時采取處理措施并接受醫療救治。

?對污染的現場必須進行清潔處理和消毒。

?若醫院發生因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一人以上死亡或三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重大事故時,應當在24小時內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并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采取相應的緊急處理措施。

?若發生醫療廢物導致傳染病傳播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應當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的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