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供電線路檢查檢修安全技術措施
為認真貫徹落實“夏季三防”工作,確保礦井安全生產,保證安全用電及高低壓線路安全正常運行,特制定雨季供電線路檢查檢修安全技術措施。
成立領導小組:
組長:王朝陽
副組長:馮國營朱朝陽
成員:趙延森朱炳坤王永亮李海彬
一、雨季地面供電線路檢查檢修安全技術措施
1、作業人員必須經過三級專業培訓,取得特種作業資格證的電工方可作業。
2、作業人員必須進行崗前培訓熟悉作業程序和安全技術措施,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作業。
3、操作時必須一人工作一人監護,作業人員穿絕緣靴,停電驗電后才能作業。
4、檢查維護人員必須戴安全帽,系緊下顎帶,高處作業必須系安全帶,鎖好帶扣,確保安全。
5、檢查維修人員嚴格遵守各項安全操作規程,嚴禁酒后作業。
6、進入作業地點先熟悉作業環境,然后進行全面檢查,發現不安全因素,必須向機電科匯報,采取措施進行處理,確保安無全隱患后,在進行施工作業,。
7、施工中發現危及人身安全的隱,立即停止作業,待隱患處理后在行操作。
8、注意收聽天氣預報,掌握天氣變化信息,做好防雨準備工作。
9、在雨季前必須對公司所有供電線路,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對線路老化,安裝不良,瓷瓶裂紋,絕緣降低及部件必須進行處理。
10、及時對高壓線桿,線路,配電盤,真空短路開關,照明線路,燈具等進行全面檢查,發現線路老化,破損,漏電等現象立即更換。
11、對使用中的各種儀表,絕緣用具每天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嚴禁使用。
12、嚴禁雷雨天氣進行室外作業。
13、對于所有露天使用電氣設備,下雨前必須切斷電源。
14、對生活區、食堂、辦公區線路及用電設備做好防雨防潮工作,保證供電安全。
二、雨季井下供電檢查檢修安全技術措施
1、井下檢查維修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
2、檢查維護作業必須一人操作一人監護。
3、對井下電源檢查維護必須做到先驗電,確認安全可靠在進行操作。
4、檢查井下電機設備時,應先檢查附近20米內瓦斯濃度,在1%以下時,進行驗電放電,符合要求,在進行作業。
5、對井下饋電開關漏電閉鎖裝置進行一次檢查試驗并做好記錄。
6、檢查井下供電線路電纜設備有無漏電現象,及時采取措施,避免自動跳閘。
7、配電點、采區、掘進工作面、局部接地、主接地極,檢查是否良好,接地電阻不得大于2歐。
8、檢查電纜是否破損,各接頭是否接觸良好,無松動脫落或燒壞現象。
9、用試驗按鈕對檢漏機電器進行一次跳閘試驗,檢查是否靈敏可靠。
10、在試驗中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和《電器操作規程》。
三、雨季防雷安全技術措施
1、為確保雨季供電設備安全,消除雷雨隱患,建立健全雷雨天氣預警機制,做到天氣早知道,應急早準備,搶險早安排。
2、配電所堅持熱機備用,保證雷雨故障時正常供電。
3、全面檢查防雷設備狀態,保證供電安全運行。
4、對變壓器、避雷器、接地裝置、避雷針進行檢查檢測。
5、檢查接地電阻是否符合標準,確保設備質量全部達標合格。
6、抽調專業技術人員,成立應急小分隊,確保雷擊后快速檢測檢修。
7、對避雷器下線接地引出線連接處等,進行全面檢查,檢查接地是否牢固,接地電阻是否合格。
8、雷雨后必須對公司所有供電線路進行一次全面檢查。
9、每年一次設備雷擊演練活動,提升故障處理快速應急能力和操作技能。
鄭州嶸昌集團宏鑫煤業有限公司
2013年5月18日
篇2:廠區施工和檢修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施工組織
第一條由企業組織施工工作包括新建、改建、擴建、技改、大修等工程施工必須加強施工組織管理,按審核批準的施工圖紙,編制施工方案(施工組織、設計),報主管副廠長或總工程師批準。
1.凡在廠區及已建工程區域內動土施工,必須辦理《動土安全作業證》,弄清擬建區內的地下管網、電纜和水文地質情況。
2.所有建筑安裝工程項目的施工方案(施工組織設計)中,都必須有安全施工技術措施、內容。大型吊裝、水下及深坑作業、拆除等特殊工程,都要編制單項安全施工技術方案,經批準后方可施工。
第二條每項工程施工前,施工部門負責人、工程技術人員、施工員等,在逐級布置生產任務和技術交底的同時,必須逐級進行安全指令和安全措施的交底,未經安全措施交底的工程項目不得施工,工人有權拒絕施工。
第三條有兩個以上單位聯合施工時,應由建設單位和總承包單位統一組織管理現場安全工作,分包單位必須服從建設單位和總承包單位的指揮,對分包的工程項目、工程承包合同要明確安全責任和要求。對不具備安全施工條件的施工單位,不得對其發包工程。
第四條參加施工的人員以及外來施工作業人員,必須進行本系統、本工種、本崗位的安全技術規程以及施工安全注意事項的安全教育培訓,施工單位必須同時遵守生產建設單位的有關安全制度并接受監督。
第五條新建、改建、擴建、技改、大修等工程施工中,有關危險作業分別按危險作業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條對承包、外包給有資質的建設施工單位進行的施工項目,企業應與建設施工簽訂安全生產合同,明確各自的安全責任,同時遵守本制度,若建設施工單位的作業對企業構成影響、危及安全,應及時制止。
第二章施工現場管理
第七條施工現場,按施工總平面和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平面布置應符合安全要求。安排施工臨時建設的設施及機具、材料和水、電、氣(汽)管網等,都要符合安全、防火和工業衛生的要求。
第八條施工現場內的坑、井、孔洞、陡坡、懸崖、高壓電氣設備、易燃易爆場所等,必須設置圍欄、蓋板、危險標志,夜間要設信號燈,必要時指定專人負責。各種防護措施、安全標志未經施工負責人批準,不得移動或拆除。
第九條施工現場的道路、溝渠必須保持暢通,道路寬度、轉彎半徑必須保證行車安全要求。場地狹小、行人來往和運輸頻繁地點,應設臨時交通指揮和交通標志。
第十條施工現場必須做好季節性防護工作,夏季要防暑降溫,雨季來臨之前應對排水系統、臨時設施、電氣設備和大型施工機械進行檢查,沿河流域的工地要做好防洪搶險準備,雨季過后要采取防滑措施。
第十一條陰暗場所和夜間施工現場應有足夠的照明。臨時電氣線路架設必須符合電氣安全規程要求。
第十二條施工工地材料、機具、設備的堆放,必須整齊穩固。拆除的材料、腳手架、工具等要及時清除,做到工完、料盡、場地清。
第十三條施工現場易燃、易爆、有毒物質的存放,必須設專庫專人管理,并按《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制度》中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施工現場要按規定配置消防器材,并按《防火防爆管理制度》中有關履行動火、用火、生火手續。
第三章施工機械與電氣設備
第十五條各種機械必須專人管理,按該機械安全規程操作,定期維護檢修,保持機械設備完好。
第十六條各種施工機械以及電機的轉動和危險部位,都要裝設防護裝置。
第十七條起重機械、木工機械上的各種安全防護裝置必須齊全完好。
來自:安全管理網(詳細出處:
篇3:檢修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1.目的
建立檢修組織、準備、安全,電氣焊和電氣安全,拆除、完工驗收等工作程序。
2.范圍
適用于公司所有檢修過程中的職業健康和安全管理。
3.責任者
安全部、工程部、檢修單位
4.程序
4.1檢修組織
4.1.1較大項目檢修,全公司或車間大修必須成立大修指揮部,需有安全部門參加。
4.1.2做好檢修計劃的編制工作,各車間(部門)大修計劃由車間提出補充方案,工程部進行審核平衡,報分管付總經理批準。
4.1.3檢修計劃編制,項目要齊全,內容要詳細,責任要明確,措施要具體,凡二人以上的項目要指定一人負責安全。
4.1.4工程部、檢修部門負責人,要對檢修任務、檢修質量、檢修安全負全部責任,向檢修人員交待清楚任務、質量要求、應采取的安全措施,做到思想落實、組織落實、手續落實、安全措施落實。
4.2檢修準備
4.2.1各車間(部門)的大、中修,對有關檢修項目安全措施,必須嚴格執行,不能馬虎。
4.2.2臨時指揮部負責人在檢修前,要組織檢修人員做好檢修機具準備,做到機具齊全、安全可靠,對起重吊裝工具等設備進行檢查試驗,確保整個檢修過程的安全。
4.2.3檢修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蝕性物質的設備,檢修前的清洗置換工作由所屬車間負責。
4.2.4清洗置換的設備要視具體情況選定,對易燃易爆物質必須采用惰性氣體,蒸汽、水進行清洗置換。
4.2.5清洗置換的設備,清洗后,必須進行分析檢驗,取樣要有代表性,確保清洗達到標準。
4.2.6清洗置換標準,按有關規定執行,對進入設備檢修時,除按規定清洗外,尚須用空氣進行置換,其氧氣含量在18-21%,有毒氣體和粉塵不得超過有關規定。
4.2.7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蝕性的物質和蒸汽設備管道檢修,必須切斷物料出入口閥門,并由設備所屬車間加盲板。
4.2.8檢修設備管路與生產中所需的設備管路連通時,中間必須加盲板隔離。
4.2.9設備管路外部檢修必須切斷出、人口閥門。
4.2.10生產車間對移交檢修的設備清洗、置換負責,移交前要查電氣,查物料處理,查清洗置換分析情況,確認合格后方可辦理移交手續。
4.3檢修安全規定
4.3.1檢修人員對檢修項目要進行檢查、核對,由崗位和班組長介紹情況,全部符合要求,才可進行施工。
4.3.2檢修人員在檢修中,必須嚴格遵守檢修規程和各種安全技術規程。(高空作業、土方工程、吊裝作業等)。
4.3.3凡對機電傳動部份的設備檢修,必須切斷電源,拆除傳動皮帶,并要懸掛“禁止合閘”的警告牌。
4.3.4凡貯罐、設備管道檢修,要在已切斷的物料管道閥門設“禁上開動”的警告牌。
4.3.5檢修使用臨時行燈必須采用低壓36伏。貯罐、設施、溝道、潮濕場所要用12伏,絕緣要良好,使用電動工具要可靠接地。
4.3.6一切參加檢修人員必須服從指揮,做到“四不施工”:
4.3.6.1檢修安全措施不落實不施工;
4.3.6.2起重設備工具不合格不施工;
4.3.6.3高空作業和多層次交叉作業無防護措施不施工;
4.3.6.4沒有明確檢修任務不施工。
4.3.7做到“四不拆”:
4.3.7.1設備帶壓不拆;
4.3.7.2傳動設備電源未斷不折;
4.3.7.3設備高溫過冷不拆;
4.3.7.4工具不合格不拆。
4.3.8從事有毒有害系統檢修和事故搶修,要備好防護器具和急救藥品,以備急用,并要有專門的監護人員。
4.3.9檢修現場的器材物品要放置整齊、穩固、保持通道暢通;預留孔洞、坑溝要設護欄或蓋板;因施工需要被破壞的安全防護裝置及其它設施要及時修復。
4.4電氣焊安全規定
4.4.1焊接動火安全應由檢修設備所屬車間指定專人負責,在潮濕、地溝、金屬架、貯罐內、天橋等作業,要指派監護人。電、氣焊工必須持證上崗,無證人員不得進行動火作業。
4.4.2在焊接作業中,焊接工具要符合標準,焊槍的風、氣門要嚴密可靠,氧氣減壓表靈敏有效,氧氣軟管應耐壓20個大氣壓,乙炔軟管須耐壓5個大氣壓。
4.4.3乙炔器和焊槍之間,必須裝有阻火器。
4.4.4乙炔瓶、氧氣瓶、動火點三者應有10米距離,否則要采取隔離措施。
4.4.5高壓線下,管道下禁止放置乙炔瓶。
4.4.6電弧焊接工具設備要符合以下標準:
4.4.6.1每臺電焊機的電源要安設獨立電閘。
4.4.6.2焊機二次線圈及外殼必須妥善接地,其接地電阻不大于4歐姆。
4.4.6.3一次線路與二次線路必須完整,并且易辨認,絕緣要良好,一次線的長度不應超過5m。
4.4.6.4焊夾把絕緣要良好,必要時應有護手檔板。
4.4.7電焊工作業時,不得任意移動防護接地的設備。
4.4.8電焊作業在地面施焊時,應穿絕緣鞋或站在絕緣處,在潮濕工地、地溝、槽罐內要穿絕緣膠鞋,并站在備好的絕緣板上方可進行焊接作業。
4.4.9焊接作業中,要配帶好個人勞保防護用品,在有毒有害氣體車間檢修作業應備好防毒面具和口罩,對從事等離子切割,氬弧焊等作業應采取防護措施。
4.4.10電焊作業在多人交叉作業場所,要設有防護遮板:以防電弧刺傷他人。
4.5拆除工作
4.5.1拆除工作應制訂拆除方案。
4.5.2施工前要向作業人員進行交底教育,施工中實行統一指揮、監督。
4.5.3拆除的物件、工具器材不準上下拋擲,及時清理運走。
4.5.4拆除石棉瓦必須鋪設跳板。
4.6檢修完工安全驗收
4.6.1檢修結束后,檢修單位要清理好場地,對搭設的作業架臺、接設的電源全部拆除,做到工完實凈,場地清后,方可辦理移交驗收。
4.6.2檢修移交前,不得拆除懸掛的各種“警告牌”和開啟切斷的物料管道閥門。
4.6.3經檢查檢修項目、檢修質量全部符合檢修標準,驗收簽字后方可撤除懸掛的“警告牌”。凡是己撤除“警告牌”的均己認為有電,有物料,檢修生產單位不得進入設備以及檢查傳動裝置。
4.6.4檢修驗收結束,對檢修計劃和檢修工作票等,應由承辦單位保存,其保存期
限不應少于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