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人身傷亡事故預防措施
為認真落實國家、行業及上級有關安全生產工作的法律、法規、規定和標準,有效預防發電企業建設及生產過程中人身傷亡事故,制定本措施。
1.1適用范圍
本措施適用于發電企業建設及生產過程中人身安全管理,即可用于指導人身傷亡事故的預防工作,也可作為發電企業制定有關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年度“安措”的依據。
1.2?主要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
防止電力生產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國電發[2000]589號)?
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發電廠和變電所部分)(DL408-91)
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熱力和機械部分)(電安生[1994]227號)
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程(DL5009.1-20**)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防止電力生產事故重點措施補充要求(試行)(中國華電生[2007]2011號)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發(承)包和臨時用工安全管理規定(試行)(中國華電生[2007]1213號)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安全工器具管理規定(A版)(中國華電生[2007]627號)
1.3?術語和定義
違章--是指在發電生產過程中,凡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程制度、標準的一切不安全行為和不安全狀態。
安措--是指企業從保證人身安全的角度出發,每年結合實際制定的用于改善勞動條件、防止事故、預防職業病、提高職工安全素質的安全技術勞動保護措施計劃。
五同時--是指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生產工作的時候,同時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安全工作。
兩票--指工作票、操作票。
三同時--是指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的勞動安全衛生設施要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四對照--是指進行電氣設備停電的每一項操作時,操作人員要對照好設備的名稱、編號、位置及開關的拉合方向。
1.4?管理要求
1.4.1企業必須按照《安全生產法》,結合各自生產實際,建立健全各崗位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
1.4.2企業各級負責人是本企業、部門、班組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企業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必須認真履行安全職責,堅持安全生產工作“五同時”;支持安全監督部門工作,定期組織召開安委會或月度安全分析會,聽取安全生產工作匯報;親自部署、推動、檢查和評價安全生產工作。
1.4.3分管生產、基建等副職協助正職有效開展工作,對分管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責。
1.4.4各單位必須健全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和監督體系。安全生產工作的執行、監督和考核各層面層次清晰,職責明確,嚴格按照標準和規定開展工作。
1.4.5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對安全生產監督體系建立健全、機構正確設置、人員足額配置、責任制監督落實負有首要的責任。
1.4.6認真落實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執行各項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各級安全監察人員在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及各項安全管理制度方面,要認真履行監督檢查職責。
1.4.7嚴格執行“兩票”制度,現場各項工作應進行作業全過程安全風險分析,扎實有效地制定和落實安全防范措施。制定和落實各級領導、管理人員到位監護制度,加強作業期間安全監督和管理。
1.4.8反違章工作要常抓不懈,各單位要建立健全反違章工作機制和辦法,加強監督檢查工作,及時糾正各種違章行為和現象。
1.4.9認真做好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對職工、臨時工、外來施工人員、參觀學習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不能有死角,全員培訓率要達到100%,安全考試合格率100%。
1.4.10每年十二月末前,要從控制人身事故的角度出發,結合實際認真制定下一年度安全技術勞動保護措施計劃,切實做到人員、費用、材料三落實。
1.4.11各單位對外來施工人員及臨時工認真履行管理職責,嚴禁“以包代管”,臨時工及外來施工人員一律實行持安全合格證上崗制度。
1.4.12加強對外包、外協隊伍的管理,嚴格資質審查和安全業績考核,堅持對外包施工項目全過程監督管理,嚴禁“以包代管”。
1.4.13加強外出承包工程項目安全管理,本單位各項有關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在所有外出承包工程項目中一律全部有效的貫徹落實。在對外承包工程時,要積極與甲方協調溝通,明確雙方安全管理職責,結合新的環境和作業特點,深入辨識各種危險有害因素,落實好各項防范措施。
1.4.14嚴格執行新建、擴建、改建項目勞動安全衛生設施“三同時”的規定,及時整改現場安全設施的裝置性違章,努力提高設備設施的本質安全程度,確保從裝置上消除人身事故隱患。
1.4.15針對異常天氣等自然災害,各單位應進一步加強應急管理,健全應急組織,落實物資和隊伍保障,加強演練,做好及時響應,有序有效組織救援,確保生產、基建人身安全。
1.4.16堅持“四不放過”原則,嚴格事故查處,全面透徹分析事故的確切原因,有針對性地、舉一反三的制定防范措施,吸取事故教訓。
1.4.17及時、準確地上報安全生產事故信息和報告,嚴禁遲報、瞞報。加強安全生產事故信息的傳遞和共享,舉一反三吸取教訓,避免類似不安全事件重復發生。
1.4.18實行“說清楚”和“事故檢討”制度。發生人身重傷、死亡事故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事故發生后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到上級單位作專題匯報,并在有關安全生產工作會議上公開檢討。
篇2:電梯傷亡事故預防措施
電梯傷亡事故及預防措施
1、問題的提出
自從電梯發明100多年來,電梯的使用規模越來越大,技術不斷被改進。安全鉗一直被做為一個必需的也是最重要的設施安裝在電梯系統中,防止各種原因的轎廂墜落事故發生,基本上保障乘用者的安全。現在的問題是在電梯外部打開廳門后因為各種原因而墜落于井道造成傷亡的事件卻一直存在著,僅南京市而言去年1年就發生4起與電梯相關死亡事故,其原因就是1個:廳門打開后由于疏忽而跌入底坑。進一步分析實際情況要更加嚴重,這是因為電梯基站大都設在1樓,相關的操作也大都在這一層,如若跌入沒有地下室的電梯底坑的話,大都會造成摔傷或是致殘。
自從電梯大規模地使用以來,這一類型的傷亡事件在世界各地一直存在,成為在用電梯相關死亡事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至今都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根據以色列這一方面情況資料看,由廳門打開而墜入井道造成死亡的有12起,是主要的死亡事故原因。傷亡總數為31起,列第2位。第1位事故原因是乘員被卡在移動部件之間,這主要是因為沒有轎門的簡易電梯情況下造成的(我國基本不存在)。
在我國,據專家粗略統計在電梯相關的事故中95%屬于墜入井道這一類型,這一點與國外情況大體相似。分析以往事故,操作者大都是打開廳門后不加觀察便以為電梯在本層,有的則是由于疏忽而造成跌入井道。問題是人類本身的生理特點無法完全消除和克服各種各樣的大意、疏忽和失誤,此時的出錯就釀成了安全事故的發生。另外,廳門在打開的情況下走梯、溜梯而造成的事故也時有出現。在這類電梯事故中,當事人的肢體被卡于電梯轎廂與地面或是廳門上框而造成傷亡。究其原因這類事故與電梯制動機械有關,或是制動電路失控,或是維修人員忘記去除短接的門鎖電路的封線等。除安裝、維修人員工作中出現的公傷事故外,就在用電梯出現事故的類型來看,基本上是這3種:
(1)轎廂沖頂或墜落造成乘梯人傷亡(已經很少);
(2)墜落井道事故;
(3)開門走梯、溜梯引起的事故。歸結到一點,這些事故都與廳門有直接關系。
2對策
這些問題很早就引起人們的重視,已盡可能地完善各種安全保護措施,但這一努力目前只能做到打開廳門后電梯立刻停止運行。從世界各大名牌電梯使用情況看也是如此,沒有一個能很好地解決電梯轎廂非所在層廳門被打開時能夠預防操作者跌入井道的方法。例如有人提出在每層的廳、轎門之間加一橫桿,當電梯在這一層時橫桿自動落下,不在此層時橫桿升起,擋著打開廳門的操作者,防止跌入井道事故的出現;有的提出引用汽車安全氣囊的原理加在底坑;還有的在底坑鋪一層安全網(確有這一授權的專利技術,并在極少數電梯底坑安裝)。
這些方案的提出和實施說明人們在不斷地考慮怎樣通過一些有效措施來預防墜入井道事故的發生,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都沒有最終實現,人身傷亡事件始終還存在著。如果此時在廳門剛剛打開時就發出報警聲響,并且井道內的燈光全部打開,強迫使操作者處于警覺狀態,則可以消除操作者的疏忽大意,將事故的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對于電梯控制制動電路而言,無論是短封著門鎖電路或是其它情況,也不管電梯處于檢修狀態還是正常狀態,電梯的任何一層廳門被打開,轎廂都立即停止運行(同時發出報警)。另外,當電梯平層后再啟動運行,只要廳門是開著的,電梯便不能啟動,消除開門走梯現象。從這兩個環節消除產生事故的可能,這便是電梯層門安全報警系統對誤入井道以及開門走梯產生事故的預防對策,可以認為是積極主動措施。
3條件
既然是轎廂非所在層的廳門被打開時的報警系統,那么轎廂非所在層的廳門數量就有可能是1層也可能是10層、二三十層甚至近百層。因為每一層廳門都有被操作者打開的可能,必須對每層廳門都進行檢測。即使這樣廳門又分成多種類型,有單開門、雙開門、三折門、柵欄門……,實際上還要考慮到適合于正在設計制造中的電梯,也要適用于正在使用中的各種形式各個年代的電梯。并且還要滿足下列條件:
(1)系統簡單,最大程度地降低系統本身產生故障的可能性;
(2)安裝方便,盡力減少安裝人員的工作量,減少各種使用工具、量具及測試設備;
(3)減少調試,降低安裝人員的技術要求;
(4)適應性廣,耐熱耐寒,電壓使用范圍寬,抗塵埃,抗強電磁干擾;
(5)可靠性強,不易誤報警;
(6)檢修方便,包括在檢修電梯的情況下,以及系統本身出現故障時的檢修;
(7)造價低廉,便于推廣使用;
(8)體積小,便于安裝于電梯控制柜內;
(9)停電能用,雖然不能點亮井道燈,但仍有報警聲;
(10)使用簡捷,不需用戶進行其他相關的操作
;(11)長期使用,至少滿足電梯近千萬次的使用壽命;
(12)具有獨立性,與電梯原有的控制電路無關。
由于上述條件的十分苛刻,這就對電梯層門安全報警系統的設計方案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實際上真正困難的是找到一種轎廂非所在層廳門被打開時以及停層時轎廂位置不在安全區域的檢測方法。
4具體方案
經多次修改和不斷改進,現采用的方案是在每層廳門安裝檢測機構,當檢測到電梯轎廂非所在層廳門被打開時的信號后,由控制電路進行處理,點燃井道內原有的全部照明燈,同時安裝在井道內的蜂鳴器發出"嘀…嘀"報警聲,這樣迫使打開廳門的操作者處于警覺狀態,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當電梯廳門未關閉而轎廂啟動時,一旦離開門區,系統檢測到廳門未關這一狀態后,控制電路中發出指令,斷開串接與電梯控制電路電機主接觸器線圈及抱閘的供電回路,使電梯不再運行。實際上是在電梯原有的廳門安全保護觸點電路基礎上再增加1組廳門位置安全保護電路,形成廳門門鎖電觸點回路-廳門安全位置回路雙重保護作用,只要有一個回路被打開,電梯就不能運行。該報警系統由4部分組成:
(1)檢測部分是由設在每層廳門的檢測機構完成;
(2)控制部分是將測檢到的轎廂非所在層廳門被剛剛打開時(<5cm)的信號加以處理控制;
(3)執行機構由加在每一層的蜂鳴器及井道照明控制開關以及一組繼電器常閉觸點組成;
(4)電源部分由整流電路及蓄電池組成,用以保證系統對蓄電池的充電,使該系統在停電的情況下能夠發出報警聲響。
5其他
對于電梯開門走梯、溜梯這一現象,一種是屬于電路控制方面的問題(前面已論述過解決的方法),另一種則是抱閘制動機械出現了問題。機械故障而造成開門走梯則有3種可能:
(1)機械上出現金屬材料突然損壞、斷裂造成的失控;
(2)長期沒有進行相應的調整,相關機械的磨損造成制動力矩不夠;
(3)相關制
動機械調整嚴重失當。從去年北京8月1日某住宅樓電梯溜梯造成田女士致殘事故的報道中反映出該電梯事故前一星期就出現平層超差樓面±30mm,甚至達到80mm這種不正常情況,這顯然屬于第2種或是第3種情況。
如果在平層超差問題出現的初期有關人員意識到這一點,并進行相關的調整,可能就不會出現這一事故。該報警系統就有這一功能,當平層誤差超過30mm就會下令電梯不再運行,迫使出現平層超差時令維修人員非維修調整不可。從這一角度來防止制動機械磨損或是調整不當而造成的開門溜梯現象的發生,達到防患未然的目的。實際上系統檢測到平層超差時,發出報警并令電梯停止運行是完全可能的,例如當平層超差時,報警系統發出報警,提醒進出的乘員防止被高出的地坎絆倒。當乘員進出轎廂完畢后,只要電梯關好廳門,電梯依然正常運行,但在實際電梯運行中,如果三番五次地出現平層超差,引起系統經常報警的話,乘員或是管理人員也會通知維修人員進行處理,從這一點考慮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預防開門走梯、溜梯事故的發生。
根據己安裝這一系統的江蘇省婦幼衛生保健中心2臺醫梯、2臺客梯的情況看,當廳門被打開不足5cm時以及平層超差3cm時系統便會發出不小于64dB的報警聲響。該報警系統對電梯的運行及對電梯的維修工作都不產生影響。例如當需要檢修電梯的各層廳門系統時,維修人員只要將位于電梯機房的該報警系統控制裝置面板上的開關撥下或是電梯轎頂燈打開,井道燈便點亮,此時的檢修過程中遇到打開非轎廂所在層廳門時,系統不再發出報警聲響。當檢修完畢之后,將開關撥回或是關閉轎頂燈,系統便恢復報警狀態。整個系統達到了預期的設計目的和各項要求。
篇3:防止人身傷亡事故預防措施范本
為防止人身傷亡事故發生,應認真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嚴格執行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的《安全生產工作規定》及原水利電力部的《電業安全工作規程》以及其他有關規定,并重點要求如下:
1.1工作或作業場所的各項安全措施必須符合《電業安全工作規程》和《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程》(DL5009-1992)的有關要求。
1.2領導干部必須重視人身安全,認真履行自己安全職責。認真掌握各種作業的安全措施和要求,并模范地遵守安全規程制度。做到敢抓敢管,嚴格要求工作人員認真執行安全規程制度,嚴格勞動紀律,并經常深入現場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1.3定期對人員進行安全技術培訓,提高安全技術防護水平。
1.3.1應經常進行各種形式的安全思想教育,提高職工的安全防護意識,掌握安全防護方法。
1.3.2要對執行安全規程制度中的主要人員如工作票簽發人、工作負責人、工作許可人、工作操作監護人等定期進行正確執行安全規程制度的培訓,使其熟練地掌握有關安全措施和要求,明確職責,嚴把安全關。
1.4加強對各種承、發包工程的安全管理,禁止對工程項目進行層層轉包,明確安全責任,做到嚴格管理,安全措施完善,并根據有關規定嚴格考核。
1.5在防止觸電、高處墜落、機器傷害、灼燙傷、化學品中毒、有毒有害氣體等類事故方面,應認真貫徹安全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并配備經國家或省、部級質檢機構檢測合格的、可靠性高的安全工器具和防護用品。完善設備的安全防護設施,從措施上、裝備上為安全作業創造可靠的條件。淘汰不合格的工器具和防護用品,以提高作業的安全水平。
1.6提高人在生產活動中的可靠性是減少人身事故的重要方面,違章是人的可靠性降低的表現,要通過對每次事故的具體分析,找出規律,從中積累經驗,采取針對性措施提高人在生產活動中的可靠性,防止傷亡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