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觸電防護技術措施

觸電防護技術措施

2024-07-18 閱讀 2177

為了有效地防止觸電事故,可采用絕緣、屏護、安全間距、保護接地或接零、漏電保護等項技術或措施。

1.絕緣

絕緣是用絕緣物把帶電體封閉起來。該絕緣物只有遭到破壞時才失效。電工絕緣材料的體積電阻率一般在107Ω·m-3以上。新裝和大修后的低壓線路和設備,絕緣電阻不應低于0.5MΩ;運行中的線路和設備不應低于每伏工作電壓1000Ω;在潮濕環境運行的不應低于每伏工作電壓500Ω。控制線路一般不應低于1MΩ;潮濕環境的可降低為0.5MΩ。

高壓如35kV的線路和設備,其絕緣電阻不應低于1000~2500MΩ。架空線路每個絕緣子的絕緣電阻不應低于300MΩ。運行中電纜的絕緣電阻應根據其額定電壓設定在300~1500MΩ之間。電力變壓器在投入運行前,其絕緣電阻不應低于出廠時的70%。如測得變壓器絕緣電阻低于出廠后的試驗值的70%,應根據有關規定對絕緣油作耐壓強度及其他試驗。高壓交流電動機的定子絕緣電阻不應低于每千伏工作電壓1MΩ;轉子絕緣電阻不應低于每千伏工作電壓0.5MΩ。FS型避雷器的絕緣電阻不應低于2500MΩ。

絕緣物由于擊穿、損傷、老化會失去或降低絕緣性能。絕緣物在強電場等因素作用下完全失去絕緣性能的現象稱為擊穿。氣體擊穿后能自己恢復絕緣性能;液體擊穿后能基本上恢復或一定程度上恢復絕緣性能;固體擊穿后不能恢復絕緣性能。損傷是指絕緣物由于腐蝕性氣體、蒸汽、潮氣、粉塵及機械等因素而受到損傷,降低甚至失去絕緣性能。老化是指絕緣物在電、熱等因素作用下,電氣性能和機械性能逐漸惡化。帶電體的絕緣材料若被擊穿、損傷或老化,就會有電流泄漏發生。

對于安全要求較高的設備或器具,如絕緣手套、絕緣靴、絕緣墊等電工安全用具;閥型避雷器、斷路器、變壓器、電力電纜等高壓設施;某些日用電器和電動工具應定期進行泄漏電流試驗,及時發現絕緣材料的硬傷、脆裂等內部缺陷。同時,還應定期對絕緣物作介質損耗試驗,采取有力措施保證絕緣物的絕緣性能。

2.屏護和間距

屏護是借助屏障物防止觸及帶電體。屏護裝置包括護欄和障礙,可以防止觸電,也可以防止電弧燒傷和弧光短路等事故。屏護裝置所用材料應該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和良好的耐火性能,可根據現場需要制成板狀、網狀或柵狀。

護欄高度不應低于1.7m,下部邊緣離地面不應超過0.1m。金屬屏護裝置應采取接零或接地保護措施。護欄應具有永久性特征,必須使用鑰匙或工具才能移開;障礙也必須牢固,不得隨意移開。屏護裝置上應懸掛“高壓危險”的警告牌,并配置適當的信號裝置和連鎖裝置。

間距是將帶電體置于人和設備所及范圍之外的安全措施。帶電體與地面之間、帶電體與其他設備或設施之間、帶電體與帶電體之間均應保持必要的安全距離。間距可以用來防止人體、車輛或其他物體觸及或過分接近帶電體,間距還有利于檢修安全和防止電氣火災及短路等各類事故。應該根據電壓高低、設備類型、環境條件及安裝方式等決定間距大小。

架空線路與地面和水面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架空線路應避免跨越建筑物,尤其是有可燃材料屋頂的建筑物。架空線路與建筑物之間也應有一定的安全距離。架空線路與有爆炸、火災危險的廠房之間應保持一定的防火間距。幾種線路同桿架設時,電力線路必須位于弱電線路的上方,高壓線路必須位于低壓線路的上方。線路之間、線路導線之間的間距也應符合安全要求。

常用電器開關的安裝高度為1.3~1.5m,貼墻平開關離地面高度可取1.4m。室內吊燈燈具高度應大于2.5m,受條件限制時可減為2.2m。戶外照明燈具高度不應小于3m,墻上燈具高度允許減為2.5m。

為了防止人體接近帶電體,帶電體安裝時必須留有足夠的檢修間距。在低壓操作中,人體及其所帶工具與帶電體的距離不應小于0.1m;在高壓無遮攔操作中,人體及其所帶工具與帶電體之間的最小距離視工作電壓,不應小于0.7~1.0m。

3.保護接地或接零

保護接地或接零是防止間接接觸電擊的安全措施。保護接地適用于各種不接地電網。在這些電網中,由于絕緣損壞或其他原因可能使正常不帶電的金屬部分呈現危險電壓。如變壓器、電機、照明器具的外殼和底座,配電裝置的金屬構架,配線鋼管或電纜的金屬外皮等,除另有規定外,均應接地。

保護接零是把設備外殼與電網保護零線緊密連接起來。當設備帶電部分碰連其外殼時,即形成相線對零線的單相回路,短路電流將使線路上的過流速斷保護裝置迅速啟動,斷開故障部分的電源,消除觸電危險。保護接零適用于低壓中性點直接接地的380V或220V的三相四線制電網。

4.漏電保護

漏電保護裝置除用于防止直接接觸電擊和間接電擊以外,還可用于防止漏電火災、監測一相接地、絕緣損壞等事故。依據啟動原理和安裝位置,漏電保護裝置可分為電壓型、零序電流型、中性點型、泄漏電流型等幾種類型。

電壓型漏電保護裝置是以設備外殼對地電壓作為啟動訊號。發生漏電,設備外殼對地電壓達到啟動數值時,繼電器迅速啟動,切斷接觸器的控制回路,從而斷開設備的電源。

零序電流型漏電保護裝置是以零序電流互感器作為檢測器。正常時,三線電流在其鐵心中產生的磁場互相抵消,互感器副邊不產生感應電勢,繼電器不啟動,開關保持在閉合位置。設備漏電時,產生零序電流,感應器副邊產生感應電勢,繼電器啟動,并通過脫扣機構使開關斷開電源。

中性點型漏電保護裝置是把靈敏電流繼電器的線圈并聯在擊穿保險器的兩端。正常時,零序電流很小,繼電器不啟動;當設備漏電、有人單相觸電、一相或兩相接地、一相或兩相對地絕緣降低到一定程度時,繼電器迅速啟動,通過接觸器斷開電源。

泄漏電流型漏電保護裝置的繼電器是由兩個整流器供給直流電源,直流電經零序電壓互感器、變壓器、線路對地絕緣電阻構成回路。當設備漏電或有人單相觸電時,由于各相對地平衡遭到破壞,互感器輸出零序電壓,繼而整流器輸出直流電壓,從而使繼電器啟動,通過接觸器斷開電路。

篇2:觸電防護技術措施

從筆者近年來工作實踐看,只要做好安全用電基本常識的普及宣傳教育工作,嚴格按照規范標準施工作業,安全技術人員嚴格管理把關,把各項安全技術防護措施落實到位,很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預防觸電事故的技術措施主要有:

(1)采用安全電壓。安全電壓是為了防止觸電事故而采取的由特定電源供電的電壓系列,它是制定電氣安全規程和一系列電氣安全技術措施的基礎數據。這個電壓系列的上限值,在任何情況下,兩導體間或任一導體與地之間均不得超過交流(頻率為50~500Hz)有效值50V。安全電壓能限制人員觸電時通過人體的電流在安全電流范圍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身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安全電壓額定值的等級為42V、36V、24V、12V、6V。當電氣設備采用了超過42V電壓時,必須采用保護措施。凡手提照明燈、危險環境和特別危險環境的局部照明燈、高度不足2.5m的一般照明燈、危險環境和特別危險環境中使用的便攜式

電動工具,如果沒有特殊安全結構或安全措施,應采用36V安全電壓;凡工作地點狹窄,行動不便,以及周圍有大面積接地導體的環境(如金屬容器內,隧道或礦井內等),所使用的手提照明燈應采用12V安全電壓;對于水下的安全電壓值,我國尚未規定,國際電工標準委員會規定為2.5V。

(2)保證絕緣材料完好性和絕緣性。電氣設備的絕緣,就是用絕緣材料將帶電導體封閉起來,使之不被人身觸及,從而防止觸電事故。一般使用的絕緣材料有瓷、云母、橡膠、塑料、布、紙、礦物油及某些高分子合成材料。作業環境不良時(潮濕、高溫、有導電性粉塵、腐蝕性氣體的工作環境,如鉚工、鍛工、電鍍和空壓站、鍋爐房等場所),可選用加強絕緣或雙重絕緣的電動工具、設備和導線。但絕緣并非萬無一失,它也會遭到破壞,有的因為機械損傷,有的因為電壓過高或絕緣老化產生電擊穿。絕緣損壞會使電氣設備外殼帶電的機會增加,從而也就增加了觸電機會。因此,必須使電氣設備的絕緣強度保持在規定范圍內。衡量電氣設備絕緣性能最基本的指標是絕緣電阻,足夠的絕緣電阻能把電氣設備的泄露電流限制在很小的范圍內,可以防止漏電引起的事故。

不同電壓等級的電氣設備,有不同的絕緣電阻要求,并要定期測定。

此外,電工作業人員還應正確使用絕緣用具,穿戴絕緣防護用品,如絕緣手套、絕緣鞋、絕緣墊等。

(3)采用屏護。屏護包括屏蔽和障礙,是指能防止人體有意、無意觸及或過分接近帶電體的遮攔、護罩、箱匣等安全裝置。某些開啟式開關電器的活動部分不便絕緣,或高壓設備的絕緣不能保證人在接近時的安全,應有相應的屏護,如圍墻、遮攔等,所采用的材料應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和耐火性能,若采用金屬材料,必須滿足《機械安全防護裝置固定式和活動式防護裝置設計制造一般要求》(GB/T8196-2003)的規定。必要時,還可設置聲、光報警信號和連鎖保護裝置。

(4)保持安全距離。安全距離是指有關規程明確規定的、必須保持的帶電部位與地面、建筑物、人體、其他設備之間的最小電氣安全空間距離。安全距離的大小取決于電壓的高低、設備的類型及安裝方式等因素,大致可分為4種:各種線路的安全距離、變配電設備的安全距離、各種電氣設備的安全距離、檢驗維修時的安全距離。為了防止人體觸及和接觸帶電體,為了避免車輛或其他工具碰撞或過分接近帶電體,為了防止火災、過電壓放電和各種短路事故,在帶電體與地面之間、帶電體與帶電體之間、帶電體與其他設施和設備之間,均應保持安全距離。

(5)合理選用電氣裝置。合理選用電氣裝置是減少觸電危險和火災爆炸危害的重要措施。根據周圍環境的情況,如在干燥少塵的環境中,可采用開啟式或封閉式電氣設備;在潮濕和多塵的環境中,應采用封閉式電氣設備;在有腐蝕性氣體的環境中,必須采用封閉式電氣設備;在易燃易爆危險的環境中,必須采用防爆式電氣設備。

(6)裝設漏電保護裝置。漏電保護器(亦稱漏電流動作保護器)是一種在設備及線路漏電時,保證人身和設備安全的裝置,其作用主要是防止由于漏電引起的人身觸電,并防止由于漏電引起的設備火災,以及監視、切除電源一相接地故障。依據《漏電保護安全監察規定》和《剩余電流動作保護裝置安裝和運行》(GB13955-2005)的要求,在電源中性點直接接地的保護系統中,在規定的設備、場所范圍內必須安裝漏電保護器和實現漏電保護器的分級保護。對一旦發生漏電切斷電源時,會造成事故和重大經濟損失的裝置和場所,應安裝報警式漏電保護器。

(7)保護接地。保護接地是把用電設備在故障情況下可能出現危險的金屬部分(如外殼等)用導線與接地體連接起來,使用電設備與大地緊密連通。在電源為三相三線制中性點不直接接地或單相制的電力系統中,應設保護接地線。

保護接地線的原理是,當電源的某一相漏電時,用電設備金屬部分就帶有與相電壓相等的電壓,接地電流在人體和電網對地絕緣阻抗形成回路。而有了接地后,漏電設備對地電壓主要決定于接地電阻的大小。接地裝置廣泛地選用自然接地極。例如,與大地有可靠連接的建筑物的金屬結構,敷設于地下的水管等均可以用作自然接地極。自然接地電阻不得超過4Ω,電阻超過4Ω時,應采用人工接地極。接地電阻值越小,越能把帶電體的對地電壓控制在安全電壓范圍內。應該指出,三相四線制變壓器中性點直接接地的電力系統中,是不能單純采取保護接地措施的。如果采取保護接地,當某相發生碰殼短路時,人體與保護接地裝置處于并聯狀態,加在人體上的電壓等于接地電阻的電壓降,一般可達110V,這個電壓對人體還是很危險的。這就是說,在三相四線制變壓器中性點直接接地的電力系統中,單純采取保護接地雖然比不采取任何安全措施要好一些,但并沒有從根本上保證安全,危險性依然存在。

(8)保護接零。保護接零是把電氣設備在正常情況下不帶電的金屬部分(外殼),用導線與低壓電網的零線(中性線)連接起來。在電壓為三相四線制變壓器中性點直接接地的電力系統中,應采取保護接零。同時,在中性點直接接地的系統中,如果用電設備上不采取任何安全措施,一旦設備漏電,觸及設備的人體將承受近220V的相電壓,是很危險的。采取保護接零就可以消除這一危險。保護接零的原理:當某相帶電部分與設備外殼碰連時,通過設備外殼形成相線對零線的單相短路(即碰殼短路),短路電流能促使線路上的保護裝置(如熔斷器,斷路器)迅速動作,從而把故障部分斷開,消除觸電危險。應當注意的是,在三相四線制電力系統中,不允許只對某些設備采取接零,而對另外一些設備只采取保護接地而不接零。否則,采取接地(不接零)的設備發生漏電時,電流通過兩接地體構成回路,采用接地的漏電設備和采用接零的非漏電設備上都可能帶有危險電壓。正確的做法是:采取重復接地保護裝置,就是將零線上的一處或多處通過接地裝置與大地再次連接,通常是把用電設備的金屬外殼同時接地和接零。還應該注意,零線回路中不允許裝設熔斷器和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