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液體靜電防護措施

液體靜電防護措施

2024-07-18 閱讀 9488

除基本措施中(2)(6)(8)(13)條最常用外,還可以采取以下幾條:

(1)絕緣性液體產生的流動靜電大體上與其在管道內的流速平方成正比,因此管線中液體的流速對起電影響很大,管線中液體的最大流速可參考表4—1。

(2)烴類液體對罐車等大型容器的罐裝,以底部進油為宜。若只能采用頂部進油時,則其注油管應伸人罐內接近罐底。否則在注油管未浸入液面前其流速應抑制在lm/s以內。

(3)為減少起電,烴類液體中應避免混入其他不相溶的第二相雜質,如水等。因此應盡可能減少和排除槽底和管道中的積水。若管道內明顯存在第二物相時,其流速應控制在lm/s以下。

(4)當液體帶電很高時,例如在精細過濾器的出口,可先通過流速緩和器,待大部分靜電消散后再輸出,緩和器可以是一個小容器,或是一個大直徑管子。帶電液體在緩和器停留的時間,一般可按緩和時間的3倍來設計。

(5)設備在罐裝、循環或攪拌等操作中禁止進行取樣、檢尺或測溫等現場操作。在設備停止運行后,仍需靜置一段時間才允許進行上述操作。所需靜置時間見表4—2。對鐵路槽車油罐車則需靜置2min以上。對金屬材質制作的取樣器、測溫器及檢尺等在操作中應與大地進行聯接(可用導靜電繩索與已接地的構件相接)。有條件時應采用自身具有防靜電性能的工具。(6)當在烴類流體中加入抗靜電添加劑來消除靜電時,應注意其容器應是導電的并可靠接地,還需定期檢測其電導率,以便保持在規定要求以上。

(7)當不能以控制流速等方法來減少靜電積聚時,可以在管線的末端,裝設液體靜電消除器以限制出口后液體所帶的靜電。

(8)當用軟管輸送易燃液體時,應使用導電膠管或內附金屬絲、網的橡膠管,且在相接時應注意靜電的導通性。

(9)在使用小型便攜式容器灌裝易燃絕緣性液體時,宜用金屬容器,避免采用絕緣容器,對金屬容器及金屬漏斗應跨接并接地,對絕緣性容器則應避免摩擦容器的外表面。

篇2:某工廠靜電防護措施大全

防護途徑主要內容具體措施1.防止靜電的產生(1)控制靜電的生成環境①濕度控制.在不致導致器材或產品腐蝕生銹或其他危害前提下,盡量加大濕度②溫度控制.在可能條件下盡量降低溫度,包括環境溫度和物體接觸溫度。③塵埃控制.此為防止附著(吸附)帶電的重要措施④地板、桌椅面料和工作臺墊應由防靜電材料制成,并正確接地⑤靜電敏感產品的運送傳遞和存儲及包裝應采取靜電防護措施⑥噴射、流動、運送、纏繞和分離速度應予控制,在液體、粉體等材料的輸送管道中使用緩和器(2)防止人體帶電②穿戴防靜電服裝、衣、帽、鞋。(3)材料選用要求①凡必須或有可能發生接觸分離的材料應考慮使其在帶電序列表上的位次盡量靠近③使用靜電導體材料和靜電耗散材料(4)工藝控制措施①制定并實施防靜電操作程序⑤對有靜電燃燒、爆炸可能性的液體材料設置必要的靜置時間2.減少和消除靜電荷(1)接地①地板和工作桌、椅、臺面、臺墊正確接地②人體接地③工具(烙鐵、吸錫器、臺架、運輸小車等)接地④設備、儀器接地⑤管路、運輸傳送設施、裝罐設備、存儲設施(設備)接地(2)增濕①使用各種適宜的加濕器、噴霧裝置②采用濕拖布拖擦地面或通過灑水等方法以提高帶電體附近或環境的濕度(3)中和針對場所和帶電物體的形狀、特點,選用適宜類型的靜電消除器,以消除器具、器材、產品、場所、設備和人體上的靜電荷(4)摻雜①在非導體材料、器具的表面通過噴、涂、鍍、敷、印、貼等方式附加上一層物質以增加表面電導率,加速電荷的泄漏與釋放②在塑料、橡膠、防腐涂料等非導電材料中摻加金屬粉末、導電纖維、炭黑粉等物質,以增加其體電導③在布匹、地毯等織物中,混入導電性合成纖維或金屬絲,以改善織物的抗靜電性能④在易于產生靜電的液體(如汽油、航空煤油等)中加入化學藥品作為抗靜電添加劑,以改善液體材料的電導率3.減少靜電危害(1)提高產品自身抗靜電能力①對CMOS等靜電敏感集成電路采用輸入、輸出保護電路設計②對于靜電敏感電子組件和電子設備,采用抗靜電防護設計(設置輸出、輸入保護電路和網絡,使用隔離電阻器,設置邊界保護環,盡量選用非敏感元器件等)③對敏感元器件進行靜電防護設計(設置串聯限流電阻器、設置鉗位放電間隙、降低瞬態能量密度、避免引線交迭和寄生MOS電容的形成等)(2)采用靜電蔽幕和接地設計①對敏感部位和敏感元器件采用加防護蓋、罩、片等靜電屏蔽措施,以減少靜電的力學、感應和放電危害②應盡量避免孤立導體的存在③在液體儲油罐等設備中設立具有屏蔽作用的檢測井,以保證采樣和檢測的安全(3)確保設備、設施和作業場所的靜電安全①控制易燃、易爆的液體或粉體使爆炸化合物濃度在燃燒、爆炸的極限濃度之下②保持作業場所各種接地設施和系統(雷電保護、故障保護、信號參考、大地電極、防靜電操作等)正確和有效接地③控制作業區內各點靜電電位在標準允許的范圍之內④安裝局部放電器、放電刷等,以通過電暈放電不斷釋放靜電能量使其積聚的能量在安全范圍之內⑤嚴格靜電安全作業操作規程4.嚴格防靜電管理(1)建立健全責任制和規章制度①建立健全各類人員(領導者、技術和管理人員、操作人員)的靜電安全防護管理職責,并備有檢查制度②建立靜電安全事故分析制度③編制具體詳細的防靜電操作規程④對設備、裝置、器材、器具、工具等的防靜電性能要求建立定期檢測制度⑤建立產品靜電損害機理分析制度(2)培訓教育①針對領導者、管理和技術人員、操作人員等不同層次和不同崗位的人員,實施有關防靜電意識、知識、技術和安全要求教育②針對不同崗位操作人員進行操作技能培訓及考核(3)警示裝置、標記、及符號的使用①應在靜電敏感產品上和內外包裝件上做出警示標記或符號②應當對裝置、設備中的靜電敏感部件、部位、按照標準的要求做出標記或警示符號③應對防靜電作業場所(工業區)做出規定的特別標記④對關鍵控制部位應報警裝置,以提醒人們及時處置(4)按標準規定進行檢測試驗①對有防靜電性能要求的工具、器具、服裝、鞋襪、地面、桌椅和工作臺墊等應定期檢測,使之保持合格狀態②對有明確指標要求的環境參數(例如濕度、溫度、濃度、靜電位數等)應按規定測量監查③對人本和設備、裝置、系統的接地狀況應按規定檢測④對產品的靜電敏感度(抗擾度)應按標準的規定進行試驗,并建立質量分析和反饋制度

篇3:靜電防護措施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各部門生產自動化、高速化和精密化程度的迅速提高,靜電現象造成的危害也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

1.靜電的產生

靜電的產生過程及方式是相當復雜的,主要有感應起電、介質的極化起電、溫差起電、壓力起電、吸附起電、電解起電和接觸起電等。有時幾種起電方式同時存在。其中接觸起電是產生靜電電荷的主要方式,生產中常見的物體經接觸和分離過程而產生靜電的現象有;

(1)摩擦起電——用摩擦的方法使兩物體分別帶有等值異號電荷的過程。液體和粉體類產生靜電主要就是這個原因。

(2)沖流起電——液體類物質與固體類物質接觸時,在接觸界面形成整體為電中性的偶電層。當此兩相物質做相對運動時,由于偶電層被分離,電中性受到破壞而出現的帶電。

(3)剝離起電——剝離兩個緊密結合的物體時引起電荷分離而使兩物體分別帶電。

(4)噴霧起電——噴射在空間的液體類物質由于擴展分散和分離,使之形成許多微小液霧和新的界面,當此偶電層被分離時而產生靜電。

(5)碰撞起電——粉體類物體由于粒子與粒子或粒子與固體之間發生碰撞,形成快速的接觸和分離而產生靜電。

(6)濺拔起電——濺潑液體時,微小的非濕潤液滴落在物體上并在其界面產生偶電層。由于液滴的慣性滾動而發生電荷分離,使液滴及物體分別帶上不同符號電荷。

此外還有如噴射起電、沉降起電、破裂起電、滴下起電等。

在工業生產中,固體之間的相互接觸(如傳動皮帶與導輪的接觸,塑料被碾壓,車輪與地面的接觸等)可產生大量的靜電現象。此外,固體經磨碎、研磨而分散成細小的顆粒(粉塵),在粉碎、運輸、攪拌等過程中,粉體靜電可高達數千伏甚至數萬伏。

2.靜電的物理現象及其危害

帶電物體在其附近空間產生靜電作用,這種由帶電體產生靜電作用的附近空間,稱為靜電作用場。由于靜電場的存在,在帶電體附近便呈現出各種靜電現象,如靜電力學現象、靜電放電現象以及靜電感應現象等。并且,由于這些物理現象又將引起各種靜電危害與事故。

(1)靜電力學現象及其引起的危害

帶靜電物體在其附近空間產生的電場具有電能,從而使其他物體具有被吸引或被排斥的作用力。靜電場的作用力僅及磁鐵作用力的萬分之一大小。因此,靜電的力學現象只對于毛發、紙片、塵埃等輕小物體起作用,而對重物卻不起作用。

在生產過程中,由于靜電的力學作用將導致粉末堵塞篩網,或粉末粘附在輸送管道和管道轉彎處而造成輸送不暢。而且靜電斥力還使粉塵飛散,收集困難。在紡織生產中,靜電力會使線紗纏繞、漂絲、繞線不緊,甚至造成線紗混亂而使織機停車。在印刷中,由于靜電力作用而使紙張吸附而造成不能翻頁或套印不準,或因油墨帶電而使印刷不勻。在醫院,電子器件生產車間和計量容器里,因靜電力而吸附灰塵,造成污染、產品質量不良和計量誤差等各種故障和危害。

(2)靜電放電現象及其引起的危害

在生產過程中,當物體的靜電積聚到一定程度,或其電位高于周圍介質的擊穿場強時,就會發生靜電放電現象。這種靜電放電現象是電場能量引起帶電體周圍空間的氣體發生電離而產生的能量釋放過程,即靜電能量轉變為熱能、光能和聲能的過程。

根據靜電放電的發光形態,靜電放電可以分為電暈放電、刷形放電、火花放電以及沿帶電體表面發光的表面放電。

電暈放電一般發生在相距較遠,且表面有尖凸的不同電極間。放電時使局部空氣電離,其放電能量較小。

刷形放電多發生在絕緣體上。放電時電極間的空氣被擊穿,形成具有許多分支的放電通道。這種放電能量略大于電暈放電能量。

火花放電多發生在金屬物體之間。放電時電極間的空氣被擊穿,形成了很集中的放電通道。此種放電能量釋放快且集中,因此其引燃的危險性最大。

導體放電時,其上電荷一次全部消失,即靜電場所儲存的能量一次集中釋放,因此有較大危險性。絕緣體放電時,其上電荷不能一次放電全部消失,其靜電場所儲存的能量也不能一次集中釋放,因此危險性較小。但是,當爆燃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很小時,絕緣體上的靜電放電火花也能引起混合物燃燒或爆炸。而且,正是由于絕緣體上的電荷不能在一次放電中全部釋放,因此使得帶電絕緣體具有多次放電的危險性。

靜電放電可導致生產故障,可使半導體元件遭受破壞,并使使用這些元件的電子裝置等發生誤動作并出現故障;靜電噪聲可引起信息誤差;可引起火災和爆炸;以及對人體產生靜電電擊,引起皮炎或皮膚燒傷等傷害。

(3)靜電感應現象及其引起的危害

靜電感應是在靜電場影響下,引起物體上電荷重新分布的現象。這個表面上的感應電荷有正負兩種,而整個物體中的正負電荷則處于平衡狀態,因此其總帶電量為零。但由于表面正負電荷完全分離而存在,因此它和表面帶有靜電是相同的,并由此也將出現上述的靜電力學現象和靜電放電現象。而由于這些靜電現象的存在,又將引起如前所述的一系列靜電危害和事故。被絕緣的良導體如受到靜電感應是非常危險的。為此,為了防止液體、粉體輸送作業中使用的軟管帶、薄膜、繞線骨架、旋轉機的轉子等受到靜電感應,都必須進行靜電接地。

3.靜電的安全防護

由靜電引起的最嚴重危害是火災和爆炸。因此,靜電安全防護的著重點主要就是對火災和爆炸的防護。

(1)控制靜電的產生和積聚

消除靜電的危害,首先應采取技術措施,從工藝上限制或避免靜電的產生和積聚。如在材料的選用上或生產設備的材質選用上加以注意;改善作業方式,防止濺潑起電、沖洗起電等,并盡量降低摩擦速度或流速;灌裝溶液時先清除罐底雜質,并凈化石油制品,有助于消除附加靜電。也可以采取泄漏法和中和法消除靜電。

(2)個體防護

人體在行走、穿脫衣服或從坐椅上起立等活動過程中,由于衣著等固體物質的接觸和分離以及靜電感應等原因,均可使人體產生靜電。人體與其他物體之間放電時,其放電火花足以引燃石油蒸汽及許多氣體。因此,在易爆易燃環境中,必須穿著用導電纖維制成的防靜電工作服和用導電橡膠制做的防靜電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