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臨近高壓線路作業防觸電安全技術措施
某工程由于毗鄰建筑物,受施工條件限制,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兩臺(QTZ63塔式起重機只好安裝在建筑物主體靠110kV高壓線路(南北走向)的一面。塔址確定后,經測量,塔身中心距主樓外墻4m,距高壓線邊線北塔邊側為5m,距南塔邊側為5.5m;塔機安裝雖然能滿足國標(GB5144—85)規范的規定要求,但尚不能滿足部頒《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88)第3.1.2條最小安全操作距離8m的要求。另外,在塔吊伸臂旋轉范圍內,如突遇停電,又刮起大風的特殊情況下,若塔吊正處在運行過程中,旋轉機構因停電又不能立即采取制動措施;由于受風標效應的影響,伸臂繼續隨風向而旋轉,極有可能造成吊索或吊物碰觸高壓線路的危險。為此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防護措施。為了塔吊的安全運行,防止意外事故發生,我們組建了專項科研小組進行技術攻關,經反復研究討論,制訂了一套綜合性的安全技術措施。具體做法如下:
1.作業中當遇到停電又刮4級以上風時,塔吊司機立即使用備用24V直流蓄電瓶充電的電源,使伸臂旋轉機構的電磁制動裝置通電起到制動作用,大臂不會隨風旋轉,避免吊索或吊物碰觸或接近高壓線路;與此同時由值班電工啟動自備電源380V/55kVA發電機,供給塔吊電源,如遇風力繼續加大,司機迅速將吊物落下,將吊鉤起升到大臂根部相距2m處,停止作業,并立即松開旋轉機構的制動器,使其在風標效應情況下,伸臂自由旋轉。其大臂及吊鉤上式高度只要脫開了高壓線路感應電場的范圍(110kV最小電氣安全距離為1.75m),就不會發生觸電事故,也不會造成塔吊在刮大風時,因強行制動旋轉機構而致損傷設備或造成倒塔事故。
2.嚴格控制塔吊在逆高壓線路方向的西半區施工區域的140°安全區范圍內進行吊運作業。并且在旋轉機構160°處設置超限制動裝置和信號警告裝置(電鈴與紅燈警示),在140°與160°之間的南北各20°范圍內作為警戒區,非特殊情況并采取了安全措施及經項目經理批準,塔吊伸臂不得隨意進入警戒區。同時還在警戒區邊緣設一排警示紅燈,超出160°界限,作為絕對禁吊區,采取嚴格監視與控制措施。如司機在起重臂運轉臨近警戒區時,必須提前減速,一檔微動,并有效制動和嚴禁吊運超過4m長的物料。安全作業區作業時,回轉只許二檔微動,嚴禁在快檔下旋轉,否則視為嚴重違章作業,由塔吊指揮及項目部安全員隨時監督。
3.除嚴格對塔機檢查驗收外,并對塔吊司機、指揮人員、掛鉤工和電工堅持持證上崗制度,進行專門訓練和定時演習,使其達到密切配合、熟練操作。同時嚴格崗位責任制,做到萬無一失。
4.設置高壓靜電釋放裝置和防護設施
(1)沿起重臂、平衡臂及塔帽敷設一根4mm2的銅芯線呈環形聯結并可靠接地(可連接避雷裝置);每臺塔吊接地點不得少于2處(亦可與深基礎主筋焊接),接地電阻要求不大于1Ω(實測為0.2Ω)。
(2)電工跟蹤監測塔吊靜電,發現問題及時匯報處理。如出現靜電(因附近有通訊電臺發射中、短微波),在吊鉤上做一絕緣套,定期更換(施工期間經多次測試未出現高壓靜電)。
5.在塔吊駕駛室的臺面配備高壓絕緣墊;所有電器裝置保持絕緣良好。
6.改造塔吊原出廠產品的設備電氣裝置三相四線制線路,使用五芯電纜,做到電源線路和電氣裝置的工作零線與保護零線分設,動力與單相(照明)控制開關分設;改造后還安裝了漏電保護器,使其能起應有的作用。
7.在建筑物腳手架外側采取密目安全網全封閉,防止物料墜落。
通過以上專項安全技術措施的實施,解決了長期以來塔吊存在的臨近高壓線路作業難以防護的問題。這項新技術是全國建筑行業的首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工地兩臺塔吊運行正常,安全可靠,杜絕了觸電事故的發生。該工地自開工以來消滅了大小安全事故,保證了施工生產順利進行,獲得了建設單位的好評和上級的表彰,也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篇2:塔吊防觸電安全技術措施要求
某工程由于毗鄰建筑物,受施工條件限制,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兩臺(QTZ63塔式起重機只好安裝在建筑物主體靠110kV高壓線路(南北走向)的一面。塔址確定后,經測量,塔身中心距主樓外墻4m,距高壓線邊線北塔邊側為5m,距南塔邊側為5.5m;塔機安裝雖然能滿足國標(GB5144-85)規范的規定要求,但尚不能滿足部頒《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88)第3.1.2條最小安全操作距離8m的要求。另外,在塔吊伸臂旋轉范圍內,如突遇停電,又刮起大風的特殊情況下,若塔吊正處在運行過程中,旋轉機構因停電又不能立即采取制動措施;由于受風標效應的影響,伸臂繼續隨風向而旋轉,極有可能造成吊索或吊物碰觸高壓線路的危險。為此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防護措施。為了塔吊的安全運行,防止意外事故發生,我們組建了專項科研小組進行技術攻關,經反復研究討論,制訂了一套綜合性的安全技術措施。具體做法如下:
1.作業中當遇到停電又刮4級以上風時,塔吊司機立即使用備用24V直流蓄電瓶充電的電源,使伸臂旋轉機構的電磁制動裝置通電起到制動作用,大臂不會隨風旋轉,避免吊索或吊物碰觸或接近高壓線路;與此同時由值班電工啟動自備電源380V/55kVA發電機,供給塔吊電源,如遇風力繼續加大,司機迅速將吊物落下,將吊鉤起升到大臂根部相距2m處,停止作業,并立即松開旋轉機構的制動器,使其在風標效應情況下,伸臂自由旋轉。其大臂及吊鉤上式高度只要脫開了高壓線路感應電場的范圍(110kV最小電氣安全距離為1.75m),就不會發生觸電事故,也不會造成塔吊在刮大風時,因強行制動旋轉機構而致損傷設備或造成倒塔事故。
2.嚴格控制塔吊在逆高壓線路方向的西半區施工區域的140°安全區范圍內進行吊運作業。并且在旋轉機構160°處設置超限制動裝置和信號警告裝置(電鈴與紅燈警示),在140°與160°之間的南北各20°范圍內作為警戒區,非特殊情況并采取了安全措施及經項目經理批準,塔吊伸臂不得隨意進入警戒區。同時還在警戒區邊緣設一排警示紅燈,超出160°界限,作為絕對禁吊區,采取嚴格監視與控制措施。如司機在起重臂運轉臨近警戒區時,必須提前減速,一檔微動,并有效制動和嚴禁吊運超過4m長的物料。安全作業區作業時,回轉只許二檔微動,嚴禁在快檔下旋轉,否則視為嚴重違章作業,由塔吊指揮及項目部安全員隨時監督。
3.除嚴格對塔機檢查驗收外,并對塔吊司機、指揮人員、掛鉤工和電工堅持持證上崗制度,進行專門訓練和定時演習,使其達到密切配合、熟練操作。同時嚴格崗位責任制,做到萬無一失。
4.設置高壓靜電釋放裝置和防護設施
(1)沿起重臂、平衡臂及塔帽敷設一根4mm2的銅芯線呈環形聯結并可靠接地(可連接避雷裝置);每臺塔吊接地點不得少于2處(亦可與深基礎主筋焊接),接地電阻要求不大于1Ω(實測為0.2Ω)。
(2)電工跟蹤監測塔吊靜電,發現問題及時匯報處理。如出現靜電(因附近有通訊電臺發射中、短微波),在吊鉤上做一絕緣套,定期更換(施工期間經多次測試未出現高壓靜電)。
5.在塔吊駕駛室的臺面配備高壓絕緣墊;所有電器裝置保持絕緣良好。
6.改造塔吊原出廠產品的設備電氣裝置三相四線制線路,使用五芯電纜,做到電源線路和電氣裝置的工作零線與保護零線分設,動力與單相(照明)控制開關分設;改造后還安裝了漏電保護器,使其能起應有的作用。
7.在建筑物腳手架外側采取密目安全網全封閉,防止物料墜落。
通過以上專項安全技術措施的實施,解決了長期以來塔吊存在的臨近高壓線路作業難以防護的問題。這項新技術是全國建筑行業的首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工地兩臺塔吊運行正常,安全可靠,杜絕了觸電事故的發生。該工地自開工以來消滅了大小安全事故,保證了施工生產順利進行,獲得了建設單位的好評和上級的表彰,也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