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務車間安全風險管理年細化措施范本
為落實《鐵道部關于深化鐵路安全風險管理的指導意見》(鐵安監〔2012〕240號)、《鄭州鐵路局風險管理年活動的通知》(鄭鐵安函〔2013〕112號)文件精神,結合車間實際,特制訂工務車間風險管理年措施如下:
一、車間成立“風險管理年”活動領導小組:
1、成立組織:
組?長:車間主任、書記
副組長:副主任、安全員、車間工會主席、團支部書記
組?員:各工區工長
2、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是:組織制定車間安全風險控制管理辦法,履行安全風險管理決策、組織協調、指揮控制、監督考核和責任追究等職責,研究部署我車間安全風險管理工作,并制定重大安全風險問題解決措施。
3、車間安全風險控制辦公室(以下簡稱“風險辦”),由車間安全員兼任車間風險辦主任。
4、風險辦的主要職責是:負責車間安全風險控制管理的協調工作,日常通過加強監督檢查和評價考核等方式,督促各工區深入推進安全風險管理,推進段各項安全風險管理措施的落實。同時,及時向領導小組報告全車間安全風險控制管理的進展情況,為領導小組決策提供參考。
二、安全風險管理的意義和總體目標:
1、安全風險是指給安全生產帶來危害事件的一種可能性。形成安全風險的因素通常指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不良的工作環境和安全管理上缺陷。包括人員、設備、管理、環境等,一般指存在的問題和隱患。
2、安全風險管理是指通過風險識別、風險研判和制定、落實風險卡控措施,達到消除風險目的的管理方法。實行安全風險管理,是當前安全生產面臨形勢和任務的要求,核心是過程控制,就是通過抓安全生產過程控制,強力落實規章制度、職工作業標準、設備質量維護標準和安全管理措施,保障安全生產有序可控。
3、安全風險管理的重點是旅客列車安全,核心是標準化作業和現場作業控制。針對車間安全生產實際,認真研判關鍵人員、人身、設備(包括汽車、自輪運轉等設備)、施工、防洪、防脹、道口、應急搶險等安全風險點,制定安全風險控制措施,加強防范,實現對安全風險的有效控制。
4、風險管理工作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對風險源的辨識,把握風險點,從而采取有效風險控制措施,杜絕列車脫軌、火災、爆炸事故,控制危及列車安全的作業事故和傷亡事故,消除危及列車安全的設備隱患,凈化列車運行安全環境,減少路外相撞事故。
三、安全風險分級管理:
1、安全風險源按生產特點分為關鍵人員、設備質量、現場作業、機動車輛、重點處所、外部環境、特殊時段七類風險源。
2、按安全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程度,安全風險劃分為3個等級進行管理,即Ⅰ、Ⅱ、Ⅲ級安全風險,其性質嚴重程度由高至低依次是:
Ⅰ級安全風險:是指風險程度極高,可能導致的后果非常嚴重,需立即采取措施解決和監控的安全風險。一般指可能造成一般B類及以上鐵路交通事故的風險。
Ⅱ級安全風險:是指風險程度較高,可能的后果嚴重,需采取措施解決的安全風險。一般指具有易發性,且能導致較大后果的風險事件,可能造成一般C類鐵路交通事故。
Ⅲ級安全風險:是指風險程度一般,可能的后果較大,需適時采取措施解決的安全風險。通常是漸近發展的或局部性的風險事件,可能造成一般D類鐵路交通事故。
4、按專業管理的原則,把安全風險點的管理責任落實專業部門和專業管理人員,切實加強安全風險的專業管理工作。車間安全風險控制分工為:
副主任:負責線路設備質量控制、線路施工維修作業、路基設備質量安全風險控制;職工勞動紀律安全風險控制。
安全員:負責車間安全風險總體卡控;負責道口、封閉網、公鐵并行防護樁、人身、上道作業、有害作業安全風險控制、作業人員行為安全;防洪、立交、防撞架安全風險控制;消防、綜合治理安全風險控制。
事務員:負責材料質量安全控制、鍋爐質量控制、交通、用電和規章制度安全風險控制;人員素質安全風險控制。
四、安全風險控制重點:
1、關鍵人員安全風險控制重點:
一是現場防護員不稱職或不按標準作業;二是駐站聯絡員不稱職或不按標準作業;三是道口工及監護員不按標準作業;四是汽車駕駛員不稱職或不按標準作業。
2、設備質量安全風險控制重點:
一是線路幾何尺寸超限、鋼軌傷損、軌枕、聯結零件失效;二是特種設備使用不當引起爆炸和養路設備不良。
3、現場作業安全風險控制重點:
一是施工作業安全風險控制;二是勞動安全風險控制;三是線路卸碴安全風險控制。
4、機動車輛安全風險控制重點:
一是駕駛汽車安全風險控制;二是駕駛拖拉機、三輪電動車進入封閉網風險控制。
5、重點處所安全風險控制重點:
一是用電安全風險控制;二是消防安全風險控制。
6、外部環境安全風險控制重點:
一是道口安全風險控制;二是鐵路防護設施安全風險控制;三是立交橋涵安全風險控制。
7、特殊時段安全風險控制重點:
一是防洪安全風險控制;二是防脹安全風險控制;三是防斷安全風險控制。
五、安全風險管理落實措施:
1、落實安全信息管理制度。堅持安全信息管理的“時效性、真實性、準確性、”原則,做到安全風險信息傳遞、收集、分析、處理快速高效,規范安全風險源的逐級上報,加強統計匯總和綜合分析工作,確保安全風險信息來源暢通、真實有效。
2、實行安全風險點排查制度。以“關鍵人員、設備質量、現場作業、機動車輛、重點處所、特殊時段”六類風險源為重點,結合本單位實際,定期組織開展安全風險點檢查、排查,動態掌控安全風險點控制情況。
3、嚴格落實各項管理標準和作業標準落。要突出抓好施工作業標準化管理,通過作業指導書和施工作業點檢制度,對觸及“高壓線”的行為一律嚴肅處置,切實規范上道作業人員工作行為,提高施工作業現場安全控制水平。
4、加強安全風險分析管理。嚴格落實規章制度、技術標準、設備標準和作業標準管理,結合每季度一次的安全評估工作,定期對規對標檢查,隨時掌握本單位安全風險控制情況。
5、定期開展安全風險評估及考核。車間安全風險源實行分類管理,加強對安全風險的過程管理,狠抓管控措施的落實。按照“逐級負責、專業負責、崗位負責”的要求,逐項明確整改的責任人和期限,把風險責任和控制措施落實到各層級和各崗位,并對整改措施的實施過程和效果進行跟蹤檢查。每季度對各班組安全風險控制情況進行風險評估,并納入考核,實現安全風險的閉環管理。
6、嚴格落實安全風險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問題庫管理。對已辨識的安全風險進行全面梳理,按照風險大小,研究制定預防措施和控制方案,組織制定整治計劃,限期整改。每月末將本工區安全風險管理工作開展情況及安全風險控制措施一覽表報車間風險法
7、安全風險管理納入月度安全生產分析會。各工區在召開的月度安全生產分析會上,要將本工區安全風險管理成效作為重要分析議題,認真分析安全風險排查、評價、控制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研究制定整改和補強措施,不斷把安全風險管理工作引向深入。
篇2:車間安全風險管理實施辦法
為全面推行安全風險管理強化我車間安全管理基礎,規范安全管理行為,規避和化解安全風險,確保安全生產持續穩定,特制定**車間安全風險管理實施辦法。
一、實施標準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牢固樹立“三點共識”,牢牢把握“三個重中之重”要求,認真落實“規范化、科學化、標準化”思路和“五講”、“五嚴”要求,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為保證,突出安全生產過程控制和超前防范,最大程度降低安全風險,使我車間安全生產工作更具超前性、針對性和主動性。提升車間安全管理規范化、科學化、標準化水平,實現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安全風險受控、在控。
二、實施內容
從作業風險入手,結合車間各班組、崗位實際,從行為、設備、環境、管理四個因素,發動全員參與風險辨識,制定風險防控措施,制定關鍵崗位風險防控手冊,優化管理手段,通過強化安全風險意識及技能培訓,讓每一名職工熟知崗位風險、防控措施及應急處置辦法,有效落實風險防控措施,達到防范和降低安全風險的目的。在抓好作業風險的同時,積極推進設備風險辨識防控。全面控制安全風險,實現安全生產經營目標。
三、實施辦法
1.車間安全風險管理
車間安全風險管理以車間主任為第一負責人,負責組織車間安全風險管理工作的全面管理工作。同時車間設以主管生產的技術員負責組織、協調、檢查、監督。
具體職責為:
(1)組織學習風險管理知識及方法,探索適用的風險辯識方法和評價手段。
(2)制定培訓計劃對車間管內干部職工進行風險管理知識普及教育。
(3)制定安全風險管理目標及推進計劃。
(4)有計劃、有步驟開展風險辯識、風險評價活動。
(5)建立健全風險數據庫并實行動態管理。
(6)制定風險控制措施并督促嚴格落實。
(7)制定風險評價考核辦法,有效推進車間安全風險管理。
(8)階段性對安全風險管理進行分析總結,不斷改進提高。
2.班組安全風險管理
各班組要以工長為第一責任人,認真組織職工結合生產實際,積極開展動態安全風險辨識,崗位標準培訓等學技練功活動,強化風險意識及應對能力,嚴格執行作業標準,落實風險防控及應急處置措施。
3.風險數據庫動態維護。
遇以下五種情況時需重新開展風險辯識:
①發生風險失控造成事故、故障時;
②新增風險因素;
③發現標準、措施、制度或預案不適應時;
④設備設施發生變更時;
⑤涉及班組關鍵崗位人員變更、作業環境變更的,由工區重新辯識。
4.檢查監督。各班組要堅持安全管理規范化,嚴格按照安全風險控制檢查監督數據庫明確的要求對規對標,車間要堅持嚴抓、嚴管、嚴考核,強力推進安全風險防控措施標準化,將安全風險控制的責任落實到每個班組、崗位及作業環節,做到明責、落責、盡責,牢牢盯住現場、卡住關鍵,實現“作業標準化、管理規范化”,保證“標準全面落實、風險源點受控”。各班組要充分利用班前布置、班后總結及月度安全分析會,準確評價安全風險防控措施落實及改進情況。
5.安全風險問題分析。班組發生風險問題,工班長必須組織全體職工進行認真分析,防止同類風險問題重復發生。風險問題分析,要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進行:
①原因、責任分析不清不放過。直接原因、間接原因,班組管理原因未分析清楚、相關責任人不明確不放過。
②教訓不明不放過。
③沒有制定切實有效的整改措施不放過。沒有及時修訂風險點,動態維護風險控制措施不放過。對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要采取切實有效的防范措施,納入“安全問題庫”管理,直至完成整改銷號。
④責任者和有關人員沒有受到責任追究不放過。責任追究導向必須體現監管、傳遞壓力,把安全和利益緊密結合,對責任者嚴格按照考核標準對規對標落實考核,對管理人員按照逐級負責制規定逐級追究,嚴肅處理。
6.風險失控追責。發生風險失控導致事故、故障按《鐵路交通事故和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辦法》、《安全管理考核體系實施辦法》追責考核;發生I、II、III、Ⅳ級風險問題分別按《安全管理考核體系實施辦法》、《廣通工電段安全風險控制監督檢查辦法》中安全風險問題通知書考核辦法追責考核。
四、實施原則
1.各工區要在既有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體系和關鍵項點控制基礎上,結合安全生產過程管理,班組的作業實際,運用安全風險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對現行的安全管理體系進行有效融合,加以規范,使之更加理性和科學。
2.安全風險管理要從作業人員的素質、設備質量、管理制度、環境影響等方面,全面排查,把安全風險的管控責任落實到、各崗位,做到全面、全員、全過程管理。
3.要抓住當前制約安全生產的主要矛盾,圍繞現場作業等高風險環節,實施系統管理、過程控制。要按照循序漸進的要求,結合實踐持續改進完善,逐步實現全面覆蓋,不斷提高風險防控能力。
4.要按照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要求,認真履行安全風險管理的主體責任,把風險管理融入到安全生產全過程,切實強化安全風險管控。
5.各工區在安全風險管理體系建設中的職責,日常加強溝通,主動作為,確保全員參與,制定切實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五、實施流程
1.確定風險點。從“人員、設備、環境、管理”四個方面,使用風險辨識魚刺圖或樹圖,找出可能導致嚴重后果或頻率高發事件的危險因素,排查確定具體的風險點。根據確定的風險點,人員方面主要從人員搭配、標準掌握、責任意識、作業強度四個方面進行確定;設備方面主要從安裝工藝、維護保養、日常檢測、專項整治四個方面進行確定;環境方面主要從氣候影響、異物侵入、設備基礎、治安防范四個方面確定;管理方面主要從規章標準、目標方針、控制措施、問題管理四個方面確定。
2.動態管理。遇有下列情況時,須及時開展安全風險識別和研判:
(1)發生嚴重故障和連續發生同類故障。
(2)管理標準、技術標準、作業標準發生變更。
(3)新設備投用、新線開通、運行圖調整、天窗變化。
(4)作業環境、作業方式變更。
(5)“三新”人員上崗
救助站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