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車司機一次出乘作業指導書
1范圍本作業指導書規定了軌道車司機在值乘中的作業程序、項目、內容及安全要求。本作業指導書適用于段管內軌道車司機、軌道車學習司機各項作業。2引用規范性文件2.1《接觸網作業車管理規則》(鐵運[2009]71號);2.2《機務系統作業標準匯編》(Q/GZT04Z-2010);2.3《軌道車乘務員一次出乘作業標準》(機函[2009]140號)3作業目的3.1確保軌道車乘務作業符合規章規定;3.2確保軌道車行車安全有序可控。4作業程序(流程圖)記錄反饋入庫整備出勤、接班分工、預想作業過程個1、作業內容與要求5.1乘務作業由軌道車司機、學習司機共同完成。學習司機聽從司機工作安排,雙方相互監督,落實互控。5.2作業人員穿工作服、工作鞋。5.3作業內容及標準作業程序任務、重點、標準時機出勤*接班前8小時及當班期間禁止飲酒,庫內整備作業始按規定著裝,攜帶上崗證件。13:00—15:00接班*面對面交接,傳達安全揭示、命令、文電、其它事項。*共同檢查設備狀態、各類物件齊全完好,排除不正常狀況。*簽字接班,電話向軌道車車間值班室報出、退勤情況。車輛檢查整備*靜態繞車檢查:燃油、機油、液壓油、冷卻液、其他潤滑油;動力、傳動、走行、制動、作業機構、附屬設備狀態、幾何參數、校驗期限及緊固情況、裝載安全情況;行車防護備品、工具以及各種證照齊全有效。*動態檢查:發動機運轉情況、儀表顯示、操作機構試驗、安全裝備試驗、作業機構試驗、附屬設備試驗。*各機構、操作手柄復位。接班后1小時內臥床休息*執行段夜間值乘強制臥床休息制度,出車前保證不少于4小時臥床休息。點名分工*司機按時參加分工預想會,熟記作業詳細方案、作業徑路、行車憑證、安全要求、配合方式、防護摘掛點,交接分工單及調度命令確認單。*司機組織參加作業的乘務組全員召開安全預想會,傳達分工會作業方案和安全要求。出庫準備*各車起動預熱,試驗制動,連掛,貫通試驗。*平臺操作人與司機共同試驗平臺、液壓系統狀態良好,雙方簽認記錄,后通知駐站聯絡員。提前60min出庫*作業組員及工具材料上車,司機與工作領導人共同檢查確認人員到齊并處于安全位置、料具裝載穩固、各作業機構已復位,作業組成員禁坐(臥)發動機蓋和非操作端駕駛位(適用于所有參加作業的軌道車輛動車前環節)。*司機確認安全裝備(含視頻、CIR、錄音裝置)開機使用。*學習司機立崗瞭望(軌道車在站界范圍內調車作業運行中和列車運行于預告信號前,后各環節適用)。*與車站值班員聯控,確認具備動車條件后開車,工作領導人和添乘人員按結合部要求監控軌道車運行安全。*作業全過程司機與學習司機執行雙人確認信號、行車憑證及呼喚應答制度(后各環節適用)。*作業全過程嚴格執行《廣州供電段軌道車行車組織補充細則》(GZGDG/GD134-2011)(后各環節適用)。發車*接到調度命令(其他行車憑證)后,由司機與車站人員復誦,由學習司機唱票確認(后各環節適用);輸入監控裝置相關數據、機車信號開關轉換時均需兩人同時確認;司機或學習司機按規定詢問發車進路。*兩人確認人員安全及料具正常,檢查非操縱端;確認各儀表顯示及風壓正常。*兩人確認出站信號顯示正確,行車憑證準確無誤,發車手信號或電臺發車用語正確,執行呼喚應答動車。途中運行*在軌道車運行方向的前端操作(后各環節適用)。*按規定操作安全監控設備,嚴禁擅自關機或變相關機運行、非法解鎖、超速行駛。*推進運行時,學習司機手持黃色信號旗(夜間為黃色信號燈),在運行前端引導,引導時要戴安全帽、并降低重心防止跌倒。*采取保壓停車(制動缸壓力不少于300kpa),執行站停超5分鐘下車檢查車輛、超20分鐘試驗制動的規定。*隨時觀察制動主管壓力及儀表顯示。*遇黃燈必須把車速降到60公里/小時以下,遇紅燈應在該信號機前200米外停車,遇危及行車安全和人身安全等緊急情況立即停車。*及時填記運行日志。天窗封鎖作業*封鎖作業的調度命令實行簽認制度。進入封鎖區間及返回均按照調度命令及接發列車的規定辦理,不得超出調度命令中規定的范圍和區域,并注意防護人員及施工人員的位置,按要求操作監控裝置。*區間防碰:軌道車之間的作業分界(防護)點定在兩支柱中間位置,該位置田野側設置雙面紅色(或紅色閃光)防護信號。軌道車學習司機將作業分界(防護)點兩側支柱號碼記錄在運行日志上并交司機確認。作業分界(防護)點選在坡道小于6‰、曲線超高小于100mm的地方,嚴禁車列在坡道及曲線超高超過上述規定的處所進行摘解、連掛作業。*作業臺載人時,嚴格執行限速10公里/小時的規定。*動車由本車作業組組長單一指揮,司機回示。指揮人:“**號**方向慢行(走**米)”,司機:“**號**方向慢行(走**米),司機明白。”*軌道車到達作業地點后,作業人員和工具材料禁止在未辦理封鎖的線路側上、下。嚴禁背對軌道車上、下軌道車。未停電以前,所有工具、材料與帶電體必須保持不少于2米的安全距離并嚴禁高舉,梯車必須放倒平移。*司機、學習司機按調度命令的有關事項行車,嚴禁超出調度命令上標明的起止公里標作業。*作業平臺由工區指派“持證人員”,在作業平臺上進行操縱,司機要對操縱情況進行監督,并對備用操縱盒鎖定。*外軌超高120mm及以上處所平臺需內側旋時,學習司機做好抓軌器的安裝、撤除工作。作業車移動時,作業臺要回中位。作業中司機不準離開駕駛位。*V停天窗作業由本車作業組組長對平臺鎖定并收回鑰匙。*作業天窗結束前20分鐘,學習司機應通知工作領導人,留出軌道車正點返回車站的運行時間。*接送人員、機具時,嚴格控制車速。確認安全后開車。車輛摘掛*車輛連掛前聯系妥當,避開彎道曲線、坡道等復雜地理位置;在接近被連掛車輛三個車位時執行一度停車再開,連掛速度不得超過3km/h。*連掛完成后,本務司機必須進行制動貫通試驗。*摘車時,嚴格執行“一關前、二關后、三摘風管、四提鉤”的標準,并對被摘車輛設好防溜措施后方可提鉤。終到站及入庫*共同確認入庫調車信號開放,執行呼喚應答。嚴格控制速度,進入專用線后,要在“一度停車”牌前停車,再以5公里/小時的速度運行到車庫前停穩。*車輛停穩后,司機實施保壓制動。入庫過標通知車站。*摘車時,做到“一關前,二關后,三摘風管,四提鉤”。*落實庫內防溜工作。*參加工區收工總結會。*檢查確認車輛各部技術狀態、排放各系統積水和油污。*對軌道車、平車的衛生進行全面清潔。*轉儲(傳送)監控、錄音文件。*發現的問題如不能處理(故障隱患)立即報派班室,按“四不放過”原則整改。入庫后1小時內6重點控制事項6.1強制臥床休息,確保精力充沛;6.2作業全過程嚴格執行《軌道車行車組織補充細則》(GZGDG/GD134-2011);6.3添乘干部位于本務機盯控;6.4未聯系確認安全,禁止起動或起步;6.5司機、學習司機落實互控措施。7記錄及表格7.1接觸網作業車行車日志;
篇2:軌道車司機安全生產責任制
一、軌道車司機不但應了解軌道車的構造和性能,而且應熟悉經常運行區間的路線情況,懂得各種信號。
二、出車前,檢查散熱器水量,汽油箱油量及發動機潤滑油是否充足,化油器油門和風門控制機構連接情況是否良好。
三、檢查各操縱拉桿、制動拉桿、閘瓦的磨損,軌道車和拖車的連接情況等,如拖車帶有排風制動裝置,必須檢查軟管連接器的連接情況。
四、發動機在冬季起動前應關上百葉窗,加注熱水,變速箱操縱桿屬于空擋位置,使用起動發電機時,每次不得超過5—7秒。如連續三次不能起動時,應查明原因。蓄電池不足,不可勉強使用起動機,應用搖把發動。
五、發動機起動后,應怠速預熱升溫,同時檢查儀表情況,檢查有無漏水、漏油、漏氣現象。
六、遇到起步打滑時,可在鋼軌上散上一段沙子,以增加車輪和鋼軌間的磨擦力。
七、帶有前加力擋的軌道車,不要頻繁地操縱手把脫開或合上。
八、起步后,前進方向運行,應調整百葉窗,使發動機水溫穩定在80—90℃;逆行時可打開車棚外而側的通風門,關閉前百葉窗以調整水溫。
九、換擋時應使用“兩腳離合器”的操作方法。下坡時不要使發動機熄火。運行中應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制動,更不要輕易使用緊急制動。
十、隨車工作人員應盡量乘坐在軌道車內。不要坐在帶有貨物的拖車上或軌道車的前后保險桿上。車未停穩,禁止人員上下,以防人身事故。
十一、軌道車不可超載、超速運行。行車速度應根據發動機性能及牽引性能在各種不同情況的線路上適當選擇。
十二、在坡道上停車,應用手制動機將車剎住。
十三、進庫行駛時,冬天必須將水箱的水放掉,以免凍壞水箱和發動機。停車后須檢查底盤各部零件有無松動丟失現象。檢查逆轉箱,后齒輪箱,軌箱的溫度及密封圈有無漏油情況。
十四、司機須按期切實做好保養工作,冬季取暖應采用嚴格的安全措施。
十五、新車及大修車廠的車在走合期內應執行走合期各項規定,走合期后進行一次保養。
篇3:軌道車司機崗位等級動態管理實施辦法
一、基本原則
1.實施等級管理的原則。為充分利用安質效考核機制,激發軌道車司機愛崗敬業、學習技術業務知識的自覺性和動力,提高職工素質保安全的能力,體現培訓提高素質、素質決定崗位等級、崗位等級決定待遇,實行軌道車司機崗位等級動態管理。
2.實施競爭上崗的原則。根據職工素質與業績考核結果實行競爭上崗。
3.實施動態管理的原則。每月進行崗位等級動態升降管理,待遇隨之變化,形成激勵機制。
4.實施崗責相符的原則。將司機等級與個人待遇掛鉤,實行不同的等級,給予不同的安質效考核系數,崗位等級決定待遇。
5.實施公平、公正的原則。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對軌道車司乘人員進行考評,崗前公示。
二、實施范圍及等級設定
1.考評范圍。全段所有在崗的軌道車司機。提職、轉崗人員從勞人科下達定職令起參加等級考評,提職、轉崗人員初次等級均定為D類。
2.比例設置。軌道車司機實行“A、B、C、D”四個等級進行管理分類。A類為優秀,B類為良好,C類為重點人,D類為關鍵人。以車輛配屬車間為單位,A類最高按35%設置、B類最高按50%設置、C類最低按10%設置、D類最低按5%設置。以車間為主體進行設置,司機總數超過10人的車間原則上每月必須有C、D類人員各不少于1人。司機總數不足10人的車間原則上每月必須有C類或D類人員1人。
3.分類標準。
3.1A類人員:安全責任意識強,業務技術掌握精,自覺執行標準化作業,自控、互控能力強,是指導司機的后備人選。
3.2B類人員:安全責任意識強,專業業務知識較好,能自覺執行標準化作業,具有較強的自控、互控能力,是轉化A類司機的主要人員。
3.3C類人員:安全責任意識較強,業務技術能力一般,自控、互控能力不夠強,能較好執行標準化作業,通過幫教、激勵,可以提高、轉變的人員或季度內臨近退休人員。
3.4D類人員(關鍵人):安全意識淡薄,業務技能較差,執行標準化不認真,“兩違”現象時有發生,在自控方面缺乏自我約束力,因各種原因受到處分者。凡發生下列問題之一的司乘人員應列為D類人員,即:軌道車關鍵人。
3.4.1轉崗、新職、新換車輛人員(第一個月);
3.4.2上月工作有嚴重失誤或嚴重違章違紀(段發安質效A類問題主要責任者)的司乘人員;
3.4.3因家庭生活或其它原因,影響工作情緒的司乘人員;
3.4.4軌道車輛操縱方面有較嚴重的失誤造成設備故障的司乘人員;
3.4.5運監裝置知識掌握較差或操作問題頻發的司乘人員;
3.4.6實施兼職并崗單獨操作的司乘人員(第一個月);
3.4.7各種業務考試成績排名最后的司乘人員;
3.4.8請假離崗超過15天及其以上的司乘人員;
3.4.9掌握的存在其它影響行車安全因素的司乘人員;
3.4.10除上述確定原因外,指導司機應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全面掌握車輛配屬車間司乘人員狀況。若月內沒有人員發生上述問題或同一指導組有兩人及其以上發生上述相同問題時,指導司機應對派駐車輛配屬車間司乘人員的車輛操作能力、運記使用水平、勞動紀律、技術紀律執行情況、業務學習考試成績、出勤率以及思想動態等六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定,對排名最后的人員應列為車間當月軌道車司機C、D類人員(關鍵人)進行重點卡控。
4.等級標準。
A級,綜合考評結果在90分及以上;B級,綜合考評結果在80-89分;C級,綜合考評結果在70-79分;D級,綜合考評結果在69分以下或月安質效考核結果在750分以下。
5.等級確定。初次崗位等級按照業務理論、實作技能、安全業績、車間評價四個項目的總分得出綜合評價分。考試鑒定總成績為100分,其中業務理論占20分,實作技能占30分,安全業績占30分,車間評價占20分。按綜合評價得分和比例設置,確定出A類、B類、C類、D類人員。
6.掛牌上崗。指導司機、A類、B類、C類、D類人員實行掛牌上崗制度。軌道車司機(包括指導司機)在值乘期間,必須統一佩戴印有等級類別、數字編號的標志牌。各車輛配屬車間負責標志牌日常的管理工作,每月根據軌道車司機等級變化情況調配標志牌,并做好標志牌編號的更新、記錄工作,保證人員等級與標志牌一致。
三、等級考評
1.考評周期。每月為一個考評周期,即每月由車間組織對本部門軌道車司機進行崗位等級綜合考評。
2.等級考評。等級考評實行分級管理,業務理論、實作技能和安全業績統一由車間組織考評,業務理論、實作技能、安全業績考評均采用百分制。
(1)理論、實作考試:理論、實作試題由車間統一命題、制卷,理論、實作考試由車間組織。理論、實作考試必須在每月20日前完成。
(2)安全業績考評:考核期內,車間對每名軌道車司機按照《安全業績考核標準》(附表1)進行考評。安全業績考評必須在每月20日前完成。
3.等級評定。軌道車司機崗位等級評定由車間組織實施,其程序為:
(1)各車間組織理論考試后,3日內將職工的考試成績集中匯總。
(2)車間按軌道車司機本人業務理論考試成績的20%、實作技能考試成績的30%、安全業績考核成績的30%、車間評價成績的20%記入個人綜合考評,車間在主頁公示,公示期不少于3天。
(3)車間依據“等級標準”和“崗位等級設置”,按照擇優的原則擬任本車間A級、B級、C級、D級軌道車司機方案,報設備管理科、職教科、勞人科。
(4)職教科、勞人科初審后,軌道車司機崗位等級方案由設備管理科審核,經段軌道車司機崗位等級管理領導小組批準后執行,由車間負責對系數進行調整。
四、任職條件及崗位配乘
1.任職條件。軌道車指導司機必須由A類司機擔當;擔當軌道車司機職務的必須是A類、B類司機;學習司機、兼職軌道車助手最高只能作為C類司機認定,擔當軌道車副司機職務;D類司機無操縱權。
2.崗位配乘。各車輛配屬車間要全面掌握管內軌道車司乘人員的動態情況,根據不同線路條件、施工作業環境的狀況,合理搭配司乘人員。避免出現等級高低不均衡,司乘人員“弱弱搭配”的不合理配班現象。努力實現高等級領頭、低等級跟進、素質整體提高的目的。軌道車司機崗位配乘的原則為:A類司機可以和任何等級司機搭配出車;B類司機不能與D類司機搭配出車;C類司機只能與A、B類司機搭配出車;D類司機只能與A類司機搭配出車。
五、等級待遇
A級,本人原安質效考核系數增浮0.2進行獎勵;B級,本人原安質效考核系數增浮0.1進行獎勵;C級,本人原安質效考核系數不變;D級,本人原安質效考核系數下浮0.2進行考核(月安質效考核結果在750分以下時,進入待崗程序)。
六、人員控制及等級轉化
1.人員等級控制的原則。
1.1各車輛配屬車間要本著鞏固A類人,引導B類人,幫教轉化C類人,盯控并限期轉變D類人的原則,以C、D類人員的幫教、轉化為重點。
1.2各車輛配屬車間安全分析會后對確定的C、D類人員必須納入當月的安全工作重點,下發至所屬班組,以便做到協調統一、共同卡控。
2.C、D類人員的確定程序。每月25日前,由派駐車間指導司機根據綜合考評成績預確定C、D類人員,車管干部對指導司機預確定的關鍵人進行審核并在車間安全分析會上進行通報,經車間主任同意,由車管干部填寫《軌道車司機“CD”類人員審批表》(附表2)。經主管領導簽字后送達C、D類人員本人。
3.C、D類人員的轉化程序。
3.1C、D類人員確定后,派駐車間指導司機應根據確定原因制定有針對性的幫教措施和幫教計劃,每月5日前報設備管理科審核。
3.2派駐車間指導司機月度對C類人員添乘、談話每人不少于2次,對關鍵項目要進行運記分析的抽調不少于2次;對D類重點人員添乘、談話每人不少于4次,對關鍵項目要進行運記分析的抽調不少于4次。并填寫《指導司機C、D類人員幫教轉化記錄表》(附表3),由車間車管干部簽署意見后留存并上報設備管理科報請主管領導審批備查。
3.3設備管理科專業干部每月對D類重點人員添乘、談話每人不少于1次,對關鍵項目要進行運記分析的抽調不少于1次。同時對指導司機添乘、談話、檢查、運記抽調情況全面進行審核,并填寫《專業干部D類人員幫教轉化記錄表》(附表4)。
3.4?D類人員經過幫教達到預期目的,安全成績有明顯好轉,單項業務技能有明顯提高時,經車間上報設備管理科、職教科、勞人科審核后,可轉化為C類人員,但仍應注意盯控防止反彈。D類人員幫教整改期限最長不超過2個月,經幫教2個月仍然未轉變的,車間主任或書記親自談話,下崗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準重新上崗。
4.A、B類人員的轉化程序。
4.1車間車管干部、指導司機每月對A、B類人員添乘業務指導不少于1次。設備管理科專業干部每月對A、B類人員添乘業務抽查指導不少于5人次。
4.2A類人員發生逆變轉化為C、D類人員時,車間車管干部、指導司機要分別對其進行重點談話,掌握其思想動態、工作狀態,一個月幫教轉化效果較好時,按轉化程序上報審核后,可直接轉入A類人員。
4.3B類人員發生逆變轉化為D類人員時,車間車管干部、指導司機要分別對其進行重點談話幫教、添乘指導,一個月幫教轉化效果較好時,按轉化程序上報審核后,可直接轉入B類人員。
七、日常管理
1.管理組織機構及職責。段軌道車司機崗位等級動態管理領導小組負責全段軌道車司機崗位等級日常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主管副段長擔任,組員由設備管理科、職教科、勞人科、安全科、各車輛配屬車間主任擔任。各部門的主要職責:
設備管理科:負責制訂段軌道車司機崗位等級動態管理辦法,檢查指導各車輛配屬車間軌道車司機崗位等級的評定和動態管理,協助職教科做好崗位等級培訓工作。負責下達各車間崗位等級設崗數量,落實日常對各等級司乘人員的添乘檢查、談話指導及各車輛配屬車間月度關鍵人的確定、轉化審核工作。
職教科:負責組織軌道車司機進行崗位等級培訓,按規定處理車間日常崗位等級管理審報事宜,檢查指導各車輛配屬車間軌道車司機崗位等級的評定和動態管理。
勞人科:負責制訂崗位等級管理后,班組安質效分配具體操作辦法,檢查指導各車輛配屬車間軌道車司機崗位等級的評定和動態管理,防止出現考核不嚴、資料不全、收入拉不開檔次、兌現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對落實不力、存在問題的車間要進行通報批評并考核,按權限審批車間日常崗位等級管理審報事宜。
安全科:檢查指導各車輛配屬車間軌道車司機崗位等級的評定和動態管理,協助職教科做好崗位等級培訓工作。
各車輛配屬車間:負責本車間軌道車司機崗位等級考評及日常動態管理工作,積極實施軌道車司機崗位等級培訓,建立健全司乘人員動態管理臺帳(附表5),及時收集上報各類報表記錄,落實日常對各等級司乘人員的添乘檢查、談話指導及車間月度軌道車司機關鍵人的確定、轉化工作。
2.軌道車司機崗位等級變更規定。
(1)崗位等級的提升不得越級(即C級不得直接晉升為A級等)。
(2)待崗人員經培訓考試合格后重新確定崗位等級為D級。
(3)從局勞調中心回段的軌道車司機,如工種不變按待崗人員規定確定崗位等級。
(4)對轉崗、復崗、待崗和從局勞調中心回段的軌道車司機,經培訓考試不合格者不得上崗。
(5)軌道車司機崗位等級變更處理程序:若出現某一臺軌道車輛包乘的3名司乘人員未達到上述配乘等級要求或班組因職工變動,A、B級缺崗,確因影響生產時,車間以書面形式(電子郵件)報職教科,并對擬報人員進行安全業績考核,職教科審核后,對車間擬報人員進行理論、實作考試,其綜合考評成績符合“等級標準”A或B級時,由職教科以書面通知車間安排人員上崗,并報勞人科。
3.軌道車司機崗位等級日常考核。
(1)軌道車司機在考評期內凡發生下列任何一條,均降一個等級。
①參加外委(部、局、其他)培訓不合格者。
②段(含辦班、抽考)及上級業務考試不及格者。
由職教科、勞人科共同確認,職教科負責通知相關車間,變更職工的崗位等級事宜。
(2)軌道車司機在考評期內符合有下列任何一條,直接晉升為A級:
①獲得段職業技能大賽個人前3名,獲得路局職業技能大賽個人前10名的。
②防止事故有功人員,被段及上級通令嘉獎的。
③獲得路局雙文明和安全先進個人的。
④合理化建議或技改被路局及以上采用的或獲獎的。
職工符合晉升條件的,由本人提供相關資料或證書報車間,由車間負責到職教科辦理晉升事宜。
八、崗位等級培訓
依據《國家職業標準》,嚴格落實《鐵路職業技能培訓規范》,加強對軌道車司機的環流培訓。
1.路局培訓:路局按技能等級重點對高級技師、技師、部分高級工分層統一組織進行脫產培訓及軌道車司機年審脫產培訓。
2.段培訓:
2.1段每年舉辦2期軌道車司機脫產培訓班,每年舉辦一次軌道車專業練功比武活動。
2.2對D類軌道車司機,段按內部待崗進行培訓。
2.3班組按職工教育工作標準執行,嚴格落實標準,實施對軌道車司乘人員的日常培訓。
九、軌道車司機崗位等級管理工作的考核規定
1.以下問題納入安質效A類問題考核:
1.1軌道車司乘人員等級搭配不合理,出現“C、C”級或“C、D”級司機配乘出車的;
1.2車輛配屬車間對軌道車司機崗位等級管理工作不重視,對月度等級考評工作不認真,考試、評價成績弄虛作假,發生不良反映,影響司乘人員隊伍穩定及行車安全的。
2.以下問題納入安質效B類問題考核:
2.1車輛配屬車間未建立健全軌道車司機崗位等級管理工作基礎臺帳的;
2.2車輛配屬車間未按時組織進行軌道車司機崗位等級月度考評工作的;
2.3各車輛配屬車間、班組未認真落實軌道車司機崗位等級待遇規定的;
2.4“C、D”級軌道車司機確定、轉化程序不規范,且相關管理人員未完成幫教指導工作量化指標的。
3.以下問題納入安質效C類問題考核:
3.1車輛配屬車間月度軌道車司機崗位等級考評成績未及時在車間主頁公示,公示期不足3天的;
3.2“A、B”級軌道車司機的轉化程序不規范,且相關管理人員未完成幫教指導工作量化指標的。
3.3指導司機、A類、B類、C類、D類軌道車司機值乘作業中,未佩戴等級標牌的;
3.4軌道車司機未按時參加路局、段相關培訓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