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礦職業危害因素檢測報告
前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條規定,我礦生產技術部于2014年6月16日—17日對煤礦職業危害因素——粉塵、噪聲、毒物進行監測。現將檢測結果報告如下:
1.目的
1.1檢測和評價工作場所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濃度、強度是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
1.2評價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1.3評價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及職業衛生防護設施是否符合要求。
2.評價依據及標準
2.1《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20**年5月1日
2.2《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20**年4月30日
2.3《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2-20**
2.4《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20**
2.5衛生部《衛生防疫工作規范》(勞動衛生學分冊)
2.6《車間空氣監測檢驗方法》(第三版)
2.7《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GBZ159-2004
3.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
按照衛生部關于《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以及現場調查監測,確定我礦主要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見下表:
凹河煤礦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
工段
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
NO*H2S?CO?煤塵噪聲
井下
主井皮帶機房
抽風機房
√√?√√?
√√
√
4.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
4.1監測內容
4.1.1化學因素:一氧化碳、硫化氫、氮氧化物、粉塵濃度、粉塵游離SiO2含量
4.1.2物理因素:生產過程中的生產性噪聲
4.1.3氣象條件:氣溫、氣壓、氣濕、氣流
4.2測試方法
4.2.1測試條件:按正常生產狀況
4.2.2測試頻率:按照衛生部《衛生防疫工作規范》(勞動衛生學分冊)規定執行。
4.3樣品測定、分析檢驗方法
4.3.1化學因素:硫化氫采用GB/T16033-1995對氨基二乙替苯胺比色測定方法;
氮氧化物采用GB/T16032-1995鹽酸萘乙二胺比色測定方法;
一氧化碳采用ATINST型一氧化碳檢測儀直接測定分析;
粉塵采用GB5748-85《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方法》的規定測定,粉塵濃度采用濾膜稱量法分析,粉塵游離SiO2采用焦磷酸法分析,粉塵分散度采用濾膜溶解涂片法分析;
4.3.2物理因素:
生產性噪聲測定采用AWA5633A聲級計按照WS/T69-1996《作業場所噪聲測量規范》進行監測;氣象條件測定按照有關規定的監測方法測定。
4.4監測點設置
按照《車間空氣中有毒物質監測采樣規范》進行設置。
4.5質量控制
現場采樣按照《勞動衛生工作規范實用手冊》質量控制要求進行,采樣器經過產品檢驗合格,采樣收集器安放在工人操作位呼吸帶高度;噪聲測定位置和高度以人耳為準;實驗室分析嚴格按照各標準分析方法進行分析,嚴格質量控制。
5.監測結果:氣象條件:井上室外溫度為21℃—23℃、濕度為55—65%,;井下工溫度22℃—24℃、濕度80%—90%。主巷道風速3.2—3.4m/s,工作面風速1m/s.依據GB10438—1989煤礦井下采掘作業地點氣象條件規定:當井下環境溫度低于30℃時,對濕度不作規定。
表1井下工作場所空氣中NO*濃度監測結果
主井皮帶運輸巷工作地點(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
測定?測定結果?容許濃度?結果分析
項目(mg/m?;)(mg/m?;)??評定
NO*?0.31?10?合格
11606皮帶運輸巷工作地點(時間加權容許濃度):
測定?測定結果?容許濃度?結果分析
項目(mg/m?;)(mg/m?;)評定
NO*0.11?5?合格
11606采煤工作面(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
測定?測定結果?容許濃度?結果分析
項目(mg/m?;)(mg/m?;)評定
NO*0.08910合格
1092運輸巷工作地點(時間加權容許濃度):
測定?測定結果?容許濃度?結果分析
項目(mg/m?;)(mg/m?;)評定
NO*0.13?5合格
本次檢驗NO*檢出限:0.02mg/m?;
表2井下工作場所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監測結果
主井皮帶運輸巷工作地點(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
測定?測定結果?容許濃度?結果分析
項目(mg/m?;)(mg/m?;)評定
CO?1.06?30合格
11606采煤工作面(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
測定?測定結果?容許濃度?結果分析
項目(mg/m?;)(mg/m?;)評定
CO?1.2530合格
本次檢驗CO檢出限:0.01mg/m?;
表3井下工作場所空氣中H2S濃度監測結果
副井皮帶運輸巷工作地點(最高容許濃度):
測定?測定結果?容許濃度?結果分析
項目(mg/m?;)(mg/m?;)評定
H2S?0.3310?合格
11606采煤工作面(最高容許濃度):
測定?測定結果?容許濃度?結果分析
項目(mg/m?;)(mg/m?;)評定
H2S0.5810合格
本次檢驗H2S檢出限:0.01mg/m?;
表4井上工作場所噪聲聲級監測結果
編號監測地點
監測結果?工人接觸?*國家標準?超標
時間
dB(A)(h/8h)dB(A)dB(A)
地面主井皮帶口空壓機房?
3主皮帶機房(皮帶未運行)
4滾筒篩
5絞車房
6洗衣房
7鋸板房
78.0?8?85—
83.8?8?85—
64.9?8?85—
79.0?8?85—
65.0?8?85—
72.0?8?85—
84.2?8?85—
*注:采用《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20**)所規定的工作地點噪聲聲級衛生限值,“—”表示未超過GBZ2-20**國家標準。
表5工作場所空氣中煤塵濃度(總塵)監測結果
11606運輸巷頭工作地點(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
測定?測定結果?容許濃度?結果分析
項目(mg/m?;)(mg/m?;)評定
煤塵2.81?6?合格
11606運輸巷尾工作地點(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
測定?測定結果?容許濃度?結果分析
項目(mg/m?;)(mg/m?;)評定
煤塵2.63?6?合格
12801皮帶行工作地點(時間加權容許濃度):
測定?測定結果?容許濃度?結果分析
項目??(mg/m?;)(mg/m?;)評定
煤塵2.47?4?合格
11606采煤工作面(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
測定?測定結果?容許濃度?結果分析
項目(mg/m?;)(mg/m?;)評定
煤塵5.13?6?合格
11606采煤工作面(時間加權容許濃度):
測定?測定結果?容許濃度?結果分析
項目(mg/m?;)(mg/m?;)評定
煤塵3.89?4合格
主井皮帶轉載點值班室(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
測定?測定結果?容許濃度?結果分析
項目??(mg/m?;)(mg/m?;)評定
煤塵1.83?6?合格
主井皮帶轉載點皮帶頭(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
測定?測定結果?容許濃度?結果分析
項目(mg/m?;)(mg/m?;)評定
煤塵1.87?6?合格
主井皮帶轉載點(時間加權容許濃度):
測定?測定結果?容許濃度?結果分析
項目(mg/m?;)(mg/m?;)評定
煤塵?1.614?合格
表6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游離SiO2含量檢驗結果
編號?采樣地點
游離SiO2含量
3?主井皮帶轉載點皮帶頭
4?11606工作面
8.6%
8.2%
6.分析評價
作業環境空氣中煤塵濃度(總塵)共監測5個點,結果均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
游離SiO2平均含量8.4%。
一氧化碳、硫化氫、氮氧化物、噪聲檢測結果均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氣溫、氣濕、風速等氣象條件監測結果均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
職業病危害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待進行職業健康體檢和職業健康調查后再作結論;
7.建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和《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特提出以下建議:
1、學習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和《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預防和消除職業安全隱患,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
2、加強控制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濃度,從源頭上抓起消滅、控制塵源和加強機械通風兩個方面緊密相結合。
3、對各種除塵設施要定期檢修,防止出現粉塵跑、冒、漏現象;從而達到凈化風流,確保除塵效率,使其作業環境空氣中粉塵濃度達到國家職業衛生標準;
4、對粉塵作業人員作業時必須佩戴防塵口罩;對噪聲作業人員應配給護耳器(耳塞或耳罩)。在防塵綜合措施中個體防護是重要的輔助措施,此外應提供必要條件,使工人能勤換工作服、勤洗澡、保持皮膚清潔;
5、加強職業衛生教育,提高工人自我保護意識,并將有關防護知識及應急救援措施告知勞動者;開展健康促進教育,促使職工自愿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為,消除或降低危險因素,降低常見病的發病率,延長職業壽命。
6、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的勞動者做好上崗前和定期職業健康檢查;及時發現和調離職業禁忌人員。
7、按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做好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監測和評價工作。
8、職業衛生防護設施、職業衛生管理制度以及其他輔助衛生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
篇2:靈新煤礦職業危害因素檢測監測評價管理制度
1通風區、信息監測中心負責全礦職業危害因素日常檢測、監測工作。2通風區、信息監測中心安裝、完善全礦職業危害因素檢測、監測設施及設備。負責檢測、監測設施設備的日常檢查維修工作,確保檢測、監測設施、設備的正常運行。3通風區、信息監測中心按規定配備足夠的職業危害因素檢測、監測人員。4靈新煤礦粉塵監測采樣點見下表:類別生產工藝測塵點布置回采工作面采煤機落煤、工作面多工序同時作業回風側10~15m處司機操作采煤機、液壓支架工移架、回柱放頂、移刮板輸送機、工作面爆破處在工人作業的地點掘進工作面掘進機作業、機械裝巖、人工裝巖、刷幫、挑頂、拉底距作業地點回風側4~5m處掘進機司機操作掘進機、切割聯絡眼、工作面爆破作業在工人作業地點風鉆、電煤鉆打眼、打眼與裝巖機同時作業距作業地點3~5m處巷道中部錨噴打眼、打錨桿、噴漿、攪拌上料、裝卸料距作業地點回風側5~10m處轉載點刮板輸送機作業、帶式輸送機作業、裝煤(巖)點回風側5~10m處井下其他場所地質刻槽、維修巷道作業人員回風側3~5m處材料庫、水泵房、機電硐室等處工人作業作業人員活動范圍內5靈新煤礦粉塵監測周期見下表:監測種類監測地點監測周期工班個體呼吸性粉塵采、掘(剝)工作面3個月1次其他地點6個月1次定點呼吸性粉塵1個月1次粉塵分散度6個月1次游離二氧化硅含量6個月1次6靈新煤礦化學毒物監測點及監測頻次:6.1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硐室、使用中的機電設備的設置點、有人員作業的地點。6.2采掘工作面每班至少檢查2次,井下停風地點柵欄外風流中的瓦斯濃度每天至少檢查一次,擋風墻外的瓦斯濃度每周至少檢查1次。5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