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靈新煤礦職業危害因素檢測監測評價管理制度

靈新煤礦職業危害因素檢測監測評價管理制度

2024-07-11 閱讀 5238

1通風區、信息監測中心負責全礦職業危害因素日常檢測、監測工作。2通風區、信息監測中心安裝、完善全礦職業危害因素檢測、監測設施及設備。負責檢測、監測設施設備的日常檢查維修工作,確保檢測、監測設施、設備的正常運行。3通風區、信息監測中心按規定配備足夠的職業危害因素檢測、監測人員。4靈新煤礦粉塵監測采樣點見下表:類別生產工藝測塵點布置回采工作面采煤機落煤、工作面多工序同時作業回風側10~15m處司機操作采煤機、液壓支架工移架、回柱放頂、移刮板輸送機、工作面爆破處在工人作業的地點掘進工作面掘進機作業、機械裝巖、人工裝巖、刷幫、挑頂、拉底距作業地點回風側4~5m處掘進機司機操作掘進機、切割聯絡眼、工作面爆破作業在工人作業地點風鉆、電煤鉆打眼、打眼與裝巖機同時作業距作業地點3~5m處巷道中部錨噴打眼、打錨桿、噴漿、攪拌上料、裝卸料距作業地點回風側5~10m處轉載點刮板輸送機作業、帶式輸送機作業、裝煤(巖)點回風側5~10m處井下其他場所地質刻槽、維修巷道作業人員回風側3~5m處材料庫、水泵房、機電硐室等處工人作業作業人員活動范圍內5靈新煤礦粉塵監測周期見下表:監測種類監測地點監測周期工班個體呼吸性粉塵采、掘(剝)工作面3個月1次其他地點6個月1次定點呼吸性粉塵1個月1次粉塵分散度6個月1次游離二氧化硅含量6個月1次6靈新煤礦化學毒物監測點及監測頻次:6.1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硐室、使用中的機電設備的設置點、有人員作業的地點。6.2采掘工作面每班至少檢查2次,井下停風地點柵欄外風流中的瓦斯濃度每天至少檢查一次,擋風墻外的瓦斯濃度每周至少檢查1次。5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篇2:生產作業場所危害因素監測制度

1.目的

為了正確評價生產環境中塵毒、噪聲等對職工健康的危害程度并進行監護,鑒定各部門安全衛生工作的成效,必須對生產環境中的塵毒、噪聲進行定點、定期監測。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全公司各生產環境。

3.作業場所危害因素

氯氣、塵毒、噪聲

4.職責

4.1安全部負責生產環境塵毒、噪聲監測點的定點和定期監測。

4.2各部門單位負責不符合糾正措施的落實。

5.工作要求

5.1塵毒監測點、噪聲監測點由安全部會同各單位依據下列原則和標準確定。

5.1.1根據塵毒物質經常逸散和產生噪聲的范圍,工人經常停留或持續操作的地帶,能反映工人實際接觸塵毒、噪聲的地點作為監測點。

5.1.2凡屬同種物質存在同一廠房,不應以作業崗位確定監測點,應按實際情況確定監測點。

5.1.3在同一地點有兩種毒物存在時,應分別按實際存在的毒物的種類,確定若干個監測點。

5.1.4在同一個地點有混合性粉塵存在時,只確定一個粉塵監測點。

5.1.5塵毒監測點及噪聲監測點一經確定,既應作為固定的監測點,并建立監測記錄。

5.2塵毒、噪聲監測點不得隨意增減和變動,因故需要增減或變動時,必須由安全部審批。

5.3塵毒、噪聲監測由安全部負責監測,每周一次,并認真記錄。

5.4安全部負責對動火、設備內等特殊作業場所進行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并依據結果判定合格與否。

篇3:生產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監測制度

1目的

為適時監測生產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保護員工免受職業病危害,特制定本制度。

2范圍

公司粉塵區、噪聲源區及有毒有害氣體區;主要具體位置:乙炔發生崗位、乙炔壓縮車間、乙炔充裝崗位、丙酮補加崗位、氧氣車間灌裝崗位、氬氣車間灌裝崗位。

3職責

3.1綜合管理部負責組織進行職業危害因素監測,并建立職業衛生管理檔案。

3.2各部門負責人負責本部門職業衛生日常管理,配置職業健康安全設施,設置警示標志,督促員工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4內容

公司生產活動中存在職業危害因素的生產場所和崗位必須按規定進行危害因素監測。

4.1驗收監測

公司新、改、擴項目必須嚴格執行“三同時”原則。工程竣工后要進行職業危害驗收監測,驗收不過關的項目不得投入生產。

4.2年度監測

4.2.1其他塵檢測,乙炔裝置一層、乙炔裝置二層;檢測頻率為三年一次。

4.2.2噪聲檢測,乙炔發生裝置二層、乙炔壓縮車間、乙炔充裝崗位、氧氣車間灌裝崗位、氬氣車間灌裝崗位;檢測頻率為三年一次。

4.2.3有毒物質檢測:丙酮補加車間,檢測頻率為三年一次。

5.附則

5.1本規定由綜合管理部制定并負責解釋。

5.2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