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用隔爆型電氣設備使用注意事項
一、礦用隔爆型電氣設備可以在煤礦井下使用,其防爆標志為E*dI。應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和產品使用說明書中要求的工作條件,安裝、使用隔爆型電氣產品。
二、驗收時應核對產品是否具有有效的礦用產品安全標志和產品出廠合格證,產品銘牌中反映的相關信息是否與安全標志證書中標注的內容(包括產品名稱、規格型號、安全標志編號、生產單位及地址等)一致,安全標志證書中標注應取得安全標志的配套件是否具有有效安全標志,產品安全警示牌板是否齊全、清晰、完整。
三、體積大于2000cm3、外殼材質是鑄鐵的隔爆型電氣設備,不得用于采掘工作面。
四、下井前需檢查產品隔爆參數:隔爆面長度、隔爆面粗糙度、隔爆面間隙(隔爆面的間隙應在蓋好蓋板后或關上門后進行檢查測量)、電氣間隙、爬電距離(在最苛刻條件下,接線后是否還滿足要求)、引入裝置(橡膠圈是否符合要求)等,符合要求后方可下井投入使用。
五、凡是有內、外接地的產品,必須完好接地。
六、有保護功能的電氣設備,應按產品說明書要求的參數調整保護整定值。
七、在使用前,應檢驗產品保護功能是否正常,動作是否靈活、閉鎖是否可靠,顯示是否正確,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八、按產品使用說明書中“嚴禁帶電開蓋”或“斷電××分鐘后方可開蓋”等警示要求操作,不得帶電檢修、搬遷防爆電氣設備。
篇2:防爆電氣設備煤礦用電安全
一、煤礦對供電的基本要求
1.供電可靠
煤礦供電必須連續,不能中斷。煤礦一旦中斷供電,不僅造成全礦停產,而且由于主排水泵、主通風機、瓦斯抽放泵、主提升機等機電設備停運,就將危及井下工作人員甚至全礦井的安全。因此,為了保證礦井安全生產,煤礦要求供電必須可靠。
2.供電安全
由于煤礦井下特殊的環境條件,使供電線路和電氣設備易受損壞,可能造成人身觸電和電火花引起的火災和瓦斯、煤塵爆炸等嚴重事故。因此,煤礦井下供電必須采取安全技術措施,嚴格遵守《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確保供電安全。
3.技術合理
在滿足供電可靠與安全的前提下,還應保證供電技術合理,即保證良好的供電質量。良好的供電質量要求供電電壓和頻率保持穩定,其偏離額定值的幅度不超過允許的范圍。其目的是保證電氣設備正常安全運行,否則,電氣設備運行情況將會顯著惡化,甚至損壞設備。
4.供電經濟
在滿足以上要求的基礎上,應盡量做到供電系統簡單、設備選型合理、安裝操作方便、基本建設投資和運行費用低,從而節約開支,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二、礦用電氣設備的類型
煤礦井下使用的電氣設備可分為兩大類,即礦用一般型電氣設備和礦用防爆型電氣設備。
1.礦用一般型電氣設備
礦用一般型電氣設備是專為煤礦井下生產的不防爆的電氣設備。對礦用一般型電氣設備的基本要求是:外殼封閉、堅固,防滴、防濺、防潮性能好,能防止從外部直接觸及帶電部分,有專門接線盒,有防止帶電打開的機械閉鎖裝置。
由于礦用一般型電氣設備不防爆,所以只能用于沒有瓦斯、煤塵爆炸危險的礦井。在有瓦斯、煤塵爆炸危險的礦井,只能用于井底車場、總進風道等通風良好、瓦斯煤塵爆炸危險性很小的場所。礦用一般型電氣設備外殼上均有清晰的標志“ky”。
2.礦用防爆型電氣設備
礦用防爆型電氣設備是按照國家標準設計制造的,不會引起周圍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電氣設備。
根據現行的防爆炸電氣設備的國家標準(gb3836.1-2000),防爆型電氣設備分為隔爆型(d)、增安型(e)、本質安全型(i)、正壓型(p)、充油型(o)、充砂型(q)、澆封型(m)、無火花型(n)、氣密型(h)、特殊型(s)。
隔爆型電氣設備是煤礦井下使用數量最多的一種防爆電氣設備。
防爆型電氣設備外殼上均有清晰的標志“e*”,礦用隔爆型電氣設備的防爆標志為“e*di”。
三、隔爆型電氣設備的防爆原理
隔爆型電氣設備是指具有隔爆外殼的電氣設備。所謂隔爆外殼,是指能承受內部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爆炸產生的最大壓力,并能阻止內部的爆炸向外殼周圍的爆炸性氣體混合物傳播的電氣設備外殼。
隔爆型電氣設備的防爆性能是靠隔爆外殼的耐爆性和不傳爆性來保證的。
1.隔爆外殼的耐爆性
隔爆外殼的耐爆性是指當殼內的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爆炸時,在最大爆炸壓力作用下,外殼不會變形、損壞,因而爆炸產生的高溫、高壓氣體和火焰不會直接點燃殼外的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為此,隔爆外殼必須具有足夠的機械強度。
2.隔爆外殼的不傳爆性(又稱隔爆性)
隔爆外殼的不傳爆性是指殼內的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爆炸時產生的高溫氣體或火焰,通過外殼各接合面的間隙向殼外噴泄過程中能得到足夠的冷卻,使之不會點燃周圍的爆炸性混合物。隔爆外殼的不傳爆性是靠嚴格控制各接合面的間隙、長度和粗糙度來實現的。
四、井下人身觸電及其預防
人的身體觸及裸露的帶電導體或因絕緣損壞而帶電的電氣設備的外殼、構架等,都會造成人身觸電事故。觸電對人體會造成嚴重危害,其直接危害可分為電傷和電擊兩種。
電傷是電流通過人體某一局部時電弧燒傷人體,造成人體外部局部性的傷害,一般容易治愈,嚴重時可使人致殘,但一般不會致人死亡。
電擊是指觸電時電流流過人體內部器官和中樞神經,使內部器官的生理功能受到損害,如使心臟功能紊亂,使呼吸活動變慢,使肌肉強烈收縮造成窒息等。發生電擊,若搶救不及時或搶救方法不當,多數會致人死亡。
電擊對人體的危害程度與多種因素有關,其中最主要的是通過人體電流的大小和電流持續的時間。試驗資料表明,通過人體的交流電超過15ma時,會使人抽筋,到50ma時,對人的生命已有危險,若增加到100ma時,就很快致人死亡,故有絕對危險。煤礦井下取30ma為人身觸電電流的安全值。
井下發生觸電事故的原因,一般是因為電氣設備的安裝、維修不當,以及工作中疏忽大意或違章操作。預防人身觸電主要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防止人身觸電或靠近帶電導體
(1)將裸露的電氣設備帶電部分安裝在一定高度。如井下電機車架空線按《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的高度懸掛。
(2)對裸露的高壓電氣設備帶電部分必須圍以遮擋,防止人員靠近。
(3)井下各種電氣設備帶電部分都必須裝入封閉的外殼內,并有完善的機械閉鎖裝置,保證不切斷電源打不開外蓋。
(4)手持式電氣設備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須接觸的部分,應有良好的絕緣。
(5)各變(配)電所入口處都要懸掛“非工作人員,禁止入內”的牌子。無人值班的變(配)電所,必須關門加鎖。
2.降低使用電壓
對人員經常接觸的電氣設備采用較低的工作電壓。《煤礦安全規程》規定:井下照明、信號、電話和手持式電氣設備的電壓,不得超過127v;遠距離控制線路的電壓,不得超過36v。
3.遵守各項安全用電作業制度
井下各項安全用電作業制度是預防人身觸電的有效措施。如井下嚴禁帶電檢修和搬遷電氣設備的規定、非專職電氣人員不得擅自擺弄和操作電氣設備的規定、停送電制度的規定、堅持使用漏電繼電器及井下電氣設備保護接地的規定等,這些安全作業制度都必須嚴格遵照執行。
五、人身觸電的搶救
當發生人身觸電時,必須立即進行搶救。及時正確的搶救可使觸電者脫離危險,轉危為安,否則,觸電者可能喪失生命。
1.盡快使觸電者脫離電源
觸電急救的第一項工作,首先是使觸電者盡快脫離電源。如果觸電者所觸及的帶電體的電源開關就在附近,就應立即斷開電源開關。如果電源開關較遠或一時找不到電源開關,則應用絕緣物品,如干燥的木棍、電工絕緣手套或其他絕緣物等將觸電者與帶電導體脫離開來。在使觸電者脫離電源的救護中,救護人員必須注意防止自身觸電,同時注意防止觸電人員在脫離電源的瞬間摔倒碰傷。
2.對觸電者進行現場急救
觸電者脫離電源后,要立即在現場進行急救。急救方法,應根據觸電人員的具體情況決定。如傷員有自主呼吸和心跳,只是昏迷,應立即將其抬到空氣流通的安全地點,平放地上,解開衣扣、褲帶,但應注意保暖,讓其休息恢復;如傷員停止呼吸但心跳存在,應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如呼吸、心跳全停,則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即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同時兼用進行急救。
在搶救觸電人員時,應注意如下事項:
(1)堅持先斷電后搶救的原則。在斷開電源時操作方法要適宜,千萬不可用手直接去拉觸電者。
(2)如傷員有外傷,要保持傷口干燥,不可用水清洗傷面,應按燒傷進行處理。
(3)觸電人員有的會出現長時間的“假死”,因此,在搶救時,一定要充滿信心。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要連續進行,不可半途中斷。有時需連續進行幾小時搶救,直到傷員恢復呼吸和心跳,或經醫生診斷確已死亡為止。
六、井下用電安全措施
因生產需要,煤礦井下到處都有電氣設備或電纜線路。由于復雜的環境條件和多種不安全因素的作用,會使井下電氣設備和電纜線路遭到各種各樣的損壞。電氣設備和電纜線路的損壞不僅影響生產的正常進行,而且可能造成嚴重的事故災害。如電火花和電弧引起電氣火災、瓦斯煤塵爆炸以及人身觸電事故等。因此,煤礦井下必須采取管理和技術措施,保證用電安全。
1.嚴禁井下配電變壓器中性點直接接地;地面中性點直接接地的變壓器或發電機嚴禁直接向井下供電。
2.正確安裝、使用電氣設備,按規定對電氣設備進行檢查、維修和保養。
3.嚴禁帶電檢修和搬遷電氣設備和電纜、電線,檢修或搬遷前,必須先切斷電源。
4.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停電必須有申請,經有關部門批準并辦理操作票,方可進行停電。停電后,要檢查瓦斯,在其巷道風流中瓦斯濃度低于1.0%時,再用與電源電壓相適應的驗電筆檢驗;檢驗無電后,方可進行導體對地放電。所有開關的閉鎖裝置必須能可靠地防止擅自送電,防止擅自開蓋操作,開關把手在切斷電源時必須閉鎖,并懸掛“有人工作,不準送電”的警示牌,嚴格執行誰停電誰送電制度,不許約時停送電和代替停送電。
5.井下低壓電網完善“三大保護”,即過電流保護、漏電保護和保護接地。
過電流保護:凡是流過電氣設備或電纜線路的電流值超過它們的額定電流值,即為過電流,簡稱過流。井下產生過流的原因主要有短路、過負荷和斷相。
過電流會造成嚴重的危害,尤其是發生短路時,因短路電流要比正常電流值大許多倍,如不及時切除,很快會使電纜著火,燒毀電氣設備,引起火災;能使電網電壓急劇下降,使其他電氣設備的運行受到嚴重影響;還可能引起瓦斯煤塵爆炸;過負荷會使電氣設備和電纜發熱,溫度急劇升高,導致絕緣損壞,燒毀電氣設備;發生斷相會使電動機的另兩相過電流而燒毀電動機。
井下常用的過電流保護裝置有熔斷器、過電流繼電器、限流熱繼電器等。
漏電保護:井下電氣設備或電纜因絕緣下降或局部絕緣損壞,使電流經絕緣損壞處流入大地或經外殼流入大地的現象,稱為漏電。漏電會給人身、設備甚至礦井安全造成很大威脅。人體接觸漏電設備外殼時,會造成觸電傷亡事故;漏電電流經碰地碰殼處,可能產生電火花,引起瓦斯、煤塵爆炸;漏電回路上各點存在電位差,若電雷管的引線兩端接觸不同電位的兩點,可能先期引爆,造成傷亡事故;長期漏電還可能發展成短路,造成電氣火災,燒毀電氣設備。
為防止漏電故障造成嚴重危害,井下必須裝設并堅持使用漏電保護裝置。《煤礦安全規程》規定,井下低壓饋電線上,必須裝設檢漏保護裝置或有選擇性的漏電保護裝置,保證自動切斷漏電的饋電線路。每天必須對低壓檢漏裝置的運行情況進行兩次跳閘試驗。
保護接地:保護接地就是用導線把電氣設備正常情況下不帶電,但當絕緣損壞時可能帶電的金屬外殼與埋在地下的接地極連接起來的一種保護裝置。各處的接地極、接地線、電纜的接地芯線等都是保護接地裝置。
保護接地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因設備漏電使外殼帶電而發生的人身觸電事故。為使保護接地真正發揮作用,《煤礦安全規程》規定:電壓在36v以上和由于絕緣損壞可能帶有危險電壓的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構架、銷裝電纜的鋼帶、鉛皮或屏蔽護套等都必須有保護接地。接地網上任一保護接地點的接地電阻值不得超過2ω。每一移動式和手持式電氣設備至局部接地極之間的保護用的電纜芯線和接地連接導線的電阻值,不得超過1ω。
6.嚴格電工操作規程。所有螺絲墊圈要齊全、完整、壓緊適度;防爆密封圈、擋板要合格;接線時,火線、地線要有一定的余度。井下供電系統必須做到:三無-無“雞瓜子”、無“羊尾巴”、無“明接頭”;四有-有過流和漏電保護、有密封圈和擋板、有螺絲和彈簧墊;三堅持-堅持使用檢漏繼電器、堅持使用煤電鉆和信號照明綜合保護、堅持使用局部通風機風電瓦斯閉鎖。
7.正確選擇電纜和鋪設電纜,加強電纜管理,防止井下電纜發生事故。
8.加強電氣安全管理。要建立健全管理機構,認真落實各項管理制度,嚴格對防爆設備、“三大保護”、煤電鉆綜合保護裝置、局部通風機風電瓦斯閉鎖、電纜的敷設和運行情況、安全防護設施等進行全面監督檢查,對電氣事故隱患及時處理。
9.堅持煤礦井下安全用電“十不準”:①不準甩掉無壓釋放和過電流保護。②不準甩掉漏電繼電器、煤電鉆綜合保護和局部通風機風電瓦斯閉鎖。③不準帶電檢修。④不準用銅、鋁、鐵絲代替保險絲。⑤不準明火操作、明火打眼、明火放炮。⑨停風停電的采掘工作面,沒有檢查瓦斯不準送電。⑦有故障的電纜線路不準強行送電。⑧保護裝置失靈的電氣設備不準使用。⑨失爆電氣設備和電器不準使用。⑩不準在井下敲打、撞擊、拆卸礦燈。
課后總結:
1、通過本次學習學員提高對提升運輸安全、用電安全的認識。2、正確合理地使用各種提升運輸設備,并切實注意用電安全,進而確保提升運輸設備的正常運行和用電安全,確保安全生產。
篇3:礦用防爆電氣設備相關要求規程
概述、爆炸性氣體環境危險區域的劃分
1.1爆炸性氣體環境危險區域的劃分
0區:連續出現或長期出現爆炸性氣體混和物的環境。
1區:在正常運行時可能出現爆炸性氣體混和物的環境。
2區:在正常運行時不可能出現爆炸性氣體混和物的環境
或即使出現也僅是短時存在的爆炸性氣體混和物的環境
0區一般只存在于密閉的容器,貯罐等內部氣體空間,在
實際設計過程中1區也很少存在,大多數情況屬于2區
1.?2防爆電氣設備分為兩類:
煤礦井下有瓦斯和煤塵,當瓦斯和煤塵達到一定濃度時,遇到足夠能量的火源,則會發生瓦斯和煤塵爆炸事故。電氣設備在正常運行或發生故障都會產生電弧,是煤礦井下引燃瓦斯和煤塵的主要火源之一,因此,煤礦井下電氣設備必須使用礦用防爆型。礦用防爆型電氣的設計和制造必須符合防爆設備的國家標準(GB3836-2000)的要求。防爆設備的總標志為E*。防爆電氣設備的類型、類別、級別和組別連同防爆設備的總標志“E*"一起,構成防爆標志。防爆標志除應制作在防爆電氣設備的明顯處外,還應在銘牌右上角標“E*”。
防爆電氣設備分類:Ⅰ類煤礦用的電氣設備,使用于含有甲烷混合物的爆炸環境;Ⅱ類是工廠用防爆電氣設備,適用于含有除甲烷外的其他各種爆炸性混合物環境。防爆電氣設備根據防止引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環境。防爆電氣設備根據防止引燃爆炸性混合物的措防爆設備的類型也不同。
2.名詞述語
2.1隔爆型電氣設備
具有能承受內部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爆炸壓力,并阻止內部的爆炸向外殼周圍爆炸性混合物傳播的電氣設備外殼的電氣設備,其標志為"d"。
2.2增安型電氣設備
在正常運行條件下不會產生電弧、火花或可能點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高溫,結構上采取措施提高安全裕度,以避免在正常和認可的過載條件下出現電弧、火花或高濕電氣設備,其標志為"e"。
3.防爆原理
電氣設備引燃可燃性氣體混合物有兩方面原因:一個是電氣設備產生的火花、電弧、另一個是電氣設備表面(即與可燃性氣體混合物相接觸的表面)發熱。對于設備在正常運行時能產生電弧、火花的部件放在隔爆外殼內,或采取澆封型、充砂型、充油型或正壓型等其他防爆型式就可達到防爆目的。而對于增安型電氣設備是對在正常運行時不會產生電弧、火花和危險高溫的設備,如果在其結構上再采取一些保護措施,盡力使設備在正常運行或認可的過載條件下不會發生電弧、火花和過熱現象,就可進一步提高設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這種設備在正常運行時就沒有引燃源,而可用于爆炸危險環境。
一、礦用電氣設備要求?礦用電氣設備,必須適應井下的以下特殊要求:?①適應井下空間狹小的要求。礦用電氣設備的尺寸要小,重量要輕。?②井下有些設備移動頻繁,因此礦用電氣設備要便于移動,應采用橡膠軟電纜。設備的底部應裝小輪或撬板以便于移動。?③井下電氣設備必須有十分堅固的外殼,同時要便于拆裝以便于移置到安全地帶。?④井下有煤塵、潮氣和淋水,電氣設備應做成密封的,并涂以防銹及防腐的油漆。電氣設備的絕緣材料應防潮,并設有防觸電的閉鎖裝置。?⑤井下有瓦斯、煤塵燃燒和爆炸的危險,電氣設備應做成防爆型或本質安全型。?
二、礦用電氣設備的類型?煤礦井下使用的電氣設備分為礦用一般型電氣設備和礦用防爆型電氣設備。
1.礦用一般型電氣設備礦用一般型電器設備是指專為煤礦井下條件而設計的不防爆的電器設備,具有堅固的外科和較好的防潮、絕緣、防滴、防濺的功能;有電纜引入裝置,并能防止電纜扭轉、拔脫和損傷;開關手柄和門蓋之間有機械聯鎖,同時在設備的外殼明顯處有接地裝置,并標有接地符號。這種電器設備,在其外殼的明顯處,均有清晰的永久性金屬凸紋紅色標志“KY”這種設備是按照《礦用一般型電氣設備》國家標準GB12173制造的。
2.煤礦用防爆型電氣設備煤礦用防爆型電氣設備是按照《爆炸性環境用防爆電氣設備》國家標準GB3836制造的。該類型電氣設備適用于煤礦低瓦斯、高瓦斯和有煤塵與瓦斯突出、噴出的區域,根據其道理又分為10種類型。
三、礦用防爆型電氣設備的類型及特點
1.隔爆型電器設備(E*d):電氣設備的一種防爆形式,其外殼能夠承受通過外科任何結合面或者結構間隙滲透到外科內部的課然性混合物在內部爆炸而不損壞,并且不會引起外部有一種、多種氣體或者蒸汽形成的爆炸性環境的點燃。
(1)隔爆型電器設備的結構特征隔爆型電器設備具有一個堅固的隔爆外殼,這種外殼除了可將其內部的火花、電弧與隔爆外殼環境中的混合爆炸物隔開以外,還有一定的機械強度。隔爆外殼不可能是一個完整的整體,而是由許多個零部件構成的。殼內的爆炸產物會穿過零部件間的連接縫隙、擴散到殼外環境,這些縫隙叫做隔爆接合面間隙。(2)隔爆原理①隔爆性。隔爆就是當電氣設備外殼內發生爆時,其產物通過間隙不會引起設備外爆炸物的爆炸。隔爆性就是由外殼的接合面寬度、間隙和表面粗糙度來實現隔爆的一種性能。②耐爆性。耐爆性是指外殼的結構強度,即隔爆外殼為了承受住爆炸引起的壓力波的作用,所必須具有的結構強度。
2.增安型電器設備:對在正常運行條件下不會產生電弧或者火花的電氣設備進一步采取措施,提高其安全程度,防止電氣身背產生危險溫度、電弧、火花的可能性的防爆形式;其實就是密封的原理,把內部與外部的危險氣體隔開;
(1)增安型電器設備結構特征:增安型防爆結構只能應用于在正常運行條件下不會產生電弧、火花或不可能點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高溫熱源的設備上。該型設備只是在其結構上采取了一定措施提高其安全程度,以避免在正常和認可的過載條件下出現上述現象。(2)增安型電氣設備采取的安全措施增安型電氣設備主要是在其設備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保護措施來達到其安全性能的。安全措施包括:有效的外殼保護;電路的可靠連接;增大電氣間隙與爬電距離;加強與提高絕緣水平;加強溫度的限制。
3.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本安型:內部的所有電路都是本質安全電路的電氣設備,即在規定的環境下不產生任何電火花或者任何熱效應均不能點燃跪地昂的爆炸性氣體環境的電路。本安型是個復雜的系統,其安裝在危險區域的電路都是本質安全的,即該部分電路的能量、電流和電壓受到限制和保護,不會點燃危險區域的氣體!
(1)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的類型采用本質安全型電路組成的電氣設備稱為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全部電路都是本質安全電路的電氣設備為單一式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局部電路為本質安全電路的電氣設備為復合式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2)本質安全電路原理本質安全電路是根據安全火花原理,通過合理選擇電路中的電氣參數,使系統在正常或故障狀態下產生的電火花能量相當小,不能點燃爆炸混合物的電路。電火花有電阻性、電容性和電感性三種。只要在電路的設計上合理選擇元件,限制電路中的電流、電壓等參數,就能達到限制火花能量的要求。其方法有:①合理選擇電氣元件,降低供電電壓。②通過增大電路電阻或利用導線電阻來限制電路的短路故障電流。③采取消能措施來消耗能量元件的能量。(3)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的特點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制造、維修方便,投資少,安全性?能可靠,是一種比較理想的防爆設備。在滿足技術要求的情況下,應優先選用。
?4.正壓型電氣設備:它具有正壓外殼,可以保持殼內新鮮空氣或惰性氣體的壓力高于周圍爆炸性環境的壓?力,并能阻止外部混合物進人殼內。正壓型電氣設備除電氣部分外,主要包括正壓外殼及其連接管道。所謂正壓外殼是指能保持內部保護氣體的壓力高于周圍爆炸性環境的壓力,并能阻止外部爆炸性混合物進入外殼。正壓外殼及其連接管道采用不燃性或難燃性材料制做,并對所使用的保護氣體和運行環境中的有害氣體有良好的抗腐蝕能力。正壓外殼及其連接管道的保護等級應不低于IP40,并能有效地防止從外殼或管道內噴出任何火花和熾熱顆粒。正壓外殼及其連通管道內可能產生泄漏的所有部位,相對于外界大氣的正壓值應不低于50Pa。正壓外殼及其連接管道應能承受電氣設備正常運行時內部最大正壓值1.5倍的壓力,且不能小于2×102Pa。為了防止可能出現引起外殼、管道變形的正壓,要對外殼、管道安裝適當的安全裝置。正壓外殼及連接管道應能承受GB3836.1第21.1條規定的沖擊試驗。
正壓外殼可分為正壓通風外殼和正醫補償外殼兩種。所謂正壓通風外殼是采用保護氣體連續通風,使殼內保持正壓的一種正壓外殼。正壓通風外殼本身有一個或幾個與進、出風管道相連的進、排氣口。具有正壓通風外殼的電氣設備主要包括:①保護氣體進氣口;②管道;④通風機;④外殼;⑤壓力監測器;⑥節流閥(為保持正壓的需要面設置);⑦保護氣體排出口;⑧火花和熾熱顆粒阻擋器。正壓補償外殼是通過排氣方法,將足量的保護氣體通過正壓外殼和管道,使爆炸性混合物濃度降低到下限以下,并在換氣后封閉外殼各個排氣口,對正壓外殼和管道內保護氣體的泄漏進行補償,使殼內保持正壓的方法。正壓補償外殼本身有一個或幾個進氣孔和一個或幾個能在換氣后妥善密封的排氣口。具有正壓補償外殼的電氣設備主要包括:①保護氣體進氣口;②管道;③通風機;④外殼;⑤壓力監控器;⑥換氣閥。
對于正壓型電氣設備的外殼,其門或蓋必須具有聯鎖裝置,應保證在電源斷開之前,門或蓋不能打開,而門或蓋打開后,電源不能接通。對于采用螺栓緊固的門或蓋可不設聯鎖裝置,但應在外殼明顯位置標明“斷電源后開蓋”的字樣。如果在正壓外殼內裝有電熱器或電容器的電氣設備,要采取斷電源后延時打開外殼門或蓋的措施。
為了保證正壓型電氣設備具有良好的防爆性能,安全運行,設備要采用一定的安全保護裝置(諸如保護繼電器、測量儀器、儀表等)。如果正壓型電氣設備是在爆炸危險場所使用,那么上述的各種安全保護裝置也必須采用符合爆炸危險場所所要求的防爆型式。對于正壓型(補償外殼)電氣設備要配備一定安全保護裝置(包括時間繼電器,流量監測器等),以保證足夠的換氣量、外殼內爆炸性混合物濃度降低到爆炸下限之前不能接通電源。殼內最小換氣量為外殼及其連接管道總凈容積的5倍。
正壓型電氣設備應設置自動控制裝置,以保證設備起動或運行中,當外殼內正壓降到低于規定的報警值時,設備可發出連續聲、光報警信號。當外殼內正壓降到斷電值時,設備能自動切斷電源。如果若干個獨立使用的正壓型電氣設備公用一個保護氣體源,而這些設備的操作又滿足下列要求時,這些共用一個保護氣體源的電氣設備可公用一個安全監控裝置,并可以在打開某一獨立設備外殼的門或蓋時,公用安全裝置可以不切斷這一組正壓電氣設備的電源或發出警光信號:①每臺獨立的電氣設備切斷電源后,方能打開自己的外殼的門或蓋;②公用安全監測裝置還能繼續監控本組其余設備外殼內的正壓值,并當該獨立設備外殼按規定換氣之后,方能接通電源。
正壓型電氣設備使用的保護氣體必須是不燃的,其化學、物理性能不能影響正壓型電氣設備的安全和正常運行。如果使用對人體有害的惰性氣體,應在外殼明顯處標出。正壓型電氣設備的外殼及其連接管道允許最高表面溫度應符合表1-3中規定的數值。運行中的電氣設備,當保護氣體中斷后,外殼內部的某些元器件表面溫度可能上升而超過規定的數值,因此對這些元器件必須采取措施(可將發熱元器件制成澆封式氣密型,或采取輔助通風降溫等措施),以保證發熱元器件與外界爆炸性混合物隔離;或者使發熱元器件表面溫度冷卻到規定值后再與爆炸性混合物接觸,以保證不引燃爆炸性混合物
5.充油型電氣設備全部或部分部件浸在油內,使設備不能點燃油面以上的或殼外的爆炸性混合物的電氣設備。
6.充砂型電氣設備外殼內充填砂粒材料,使之在規定的使用條件下殼內產生的電弧、傳播的火焰、外殼壁或砂粒材料表面的過熱,均不能點燃周圍爆炸性混合物的電氣設備。7.無火花型電氣設備在正常運行條件下,不會點燃周圍爆炸性混合物,且一般不會發生有點燃作用的故障的電氣設備。
8.澆封型電氣設備整臺設備或其中部分澆封在澆封劑中,在正常運行和認可的過載或認可的故障下,不能點燃周圍的爆炸性混合物的電氣設備。
9.氣密型電氣設備凡具有氣密封外殼的電氣設備。氣密封外殼是用熔化擠壓或膠粘的方法進行密封的外?殼。這種外殼能防止殼外氣體進入殼內。
10.特殊型電氣設備是指采用的防爆措施不為上述九種基本防爆類型所包括,經過防爆檢驗證明確實具有防爆性能的電氣設備。這種特殊的防爆電氣設備,是使點火源與爆炸性氣體混合物進行了隔離,即正常或故障時產生的危險因素,不與爆炸性混合物直接接觸。按國外的要求,特殊型電氣設備的防爆水平應達到本質安全型。
四、防爆電氣設備的管理與維護
礦井使用、備用的電氣設備(包括各類開關、電機、接線盒
使用中的防爆電氣設備必須保證臺臺防爆,因而專職電氣維修工,必須每班對所負責的電氣設備的防爆性能進行一次專項防爆檢查。防爆檢查組對井下使用中防爆電氣設備的防爆性能實施監督檢查,對事故隱患提出處理意見,并有權停止使用。防爆設備不經防爆檢查員檢查,不準發給合格證,不準入井使用。為了進一步加強井下電氣設備防爆檢查,杜絕電氣設備失爆,消滅電氣火源,確保井下安全生產,要求使用中的電氣設備的防爆性能每月進行一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