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梯子間巡視檢查安全措施

梯子間巡視檢查安全措施

2024-07-22 閱讀 1227

梯子間是我礦井下通往地面的一個安全通道,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第十九條規定,及上級公司通知的要求。我礦對梯子間進行了巡視檢查,為保證此項工作安全有序地完成,特制定安全技術措施。

一、巡視檢查時間:****年*月*日8點班

二、安全負責人:***

三、組織分工:

(1)井上下信號工各一名(井口:***,井底:***)。

(2)巡視檢查人員3名(機電2名、安全1名)(機電;***安全:***)。

四、準備工作:

(1)參加人員必須學習安全措施。

(2)準備好檢修時使用的工具、物品、及清理梯子間廢棄物品所用的器具。

(3)準備好通訊設備。

(4)巡視前應把罐籠停放在井口位置。

(5)清理井口附近的雜物。

(6)通知井下信號工,關閉井下安全門,安全門附近嚴禁停留人員。

(7)井上下、車房保持通訊、信號暢通。

五、安全措施:

(1)巡視人員精神飽滿,必須穿戴勞動保護用品

(2)巡視檢查人員必須有一名機電主要負責人參加。

(3)安全負責人要堅守井口崗位。

(4)巡查期間井上下信號工必須堅持值守,嚴謹離崗、非工作人員嚴禁在井口停留。

(5)巡視檢查人員應遵守有上至下的原則。

(6)巡查期間嚴禁絞車運行。

(7)由于井筒有淋水,巡查人員應小心謹慎,嚴防滑倒。

(8)巡查人員,嚴防隨意踢動梯子間的雜物(如短木棒、小渣塊、廢棄的朔料袋等雜物)并將相應的雜物收集起來帶至地面或井下。

(9)巡查人員在巡查期間,發現有松動的螺栓應進行緊固,發現缺少螺帽應以增補。

(10)巡查期間如發現不能當時處理的問題(如開焊、梯子踏板銹蝕嚴重)應向負責人匯報。

(11)巡查人員巡查至井底時應通知負責人,巡查完畢。

(12)巡查人員升井后要對檢查所解決的問題及沒解決的做匯報,并有記錄。

**煤業機電科

篇2:副井梯子間檢修維護安全技術措施

副井梯子間是我礦安全保障通道之一,在保障人員安全方面起著重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副井梯子間出現了諸多不安全因素,極大的影響了安全通道的正常使用。因此,我們必須對副井梯子間進行檢修、維護,為了保證梯子間檢修和維護的質量,確保檢修過程中的人員及礦井生產的安全,根據相關規定,同時結合我礦實際情況,特編制副井梯子間檢修、維護安全技術措施。

一.梯子間相關情況介紹

我礦副井井筒長約180米,直徑約為3.5米。梯子間約有34節,每節斜長約5.7米,與水平面夾角約為70°,坡度較大。每節梯子間的臺階是9根長度約為50cm的4×40角鐵組成,扶手是用鋼筋與角鐵焊接而成。小角鐵(4×40)被M30×300的膨脹螺栓固定在井壁上,長約三米的槽鋼架在角鐵上,并且槽鋼和角鐵之間采用的連接方式為焊接。梯子間拐角平臺采用的是30mm厚的鐵板,拐角平臺挨著井壁的地方用M30×300的膨脹螺栓打了角鐵,并且拐角平臺和角鐵之間采用的連接方式為焊接。拐角平臺與槽鋼、梯子之間的連接方式為焊接。

由于井筒內光線昏暗,梯子間狹長,隱患點較多,所以檢修、維護的任務較重;特別是井筒存在較大風流及涌水,給整修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同時,由于是站在罐籠頂部對梯子間對其檢修、維護,所以操作較為不便。因此相關人員一定要牢記安全第一,作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小心謹慎,事前認真學習本措施,對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認真思考。

二.檢修并落實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梯子間脫落的扶手鋼筋;

2.松動的膨脹螺栓;

3.梯子間銹蝕嚴重的相關零部件;

4.脫落的焊接部分;

5.梯子間上較多廢棄的物件;

6.彎曲變形及一頭脫落的槽鋼;

三.采取以下措施

1.對于脫落的扶手鋼筋進行焊接。

2.對松動的膨脹螺栓重新加固。

3.對于銹蝕及損壞嚴重的部件予以更換。

4.對于脫焊的地方從新焊接。

5.對于梯子間上雜物回收。

6.對一頭脫落的槽鋼,用新的、完好的槽鋼重新架設,并將損壞的的槽鋼采用焊接的方式緊固在新的槽鋼上。(原則上不考慮使用氣割)

四.安全技術措施

1.作業人員每次作業前,應保持精神狀態良好。

2.作業人員每次施工前,應對當天的作業任務心中有數,并根據作業任務提前準備好相應的材料、工具及安全用具,并確保其完好。

3.梯子間檢修、維護作業人員時至少配備三人,兩人站在罐籠頂部負責作業,一人在罐籠內部負責敲打信號。作業人員在作業時應互通聲氣,相互之間應確保狀態良好。

4.作業人員事先準備好足量的安全帶,使用前對安全帶進行細致的檢查,如若發現安全帶不牢固,不可靠,必須更換。另外還必須備用一根安全帶,此備用安全帶可放在罐籠內。

5.罐籠內工作人員要負責敲打信號,所敲出的信號要清晰、明了。罐籠內工作人員要時刻注意罐籠頂部工作人員的狀態,發現不正常時,可敲打信號,要求升井。

6.作業人員作業時應該遵循由上至下,先外后里的順序(梯子間靠近罐籠的那部分為外側,梯子間遠離罐籠的那部分為里側),即先對梯子間上部檢修完畢方能對梯子間下部進行整修,對梯子間外側整修完畢后方能對梯子間里側進行檢修,嚴禁將順序倒亂。

7.作業人員站在罐頂對梯子間里側作業時,必須確保梯子間外側完好,方可站在梯子間外側對梯子間里側進行加固,此時安全帶必須栓在罐籠上。其他作業人員必須嚴密監視,嚴格監護。必要時可另用一根安全帶進行輔助保護,該輔助安全帶可以栓在穩繩上,可栓在梯子間的相應安全部位上,但栓在梯子間的相應部位前,應確保該部位與梯子間其他部分連接完好,無脫落的可能。

8.梯子間檢修作業時,副井筒上信號工要密切注意信號,并嚴禁無關人員在副井處探視。

9.在涌水較大的地方作業時必須穿戴雨衣,電焊作業時所有作業必須穿帶絕緣靴及絕緣手套。

10.作業人員入井應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帶。

11.作業過程中若出現緊急問題,作業人員應優先確保自身安全。

五.防墜物措施

在副井梯子間檢修、維護期間,為了防止作業井筒內墜物,威脅人員及礦井財產安全,特制定本措施。

1.作業人員應小心謹慎,嚴防物體墜落。

2.作業人員除了必須攜帶的材料及作業工具外,嚴禁攜帶其他不相關的東西(如鑰匙)。

3.當進行副井梯子間檢修工作時,副井底信號工應在副井配電點硐室門口值守,嚴禁相關人員朝井底危險區域行去。當確認作業結束后方可恢復正常工作。

4.梯子間檢修期間,副井底信號工必須堅持值守,嚴禁離崗。

5.作業人員應攜帶一個完好的工具袋,用以攜帶材料及相應小工具。并且工具袋應良好的綁在灌籠上。

6.攜帶較大物件時,可將物件放于罐籠頂部,但是物件必須用鐵絲與罐籠有良好的捆綁,并保證捆綁牢固。

7.作業人員在梯子間上作業時,嚴防隨意踢動梯子間上的雜物(如淤泥,廢棄的塑料袋等),并將相應的雜物收集起來,帶至地面或井下。

8.運輸隊將梯子間所在的上井口用厚為30mm的木板棚嚴,木板長度應超過井沿30cm及以上。

9.檢修井筒梯子間期間,井口以上部分及井架、天輪處嚴禁有人作業。

六.電焊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一)電焊作業措施

1.操作者必須持證上崗,熟悉電焊機的性能結構和使用方法,并且掌握防止觸電的方法,監護人員必須掌握觸電的急救方法。

2.電焊作業前,必須詳細檢查各接線是否牢固可靠,是否有絕緣損壞、短路、接觸不良等現象,電焊鉗是否完整。

3.作業前,檢查電焊所用的相關材料是否配備齊全,并保證其完好。

4.所有作業人員必須配備絕緣良好的絕緣靴及絕緣手套。(包括罐籠內工作人員)

5.電焊作業時,罐籠頂部必須站有兩人,一個操作,另外一人輔助并監護。

6.將電焊機放入罐籠內,電焊機上應使用良好的帆布對其遮蓋,必須保證其遮蓋完好,應嚴格防止水浸。罐籠內作業人員應對電焊機操作熟悉,并嚴格監護電焊機。在作業的過程中若發現并確認存在險情時,應切斷電焊機上的電源開關,并要求升井。

7.焊接井筒上部時,可從地面取電源,然后將電源線盤在罐籠內,罐籠緩緩下放時,罐籠內人員負責將電源線緩慢放出;結束作業后,應緩慢升井,罐籠上升一點,電源線收一點。

8.焊接井筒下部時,可從井下取電源,然后將電源線盤在罐籠內,罐籠緩緩上升時,罐籠內人員負責將電源線緩慢放出;結束作業后,罐籠應緩慢下放,罐籠放一點,電源線收一點。

9.在作業地點進行電焊作業前,作業人員應仔細觀察周圍環境,若發現周圍存在易燃物且存在引燃該易燃物的危險時,應確保焊花不落在其上,必要時,輔助人員應用不燃性材料接、擋焊花。

10.電焊作業結束后,作業人員應對焊接地點灑水,(作業人員可事先攜帶幾瓶水。)并確認焊接地點及周圍無異常后方能撤離。

11.在罐籠內部應配置兩個性能良好的滅火器,以便在發生火災時使用。

12.完成作業后,收拾好工具、材料,將其放好,嚴防作業結束后,工具及材料掉入井筒。

(二).電焊作業時的注意事項

1.電焊時,作業人員應小心謹慎,防止焊花落入井筒壁上的電纜上,從而損壞電纜。

2.當電焊設備通電時,不得觸摸導電部分。

3.電焊作業時,焊工必須帶電焊面罩,在焊接時不準隨意拿開焊帽,以免傷眼。

4.焊接時,有油污的地方必須用棉紗擦拭干凈再施焊。

5.嚴禁將絕緣電線搭在人身上,或踏在腳下。

6.罐籠頂部人員小心謹慎,隨時注意環境變化情況,發現險情立即停止作業并通知罐籠內人員,罐籠內人員應立即發出信號并升井。

七.觸電急救措施

1.電焊作業前,作業人員應熟練掌握觸電急救方法。

2.電焊過程中若有人觸電,此時罐籠內作業人員應迅速切斷電焊機電源。監護人員在讓觸電者擺脫電源時,應單手操作。

3.罐籠內作業人員切斷電源后,應立即迅速打出信號,要求升井。

4.確認電源切斷后,罐頂作業人員應立即將觸電著扶住,并讓其斜躺在罐籠頂部。

5.觸電事故發生時,罐頂監護人員應嚴防觸電者滑落。

6.如果觸電者所受的傷害不太嚴重,神志尚清醒,只是心悸、頭暈、出冷汗、惡心、嘔吐、四肢發麻、全身乏力,甚至一度昏迷,但未失去知覺,則應讓觸電者斜躺在罐頂,監護人員應嚴密看護。

7.如果觸電者已失去知覺,但呼吸和心跳尚正常,則應使其舒適地斜臥著,解開衣服以利呼吸。若發現觸電者呼吸困難或心跳失常,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升井后應立即將觸電者送往醫院。

8.如果觸電者出現更嚴重的癥狀時,監護人員應立即對觸電著進行救護,救護內容包括:通暢氣道,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升井后應立即將觸電者送往醫院。

篇3:主井筒梯子間拆除措施

一、工程概況本次產能升級初步設計采用立井/暗斜井開拓方式,主井利用原風井改造為箕斗立井,井口坐標*=2891504.01,Y=.85,Z=+170.701,現落底于-150m水平,井筒凈直徑4.5m,本次改造延深到-400m水平,延深段井筒凈直徑4.5m,井筒全長567.06m,延深段長度230.2m,多繩摩擦絞車,提升容器為JDGY-6/75×4型箕斗,擔負礦井煤炭提升和輔助進風的職能。現立井井筒內有梯子間,梯子間的第一層位置在原風道口,標高約+165m,最底一層在-150m水平,層間距為5m,共有62層。每層梯子間由主梁、副梁、踏板以及梯子、金屬背網、錨桿托架等組成。主梁1根,22#工字鋼,長4.3m,副梁3根,16#工字鋼,長約1.5~1.8m,踏板為花紋鋼板,梯子為鋼板非標件加工制作,背網為鋼管邊框鋼筋編織焊接而成。在主立井進行延深施工前,需要對梯子間進行拆除,才能下放吊盤等井筒吊掛設施。在井筒內梯子間拆除的同時檢查井筒實際情況,為下步施工提供技術依據。檢查的內容包括:1、檢查井壁表面質量,包括井壁接茬平整度、預留孔洞及預埋構件等情況;2、探明井筒支護情況、井壁完好情況及壁后圍巖情況;3、測量井筒凈直徑及豎直度;4、測量井筒總漏水量。二、井筒梯子間拆除及井筒檢測工藝流程措施工程施工工序主要有:井蓋拆除→井口圍欄設置→井筒施工平臺及排水、供風、供水、通風等吊掛布置→井筒封口盤及井蓋門設置→井筒梯子間拆除→井筒凈直徑及豎直度檢測、井筒支護質量檢測→井筒總漏水量檢測→提交檢測資料。三、主要工序施工方法1、井筒施工平臺布置在鑿井吊盤下方再加一層施工盤,層高5m,為半圓形狀。用10#角鋼和10#槽鋼制作骨架,δ4花紋鋼板鋪面,在邊緣用扁鐵制作圍護欄。2、井筒梯子間拆除吊盤上盤放置施工機具和材料,中盤、下盤為工作盤,梯子間氧割后,用絞車吊出井筒到地面。3、井筒凈直徑及豎直度檢測吊盤的每次下放高度為5m,進行一次檢測,每次檢測8個點,按井筒十字線和45度方向布置,絞車提升繩方位為1#點,順時針旋轉。檢測時作好記錄,出井后及時整理。如井筒出現變形、支護質量問題或井筒總漏水量大于3m3/h時,與業主商議后,再制定專項措施進行處理。四、施工安全管理技術措施(一)安全管理措施安全防范重點:防墜落是本工程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1、項目部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安全領導小組,對項目部作業隊的施工安全生產進行管理。嚴格執行指揮部及上級部門的安全監督指令。各班組設專職安全員,負責本班組的安全工作。2、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各級領導,職能部門和個人對安全工作應負的責任,分級負責、分工明確,責任到人。3、施工前制定出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項操作規程。采取強有力的手段保證各項制度落實。4、積極開展安全教育。(1)所有進場人員均應進行安全教育。(2)對特殊工種必須進行新技術操作和新崗位的安全教育。考試合格并取得安全合格證,方能入場作業。5、堅持安全生產檢查制度,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將事故隱患消滅在施工過程中。6、開展群眾性安全生產活動,充分發揮群安員的作用。7、項目部的所有員工有責任遵守法律和安全工作技術規程,以及業主發出的安全指令。8、施工用臨時搭建的扶欄和圍欄必須符合有關規定。所有護欄必須保持直立。9、每周必須進行設備定期檢查,以發現存在有問題的設備。對那些存在問題或已經損壞的設備,在需要更換時必須進行更換。每臺設備都要有檢查記錄,并妥善保管。日志要能反映出設備檢查、修理進行的時間,以及檢查的修理內容。10、?來訪人員滯留一天以上時,來訪人員必須接受和通過安全培訓。所有未經過安全培訓的來訪者在施工現場時必須始終有現場人員陪同。(二)安全技術措施A通風措施1、井筒梯子間拆除期間采用負壓通風,主副井為進風井,利用新星礦風井為回風井。2、打開現-150m水平主副井聯絡巷的風門,打柵欄,懸掛警示牌,禁止人員進入主井井底。3、在梯子間拆除的同時,要進行井筒掘進施工用的風筒懸掛。風筒用錨桿懸掛在井筒壁。風筒接頭必須使用“雙反邊”,吊掛做到平、直、齊、順。B?井口管理措施1、井口20m范圍內嚴禁外來人員和非工作人員逗留。2、下井作業人員要帶好備用礦燈,礦燈嚴禁隨意拆開、敲打,以防意外。3、地面各車間、調度室等應配置完善滅火器材。4、入井人員必須配帶礦燈,嚴禁穿化纖衣服下井。5、在井口、井筒整個施工過程中,所有施工人員必須系好保險帶。6、所有施工人員必須戴安全帽。7、嚴禁垂直平行同時作業。C?防墜措施井筒墜物為立井施工的主要威脅,必須制定嚴密的組織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井口管理制度和立井高空作業防墜管理制度。2、上、下材料、設備必須綁扎牢靠并固定好,并通知絞車司機。3、井筒及2m以上高處作業必須系保險帶,禁止上、下平行作業。4、吊桶周邊、底部矸石、雜物應經常清理,保持清潔。5、各盤口的門、孔口不提升、不延接管路時,不得打開,并且要用鐵蓋、麻等物封嚴,井蓋門打開時,嚴禁上、下人、裝物。6、提升裝置的各部分(包括吊桶、天輪、井架、鋼絲繩、鉤頭及連接裝置等)及提升絞車各部分(包括滾筒、制動裝置、深度指示器防過卷裝置、限速器、傳動裝置、電機和控制設備以及各保護和閉鎖裝置等),每天必須由各分管專職人員檢查一次,發現問題,必須立即處理。檢查和處理結果都要留有記錄。7、信號工、把鉤工、絞車工等要害工種操作人員應選派責任心強,工作認真、培訓考試考核合格、有證的人員擔任。D井筒內動火措施1、保持井底水窩內貯水深度;2、指定專人在場檢查和監督;3、供水管路隨吊盤下移,有專人負責噴水;4、工作地點有2個滅火器;5、加強通風,保證工作面有新鮮風流,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5%,作業地點附近20m范圍內無瓦斯積存時,方可進行作業;6、氧焊工作完成后,工作地點應再次用水噴灑,并有專人在工作地點檢查1h,發現異狀,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