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飲用水衛生安全設備生產企業衛生標準規范范本

飲用水衛生安全設備生產企業衛生標準規范范本

2024-07-22 閱讀 8860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以下簡稱“涉水產品”)生產企業的衛生監督管理,保證涉水產品的衛生安全,依據《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本規范規定了涉水產品生產企業選址、設計與設施、生產過程、原材料和成品貯存、運輸、從業人員衛生的基本衛生要求和管理規定。

第三條?凡從事涉水產品生產的企業必須遵守本規范。

第四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監督本規范的實施。

第二章?選址、設計與設施的衛生要求

第五條?凡新建、改建、擴建的涉水產品生產企業生產場所的選址、設計和施工均應符合本規范的有關要求。選址、設計及設施應經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審查,并參加竣工驗收。

第六條?涉水產品生產企業應選擇地勢干燥、水源充足、交通方便的區域。廠區周圍不得有粉塵、有害氣體、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擴散性污染源,不得有昆蟲大量孳生的潛在場所。

第七條?生產過程中可能產生有害氣體、粉塵、噪聲等污染的生產場所必須單獨設置,其與其它建筑(場所)應有一定的防護間距,并應有相應衛生安全和“三廢”處理措施。

第八條?涉水產品生產企業生產區、輔助生產區和生活區設置應能保證生產的連續性,做到功能分區明確,人流與物流、清潔區與污染區分開,不得交叉。廠區道路通暢,并有防止積水及揚塵的措施。

第九條?生產場所應根據生產產品特點和工藝要求設置原輔料庫、產品加工生產場所、成品庫、檢驗室、危險品倉庫等場所。

第十條?動力、供暖、空調機房、給排水系統和廢水、廢氣、廢渣的處理系統等輔助建筑和設施的設置應不影響生產場所衛生。

第十一條?應有與產品類型、生產規模相適應的生產用房,其凈高一般不得低于3米,面積不小于100平方米。

第十二條?生產場所通道應寬暢,保證運輸和衛生安全。水處理劑的生產場所通道應設安全護欄。設參觀走廊的生產場所應用玻璃與生產區隔開。

第十三條?生產場所的墻壁和屋頂應用淺色、防潮、防腐蝕、防霉、防滲的無毒材料覆涂。地面應平整、耐磨防滑、無毒、耐腐蝕、不滲水,便于清洗消毒。需要清洗的工作區地面應有坡度,在最低處設置地漏。

第十四條?生產場所全面通風換氣量的設計,應按TJ36-79《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的規定執行,換氣次數不小于8次/小時。采用空氣凈化裝置的場所,其進風口應遠離排風口,進風口距地面高度不小于2米,附近不得有污染源。采用空調系統的生產場所,新風量應不小于每人每小時30立方米。可能突然產生大量有害氣體、劇毒氣體、窒息性氣體、易燃易爆氣體的場所,應設置事故報警及通風設施。

第十五條?采用紫外線消毒者,紫外線燈按30瓦/10-15平方米設置,離地2米吊裝。

第十六條?生產場所應有良好的采光及照明,工作面混合照度不應小于200L*,檢驗工作場所不應小于540L*,其它場所不應小于100L*。

第十七條?為防止交叉污染,涉水產品的生產設備不得與非涉水產品(例如排水管材、非供飲用水處理、工程使用的凈水、防腐、防滲等材料)共用。

第十八條?涉水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的的生產設備、工具、管道,必須用衛生、無毒、無味、耐腐蝕、不吸水、不變形的材料制作,表面應光滑,便于清洗消毒。

第十九條?涉水產品生產用水水質及水量應滿足生產工藝和衛生的要求。

第二十條?水質處理器(材料)的生產場所應有與生產產品相適應的專用清洗、消毒場所和設備。

第二十一條?水質處理器(材料)的裝配(包裝)區入口處應設更衣室,室內應有衣柜、鞋架等更衣設施。生產場所入口處和生產場所內適當的位置應設置流動水洗手設施。

第二十二條?在貯存、使用強酸、強堿等腐蝕性化學物品場所,應設置事故沖淋、洗眼設施。

第二十三條?生產區廁所應設在生產場所外,保持有效防護距離,并有防臭、防蚊蠅及昆蟲等措施。

第三章生產過程的衛生要求

第二十四條?涉水產品生產企業應配備專職或兼職衛生管理人員。建立、完善產品生產的衛生安全保證體系。

第二十五條?產品企業標準中應制定衛生指標并符合衛生要求。

第二十六條?涉水產品生產企業應建立健全的檢驗制度,設立與產品特點相適應的衛生安全和質量檢驗室。配備經專業培訓、考核合格的檢驗人員,具備相應檢驗儀器、設備。

第二十七條?涉水產品生產企業應根據產品特點開展對生產環境衛生、原材料和產品衛生安全自檢。產品衛生安全的檢測方法必須按有關標準進行,檢測記錄應完整,不得隨意涂改,使用法定計量單位。

第二十八條?采購的原材料必須符合有關標準和規定。采購時應向供貨方索取該產品的衛生許可批件或同批產品的檢驗合格證明,入庫時應進行驗收。

第二十九條?每批原材料使用前必須經過檢驗,不符合衛生安全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三十條?涉水產品生產企業應嚴格按衛生部或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生產工藝實施生產,對產品衛生安全有潛在威脅的工藝不得使用。

第三十一條?生產過程應有各項原始記錄,并妥善保管。

第三十二條?產品標簽和使用說明書應與衛生部或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內容相一致,不得夸大功能宣傳。

每批產品必須進行檢驗,合格后方可出廠。

需現場安裝的大型水處理設備,其筒體、管件、凈水材料應先行清洗、消毒、干燥后使用,安裝過程中嚴禁將污染物帶入設備。設備安裝調試后,經檢驗合格方可投入制水。

第三十五條?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塵、有害氣體、酸堿化學腐蝕性物質、噪聲等可能影響工人健康的有害因素,應進行治理并達到相關衛生標準,產生的“三廢”應達標后排放。

第三十六條?生產場所不得存放與生產無關的設備、物品。

第四章?原材料和成品貯存、運輸的衛生要求

第三十七條?應有與生產規模、產品特點相適應的原材料、成品和危險品倉庫。

第三十八條?原材料庫應專人管理,按品種分類驗收登記、分類分批分區貯存。同一庫內不得貯存相互影響的原材料。先進先出,不符合質量和衛生標準的原材料應與合格的原材料分開,設置明顯標志,防止混淆和污染。原材料貯存應隔墻離地,與屋頂保持一定距離,垛與垛之間也應有適當距離。要有通風、防潮、防塵、防鼠、防蟲等措施。定期清掃,保持衛生。

第三十九條?成品庫規模應與生產能力相適應。成品經檢驗合格包裝后按品種、批次分類貯存于成品庫中,防止相互混雜。成品庫不得貯存有毒、有害物品或其它易燃易爆物品。成品堆放應隔墻離地,要便于通風,并有防塵、防鼠、防蟲等措施。定期清掃,保持衛生。

第四十條?化學、腐蝕性、易燃易爆原料應專庫貯存,按危險品倉庫有關要求設計和管理。

第四十一條?原料和成品運輸應根據產品特點,選擇適當的運輸工具,其工具應符合有關衛生要求,避免污染產品。

第五章從業人員衛生要求

第四十二條?從業人員上崗前,應經過衛生知識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第四十三條?直接從事水質處理器(材料)生產的人員(包括臨時工),應每年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取得預防性健康體檢合格證后方可從事涉水產品生產。

第四十四條?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滲出性皮膚病等疾病或病原攜帶者,不得從事水質處理器(材料)的生產工作。

第四十五條?操作人員手部有外傷時不得直接接觸涉水產品和原料。

第四十六條?生產場所禁止吸煙、進食及進行其它有礙涉水產品衛生的活動。

第四十七條?生產人員進入生產場所必須穿戴整潔,不得將個人用品帶入生產場所,水質處理器(材料)的生產人員進入生產場所需穿清潔的工作服、帽、鞋,洗凈雙手。

第六章?附?則

第四十八條?本規范所使用的用語含義如下

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凡在飲用水生產和供水過程中與飲用水接觸的聯接止水材料、塑料及有機合成管材、管件、防護涂料、水處理劑、除垢劑、水質處理器及其它新材料和化學物質。

水質處理器(材料):指一般凈水器、特殊凈水器(除氟、除砷、軟化水器)、純水器(離子交換、電滲析、蒸餾水、反滲透水器)、礦化水器、各種凈水材料(混凝劑、助凝劑、軟化劑、滅藻劑以及其它飲用水處理劑)、除垢劑。

第四十八條本規范由衛生部負責解釋。

第四十九條本規范自二ОО一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篇2:某某企業職業衛生標準化管理

1前期預防

工作場所應符合《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要求。

對新建、擴建、改建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在可行性論證階段向衛生行政部門提交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預評價報告應對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對工作場所和勞動者健康的影響作出評價,確定危害類別和職業病防護措施。

新建、擴建、改建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的職業病防護設施所需費用應當納入建設項目工程預算,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凡有職業病目錄所列職業病的危害項目,及時、如實向衛生行政部門申報,接受監督。

2防護與管理

采取下列職業病防治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2)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

(3)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從業人員健康監護檔案;

3個體防護用品

根據接觸毒物的種類、濃度和作業性質、勞動強度,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個體防護用品和器具,并監督、教育從業人員按照使用規則佩戴、使用。

各種防護器具應定點存放在安全、方便的地方,并有專人負責保管,定期校驗和維護,每次校驗后應記錄或鉛封,主管人員應經常檢查。

建立職業衛生防護設施及個體防護用品管理臺帳,加強對勞動防護用品使用情況的檢查監督,凡不按規定使用勞動防護用品者不得上崗作業。

篇3:A餐廳洗手間衛生標準

一、洗手間內不應有異味。

二、洗手間地面,洗手盆臺面應無積水,紙屑或其他污物。

三、洗手間墻面,門應干凈無污痕。

四、洗手盆臺面上不應擺放抹布,板刷等工具,應置于顧客看不到的地方。

五、洗手盆內側應干凈,無污垢。水龍頭應光亮。

六、自動干手器外表干凈,出風口無污跡。插座,電源線干凈無黑跡。

七、洗手間應備足洗手液,并保持外表面清潔衛生,洗手液少于孔內一半應該加液。

八、洗手間內保持燈具的完好和排風扇正常工作。

九、鏡子表面無污跡,無水珠,有光潔度。

十、大便池、小便池內、外側應干凈,無雜物、無污物。

十一、小便池內放置5-7顆樟腦丸,以保持空氣清新。

十二、小便池上應放置煙灰缸,有一個煙蒂就更換新的。

十三、紙簍內便紙滿二分之一(自然狀態)時即更換新垃圾袋。

十四、洗手間應備足衛生紙。

注:

1、洗手間衛生由大廳人員每小時清潔一次,并在“洗手間衛生檢查記錄表”上簽上清潔人員的名字。經理在檢查欄簽上名字。

2、店長按時檢查,未能達到上述標準的按1%考核處理。

3、結業時應斷開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