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檢驗科安全管理程序

檢驗科安全管理程序

2024-07-22 閱讀 2254

一、目的

醫學實驗室的安全包括生物安全。化學安全、放射性安全及一般用電。用火安全等、其中生物安全最具專業特點,本程序旨在加強檢驗科生物安全管理及檢驗科的安全管理,防止樣品交叉污染,防止疾病傳播,醫療檢驗事故、火災觸電事故等時間,保護環境,保障人體健康和安全。

二、范圍

適用于檢驗科所有實驗室清潔消毒、醫療廢棄物的處理及管理和職業暴露的管理,適合于檢驗科實驗室隔離、防護、試劑及危險品管理、防火災、安全用電及發生事故后的

處理等活動。

三、職責

(1)科主任全面負責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和負責安全方面的教育和培訓工作,發生重大事故時,由科主任決策和組織處理;

(2)各專業組組長負責對發生的職業暴露進行評估和確定,并作出處理;

(3)各專業組組長指定人員負責本組的特殊消毒工作;負責本組各項安全管理規定的室施;并配合進行本組內的安全教育和培訓;

(4)物業中心保潔員負責檢驗科公共區域清潔,可重復利用機械的回收、清洗、消毒,醫療廢棄物的分類收集、處理等工作;物業工作人員負責原始樣品收集、運送過程的安全;科室保潔員負責實驗室管轄領域內的清潔、衛生、消毒,以及廢棄物的收集處理;

(5)各崗位工作人員遵守生物安全規定,進行自我保護、監督員負責監督生物安全操作是否符合要求;

(6)質量與安全小組成員負責檢驗科實驗室日常安全的監督以及消防器材的管理;

(7)值班人員負責值班期間安全用電、防火、防盜等管理;

四、程序、內容和要求

4.1防護屏障和生物安全等級

4.1.1檢驗科具有一級防護屏障,微生物檢驗配置生物安全柜,工作人員配備個人防護裝備。檢驗科成立了質量與安全管理小組(科主任任組長),由10人組成,小組成員任期三年,任期中出現特殊請情況中心主任可對之罷免。

4.1.2實驗室生物安全水平根據實驗室檢驗項目的危害等級,實驗室確定安全水平為BSL-2級,檢驗科實驗室均為二級生物實驗室。

4.2設施和設備

檢驗科實驗室的設施設備情況如下:每個實驗室設洗手池,洗手池設在靠近出口處;有足夠的空間便于清潔,地面平整、防滑,工作臺面防水、耐熱、耐腐蝕;實驗室帶鎖并可自動關閉,門上有可視窗;有足夠的存儲空間以擺放物品;工作人員在實驗室內使用專門的工作服,帶乳膠手套。在實驗室工作區外有存放個人衣物的柜子,個人便裝與工作服分開放置。有高壓蒸汽滅菌器,并受到定期檢查和驗證,保證性能符合要求。檢驗科設有洗眼裝置,緊急噴淋裝置。臨床微生物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均配備生物安全柜。采用自然通風,有防蟲紗窗。有可靠的電力供應和應急照明,重要設備如培養箱、生物安全柜、冰箱、大型生化分析儀等有應急電源,通道處有應急照明裝置。實驗室出口處有在黑暗中可明確辨認的標識。檢驗科設有滅火器,并定期檢定。

4.3隔離

4.3.1區域隔離

檢驗科由清潔區、半污染區和污染區組成,污染區與半污染區之間設緩沖間。清潔區包括辦公室、接待室、值班室等,半污染區包括更衣室,污染區包括各專業組的工作區、標本存放區、洗滌室。

4.4.2設備隔離

打印檢驗報告的打印機放在污染區內相對清潔的區域內,報告須紫外線消毒后才可發出,離心機安放于污染區內通風處,且在蓋好離心機后才能啟動。裝標本(血、尿、痰等)或易燃液體的離心管,試管塞密封后方可離心,樣品放于污染區。

4.3.3物品隔離

從污染區進去清潔區前必須脫掉工作服、口罩、帽子,洗手后,方可入內,清潔區內不允許帶入來自污染區內的各種物品(包括書、報紙、雜質等)清潔區使用完后,收拾整齊,并將所帶入的物品收回,清潔區設專人打掃,消毒并登記。

4.4個人防護裝備

檢驗科工作人員在污染區工作時須穿工作服,接觸傳染病患者及其樣品者須穿防護服,戴口罩、工作服、防護手套。配制清潔液或揮發性液體時,應佩帶護目鏡。

4.4.1防護服

檢驗科實驗室配備的個人防護服等級為一級防護服。防護服經常更換、保持清潔、不適用防護服時,將清潔的防護服置于專門存放處。污染的防護服放在有標記的防漏袋中去污處理。

4.4.2面部及身體保護

處理樣品的過程中,如果會產生有害氣溶膠,則在生物安全柜中進行,在處理危險材料時,應戴護目鏡和面部防護罩。

4.4.3手套

根據工作性質選擇所需的防護手套,要求無漏損。

(1)戴手套后可完全遮住手及腕部;

(2)發現撕破、損壞或內部受污染時及時更換;

(3)在工作完成后應消毒,摘除并安全處置。

4.4.4鞋

鞋應舒適、防滑。在有污染的區域,應穿防滲漏、防滑的并能保護整個腳面的工作鞋。

4.5生物安全柜和排氣罩、通風罩

危害等級Ⅱ級以上的工作都應在生物安全柜中進行。對生物安全柜及其高效過濾器的性能應經常檢查,保證符合安全要求,大型分析儀設備上的方使用局部通風防護罩,小型儀器使用定制的排氣罩。

4.6清潔和消毒

4.6.1洗手

檢驗科工作人員在脫下手套后、離開實驗室前、接觸患者后,以及在進食前應洗手。接觸血液、體液或其他污染物后,應立即洗手。洗手池不得用于其它目的。

4.6.2消毒

4.4.2.1空氣消毒

檢驗科清潔區經常開窗通風,污染區半污染區通過過濾裝置排風或紫外線消毒。

4.6.2.2表面消毒

(1)試驗臺、桌椅、窗臺、門框、物體、儀器設備、把手等表面每日用0.2%過氧乙酸溶液(或其它消毒劑)擦拭1~2次。細菌每天工作前用紫外線消毒30分鐘,下班前,桌面用消毒液處理。

(2)負責消毒的人人員對消毒方法和過程進行記錄。

4.6.2.3消耗品消毒

微生物實驗室用消耗品經高溫滅菌后,用清水沖洗,再用過氧乙酸浸泡,清水沖洗。烤箱烤干,備用。其他專業組消耗品若無致病菌污染克清水沖洗后,再用酸浸泡,清水沖洗,烤箱烤干,備用。無菌用品如棉簽、棉球、紗布等及其容器在有效期內使用,開啟后使用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

4.6.2.4設備消毒

儀器設備報廢或修理前進行徹底消毒,包括表面和設備內壁,可用500mg/L過氧乙酸噴或500mg/L高效氯制劑擦。

4.6.3實驗室常規消毒及防護

(1)工作人員上班時須穿工作服。接觸傳染病、艾滋病等患者的必須穿防化服、戴口罩和保護手套;

(2)試驗臺、桌椅、窗臺、門框、物體、儀器設備、把手等表面每日用0.2%過氧乙酸溶

(3)強氧化劑不宜受熱與酸類接觸,否則會分解放出活波的氧,導致其他物質燃燒或爆炸:

(4)易爆炸性的藥品須放置在有緩沖液的容器內,以防撞擊和劇烈震動而引起爆炸;

(5)空氣中有易燃的藥品(如黃磷)必須貯存在水中:

(6)放射性物質,必須放置在鉛盒內密封保存。

4.7.3易腐蝕試劑的使用規定

(1)使用有揮發性強酸、堿,以及有毒性的氣體時,應在通風櫥內開啟瓶塞,如無通分櫥時,應在空氣流通處開瓶,人站在上風向,眼應側視,操作迅速,用畢立即緊塞瓶塞;

(2)對液體試劑應觀察試劑名稱,濃度,溶液的顏色,透明度,有無沉淀,以確定試劑是否變質;

(3)取用液體試劑時,應將試劑倒入試管中吸取,原則上不能將吸管直接插入試劑瓶中吸取,用完剩余試劑不能倒回試劑瓶中;

(4)傾倒試劑時,左手握住貼有瓶簽的瓶體,右手拔出瓶塞,從瓶簽的對側倒出溶液,避免溶液腐蝕標簽,瓶塞開啟后將塞座放在桌上,塞心朝上不可與任何物品接觸,以免污染試劑,更應注意不可使瓶塞張冠李戴。

4.7.4受化學藥品傷害的處理

(I)皮膚受強酸或其他酸性藥品傷害時,先用大量清水沖洗,再用5%碳酸氫鈉沖洗,或用淡石灰水與10%氨液交替沖洗,最后用鹽水洗凈,并敷以碳酸氫鈉溶液紗布條:

(2)皮膚受強堿或其他堿性藥物傷害時,先用大量清水沖洗,再用5%硼酸或2%醋酸沖洗,重者可用2%醋酸濕敷:

(3)溴臭傷害皮膚則以多量甘油按摸,使甘油滲入毛孔,再涂以硼酸軟膏:

(4)酸式酸性物質濺傷眼睛后,應立即用濕鹽水或大量干凈水徹底沖洗眼睛至少10分鐘,再用4%硼酸溶液沖洗,后用生理鹽水沖洗,并滴以抗菌素眼藥,防止感染;

(5)強酸溶液濺傷眼睛,迅速用清水沖洗,(不可用酸性液體和堿劑),然后請眼科醫生處理。

4.7.5利器

(1)禁止用手對任何利器剪、彎、折斷、重新帶套或從注射器上移去針頭;

(2)針頭、玻璃、一次性手術刀等利器在使用后立即放在耐托容器中,尖利物容器在裝滿三分之二前置段。

4.8.1檢驗前處理

(1)刺血針、吸管、小便杯、大便盒等要做到每人一針、一管、一杯、一盒;

(2)采樣人員給每個患者采血后用75%酒精棉球擦拭雙手再給第二個患者采血;

(3)原始樣品放在專門的容器內,由清潔員和臨床護士負責運送,嚴防遺撒;

(4)特殊病原菌容品、惡性傳染病患者樣品的接種須在生物安全柜進行,離心機要放在

通風處。

4.8.2檢驗后處理

血常規標本檢測完畢后,蓋管盒密封放置專門的地方,存放7天以備檢查,尿液標本檢查完畢,報告單經審核后無問題,存放3小時送洗滌室清洗處理。腦脊液、胸腹水等不易聞到的標本,檢測完成后放冰箱保存48小時后送洗滌室消毒處理。

(1)廢棄血液樣品用0.5%過氧乙酸加蓋侵泡3小時后,將樣品倒入醫療垃圾袋中送醫療垃圾站統一處理。

(2)微生物樣品經高壓滅菌或0.5%過氧乙酸侵泡;

(3)痰盒收集消毒后倒入醫療垃圾袋中或用1/5量干漂白粉作用2-4小時或加入等量1%過氧乙酸30-60min;

(4)排泄物、嘔吐物、體液樣品放入1/5量漂白粉的專用消毒桶內或用池滕片500mg/l(1片/L),加蓋作用2小時以上,消毒水倒入廁所中,有形物倒入醫療垃圾袋中;

(5)分子生物樣品及特殊樣品在除實驗室之前,用高壓滅菌后倒入醫療垃圾袋中;

(6)艾滋病病人的污物處理;

a無經濟價值的可燃性污物焚燒;

b分泌物和排泄物以20%漂白粉乳液1:2混合后作用2小時,或1%過氧乙酸30-60min;

c液體廢物可煮沸30分鐘或加入次氧酸鈉溶液,使廢物中有效氯含量達到1000mg/L作用30分鐘,也可加入過氧乙酸使之達到5000mg/L,作用30分鐘。

4.9廢棄物管理

4.9.1廢棄物的分類

廢棄物分為生活廢棄物和醫療廢棄物,醫療廢棄物又分一般廢棄物、感染性廢棄物、損?傷性廢棄物。生活廢棄物裝入黑色袋,醫療廢棄物裝入黃色袋,包裝袋上應有表明廢棄物性質的標識。

4.9.2感染性醫療廢物的處理

病原體的培養基、標本和菌種、毒種保存液等高危險廢物,首先在原地點進行高壓蒸汽?滅菌,(0.15P,30分鐘)然后按感染性廢物收集處理。

4.9.3-般醫療廢棄物的處理

其他檢驗醫用廢物(如使用過的尿杯、便盒、吸管等),裝入黃色袋中,待專門人員收取,進行處理。

4.9.4利器的處理

實驗室尖銳器具(如,采血針、注射器針頭及微量吸管等),用完后,則放入能密閉的利器盒內,放入黃色袋中,等待處理。

4.9.5儀器設備排出液的處理

儀器設備排出的廢液應用500mg/l的清洗消毒液浸泡過夜后,方可倒入廢液池。

4.9.6收集廢棄物的要求

(l)在盛裝醫療廢棄物前,應當對包裝物或者容器進行認真檢查,確保無破損、滲漏和其它缺陷;

(2)裝入后,密封好,貼上醫院醫療廢棄物處理專用標志;

(3)收取醫療廢棄物的人員收取垃圾時.應及時在《垃圾清理登記本》上登記(包括:取物人、送物人、時間、廢物重量):

(4)生活垃圾和醫療垃圾的分類放置,統一送至醫院醫療垃圾回收站:

(5)運送廢棄物的車輛和工具要每天清洗消毒。

4.10用電安全

(1)所有電器設備均應有良好接地裝置;儀器:安裝在通風、明亮、干燥的位置,應有足夠的電源插座,所有的儀器專人管理,做好使用登記,下班前按程序關機,檢查電源情況,雷雨天氣安全員必須常巡視檢查,防止意外發生;

(1)實驗室內不得亂接電源、不得使用私人大功率電器;

(2)超過8小時不用的電器,要關閉機上電源,超過24小時不用的電器,要關閉電纜電源(如關閉接線板上的電源或拔去插頭)。

4.11防火工作區禁止吸煙;不得進行危險操作(如用兩個酒精燈相互點火等);配備足夠的消防器材,并妥善保管,安全員經常檢查其是否有效;

4.12?良好內務實驗室通道處不得堆放任何物品;禁止在工作區冰箱內存放食物,食物必須存放在清潔區食物專用冰箱內;食品,飲料等只應在指定的區域準備和食用;禁止在工作區食用食用化妝品和處理隱形眼鏡;長發應束在腦后梳在工作帽內,在工作區內不得佩帶首飾、男士不得蓄須;對露漏出的樣品、化學品、培養物、放射性物質應在風險評估后清楚,并對涉及區域去污染。清除時須注意采取核準的安全措施。禁止非實驗室工作人員在實驗室內玩耍。閑談、來訪者請到休息室休息、會客;實驗室工作區不得存放個人物品,提包、衣物、口杯、食品、藥品等;每天工作完成后,用高效氯制劑或0.1%過氧乙酸清潔臺面及地面,開窗通風半小時。

4.13安全應急預案

(1)發生不明原因的停電時,首先應立即關閉可能受斷電影響的儀器的電源開關,及時給物業有關人員打電話,向他們反應情況,如短時間不能恢復電力供電,應盡快通知醫療值班人員,通知病區,然后向科主任、醫院總值班、醫務科、電力管理部門匯報,并且按要求保存好樣品。如有搶救病人急需檢驗時,應通知科主任,送往院外進行化驗;

(2)突然停水時,應關緊水龍頭,立即給物業有關人員打電話,及時向他們反映情況,如發生實驗室大面積漏水時,應及時向科主任匯報,然后向醫院總值班、醫務科及水力管理部門匯報,并向有關部門講清楚漏水的地點、部位及原因:

(3)實驗室發生火災時-應首先關閉電閘,火災面積較小時,用滅火器滅火。如火勢蔓?延擴大不能控制時,應迅速撤離,并立即報警,講明發生火災的具體地點、火勢的情況及聯系電話,然后立即向科主任、醫院總值班、醫務處及格關部門匯報;

(4)夜間發現被盜時,應立即向保衛室報案,同時給臨近科室醫護人員打電話,共同保?護單位的財產,然后報告科主任:

(5)醫院發生重大公共衛生事故時(如發現SARS患者),應立即向科主任匯報,向醫院總值班醫務處及相關部門匯報,隨時等待醫院及檢驗科內的指示。發生集體中毒等突發醫療事件時,應立即通知科主任、醫務處,同時竭盡現有的力量參加搶救工作;

(6)實驗過程中,皮膚被銳器損傷后,應立即由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并甩清水沖洗,再用碘伏或酒精進行消毒,按壓住傷口,然后找外科醫生處理,

4.14職業暴露的管理

職業暴露是指醫護人員從事醫療、護理工作時發生意外,有可能被感染的情況。為防止或減少職業暴露的可能性,所有員工須將患者樣品以及被患者血液、體液沾染過的物品均視為具有傳染性的病源物質,從而采取預防措施。一旦發生職業暴露的情況,須由技術主管對暴露的級別和病毒載量水平進行評估和確定,而后給予連續監測,當感染的可能性較大時需采用預防性治療。對職業暴露的情況登記管理,上報醫院預防保健部門,見(職業暴露情況登記表).

4.15檢驗科實驗室生物安全的評估和檢查

4.15.I生物安全小組指定針對安全操作和安全裝備的檢查方案,至少每年檢查一次.

4.15.2生物安全小組指定針對檢驗科的生物安全每年進行一次生物安全評估,形成記錄并保存。

篇2:檢驗科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1.檢驗科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按照國家頒布的法令、法規,保障工作人員、病人和檢驗科人員的安全,保證儀器設備、有毒和易燃、易爆試劑的安全使用,使工作人員在安全的環境和條件下完成日常工作。

2.科主任要定期檢查安全制度的執行情況并經常進行安全教育。

3.工作人員須穿工作服,必要時穿隔離衣、膠鞋,戴口置、手套。

4.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檢驗用品,用后進行無害化處理。

5.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靜脈采血必須一人一針一管;對病人進行采集前消毒。

6.無菌物品如棉簽、棉球、紗布等及其容器應在消毒滅菌有效期內使用,開啟后使用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

7.各種器具應及時消毒、清洗;各種廢棄標本應按醫療垃圾處理。

8.檢驗人員結束操作后應及時洗手。

9.保持室內清潔衛生,每天對空氣、各種物體表面及地面進行常規消毒。在進行各種檢驗時,應避免污染;在進行特殊傳染病檢驗后,應及時進行消毒,遇有場地、工作服或體表污染時,應立即消毒處理,防止擴散。

10.對貴重儀器責任到人。進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督查。

11.保證實驗室電、水使用的安全,防止超負荷用電。使用電爐時一定要有人看守。下班前一定要檢查水、電開關,關好門窗,注意防盜。值班人員要做好安全保衛工作。

12.使用強酸、強堿、腐蝕、有害、易燃、易爆品時,應在適當的環境中正確操作,防止腐蝕、灼傷、中毒、水災和爆炸等事件的發生。

13.保護好防火設施,保持走廊通道暢通,便于火警時人員安全撤離。

14.做好電腦網絡安全工作,防止病毒感染,防止泄密。

15.對工作中可能發生的意外事故,如發生醫療暴露等事件,要嚴格按照醫院制訂的應急處理方法處理,不得延誤。

16.發現有不安全因素,應及時報告,迅速處理。

篇3:檢驗科生物安全管理職責

一、在科室主任的領導下,負責制訂和采用生物安全管理計劃及操作手冊。

二、組織并實施對實驗室各類人員的生物安全培訓。

三、有責任將生物安全實驗室的特殊危害告知實驗室人員,同時要求他們閱讀生物安全相關的程序化文件,并督查實驗室全體人員嚴格按照標準的操作和規程進行工作。實驗室內應備有可供取閱的安全或操作手冊。

四、不定期檢查各專業組實驗室消毒、樣本收集保存、廢棄樣本及一次性耗品處理情況,抽查各組相關記錄表格的記錄情況,并督促整改。

五、定期向全科同志通報生物安全檢查情況。

六、負責并協調實驗室生物安全意外事故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