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制作車間安全卡控要點

制作車間安全卡控要點

2024-07-22 閱讀 2124

?車間構件倒運是輔助構件加工的重要措施之一,構件倒運最常用的機械設備就是起重機,車間起重機分門橋式起重機(行車)和橋式起重機(龍門吊),由于起重機倒運構件大、種類多、結構復雜,所以容易出現安全事故。起重機械的操作者必須是經由國家相關部門專業技術培訓,考試合格,持有頒發的資格證書的人員。起重作業人員應熟知所操作的機械設備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和本工種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并嚴格執行。同時,操作人員對所操作的機械設備應做到“四懂”(懂用途、懂性能、懂原理、懂構造)、“三會”(會操作、會保養、會排除故障)。

(1)吊裝前對所使用的鋼絲繩、尼龍吊帶、吊鏈、吊鉗(卡)及輔助工具配件進行認真仔細檢查,檢查事項主要有:

①、鋼絲繩與所吊桿件重量是否匹配;

②、鋼板卡齒條上開口銷有無脫落;

③、卸扣上的橫銷松緊度是否適宜;

④、鋼板卡、卸扣是否出現裂紋、變形、磨損;U型卡螺栓、螺母是否滑絲(扣);

⑤、吊帶是否存在斷層;

⑥、鋼絲繩是否斷絲或斷股。

出現以上問題時應立即檢修或退舊領新,舊件送入庫房,不得隨意亂扔亂放。

(2)采用鋼絲繩兜底吊裝時,鋼絲繩與鋼材、桿件的棱角接觸部位必須使用襯墊(鋼管縱向切割掉1/3留有豁口的鋼管來做襯墊,長度大約300-400mm)保護鋼絲繩,避免鋼絲繩出現斷絲、斷股。

(3)嚴禁將壓至在鋼材構件之下的鋼絲繩強行拽出,造成鋼絲繩斷絲、斷股、斷裂以及鋼絲繩因受拉時拽出反彈后傷及員工。

(4)尼龍吊帶原則上禁止使用于鋼板、型鋼、箱型構件等有棱角材料的裝卸、吊移。若確需使用尼龍吊帶起重,必須在吊帶與構件材料接觸部分安放襯管加以襯墊保護吊帶。

(5)吊移、翻轉重型構件時應防止對鋼絲繩、行車帶來沖擊性危害以及對地面造成破壞,翻轉、移位時應采用吊耳,落地時使用方木、枕木或木板加以襯墊保護構件和地面。

(6)吊移、裝載重型構件時應避免因吊點選擇不當,造成重心失穩引起構件變形、吊具開裂、鋼絲繩繃斷以及對門、橋式起重機械設備造成傷害。

(7)起重吊裝所用的兩根鋼絲繩長度要統一、直徑要統一,兩個卸扣的大小要統一,兩個鋼板卡的大小承載力要統一。避免在裝卸過程中鋼板卡不能同時著力,鋼絲繩、卸扣承載力不同,致使構件、材料從卡具中滑落、側翻和鋼絲繩斷裂、構件墜落的事故發生。

(8)裝卸構件、鋼材前,行車、龍門吊和電動葫蘆、跑車上的承重鋼絲繩(吊鉤)必須確保垂直于所吊構件、鋼材的長度、寬度兩個方向的中心位置,避免吊鉤起升后構件、鋼材偏移或偏移至車輛箱板以外而發生危險。

(9)生產過程中嚴禁鋼絲繩、吊帶、吊鏈、吊鉗(卡)等繩索卡具在構件上拖拉移動。

(10)使用吊鉗(卡)平吊或翻轉吊移鋼材、構件時必須試吊,當所吊鋼材、構件平穩后方可正常運行行車,試吊高度為所吊構件的底面(部)與地面的間距保持在500mm即可。

(11)使用吊鉗(卡)翻轉或吊移鋼材、構件時,嚴禁因構件一端偏重而不平穩,作業人員站在鋼材、構件之上(當配重)使其保持平穩。所吊鋼材、構件在吊移過程中禁止碰撞或擔在其它構件之上,防止吊鉗松勁脫卡或位移,致使構件傾斜、滑移或墜落傷及員工。

(12)裝載構件時應本著下寬上窄、下大上小的安全平穩的原則進行裝載、嚴禁將不同規格、型號的構件(H型鋼、管件、零部件)混裝在車廂底部(層)造成上部所裝構件左右晃動(裝載基礎要穩定),致使上部所裝構件穩定性、安全性差,給裝、封、卸車人員帶來極大的不安全因素,甚至是傷害。

(13)吊卸運輸車輛和軌道平板車上的構件、鋼材時,必須按照先上后下、先外后內、先輕后重、先易后難的原則吊卸。

(14)吊卸車輛上的構件、鋼材時,無論采用鋼絲繩、尼龍吊帶、吊鏈、吊鉗(卡)首先進行試吊,其試吊高度不得大于200mm,確保所吊構件、鋼材平穩方可吊移。

(15)禁止出現行車吊鉤上所吊構件、鋼材等物品在空中懸掛或落地后未摘去鋼絲繩、吊帶、吊鉗(卡)而操作人員卻離開現場。

(16)當出現因停電或行車出現故障造成所吊鋼材、構件無法落地的情況時,操作人員應將地控開關上的“緊急停止旋鈕”按下,切斷電源,龍門吊要切斷控制室的總電源,同時設置安全警示。禁止(駕駛)操作人員在安全防護措施沒有到位的情況下離開現場。

篇2:印刷車間安全管理制度

為了本車間正常生產,增強職工安全生產意識,在公司總部統一領導下,保質保量完成生產任務,特訂以下制度:

1、遵守各項廠紀廠規,服從車間主任的分工,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2、上班時不離崗、睡崗、不看書報、不做私事及其他與上班無關的事。

3、嚴格按工藝程序要求操作,不得違反。

4、不遲到、不早退、不無故曠工,有事必須請假,違者按規定處罰。

5、做好本車間的清潔衛生工作,做到安全生產、文明生產。

6、車間內嚴禁吸煙、嚴禁喝酒及使用明火,違者罰款。

7、認真學好消防知識,掌握使用好消防器材。如發生火災、突發性事故,在場人員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奮力搶救(火警“119”)并及時匯報主管領導。

8、認真、正確做好各項操作記錄,做到及時、準確。

9、全體職工應相互尊重、團結友愛,相互學習。

篇3:生產車間安全檢查管理規范

生產車間是企業的主要生產場所,車間的作業環境、安全管理與安全生產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不能疏忽大意。同時,對不安全行為更應“從嚴”,“強化”,控制,提高職工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使不安全行為降低到最低幾率,才能做到預測預防,從而達到最佳的安全狀態。

1.作業環境

1.1車間內外應保持整齊、清潔、通道平坦、暢通

1.2進、出口處應根據車間通道情況和作業區域情況設置安全標志或限速標志,并符合GB2894—82的規定;

1.3作業區的場地應整齊、防滑、無凹陷、凸起和嚴重油污現象;

1.4車間內不準搭建簡易建筑物,如果特殊情況必須搭建,應經有關部門批準,并規定使用期限,用完后立即拆除;

1.5通道寬度應符合以下規定,寬度標志線應用油漆涂刷,并保持清晰。

行人通道大于或等于1.8m;

電瓶車通道大于或等于3m;

汽車或叉車通道大于或等于3.5m。

1.6進入車間的鐵路線軌道頂面應與地面平齊。

1.7廠房內應有良好的自然通風和自然采光。自然采光照度應不低于50L*。

1.8車間應設置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事故照明。

1.9在正常照明因故障熄滅后,在易引起工傷事故或通行時易發生危險的場所,應裝設人員疏散用的事故照明。

1.10在正常照明因故障熄滅后,事故照明電源應自動投入,在有專人值班時,可采用手動切換。

1.11天窗應有機械開啟裝置,并啟閉靈活、可靠、關閉嚴密,無漏雨現象。

1.12車間廠房應有排水系統、保證在當地雨季降雨量最大時,排水暢通,陰井不冒水。

1.13設備上的工作燈和手提式工作燈均應采用安全電壓供電,并符合GB3805—83《安全電壓》的規定。

1.14廠房內交流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零)干線,可利用直接埋入地中的金屬構件,但不得利用輸送可燃易燃物質的管道。

1.15接地線埋入件應具有足夠的機械強度,良好的導電性及熱穩定性、連接應牢固、可靠、并保證導電的連續性。

1.16起動機的供電滑接線的兩端應有電源相線信號燈,并保持清晰明亮。

1.17裝接臨時線路應先填寫“裝設臨時線申請單”報請有關部門批準,如超過規定期限,應安裝正式線路。

1.18臨時線路需用良好的橡套電纜,長度不宜超過10m,線上不得有接頭。

1.19臨時線宜懸空架設或沿墻架設,離地面高度不得低于2.5m;在通行汽車、叉車的通道上,其離地面高度不得低于4.5m。

1.20煤氣、蒸氣、熱水、回水、壓縮空氣、乙炔、氧氣、天燃氣和燃料油管道穿過墻壁或樓板處,應加套管保護。套管內的管段不應有焊縫,管道和套管之間應用石棉繩和防火材料填塞。

1.21動力管道嚴禁穿越生活間和辦公室,乙炔、氧氣和煤氣管道不能通過煙道、通風管、配電室和易燃易爆物倉庫。

1.22氧氣管道不宜與燃料油管道共架敷設。

1.23氧氣、乙炔、燃料油、天燃氣管道應有消除靜電的接地裝置。

1.24管道應無裂紋和滲漏,管道應保持暢通,密封良好,無跑、冒、滴、漏現象。

1.25管道上的閥門應啟閉靈活,關閉嚴密不漏。流量表、安全閥等均應完好,無泄漏現象。

1.26管道的外表油漆涂色應符合下列規定:

飽和蒸氣管基本色:紅色;色環:黃色

壓縮空氣管基本色:淺蘭色

消防用水管基本色:橙黃色

乙炔管基本色:白色

氧氣管基本色:深蘭色

低熱值煤氣管基本色:黃色。

1.27壓力為(0.86~14.7)×104Pa的車間乙炔管道進口處,應設中央回火防止器。

1.28原材料、半成品、工位器具工裝夾具等存放場地不得侵占車行通道和人行通道。

1.29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濃度,不得超過《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中表4的規定。

1.30工業企業的生產車間和作業場所的工作地點的噪聲標準為85dB(A)。現有工業企業經過努力暫時達不到標準時,可適當放寬,但不得超過90dB(A)。

1.31對粉塵濃度高的場所,產生有害氣體的作業區(點),震動噪聲嚴重的作業區(點)應采取切實有效的防護措施。

1.32車間地面的油污及鐵屑應及時清理。

2.安全管理

2.1車間應設專職或兼職的安全人員,并建立安全技術檔案,隨時記錄安全生產情況。

2.2新入廠人員未經三級安全教育或考試不合格者,不準參加生產或單獨操作。

2.3特種作業人員經安全技術培訓后,必須進行考核。經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證者方準獨立操作。

2.4取得操作證的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定期進行復審。

2.5工作前,必須按規定穿戴好防護用品,女工要把發辮放入帽內。旋轉機床嚴禁帶手套操作。

2.6不準穿拖鞋、赤腳、赤膊、敞衣、戴頭巾、圍巾工作;上班前不準飲酒。

2.7保證安全防護、信號保險裝置齊全、靈敏、可靠,保持設備潤滑及通風良好。

2.8凡運轉設備不準跨越,傳遞物件和觸動危險部位。

2.9調整檢查設備需要拆卸防護罩時,要先停電關車。不準無罩開車,各種機具不得超限使用。

2.10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下班前必須切斷電源、氣源、熄滅火種、清理場地。

2.11深夜班、加班以及在封閉廠房作業時,必須安排兩人以上一起工作

2.12嚴禁從行駛中的機動車輛中爬上、跳下,拋卸物品;車間內不準騎自行車。

2.13嚴禁任何人攀登吊運中的物件以及在吊鉤下通過和停留。

2.14設備應定人操作,開動本工種以外設備時,須經有關領導批準后方可操作。

2.15檢查修理機械電氣設備時,必須掛停電警示牌,設人監護。

2.16各種安全防護裝置、照明、信號、監測儀表、警戒標記、防雷裝置等不準隨意拆除或非法占用。

2.17一切電氣、機械設備的金屬外殼和行車軌道等必須有可靠的接地或重復接地安全措施。

2.18非電氣人員不準裝修電氣設備或線路。使用手持電動工具必須絕緣可靠,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措施,并應戴好絕緣手套。

2.19高空作業必須扎好安全帶,戴好安全帽,不準穿硬底鞋,嚴禁在高空投擲工具、材料。

2.20對易燃、易爆、劇毒、放射和腐蝕等物品,必須分類妥善存放,并設專人嚴格管理。

2.21易燃、易爆等危險場所,嚴禁吸煙和明火作業,不得在有毒、粉塵生產場所進餐、飲水。

2.22產生有害人體的氣體、液體、塵埃、渣滓、放射線、噪聲的場所、生產線或設備,必須配置相應的三廢處理裝置或安全保護措施,并保持良好有效。

2.23變、配電室、氧氣站、煤氣站、乙炔發生站、空壓機站、發電機房、鍋爐房、油庫、危險品庫等要害部位,非崗位人員未經批準嚴禁入內。

2.24各種消防器材、工具應按消防規范設置齊全,不準隨便動用。安放地點周圍不得堆放其它物品。

2.25凡高處作業、帶電作業、禁火區域動火必須經有關部門審批方可進行。

2.26發生工人職員傷亡事故后,必須認真執行國務院頒發的《工人職員傷亡事故報告規程》。

2.27發生重大事故或惡性未遂事故時,要及時搶救傷員,保護現場,并立即報告領導和上級領導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