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機動火作業安全管理程序
1目的
為加強動火作業安全管理,防止火災發生、爆炸事故,避免人員傷害、財產損失和環境影響,特制訂本程序。
2適用范圍
本程序德和風電限公司所屬各單位及為其服務承包商。
3定義
3.1動火作業
能直接或間接產生冥火的非常規作業,包括但不限于:
--各種焊接、切割作業
--適用噴燈、火爐、液化氣爐、電爐等明火作業
--臨時用電或使用費防爆電腦工具等
--在易燃易爆區使用非防爆的通訊和電氣設備
4管理程序
4.1基本要求
4.1.1辦理“動火作業許可證”前,必須辦理“作業許可證”。
4.1.2動火作業應嚴格執行“四不動火”原則,即:“動火作業許可證”未經批準不動火,動火作業的安全措施沒有落實不動火,動火部位、時間與“動火作業許可證”不符不動火,監護人不在現場不動火。
4.1.3嚴禁與安全工作方案和“動火作業許可證”不符的動火。
4.1.4裝置開停工期間嚴禁動火。
4.1.5出現異常情況或監護人提出停止動火時,動火人要立即停止動火。
4.1.6對于不符合條件強行動火的指令,現場作業人員有權拒絕。
4.1.7作業單位在動火時應至少指派倆人作業,一人動火,一人監護。
4.2動火作業許可申請
動火作業申請人應是滴參與動火作業所涵蓋的工作,否則作業不能得到批準,申請人應準備好作業許可證和動火作業許可證倆份申請表以及如下相關支持資料和設施:
4.2.1動火作業內容說明。
4.2.2相關附圖,如作業環境示意圖、工藝流程圖(必要時)
4.2.3風險評估結果。
4.2.4安全工作方案或HSE作業計劃書(必要時)
4.2.5可燃、有毒氣體檢測儀器(必要時)
4.2.6其他相關資料
4.3風險評估
申請動火作業前,作業單位應針對動火作業內容、作業環境、作業人員資質等方面進行評估,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制定相應控制措施。
4.4系統隔離
4.4.1動火施工區域應設置警戒,嚴禁與動火作業無關人員或車輛進入動火區域,必要時動火現場應配備消防車及醫療救護設備和器材。
4.4.2與動火點相連的管線應進行可靠的隔離、封堵或拆除處理。動火前應首先切斷物料來源并加盲板或斷開,經徹底吹掃、清洗、置換后,打開人孔,通風換氣。
4.4.3與動火點直接相連的閥門應上鎖掛牌;動火作業區域內的設備、設施須由生產單位人員操作。
4.4.4儲存氧氣的容器、管道、設備應與動火點隔絕(加盲板),動火前應置換,保證系統氧含量不大于23.5%(V/V)。
4.4.5距離動火點30m內不準有液態烴或低閃點油品泄漏;半徑15m內不準有其他可燃物泄漏和暴露;距動火點15m內所有的漏斗、排水口、各類井口、排氣管、管道、地溝等應封嚴蓋實。
4.4.6動火作業需要管線打開的,具體執行KLCNG/PD37《管線打開安全管理程序》。
4.5可燃氣體檢測
4.5.1動火前氣體檢測時間距動火時間不應超過30min。安全措施或安全工作方案中應規定動火過程中的氣體檢測時間和頻次。
4.5.2動火作業前,應對作業區域或動火點可燃氣體濃度進行檢測,使用便攜式可燃氣體報警儀或其他類似手段進行分析時,被測的可燃氣體或可燃液體蒸氣濃度應小于其與空氣混合爆炸下限的10%(LEL)。使用色譜分析等分析手段時,被測的可燃氣體或可燃液體蒸氣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V/V)時,其被測濃度應小于0.5%;當被測的可燃氣體或可燃液體蒸氣的爆炸下限小于4%時,其被測濃度應小于0.2%(V/V)。
4.5.3需要動火的塔、罐、容器、槽車等設備和管線,清洗、置換和通風后,要檢測可燃氣體、有毒有害氣體、氧氣濃度,達到許可作業濃度才能進行動火作業。
4.5.4氣體檢測的位置和所采的樣品應具有代表性,必要時分析樣品(采樣分析)應保留到動火結束。
4.5.5用于檢測氣體的檢測儀應在校驗有效期內,并在每次使用前與其他同類型
檢測儀進行比對檢查,以確定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4.6實施動火作業
4.6.1動火作業過程中應嚴格按照安全措施或安全工作方案的要求進行作業。
4.6.2動火作業人員在動火點的上風作業,應位于避開油氣流可能噴射和封堵物射出的方位。特殊情況應采取圍隔作業并控制火花飛濺。
4.6.3用氣焊(割)動火作業時,氧氣瓶與乙炔氣瓶的間隔不小于5m,且乙炔氣瓶嚴禁臥放,二者與動火作業地點距離不得小于10m,并不準在烈日下曝曬。
4.6.4動火作業過程中,應根據安全工作方案中規定的氣體檢測時間和頻次進行檢測,填寫檢測記錄,注明檢測的時間和檢測結果。
4.6.5動火作業過程中,動火監護人應堅守作業現場。動火監護人發生變化需經批準
4.7特殊情況動火作業
4.7.1高處動火作業
4.7.1.1高處動火作業還應遵循《高處作業安全管理程序》的相關要求,高處作業使用的安全帶、救生索等防護裝備應采用防火阻燃的材料,需要時使用自動鎖定連接。
4.7.1.2高處動火應采取防止火花濺落措施,并應在火花可能濺落的部位安排監護人。
4.7.1.3遇有五級以上(含五級)風不應進行室外高處動火作業,遇有六級以上(含六級)風應停止室外一切動火作業。
4.7.2進入受限空間動火作業
4.7.2.1進入受限空間的動火還應遵循《進入受限空間安全管理程序》的相關要求,在將受限空間內部物料除凈后,應采取蒸汽吹掃(或蒸煮)、氮氣置換或用水沖洗等措施,并打開上、中、下部人孔,形成空氣對流或采用機械強制通風換氣。
4.7.2.2受限空間的氣體檢測應包括可燃氣體濃度、有毒有害氣體濃度、氧氣濃度等,其可燃介質(包括爆炸性粉塵)含量執行5.2.3.2要求,氧含量19.5%~23.5%,有毒有害氣體含量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規定。
4.7.3挖掘作業中動火作業
4.7.3.1挖掘作業中的動火作業還應遵循《挖掘作業安全管理程序》的相關要求,采取安全措施,確保動火作業人員的安全和逃生。
4.7.3.2在埋地管線操作坑內進行動火作業的人員應系阻燃或不燃材料的安全繩。
4.7.4其他特殊動火
帶壓不置換動火作業是特殊危險動火作業,應嚴格控制。嚴禁在生產不穩定以及設備、管道等腐蝕情況下進行帶壓不置換動火;嚴禁在含硫原料氣管道等可能存在中毒危險環境下進行帶壓不置換動火。確需動火時,應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制定應急預案。
4.8職責
4.8.1動火區域所在單位
向作業單位明確動火施工現場的危險狀況,要求并協助作業單位開展危害識別、制定安全措施,并向作業單位提供現場作業安全條件;審查作業單位動火作業安全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批準安全措施,監督現場動火安全,發現違章作業有權撤銷動火作業許可證。
4.8.2動火作業單位
負責編制動火作業安全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制定安全措施,負責作業前安全培訓,嚴格按照動火作業許可證和動火作業安全工作方案施工,隨時檢查作業現場安全狀況,發現違章或不具備安全作業條件時,有責任及時終止動火作業。
4.8.3動火作業申請人
動火作業申請人也是動火作業單位現場負責人,負責提出動火作業申請,辦理作業許可證,落實動火作業安全措施,組織實施動火作業,并對作業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負責。
4.8.4動火作業批準人或授權人
公司所屬各單位總經理負責審批動火作業許可證,向作業方溝通工作區域危害和基本安全要求,核查安全措施落實情況。可書面授權主管生產副總經理負責審批動火作業許可證,但批準人委托授權人書面授權后仍承擔動火安全的最終責任。
4.8.5動火監護人
由動火區域所在單位專(兼)職安全員擔任動火監護人,應全面了解動火區域和部位狀況,掌握急救方法,熟悉應急預案,熟練使用消防器材及其他救護器具,確認各項安全措施落實到位后方可動火,對所有現場施工人員的違章行為,有權批評教育或制止。在動火作業發生異常情況時,即刻啟動應急預案。
動火監護人應經過安全培訓,對動火安全負直接監護責任。
4.8.6動火作業人
對安全動火負直接責任,執行動火安全工作方案和動火許可證的要求,動火
作業前,核實動火部位、動火時間,確認各項安全措施已落實,方能動火。
在動火過程中,發現不能保證動火安全時有責任停
篇2:風機前負壓煤氣管道動火施工安全措施
針對煤氣鼓風機前負壓煤氣管道上部出現吸癟塌陷,成為嚴重威脅安全生產的隱患的情況,制定檢修方案,并制定相應動火施工安全措施,在未影響煤氣正常輸送的情況下,安全地完成了檢修任務。
1前言
馬鋼煤焦化公司第二回收車間是本套200萬t/a焦炭生產規模的大型連續性生產的化工車間。設計煤氣處理量為12.9萬m3/h,年回收煤焦油10萬t、輕苯2.8萬t、硫磺0.32萬t。
2004年,煤氣鼓風機前一系DN1200的電捕塵器(以下簡稱電捕)旁通負壓煤氣管道上部突然出現吸癟塌陷情況,經檢查發現,該管道因長期不用,腐蝕十分嚴重,管道上部局部壁厚不到1mm,后來采取了在管道破裂處塞保溫棉,外部纏白鐵皮的臨時處理措施。該負壓管道一旦腐蝕斷裂,吸入大量空氣,后果不堪設想,該管道已成為威脅安全生產的重大隱患。風機前負壓煤氣管道布局見圖1。
圖1風機前負壓煤氣管道示意圖
(更正啟事:由于作者筆誤,造成圖1中新增出口管道尺寸有誤,現更正如下:圖1中虛線處DN1000更正為DN1200。)
2方案制定
為徹底解決該隱患,而又不影響煤氣的正常輸送,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該公司采取了鋪設一路從1#、2#電捕出口管到K點的臨時煤氣管道的檢修方案。檢修期間,一系煤氣全部從臨時煤氣管道走,另針對負壓煤氣管道的特點,制定了相應的動火作業安全措施,有效保證了檢修的時間、質量和安全。
3施工安全措施
3.11#、2#電捕增加一路DN1200的新出口管道
3.1.11#電捕出口管開口
停1#電捕,關閉1#電捕入口閥門,將1#電捕DN1200的出口管吊下,在地面在1#電捕DN1200的出口管上開1個DN1200的新口(焊1個新法蘭短節),DN1200的新1#閥(蝶閥)和新法蘭短節連接好(DN1200的新1#閥外側安裝1塊盲板)將1#電捕DN1200的出口管連同新1#閥復位。
3.1.22#電捕出口管口
具體步驟同上。
新1#閥、新2#閥后到機前水平煤氣管道K點的DN1200的臨時煤氣管道配置見圖1。
先將新1#閥、新2#閥后到機前水平煤氣管道K點的DN1200的臨時煤氣管道制作好(氣密性試驗合格)。
3.1.3K點開口(DN1200)
停2#風機,關閉3#、4#、6#閥,堵3#閥(DN1200)北側、4#閥(DN1000)南側、6#閥(DN1000)東側3塊盲板;
將M點短節法蘭螺栓松開,將M點短節拆除,從2#風機6#閥前入口管上的氮氣吹掃口向3#、4#、6#閥間的管道內用氮氣進行置換,CO分析儀檢測合格(煤氣濃度<10ppm),K點開口,焊1個DN1200的法蘭短節,并將DN1200的臨時煤氣管道與K點碰好頭;
將3#、4#、6#、新1#、新2#閥處共5塊盲板全部抽除,開3#、4#、6#閥,氮氣置換后,臨時煤氣管道可以使用。
3.2一系電捕旁通管檢修(檢修期間1#風機不能備用)
3.2.1堵盲板
停1#風機,依次堵1#電捕出口閥閥前DN1200的盲板,開新1#閥,1#電捕煤氣從臨時管道走;堵2#電捕出口閥閥前DN1200的盲板,開新2#閥,2#電捕煤氣從臨時管道走;關3#、7#閥,堵一、二系電捕交通閥(7#閥)南側DN1200的盲板;堵3#閥南側、8#閥前、9#閥后共3塊盲板。
3.2.2氮氣置換
從一系電捕旁通煤氣管道下部DN25的蒸汽吹掃口向煤氣管道內通氮氣進行氮氣置換,松開1#、2#電捕出口閥閥后法蘭螺栓,松開9#閥閥后法蘭螺栓,直到法蘭間隙有大量氮氣冒出;CO分析儀檢測合格(煤氣濃度<10ppm)
3.2.3施工方案
一系電捕旁通管等舊煤氣管拆除,新管道安裝,電捕后水平煤氣管道拉直;
新煤氣管道安裝好,氣密性試驗合格后,依次抽9#、8#、1#、2#電捕出口閥、3#、7#閥處盲板;
開1#電捕出口閥,關新1#閥,1#電捕煤氣從正式管道走,開2#電捕出口閥,關新2#閥,2#電捕煤氣從正式管道走;
停2#風機,關3#、4#、6#閥,將臨時煤氣管道從法蘭處斷開拆除(不動火),K點上悶蓋;依次停1#、2#電捕,將新1#、新2#拆除,上2個悶蓋。
4施工時的具體安全措施
1.施工前對施工、檢修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及施工技術交底;
2.按方案要求對煤氣管道施工部位堵盲板、泄壓、氮氣吹掃;
3.因在負壓煤氣區域施工,煤氣管道每塊盲板堵好后,車間安排專人進行檢查、確認,確認堵盲板處嚴密,不吸入空氣;
4.施工人員必須嚴格按規程作業,聽從統一指揮;
5.施工人員文明施工,施工過程中注意保護好現場設備、閥門、管道等設施;
6.進行吊裝作業時,起重人員應提前對吊裝現場情況進行檢查確認(地坪、現場情況),并制定詳細的吊裝方案,吊裝方案應符合《工程建設安裝工程起重施工規范》(HG20201-2000)中的相關規定;
7.煤氣管道動火作業時,需辦理一級動火證,消防車監護,救護車、醫療人員到位;車間專人監護,消防器材到位;
8.煤氣管道、閥門清掃時,需用CO檢測儀檢測煤氣濃度(CO濃度小于50ppm),作業人員要戴氧氣呼吸器;
9.舊水平管道拆除、施工時要對現場的一些風機的儀表及附件采取保護措施,對運行風機的相關儀表聯鎖點進行臨時解鎖處理;
10.對清出的管道沉積物,要采取防自燃措施,及時清運出現場。
5結束語
此次負壓煤氣管道動火施工作業,倒煤氣見機3次,抽堵煤氣盲板近20次,在負壓煤氣管道上焊接牛腿20只(帶氣),最后,動火割除腐蝕嚴重的負壓煤氣管道,前后僅用了10天時間。
由于計劃周密、準備充分,安全措施到位,整個施工期間沒有出現任何安全問題,也沒有影響煤氣的正常輸送,徹底消除了該重大事故隱患,也為該公司負壓煤氣管道動火作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篇3:風機前負壓煤氣管道動火施工安全措施
針對煤氣鼓風機前負壓煤氣管道上部出現吸癟塌陷,成為嚴重威脅安全生產的隱患的情況,制定檢修方案,并制定相應動火施工安全措施,在未影響煤氣正常輸送的情況下,安全地完成了檢修任務。
1前言
馬鋼煤焦化公司第二回收車間是本套200萬t/a焦炭生產規模的大型連續性生產的化工車間。設計煤氣處理量為12.9萬m3/h,年回收煤焦油10萬t、輕苯2.8萬t、硫磺0.32萬t。
2004年,煤氣鼓風機前一系DN1200的電捕塵器(以下簡稱電捕)旁通負壓煤氣管道上部突然出現吸癟塌陷情況,經檢查發現,該管道因長期不用,腐蝕十分嚴重,管道上部局部壁厚不到1mm,后來采取了在管道破裂處塞保溫棉,外部纏白鐵皮的臨時處理措施。該負壓管道一旦腐蝕斷裂,吸入大量空氣,后果不堪設想,該管道已成為威脅安全生產的重大隱患。風機前負壓煤氣管道布局見圖1。
圖1風機前負壓煤氣管道示意圖
(更正啟事:由于作者筆誤,造成圖1中新增出口管道尺寸有誤,現更正如下:圖1中虛線處DN1000更正為DN1200。)
2方案制定
為徹底解決該隱患,而又不影響煤氣的正常輸送,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該公司采取了鋪設一路從1#、2#電捕出口管到K點的臨時煤氣管道的檢修方案。檢修期間,一系煤氣全部從臨時煤氣管道走,另針對負壓煤氣管道的特點,制定了相應的動火作業安全措施,有效保證了檢修的時間、質量和安全。
3施工安全措施
3.11#、2#電捕增加一路DN1200的新出口管道
3.1.11#電捕出口管開口
停1#電捕,關閉1#電捕入口閥門,將1#電捕DN1200的出口管吊下,在地面在1#電捕DN1200的出口管上開1個DN1200的新口(焊1個新法蘭短節),DN1200的新1#閥(蝶閥)和新法蘭短節連接好(DN1200的新1#閥外側安裝1塊盲板)將1#電捕DN1200的出口管連同新1#閥復位。
3.1.22#電捕出口管口
具體步驟同上。
新1#閥、新2#閥后到機前水平煤氣管道K點的DN1200的臨時煤氣管道配置見圖1。
先將新1#閥、新2#閥后到機前水平煤氣管道K點的DN1200的臨時煤氣管道制作好(氣密性試驗合格)。
3.1.3K點開口(DN1200)
停2#風機,關閉3#、4#、6#閥,堵3#閥(DN1200)北側、4#閥(DN1000)南側、6#閥(DN1000)東側3塊盲板;
將M點短節法蘭螺栓松開,將M點短節拆除,從2#風機6#閥前入口管上的氮氣吹掃口向3#、4#、6#閥間的管道內用氮氣進行置換,CO分析儀檢測合格(煤氣濃度<10ppm),K點開口,焊1個DN1200的法蘭短節,并將DN1200的臨時煤氣管道與K點碰好頭;
將3#、4#、6#、新1#、新2#閥處共5塊盲板全部抽除,開3#、4#、6#閥,氮氣置換后,臨時煤氣管道可以使用。
3.2一系電捕旁通管檢修(檢修期間1#風機不能備用)
3.2.1堵盲板
停1#風機,依次堵1#電捕出口閥閥前DN1200的盲板,開新1#閥,1#電捕煤氣從臨時管道走;堵2#電捕出口閥閥前DN1200的盲板,開新2#閥,2#電捕煤氣從臨時管道走;關3#、7#閥,堵一、二系電捕交通閥(7#閥)南側DN1200的盲板;堵3#閥南側、8#閥前、9#閥后共3塊盲板。
3.2.2氮氣置換
從一系電捕旁通煤氣管道下部DN25的蒸汽吹掃口向煤氣管道內通氮氣進行氮氣置換,松開1#、2#電捕出口閥閥后法蘭螺栓,松開9#閥閥后法蘭螺栓,直到法蘭間隙有大量氮氣冒出;CO分析儀檢測合格(煤氣濃度<10ppm)
3.2.3施工方案
一系電捕旁通管等舊煤氣管拆除,新管道安裝,電捕后水平煤氣管道拉直;
新煤氣管道安裝好,氣密性試驗合格后,依次抽9#、8#、1#、2#電捕出口閥、3#、7#閥處盲板;
開1#電捕出口閥,關新1#閥,1#電捕煤氣從正式管道走,開2#電捕出口閥,關新2#閥,2#電捕煤氣從正式管道走;
停2#風機,關3#、4#、6#閥,將臨時煤氣管道從法蘭處斷開拆除(不動火),K點上悶蓋;依次停1#、2#電捕,將新1#、新2#拆除,上2個悶蓋。
4施工時的具體安全措施
1.施工前對施工、檢修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及施工技術交底;
2.按方案要求對煤氣管道施工部位堵盲板、泄壓、氮氣吹掃;
3.因在負壓煤氣區域施工,煤氣管道每塊盲板堵好后,車間安排專人進行檢查、確認,確認堵盲板處嚴密,不吸入空氣;
4.施工人員必須嚴格按規程作業,聽從統一指揮;
5.施工人員文明施工,施工過程中注意保護好現場設備、閥門、管道等設施;
6.進行吊裝作業時,起重人員應提前對吊裝現場情況進行檢查確認(地坪、現場情況),并制定詳細的吊裝方案,吊裝方案應符合《工程建設安裝工程起重施工規范》(HG20201-2000)中的相關規定;
7.煤氣管道動火作業時,需辦理一級動火證,消防車監護,救護車、醫療人員到位;車間專人監護,消防器材到位;
8.煤氣管道、閥門清掃時,需用CO檢測儀檢測煤氣濃度(CO濃度小于50ppm),作業人員要戴氧氣呼吸器;
9.舊水平管道拆除、施工時要對現場的一些風機的儀表及附件采取保護措施,對運行風機的相關儀表聯鎖點進行臨時解鎖處理;
10.對清出的管道沉積物,要采取防自燃措施,及時清運出現場。
5結束語
此次負壓煤氣管道動火施工作業,倒煤氣見機3次,抽堵煤氣盲板近20次,在負壓煤氣管道上焊接牛腿20只(帶氣),最后,動火割除腐蝕嚴重的負壓煤氣管道,前后僅用了10天時間。
由于計劃周密、準備充分,安全措施到位,整個施工期間沒有出現任何安全問題,也沒有影響煤氣的正常輸送,徹底消除了該重大事故隱患,也為該公司負壓煤氣管道動火作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