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剎頂安全技術措施

剎頂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22 閱讀 3170

一、措施目的

北采011604綜放工作面現階段受構造影響工作面節理裂隙發育、煤壁松軟、片幫增大經常發生漏頂現象。為保證安全順利通過此破碎區域特制定此安全技術措施。

二、處理工作面較大片幫和工作面漏頂的方法

現階段煤壁較為松軟且節理發育,如遇周期來壓等特殊情況時存在片幫增大的危險嚴重時可能造成片幫、漏頂。推采過程中保證支架端面距不超過340mm,如片幫大于一個移架步距能超前移架的必須及時超前移架,頂幫破碎區域移架采用帶壓移架、少降快拉,必須安排經驗較為豐富支架工操作此處支架。

(一)、處理較大片幫的方法

工作面片幫較為嚴重,超前移架后仍不能使支架護幫板貼緊煤壁時,需架設順山抬棚,維護此段區域。在支架前梁下利用2條40大鏈捆綁單體,單體柱頭伸出支架前端,單體間架上4m板梁(漏貨嚴重時用圓木代替),板梁與單體捆綁牢固,使單體與板梁組成順山抬棚,抬棚緊貼工作面煤壁,并用剎桿將空隙處剎實。隨著工作面推進,支架端面距符合規定時方可回收順山抬棚。(見附圖一順山抬棚支護示意圖)

(二)、處理漏頂的方法

破碎區域推進時時常關注著工作面頂板和煤壁變化情況。發現工作面開始大量漏貨時必須及時停止采煤機和前部輸送機并閉鎖。

(1)待工作面漏頂處逐漸穩定不再有煤矸下落時,由跟班管理人員和有經驗的老工人進機道查看漏頂情況。進入機道時必須保證采煤機、前部輸送機停電閉鎖并嚴格按照進入機道作業安全技術措施執行,嚴禁動作工作面支架,由專人看管支架避免支架誤動作或人員誤操作,漏頂區域上方必須吊掛全斷面擋矸網防止上方滑落的煤矸傷人,進入機道人員必須先進行安全檢查站在支架可靠支撐的位置下觀看。

(2)確定漏頂處已經穩定后進行剎頂。先在支架與煤壁間架設單體順山抬棚,縮小支架端面距封堵漏貨空間。順山抬棚架設方法同處理較大片幫架設順山抬棚的方法相同。

(3)待順山抬棚架設牢固空間剎緊背實后,人員撤離工作面機道,由跟班管理人員檢查現場安全情況,確認具備開動前部輸送機的安全條件后通知輸送機司機開動前部刮板輸送機排貨。

(4)處理完畢后正常推采,待支架端面距縮短符合要求后回收單體、大鏈等材料。

三、安全技術措施

(一)一般規定

1、凡參加施工人員,在施工前必須認真學習本措施并簽字。

2、推溜前必須將貨清盡,推溜操作時,時刻注意溜子變化,不能生拉硬推,保證溜子平、直。移架前必須清凈推移導向桿滑道及架前、架間浮煤,以減少移架阻力。支架工必須控制好支架傾角,以免發生倒架現象。

3、加強工作面液壓支架的檢修工作。保證液壓支架不漏液、不竄液,泵站壓力達到30Mpa,保證液壓支架在良好的工作狀態下工作。

(二)進入機道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1、首先將采煤機、刮板輸送機停機閉鎖,派專人看管開關。

2、進入前溜子機道作業前,將工作地點及上方支架的伸縮梁、護幫板全部打出,上方嚴禁有人動支架或進行其它作業。

3、進前溜子機道前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撬掉可能冒落的煤矸。

4、在作業地點上方3m掛好防護擋矸網(金屬網),金屬網連接牢固,要能有效搭接溜子和支架前,將整個工作面隔斷。

5、人員進入前溜子機道內作業時精神集中,注意腳下,作業前為自己找好退路,由專人觀察頂板及煤壁情況,管理人員現場指揮。

6、作業前,備齊物料,工具齊全,作業人員要配合默契,操作熟練,動作迅速,做到穩中求快。

7、作業完畢,待人員全部撤離煤壁進入安全地點后,方可恢復生產。

(三)剎頂安全技術措施

1、剎頂作業必須由經驗豐富的老工人進行操作。

2、剎頂作業時必須由跟班領導現場指揮,并由專人觀察頂幫情況。

3、進入剎頂區域進行作業人員不得超過4人,能滿足作業要求即可;進入前清理好退路確保發生異常情況時能夠安全順利撤出危險區域。

4、剎頂工作時嚴禁動作工作面任何設備,嚴禁有人大聲喧嘩。

5、剎頂作業時所有工作人員必須站立在可靠支護下進行作業,嚴禁進入空頂區域。

(四)單體使用安全技術措施

1、人工向工作面運送單體支柱時,兩人相互配合好抬、放要一致、注意腳下。

2、架設順山抬棚時,單體用40大鏈綁牢,用連接環連接牢固,螺栓緊固到位。

3、在打設單體支柱時人員要相互配合好,進行遠距離操作(3m以外),注液時注液槍給液時控制好速度。

4、單體支柱的防倒繩必須用8#鉛絲拴綁牢固。

5、使用的單體支柱必須完好,單體支柱有彎曲、變形、自卸、外觀缺損的不準使用。

6、注液槍與單體支柱的注液口必須連接牢固方可向單體支柱內注入高壓液體。從三用閥注液口卸槍時必須在無壓的狀態下進行,注液槍不用時必須將接注液槍閥片打到零位。

7、在單體支柱卸載時出液口前方嚴禁站人。

8、工作面不使用的單體支柱必須擺放好,嚴禁亂放。

四、其他未盡事宜執行《回采作業規程》、《煤礦安全規程》和《煤礦安全操作規程》有關規定。

五、風險評估、危險源辨識及風險預控

風險分析評估?進機道維護頂板等作業時,一但工作地點上部有煤矸掉落、或前溜子開啟時,容易造成煤矸掉落、飛出傷人事故和機械事故。根據風險矩陣法,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取G6,造成的損失取B5,風險值為30,評估為重大風險。

危險源:

1、頂板有活石、煤壁片幫;?

2、有人誤操作啟動刮板輸送機;

3、頂板冒落矸石未發現或未及時撤出人員;

4、單體竄液或者單體不完好;

5、單體支柱或板梁、圓木捆綁不牢固;

6、剎頂不實;

7、液壓支架初撐力不足或支架不完好造成漏頂區域增大;

8、作業地點上方冒落矸石滾落至作業地點;

預控措施:

1、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及時拆除活石、活煤。

2、進入機道處理時必須保證工作面所有設備停電閉鎖并派專人看管開關。

3、進入機道作業前找好自己的退路,工作過程中派專人觀察頂幫情況,保證工作面所有設備處于停機狀態,嚴禁有人大聲喧嘩。

4、選用單體支柱時必須仔細檢查支柱的完好情況,不完好的或者外觀有變形破損的支柱嚴禁使用。

5、單體液壓支柱必須用40大鏈固定牢靠,架設的板梁圓木必須用8#鐵絲拴綁牢固。

6、順山抬棚架設完畢后必須將頂幫用剎桿剎緊背實。

7、必須保證液壓支架初撐力不低于24MP,加強支架的檢修力度確保支架完好。

8、作業時必須嚴格按照進入機道作業安全技術措施執行,工作地點上方3m范圍內必須吊掛可靠擋矸網。

篇2:剎頂安全技術措施

一、措施目的

北采011604綜放工作面現階段受構造影響工作面節理裂隙發育、煤壁松軟、片幫增大經常發生漏頂現象。為保證安全順利通過此破碎區域特制定此安全技術措施。

二、處理工作面較大片幫和工作面漏頂的方法

現階段煤壁較為松軟且節理發育,如遇周期來壓等特殊情況時存在片幫增大的危險嚴重時可能造成片幫、漏頂。推采過程中保證支架端面距不超過340mm,如片幫大于一個移架步距能超前移架的必須及時超前移架,頂幫破碎區域移架采用帶壓移架、少降快拉,必須安排經驗較為豐富支架工操作此處支架。

(一)、處理較大片幫的方法

工作面片幫較為嚴重,超前移架后仍不能使支架護幫板貼緊煤壁時,需架設順山抬棚,維護此段區域。在支架前梁下利用2條40大鏈捆綁單體,單體柱頭伸出支架前端,單體間架上4m板梁(漏貨嚴重時用圓木代替),板梁與單體捆綁牢固,使單體與板梁組成順山抬棚,抬棚緊貼工作面煤壁,并用剎桿將空隙處剎實。隨著工作面推進,支架端面距符合規定時方可回收順山抬棚。(見附圖一順山抬棚支護示意圖)

(二)、處理漏頂的方法

破碎區域推進時時常關注著工作面頂板和煤壁變化情況。發現工作面開始大量漏貨時必須及時停止采煤機和前部輸送機并閉鎖。

(1)待工作面漏頂處逐漸穩定不再有煤矸下落時,由跟班管理人員和有經驗的老工人進機道查看漏頂情況。進入機道時必須保證采煤機、前部輸送機停電閉鎖并嚴格按照進入機道作業安全技術措施執行,嚴禁動作工作面支架,由專人看管支架避免支架誤動作或人員誤操作,漏頂區域上方必須吊掛全斷面擋矸網防止上方滑落的煤矸傷人,進入機道人員必須先進行安全檢查站在支架可靠支撐的位置下觀看。

(2)確定漏頂處已經穩定后進行剎頂。先在支架與煤壁間架設單體順山抬棚,縮小支架端面距封堵漏貨空間。順山抬棚架設方法同處理較大片幫架設順山抬棚的方法相同。

(3)待順山抬棚架設牢固空間剎緊背實后,人員撤離工作面機道,由跟班管理人員檢查現場安全情況,確認具備開動前部輸送機的安全條件后通知輸送機司機開動前部刮板輸送機排貨。

(4)處理完畢后正常推采,待支架端面距縮短符合要求后回收單體、大鏈等材料。

三、安全技術措施

(一)一般規定

1、凡參加施工人員,在施工前必須認真學習本措施并簽字。

2、推溜前必須將貨清盡,推溜操作時,時刻注意溜子變化,不能生拉硬推,保證溜子平、直。移架前必須清凈推移導向桿滑道及架前、架間浮煤,以減少移架阻力。支架工必須控制好支架傾角,以免發生倒架現象。

3、加強工作面液壓支架的檢修工作。保證液壓支架不漏液、不竄液,泵站壓力達到30Mpa,保證液壓支架在良好的工作狀態下工作。

(二)進入機道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1、首先將采煤機、刮板輸送機停機閉鎖,派專人看管開關。

2、進入前溜子機道作業前,將工作地點及上方支架的伸縮梁、護幫板全部打出,上方嚴禁有人動支架或進行其它作業。

3、進前溜子機道前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撬掉可能冒落的煤矸。

4、在作業地點上方3m掛好防護擋矸網(金屬網),金屬網連接牢固,要能有效搭接溜子和支架前,將整個工作面隔斷。

5、人員進入前溜子機道內作業時精神集中,注意腳下,作業前為自己找好退路,由專人觀察頂板及煤壁情況,管理人員現場指揮。

6、作業前,備齊物料,工具齊全,作業人員要配合默契,操作熟練,動作迅速,做到穩中求快。

7、作業完畢,待人員全部撤離煤壁進入安全地點后,方可恢復生產。

(三)剎頂安全技術措施

1、剎頂作業必須由經驗豐富的老工人進行操作。

2、剎頂作業時必須由跟班領導現場指揮,并由專人觀察頂幫情況。

3、進入剎頂區域進行作業人員不得超過4人,能滿足作業要求即可;進入前清理好退路確保發生異常情況時能夠安全順利撤出危險區域。

4、剎頂工作時嚴禁動作工作面任何設備,嚴禁有人大聲喧嘩。

5、剎頂作業時所有工作人員必須站立在可靠支護下進行作業,嚴禁進入空頂區域。

(四)單體使用安全技術措施

1、人工向工作面運送單體支柱時,兩人相互配合好抬、放要一致、注意腳下。

2、架設順山抬棚時,單體用40大鏈綁牢,用連接環連接牢固,螺栓緊固到位。

3、在打設單體支柱時人員要相互配合好,進行遠距離操作(3m以外),注液時注液槍給液時控制好速度。

4、單體支柱的防倒繩必須用8#鉛絲拴綁牢固。

5、使用的單體支柱必須完好,單體支柱有彎曲、變形、自卸、外觀缺損的不準使用。

6、注液槍與單體支柱的注液口必須連接牢固方可向單體支柱內注入高壓液體。從三用閥注液口卸槍時必須在無壓的狀態下進行,注液槍不用時必須將接注液槍閥片打到零位。

7、在單體支柱卸載時出液口前方嚴禁站人。

8、工作面不使用的單體支柱必須擺放好,嚴禁亂放。

四、其他未盡事宜執行《回采作業規程》、《煤礦安全規程》和《煤礦安全操作規程》有關規定。

五、風險評估、危險源辨識及風險預控

風險分析評估?進機道維護頂板等作業時,一但工作地點上部有煤矸掉落、或前溜子開啟時,容易造成煤矸掉落、飛出傷人事故和機械事故。根據風險矩陣法,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取G6,造成的損失取B5,風險值為30,評估為重大風險。

危險源:

1、頂板有活石、煤壁片幫;?

2、有人誤操作啟動刮板輸送機;

3、頂板冒落矸石未發現或未及時撤出人員;

4、單體竄液或者單體不完好;

5、單體支柱或板梁、圓木捆綁不牢固;

6、剎頂不實;

7、液壓支架初撐力不足或支架不完好造成漏頂區域增大;

8、作業地點上方冒落矸石滾落至作業地點;

預控措施:

1、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及時拆除活石、活煤。

2、進入機道處理時必須保證工作面所有設備停電閉鎖并派專人看管開關。

3、進入機道作業前找好自己的退路,工作過程中派專人觀察頂幫情況,保證工作面所有設備處于停機狀態,嚴禁有人大聲喧嘩。

4、選用單體支柱時必須仔細檢查支柱的完好情況,不完好的或者外觀有變形破損的支柱嚴禁使用。

5、單體液壓支柱必須用40大鏈固定牢靠,架設的板梁圓木必須用8#鐵絲拴綁牢固。

6、順山抬棚架設完畢后必須將頂幫用剎桿剎緊背實。

7、必須保證液壓支架初撐力不低于24MP,加強支架的檢修力度確保支架完好。

8、作業時必須嚴格按照進入機道作業安全技術措施執行,工作地點上方3m范圍內必須吊掛可靠擋矸網。

篇3:電子政務網絡安全管理辦法

電子政務網絡安全管理辦法

  為加強我縣電子政務網絡安全管理工作,確保網絡安全運行,結合我縣的實際情況特制定電子政務網絡安全管理辦法。

  1、各單位網絡管理人員必須精心維護好單位的網絡設備,做到防塵、防熱、防潮、防水、防磁、防靜電等,以增加設備使用年限。縣政府辦將定期對各單位的網絡管理情況進行檢查,發現不能達到以上要求的單位,將對其進行通報批評,對由于管理人員疏忽造成網絡安全事故的,將追究相關管理員及單位領導責任。

  2、各聯網單位不得隨意更改政務網絡接入設備配置,不得擅自切斷電子政務網絡設備電源,不得擅自挪動相關設備和切斷、移動相關傳輸線路,不得擅自與其他網絡對接,不得隨意增加交換機、集線器以及接入信息點數量,如需進行以上變動,應向縣政府辦信息科提出申請,經批準后方可實施。

  3、各聯網單位要增強網絡安全意識,嚴禁登陸瀏覽黃色網站(網頁),禁止下載、使用存在安全隱患的軟件,不得打開來歷不明的電子郵件附件,不得隨意使用計算機文件共享功能,防止計算機受到病毒的侵入。

  4、工作時間禁止玩網游、下載電影及大型軟件,以保證本單位網絡速度。縣政府辦信息科將采取技術措施對互聯網出入口的數據進行監控,對發現的問題將在全縣范圍內進行通報,并按照相關規定嚴肅處理。

  5、政務網計算機使用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政務網信息與網絡安全的責任和義務,所有關于本單位網站、論壇、信息錄入等密碼要嚴格保密不得泄露,一旦泄露立即報政府辦信息科進行密碼修改。

  6、各接入單位應當定期制作計算機信息系統備份,備份介質實行異地存放。對可能遭受的侵害和破壞,應當制定災難防治預案。

  7、要配備計算機系統補丁升級和病毒防治工具,定期進行系統補丁升級和病毒檢查。使用新機、新盤及拷貝的軟件、數據,上機前應進行系統補丁升級和病毒檢查。

  8、辦工人員嚴禁下列操作行為:

  (1)非法侵入他人計算機信息系統和聯網設備操作系統;

  (2)未經授權對他人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和干擾,影響計算機信息系統正常運行;

  (3)故意制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程序;

  (4)將非業務用計算機或網絡擅自接入政務內網,將業務用計算機或網絡接入互聯網或其他非政府機關的網絡;

  (5)在政務網使用的計算機及網絡設備在未采取安全隔離措施的情況下同時連接政務網和其它網絡;

  (6)將存有涉密信息的計算機擅自連接國際互聯網或其他公共網絡;

  (7)擅自在政務網上開設與工作無關的網絡服務;

  (8)發布*、淫穢色情等有害信息;

  (9)擅自對政務網計算機信息系統和網絡進行掃描;

  (10)對信息安全事(案)件或重大安全隱患隱瞞不報;

  (11)擅自修改計算機ip或mac地址。

  9、在發生緊急事件時,為避免造成更大損失和影響,信息科有權或者要求有關部門采取以下措施:

  (1)拆除可能影響安全或有安全隱患的設備或部件;

  (2)隔離相關的終端、服務器或網絡;

  (3)關閉相關的終端、服務器或網絡;

  10、各節點單位要加強計算機病毒的防治工作,切實履行下列職責:

  (1)建立本單位的計算機病毒防治管理制度;

  (2)采取計算機病毒安全技術防治措施;

  (3)對本單位節點微機使用人員進行計算機病毒防治教育和培訓;

  (4)使用具有計算機信息與系統安全專用產品銷售許可證的網絡安全產品,定期檢測,做好殺毒軟件的升級,清除計算機信息系統中的計算機病毒,并備有檢測清除記錄;

  (5)禁止在政務網上使用來歷不明、可能引發病毒傳染的軟件;對于來歷不明的可能帶有計算機病毒的軟件應使用正版殺毒軟件檢查、殺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