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關于井下使用移動式空氣壓縮機安全措施

關于井下使用移動式空氣壓縮機安全措施

2024-07-18 閱讀 6599

一、空壓機在入井使用之前必須在地面檢查產品合格證和煤安標志以及防爆合格證,經過試車檢查,確保其各部件完好、保護齊全、潤滑油合格充足,方可入井。

二、空壓機在煤礦井下使用,應安置在通風良好,粉塵較少,無積水、滴水,較為整潔、寬敞、支護可靠的巷道內,最好安置在進風巷道。若安置在獨頭巷道或回風巷內時,工作場地的有害氣體、瓦斯和煤塵含量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相關規定。

空壓機的工作場地應處于安全位置,場地空間大小,以方便操作、維護保養和巷道運輸為原則,空壓機使用場所必須配備足夠的滅火器材,場地要干凈無油脂、無雜物。

三、空壓機運輸時,應單機運輸,禁止在空壓機前后拖掛其他車輛,特殊巷道、斜坡放運以相關安全措施為準。

四、操作人員熟悉所操作空壓機的結構、性能、工作原理、技術特征和各種安全保護裝置,能正確獨立操作,能處理空壓機的一般性故障。

司機必須經過專業的技術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操作,嚴格遵循說明書中的工作程序和安全注意事項及維護規范。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和工作崗位責任制,堅守工作崗位,遵守本操作規程及《煤礦安全規程》中的有關規定。

五、空壓機吸氣口必須設置過濾裝置。嚴禁使用超期潤滑油,嚴禁在潤滑油不足的情況下開機。不得隨意變更保護裝置的整定值,空壓機上所配的控制元件,安全保護裝置和儀表等出廠前均以調好,嚴禁亂擰亂動,必須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六、未盡事宜請按《煤礦安全規程》以及相關規程遵照執行。

唐家河煤礦機運科

2011年9月10日

篇2:空氣壓縮機:安全技術交底

1.固定式空氣壓縮機必須安裝平穩牢固,基礎要符合規定。移動式空氣壓縮機放置后,應保持水平,輪胎應契緊。

2.空氣壓縮機作業環境應保持清潔和干燥。貯氣罐須放在通風良好處,半徑15m以內不得進行焊接或熱加工作業。

3.貯氣罐和輸氣管路每兩年應作水壓試驗一次,試驗壓力為額定工作壓力的150%。壓力表和安全閥每年至少應校驗一次。

4.移動式空氣壓縮機拖運前應檢查行走裝置的堅固、潤滑等情況,拖行速度不超過20km/h。

5.曲軸箱內的潤滑油量應在標尺規定范圍,加添潤滑油的品種、標號必須符合規定。

6.各聯結部位應緊固,各運動部位及各部閥門開閉應靈活,并處于起動前的位置。

7.冷卻水必須用清潔的軟水,并保持暢通。

8.起動空氣壓縮機必須在無載荷狀態下進行,待運轉正常后,再逐步進入載荷運轉。

9.開啟送氣閥前,應將輸氣管道聯接好,輸氣管道應保持暢通,不能扭曲并通知有關人員后,才能送氣。在出氣口前不準有人工作或站立。儲氣罐應放置在通風的地方,嚴禁日光曝曬和高溫烘烤。

10.空氣壓縮機運轉正常后,各種儀表指示值,應符合原廠說明書的要求。

11.壓力表、安全閥和調節器等應定期時行校驗,保持靈敏有效。

12.貯氣罐內最大壓力不能超過銘牌規定,安全閥應靈敏有效。

13.進、排氣閥,軸承及各部件應無異響或過熱現象。

14.每工作2小時需將油水分離器、中間冷卻器、后冷卻器內的油水排放一次。貯氣罐內的油水每班必須排放一至二次。

15.發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立即停機檢查,找出原因待故障排除后,才能作業:①漏水、漏氣、漏電或冷卻水突然中斷;②壓力表、溫度表、電流表的指示值超過規定;③排氣壓力突然升高,排氣閥、安全閥失效;④機械有異響或電機電刷發生強烈火花。

16.運轉中如因缺水致使氣缸過熱而停機時,不能立即添加冷水,必須待氣缸體自然降溫至60℃以下才能加水。

17.電動空壓機電源電線安裝必須符合安全用電規范的要求,重復接地牢靠,觸電保護器動作靈敏。運轉中如遇停電,應立即切斷電源,待來電后重新啟動。

18.嚴禁用汽油或煤油洗刷曲軸箱、濾清器及氣缸和管道或其他空氣通路的零件,也不能用燃燒方法清除管道的油污。

19.停機時,應先卸去載荷,然后分離主離合器;再停止內燃機或電動機的運轉。

20.停機后,關閉冷卻水閥門,打開放氣閥,放出各級冷卻器和貯氣罐內的油水和存氣。當氣溫低于5℃時,應將各部件存水放盡后,才能離去。

21.使用壓縮空氣吹洗零件時,嚴禁將風口對準人體或其他設備。

22.工作完畢將貯氣罐內余氣放出。冬季應放掉冷卻水。

23.《建筑安裝工人安全技術操作規程》規定如下:第743條:輸氣管應避免急彎,打開送風閥前,必事先通知工作地點的有關人員。第744條:空氣壓縮機出氣口處不準有人工作。儲氣罐放置地點應通風,嚴禁日光曝曬和高溫烘烤。第745條:壓力表、安全閥和調節器等應定期進行校驗,保持靈敏有效。第746條:發現氣壓表、機油壓力表溫度表、電流表的指示突然超過或指示不正常,發生漏水、漏氣、漏電、漏油或冷卻液突然中斷,發生安全閥不停放氣或空氣壓縮聲響不正常等情況,而且不能調整時,應立即停車檢修。第747條:嚴禁用汽油或煤油洗刷曲軸箱、濾清器或其他空氣通路的零件。第748條:停車時應先降低氣壓。

24.現場補充交底內容:

篇3:空氣壓縮機操作:安全技術交底

1.空氣壓縮機的內燃機和電動機的使用應分別按照內燃機和電動機安全交底要求進行操作。

2.空氣壓縮機作業區應保持清潔和干燥。作為壓力容器,貯氣罐應放在通風良好處,要盡可能降低溫度,以提高儲存壓縮空氣的質量,要遠離熱源,距貯氣罐15m以內不得進行焊接或熱加工作業。

3.空氣壓縮機的進排氣管較長時,應加以固定,管路不得有急彎,以減少輸氣阻力;為防止金屬管路因熱脹冷縮而變形,對較長管路應設伸縮變形裝置。

4.貯氣罐和輸氣管路每三年應作水壓試驗一次,試驗壓力應為額定壓力的150%。壓力表和安全閥應每年至少校驗一次。

5.為保證空氣壓縮機的正常使用,在空氣壓縮機作業前必須按照以下要求進行檢查:

(1)燃、潤油料均添加充足;

(2)各連接部位緊固,各運動機構及各部閥門開閉靈活;

(3)各防護裝置齊全良好,貯氣罐內無存水;

(4)電動空氣壓縮機的電動機及啟動器外殼接地良好,接地電阻不大于4Ω。

6.空氣壓縮機應在無載狀態下啟動,啟動后低速空運轉,檢視各儀表指示值符合要求,運轉正常后,逐步進入載荷運轉。

7.輸氣管道輸送的壓縮空氣如果直接吹向人體,會造成人身傷害事故,輸氣膠管應保持暢通,不得扭曲,開啟送氣閥前,應將輸氣管道聯接好,并通知現場有關人員后方可送氣。在出氣口前方,不得有人工作或站立,防止壓縮空氣外泄傷人。

8.貯氣罐上的安全閥是限制貯氣罐內的壓力不超過規定值的安全保護裝置,作業中貯氣罐內壓力不得超過銘牌額定壓力,安全閥應靈敏有效。進、排氣閥,軸承及各部件應無異響或過熱現象。

9.每工作2h,應將液氣分離器、中間冷卻器、后冷卻器內的油水排放一次。貯氣罐內的油水每班應排放1—2次。

10.發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立即停機檢查,找出原因并排除故障后,方可繼續作業:

(1)漏水、漏氣、漏電或冷卻水突然中斷;

(2)壓力表、溫度表、電流表指示值超過規定;

(3)排氣壓力突然升高,排氣閥、安全閥失效;

(4)機械有異響或電動機電刷發生強烈火花。

11.運轉中,在缺水而使氣缸過熱停機時,如果立即注入冷水,高溫的氣缸體因驟冷收縮,容易產生裂縫而導致損壞。因此,應待氣缸自然降溫至60℃以下時,方可加水。

12.當電動空氣壓縮機運轉中突然停電時,應立即切斷電源,等來電后重新在無載荷狀態下起動。

13.停機時,應先卸去載荷,然后分離主離合器,再停止內燃機或電動機的運轉。

14.停機后,應關閉冷卻水閥門,打開放氣閥,放出各級冷卻器和貯氣罐內的油水和存氣,方可離崗。

15.在潮濕地區及隧道中施工時,對空氣壓縮機外露摩擦面應定期加注潤滑油,對電動機和電氣設備應作好防潮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