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履帶起重機行走跑偏故障原因分析維修措施

履帶起重機行走跑偏故障原因分析維修措施

2024-07-18 閱讀 6457

行走跑偏是履帶起重機的常見故障,造成行走跑偏的原因很多,特別是在工地上,因缺乏測量儀表和試驗裝置,分析起來比較困難。下面結合實例對履帶起重機的跑偏原因和判斷方法作一下介紹。

某一履帶起重機的故障現象為前進時向右跑偏,后退時不跑偏,且大油門時跑偏嚴重。

履帶起重機的行走系統主要由機械部分(包括驅動輪、導向輪、托鏈輪、支重輪、履帶)和液壓驅動部分組成。維修時,應本著先易后難的原則,先分析一下機械部分。

機械部分主要檢查兩個方面,一是兩條履帶是否平行;二是驅動輪、導向輪、托鏈輪、支重輪的中心線是否重合。這兩者的任何一方有問題,都會造成行走跑偏,但現象應是前進和后退都跑偏,而該車只是前進時跑偏,故可判定故障不是機械部分引起的。此時需對液壓部分進行分析。

當推動操縱手柄5時,操縱手柄向制動器1提供壓力油,打開制動器,同時,操縱手柄向主閥4提供壓力油,推動主閥閥芯動作,主閥向馬達2提供壓力油,馬達運轉,從而驅動行走減速機運轉,實現履帶起重機的行走。制動閥則起到停車液壓制動、下坡限速等作用。從整個行走液壓系統來看,馬達、制動閥、主閥和操縱手柄等元件中的任何一個出了故障,都會造成行走跑偏。根據經驗,故障率由高至低的順序為馬達、操縱手柄、主閥和制動閥,下面依次進行分析。

馬達的故障主要表現為內泄量大,若是右側的馬達內泄量大,容積效率降低,將會造成右側馬達轉速低于左側馬達,而這種情況將造成前進后退都向右跑偏,因此可判定不是馬達的故障。為證實這個判定,將右側馬達的泄油口打開,做行走試驗,發現液壓油從泄油口緩緩外溢,證明內泄量正常,可確認馬達沒有故障。

操縱手柄的常見故障為閥的內泄量大,提供給主閥的先導壓力偏低,造成主閥沒有完全開啟,輸送給馬達的液壓油流量小而造成跑偏。前進和后退由操縱手柄中的兩個獨立的閥芯控制,將操縱手柄控制前進、后退的兩個出油口調換,若是出現后退跑偏、前進時不跑偏的現象,則證明操縱手柄有故障。調換后試驗,發現依然是前進時向右跑偏,后退時不跑偏,說明不是操縱手柄的問題。

主閥的常見故障為閥內泄漏量大,造成流量損失大;或液壓系統不清潔,造成閥芯卡滯,閥口開啟不完全,流量小。因前進和后退均由主閥中的同一閥芯完成,若是閥內泄漏量大,前進和后退都應跑偏,因此可判定主閥內泄漏量大的故障可能性很小。為分析主閥閥芯是否卡滯,調換一下管路,將控制左馬達的主閥出油口接到右馬達,控制右馬達的主閥出油口接到左馬達,若主閥有問題,跑偏方向將改變,行走試驗后故障現象沒有變化,可證明主閥并無問題。

制動閥的常見故障為閥內泄漏量大或閥芯動作不到位。若是閥內泄漏量大,前進和后退都應跑偏,經判定閥內泄漏量大的故障可能性很小。若閥芯被雜物卡滯或閥內節流口堵塞導致閥芯動作不到位,閥口開度小,液壓油通過量小,而造成跑偏,大油門時壓力和流量損失大,跑偏就會嚴重。

為此,在左、右主閥的進油口(P口)各接一測壓表做行走試驗,發現后退時左、右壓力基本一樣。但前進時若是小油門,左、右壓力相差不大;若是大油門,右邊壓力比左邊高出幾兆帕,這說明制動閥控制前進方向的閥芯動作不到位,通油不暢。小油門時液壓油流量小,壓力和流量損失較小,大油門時的壓力和流量損失較大,故而造成前進時向右跑偏,后退時不跑偏,且大油門時跑偏嚴重的故障現象。

拆檢制動閥,發現控制前進方向的節流口被雜物堵塞,清洗后故障隨即消失。

由以上分析可知,對于履帶起重機的行走跑偏故障,原因很多,可全盤考慮各種可能因素,然后逐項分析判定,并通過測量和試驗來確認,逐項排除,以找到真正的原因。

篇2:履帶式起重機操作規程(3)

履帶式起重機操作規程(三)

一、操作手必須了解該機的結構、原理、及性能,做到“四懂”、“三會”,持證上崗。

二、嚴格執行履帶式起重機行駛時的有關規定:

1、通過松軟道路及鐵路、水管、電纜時,應鋪設木板。

2、不得快速行走,轉彎時不得過急,角度過大時,可分幾次轉變,每次轉彎角度不得超過20°以防鏈軌脫落或翻車。

3、長距離行駛時,對行走機構要進行定時的檢查保養,轉盤、起重臂卷揚機制動器必須剎住,以防脫滑和下落。

三、開車前準備工作中注意事項:

1、根據吊裝現場的實際情況,確定起重機擺放位置,如地面松軟,應夯實,并用枕木沿履帶橫向鋪平或鋪鋼板:對工作有效半徑和有效高度范圍內的障礙物應予以清除,以免發生碰撞事故。

2、起重機啟動前,應先松開離合器,各操作手柄處于空擋位置上,方可啟動。

3、發動機啟動后,必須檢查各儀表、傳動裝置、制動器和保險裝置,并須經空載運轉確認安全可靠后,方可工作。冬季操作前須按規定預熱各傳動機構。

四、工作中注意事項:

起吊重物時,速度要均勻,轉動及下落要低擋慢速輕放,嚴禁忽快忽慢和自由落構。

2、起吊重大及易滑物體時,在物體吊離地面10-50cm時,要仔細檢查索具、綁扎是否安全牢固,制動器是否靈活可靠,機身是否穩定,確認情況良好后方可起吊。

3、禁止在斜坡進行吊裝作業。嚴格執行公司“十不吊”的規定,做到超負荷不吊,斜掛不吊,無旗無哨無人指揮不吊,繩子打結不吊,埋入地下物體不吊,吊物上站人不吊,吊物綁捆不牢不吊,六級以上強風、大霧等視線不表不吊,起重機占位基礎不牢不吊,遠離物體拖拉不吊。

4、兩臺起重機抬吊同一重物時,必須統一指揮,兩機動作配合要協調,升降速度應一致;分抬重物時,起重機分擔的負荷不得超過該機允許額定荷重的80%。

5、滿負荷工作時起重臂變幅不允許超過75度

6、在架空輸電線路附近工作時,不論何種情況下,起重臂鋼絲繩、重物等與架線距離不應小于下列規定,以防觸電;

輸電線路的電壓14千伏

以下14-20千伏≥60KV電話線

與架線的距離1.5米2米0.01(V-50)+31.5米

五、履帶式起重機裝車注意事項:

履帶式起重機裝拖車時,履帶要對準拖車跳板,爬坡應小15°

必須剎住各部制動器,并用墊木將履帶墊緊,不得前后竄動,尾部配重用枕木墊起、起重臂放于零位、墊牢、然后用繩索綁扎固定。

六、吊裝工作完畢后的安全注意事項:

每天工作完畢,應將吊鉤升起(如采用氣壓制動器或油壓制動器則應將吊鉤放下),起重臂停放在40-55度之間,如遇大風,起重臂應順風停放,各部制動系統剎住,操作桿放在空擋位置,做好清潔及例保工作,填寫運轉記錄。

七、補充說明:

起重機操作手除了遵守以上安全操作規程以外,還應嚴格按照本設備的《使用說明和維護說明書》進行操作和維護。

篇3:履帶起重機安全操作管理規定

1、一般規定

①司機必須遵守本規程有關規定。

②起重機作業場地應平整堅實,如地面松軟,應夯實后用枕木橫向墊于履帶下方。起重機工作、行駛與停放時,應按安全技術措施交底的要求與溝渠、基坑保持安全距離,不得停放在斜坡上。

③夜間操作必須有足夠的照明設備,遇有惡劣氣候必須遵守本規程三十。1.⑤條規定。

④新購置或新大修的起重機使用前必須經過檢查、試吊,如靜載試驗(最大起重量加25%)及動載試驗(最大起重量加10%),確認合格后方可使用。

⑤操作前應對傳動部分試運轉一次,重點檢查安全裝置、操縱裝置、制動器和保險裝置、鋼絲繩及連接部位應符合規定。燃油、潤滑油、冷卻水等充足,各連接件無松動。

⑥啟動前應將主離合器脫開,將各操縱桿放在空擋位置。

⑦內燃機啟動后應檢查各儀表指示值,待運轉正常再連接主離合器,進行空載運轉,確認正常,方可作業。

⑧起重機卷筒上的鋼絲繩在工作時應排列整齊,鋼絲繩在卷筒上至少應保留3圈余量。

⑨起重機械在最大工作幅度和高度以外3m范圍內,不得有障礙物,特殊情況必須采取有效安全措施。

⑩加油時附近嚴禁煙火,油料著火嚴禁澆水,應用泡沫滅火器、沙土或濕麻袋等物撲滅。

2、安全操作

①操作時必須遵守本規程三十。1.④和三十。1.⑦的規定。

②作業時變幅應緩慢平穩。嚴禁在起重臂未停穩前變換擋位,滿載荷或接近滿載荷時嚴禁下落臂桿。

③重物起吊離地lO-50cm時,應檢查機身穩定性,制動靈活可靠,綁扎牢固,確認后方可繼續作業。起吊重物下方嚴禁有人停留或行走。

④作業時臂桿的最大仰角不得超過說明書的規定。無資料可查時,不得超過78'.

⑤起重機在滿負荷或接近滿負荷時,嚴禁同時進行兩種操作動作和降落臂桿。

⑥起吊重物左右回轉時,應平穩進行,不得使用緊急制動或在沒有停穩前作反向旋轉。起重機行駛時,回轉、臂桿、吊鉤的制動器必須剎住。

⑦起重機需帶載荷行走時,載荷不得超過額定起重量的70%.行走時,吊物應在起重機行走正前方向,離地高度不得超過50cm,行駛速度應緩慢。嚴禁帶載荷長距離行駛。

⑧轉彎時,如轉彎半徑過小,應分次轉彎(一次不超過150)下坡時嚴禁空檔滑行。

⑨雙機抬吊重物時,應使用性能相近的起重機。抬吊時應統一指揮,動作應協調一致。載荷應分配合理,單機荷載不得超過額定起重量的80%.

3、停機后檢查

①起重機轉移工地應用長板拖車運送。近距離自行轉移時,必須卸去配重,拆短臂桿,主動輪在后面,回轉、臂桿、吊鉤等必須處于制動位置。

②起重機通過橋、管道(溝)前,必須按安全技術措施交底,確認安全后方可通過。通過鐵路、地面電纜等設施時應鋪設木板保護,通過時不得在上面轉彎。

③作業后臂桿應轉至順方向,并降至400-600之間,吊鉤應提升到接近頂端的位置。各部制動器都應保險固定,操作室和機棚應關門上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