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電動工具管理使用檢查維修安全技術標準規程
1分類
工具按觸電保護分為:
Ⅰ類工具--工具在防止觸電的保護方面不僅依靠基本絕緣,而且它還包含一個附加安全預防措施,其方法是將可觸及的可導電的零件與已安裝的固定線路中的保護(接地)導線連接起來,以這樣的方法來使可觸及的可導電的零件在基本絕緣損害的事故中不成為帶電體。
Ⅱ類工具--工具在防止觸電的保護方面不僅依靠基本絕緣,而且它還提供雙重絕緣或加強絕緣的附加安全預防措施和設有保護接地或依賴安裝條件的措施。
Ⅲ類工具--工具在防止觸電的保護方面依靠由安全特低電壓供電和在工具內部不會產生比安全特低電壓高的電壓。
2對軟電纜或軟線的安全要求:
2.1Ⅰ類工具的電源線必須采用三芯(單項工具)或四芯(三相工具)多股銅芯橡皮護套軟電纜或護套軟線。其中,綠/黃雙色線在任何情況下只能用作保護接地或接零線。
2.2工具的軟電纜或軟線不得任意接長或拆換。
3對插頭、插座的安全要求
3.1工具所用的插頭、插座必須符合相應的國家標準。帶有接地插腳的插頭、插座的插合時應符合規定的接觸順序,防止誤插入。
3.2工具軟電纜或軟線上的插頭不得任意拆除或調換。
3.3三級插座的接地插孔應單獨用導線接至接地線(采用保護接地的)或單獨導線接至地線(采用保護接零的)不得在插座內用導線直接將零線與地線連接起來。
4檢查和維修
4.1工具在發出或收回時,必須由保管人員進行日常檢查。
4.2工具必須由專職人員按以下規定進行檢查。
4.2.1每季度至少全面檢查一次。
4.2.2在濕熱和溫度差變化大的地區還應相應縮短檢查周期。
4.3工具的日常檢查至少應包括以下項目:
4.3.1外殼、手柄有否裂縫和破損。
4.3.2保護接地線或接地零線連接是否正確、牢固可靠。
4.3.3軟電纜或軟線是否完好無損。
4.3.4插頭是否完整無損。
4.3.5開關動作是否正常、靈活、有無缺陷、破裂。
4.3.6電氣保護裝置是否完好。
4.3.7機械保護裝置是否完好。
4.3.8工具轉動部分是否靈活無障礙。
4.4工具的定期檢查,除4.3條的規定外,還必須測量工具的絕緣電阻,絕緣電阻應小于表1規定的數值。
4.5長期放置不用的工具,在使用前必須測量絕緣電阻。如果絕緣電阻小于表1規定的數值,必須進行干燥處理和維修,經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4.6工具如有絕緣損壞、軟電纜或軟線護套破裂、保護接地或接零線脫落、插頭插座裂開或有損于安全的機械損傷等故障時,應立即進行修理,在未修復前不得繼續使用。
4.7非專職人員不得擅自拆卸和修理工具。
4.8在維修時,工具內的絕緣襯墊、管套等不得任意拆除、調換或漏裝。
4.9工具的電氣絕緣部分經修理后,必須進行下列測量和試驗。
4.9.1絕緣電阻測量按表1。
測量部位
絕緣電阻(MΩ)
Ⅰ類工具帶電零件與外殼之間
Ⅱ類工具帶電零件與外殼之間
Ⅲ類工具帶電零件與外殼之間
2
7
1
4.9.2絕緣耐壓試驗按表2
試驗電壓的施加部位
試驗電壓(V)
Ⅰ類工具
Ⅱ類工具
Ⅲ類工具
帶電零件與殼體零件之間僅由基本絕緣與帶電零件隔離由加強絕緣與帶電零件隔離
380
2800
950
注:絕緣耐壓試驗的時間維持1分鐘。
4.9.3工具如果不能修復,必須辦理報廢銷帳手續。
篇2:高校校園環境綠化養護服務內容及技術標準
高校校園環境物業服務內容及技術標準:綠化養護
二、綠化養護:
(一)管理內容:
1、做好綠化日常養護工作(修剪、松土、施肥、澆水、打藥、除雜草、割草、刷白水等工作)。
2、做好樹木枯枝修剪,樹木傾斜扶正支撐工作。
3、做好影響交通視線、行人走路、路燈照明、架空電線、房屋墻面屋面等樹枝修剪工作。
4、做好校園花壇花卉更換、養護工作。
5、做好名木古樹養護管理工作(修剪枯枝、補樹洞、松土、施肥等)。
6、做好學校重大活動相關保障工作。
7、做好災害氣候應急搶險工作(臺風、暴雨、大雪、干旱等)。
8、配合校綠委會做好相關工作。
9、做好校方交給其他工作。
(二)技術標準:
技術標準按A、B、C三類實施不同的技術標準
A、核心區域:
1、草坪修剪每月3次,草坪高度不得超過10cm;其它草地每月2次,草坪上無雜草;花木及草坪施肥每年4次,每萬平方米平均每次用肥量500kg,需由校方驗證;防病治蟲每年5次,不允許出現嚴重病蟲災害情況。
2、每周巡查一次樹木枯枝、枯樹及時修剪清理;樹木傾斜倒伏半天內解決并及時清理廢舊支撐;綠化養護作業時安全文明施工并做到工完場清。
3、馬路邊影響行人的樹枝以及影響車輛交通的樹枝必須及時修剪,發現后在半天內解決。
4、校園花壇花卉更換、養護工作,每年更換3次,必須保證"五一"節、"十一"節有花。
5、名木古樹養護管理工作(修剪枯枝、補樹洞、松土、澆水、施肥、打藥、刷白水等),并做好日常臺賬記錄工作,每周巡查一次,發現異常及時匯報。
6、必須做好學校重大活動相關保障工作。
7、積極做好災害氣候綠化應急搶險工作(干旱、臺風、暴雨、大雪等)。
8、配合校綠委會做好相關工作。
9、做好校方交給其他工作。
B、重點區域:
1、草坪修剪每月2次,其它草地每月1次;花木及草坪施肥每年3次,每萬平方米平均每次用肥量500kg,需由校方驗證;防病治蟲每年4次,不允許出現嚴重病蟲災害情況。
2、每半月巡查一次樹木枯枝、枯樹及時修剪清理;樹木傾斜倒伏3天內解決并及時清理廢舊支撐;綠化養護時做到安全文明施工并做到工完場清。
3、馬路邊影響行人的樹枝以及影響車輛交通的樹枝必須及時修剪,發現后在一天內解決。
4、校園花壇花卉更換養護工作,每年更換2次,必須保證"五一"節、"十一"節有花。
5、名木古樹養護管理工作(修剪枯枝、補樹洞、松土、澆水、施肥、打藥、刷白水等),并做好日常臺賬記錄工作,每半月巡查一次,發現異常及時匯報。
6、必須做好學校重大活動相關保障工作。
7、積極做好災害氣候綠化應急搶險工作(干旱、臺風、暴雨、大雪等)。
8、配合校綠委會做好相關工作。
9、做好校方交給其他工作。
C、一般區域:
1、草坪修剪每月1次,其它草地每月1次;花木及草坪施肥每年2次,每萬平方米平均每次用肥量500kg,需由校方驗證;防病治蟲每年3次,不允許出現嚴重病蟲災害情況。
2、每月巡查一次樹木枯枝、枯樹及時修剪清理;樹木傾斜倒伏1周內解決并及時清理廢舊支撐;綠化養護作業時做到文明安全施工并做到工完場清。
3、馬路邊影響行人的樹枝以及影響車輛交通的樹枝必須及時修剪,發現情況后在兩天內解決。
4、校園花壇花卉更換養護工作,每年更換1次,必須保證"五一"節、"十一"節有花。
5、名木古樹養護管理工作(修剪枯枝、補樹洞、松土、澆水、施肥、打藥、刷白水等),并做好日常臺賬記錄工作,每半月巡查一次,發現異常及時匯報。
6、必須做好學校重大活動相關保障工作。
7、積極做好災害氣候綠化應急搶險工作(干旱、臺風、暴雨、大雪等)。
8、配合校綠委會做好相關工作。
9、做好校方交給其他工作。
篇3:喬灌木種植養護技術標準規范
一.種植前的準備
喬灌木種植前,應做好如下的準備工作:
1.1準備好種植場地,包括平整、換土、施底肥、噴水等;
1.2選定種植數量(棵數)、間距、地段、甬路與小品搭配;
1.3明確種植目的、意圖,作出種植設計或方案;
1.4落實樹種來源和運輸方式;
1.5明確開竣工時間與種植后的崗位責任;
1.6其他準備工作及有關事項。
二.種植與養護
喬灌木的種植,通常應包括如下環節。
2.1種植時間
樹木是有生命的機體,其生命活動與氣候有著密切的關系,一般是夏季生命活動最旺盛,冬季最微弱或近乎休眠狀態,一般應選擇樹木生命活動最微弱的時間進行移植才最有利于樹木成活。
在我國北方春季種植比較適宜,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中下旬適合種植大部分落葉樹和常綠樹。此外由于常綠樹在夏季高溫期有一個短暫的休眠期,也可在7、8月份的雨季中種植,時間宜選擇在下過一兩場透雨之后,另外一些耐寒、耐旱的樹種也可選擇在秋季樹木落葉后種植。
2.2定點放線
定點放線是在現場標定綠化的范圍和各苗木種植的位置及株距,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由施工人員按設計圖線自行進行,如果地下障礙物多,管線復雜,或施工人員無定點放線經驗,可請設計人員或市政勘測人員到現場進行放線、驗線。
2.3掘苗
苗木質量的好壞是保證植樹成活的關鍵。為提高種植成活率,達到滿意的綠化效果,在種植前應對苗木進行嚴格的選擇。::苗木選擇的一般標準是在滿足設計規格和樹形的條件下,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樹形端正,根系發達。苗木選定后應在其上做出標記以免掘苗時發生差錯。
掘苗時,要保證苗木根系完整。露根喬、灌木根系的大小一般應根據掘苗現場株行距及樹木高度、干徑而定。一般喬木根系為樹木胸徑的10倍左右;灌木根系為樹木高度l/3左右。
裸根起苗時應盡量保留較大的根系,留些宿土。土球起苗時應視當時當地的氣候情況及苗木成活能力來決定土球的大小,難成活的苗木要適當加大土球尺寸,掘出時土球應保證完好,包裝時要嚴密,土球底部不能漏土。
2.4運輸
苗木裝車運輸前應先進行粗略的修剪,以便運輸過程減少苗木的水分蒸騰。裝車時灌木可直立裝車,落葉喬木應根部向前,樹梢向后,排列整齊,裝運2m以下的土球苗木可以立放,2m以上的應斜放,土球向前,樹干向后。苗木在整個裝車、卸車、運輸過程中,都應保證樹木的根系、樹冠、土球的完好,不應折斷樹枝,擦傷樹皮,損傷根系。
苗木運到現場后,應馬上種植,如不能及時種植,可臨時將根部填土覆蓋。也可在陰涼背風處進行假植,將苗木碼放在寬1.5~2m、深0.4m的溝中,填土覆蓋根部,適量澆水保持土壤溫度,假植期間還應注意防治病蟲害。
2.5種植
在已經確定的種植位置上挖植樹坑,坑徑大小應根據種植樹木的規格和土質來確定,土質不好時坑徑應適當加大1~2倍,一般坑徑為樹木根系或土球直徑加20~30cm。坑壁應直上直下,否則易造成窩根或填土不實的現象。現場土質不好時應換填無雜質的砂質土壤,還可在坑底施用一些肥效高的基肥。
苗木種植前應對樹冠、根系進行適當的修剪,以減少水分蒸騰,保證樹姿良好,有利樹木成活。修剪時應注意保持自然樹形,一般不宜多剪,只剪去傷枝病枝即可,剪口要保持平滑。
苗木修剪后即可進行種植。裸根喬、灌木的種植方法一般為一人用手將樹干扶直放入坑中,另一人將準備好的好土填入坑中,填入一半時用手將苗木提起,使根莖相接處與地面相平,這樣樹根不易卷曲窩根,然后將土踏實,繼續填入好土直到略高于地坪為止,并做好澆水用的土堰。種植帶土球樹木時,應注意使坑深與土球高度相符,以免來回搬動土球。填土前須將包扎物除去,填土后充分壓實,但不宜損壞土球。
2.6種植后的養護
種植較大的喬木時,種植后應設支柱支撐,以防澆水后大風吹倒苗木,支撐方法見下圖所示。
養護的重要環節是樹木種植后24h內,必須澆上第一遍水,而且水要澆透,使泥土充分吸收水分與樹根部緊密結合,以利根部的發育。::在我國北方氣候較干燥的地區,種植后的10d以內應連續澆水3~5遍;在南方如果天晴無雨,也應在種植后的一星期內澆水2~3遍。每棵樹木澆水量的多少見下表所示。
在澆水滲入后,應及時中耕扶直歪斜樹木并行封堰。封堰時要用細土,如土中含有磚石、樹根等物要撿出,封堰時要使泥土略高于地面。在北方,如秋季種植,還應在樹基周圍堆成30cm高的土堆,以保持土壤水分和防止風吹動樹木,使根系松動影響成活。(見下表)
三.整形、修剪
喬、灌木整形、修剪的目的是通過修剪促進樹木的生長,減少傷害,培養樹形,使其造型美觀,形態逼真。方式有自然式修剪、人工式修剪以及自然和人工混合式三種。
3.1整形
、修剪作業程序
3.1.1根據樹木分枝的特點、觀賞功能的需要、自然條件等因素選擇修剪方式。
3.1.2了解不同類型樹木的修剪要點及技術規范要求。
3.1.3修剪前要仔細觀察,按因地制宜、因樹修剪的原則,做到合理修剪。
3.1.4剪下的樹條要及時集中清運。
3.2.注意事項
3.2.1綠籬在1~3季度生長期修剪;喬木應在休眠期或秋季修剪。
3.2.2綠籬每年至少修剪四次,造型每年六次;喬木每年一至兩次。
3.2.3九里香、福建茶等綠籬灌木新長枝不超過1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