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S小區設備綜合管理標準作業程序

S小區設備綜合管理標準作業程序

2024-07-18 閱讀 7242

小區設備綜合管理標準作業程序

一、目的

從總體上確立物業各類設備的管理要求,確保各類設備管理工作的統一、完整和完善。

二、適用范圍

適用于物業部管理的各類設備的綜合管理工作。

三、職責

1、工程部負責所轄小區的各類設備的日常管理工作。

2、公司辦公室負責各類設備的檔案的管理工作。

四、程序要點

1、設備檔案的建立要求

(1)工程部在接管物業后一周內應將管轄范圍內的所有設備建立臺賬(見附表),并在建檔后的3個工作日內將臺賬移郊交公司辦公室存檔。

(2)工程部應在接管物業后一周內將所轄物業內的所有設備進行設備標識及設備編號:

所有設備應單機單臺或按功能系統進行"設備標識";

"設備標識"用標牌形式予以實施,標牌應有下列內容:

--設備名稱;

--設備編號。

設備編號按下列規則編制:

設備流水號(01,02…)

設備名稱縮寫(取漢語拼音字頭)

物業點編碼

注意事項:1設備流水號按物業點的設備總數流水編制。

2、同類型同系統設備的流水號碼應保持相對的集中和連續性。

標識的制作規范:

--標識材質用金屬薄板制作,表面拋光呈本色;

--設備編號凹形字體,涂黑色磁漆;

--尺寸長×寬×厚為70mm×20mm×1mm。

3所有設備應按單機單臺或功能系統建立《設備卡》。

4設備臺賬應保持與設備現行狀態一致,為此,設備管理人員應將諸如設備封存、停用、限制使用范圍、調遷、報廢和更換零部件及檢修情況及時分別在設備臺賬或設備卡片上予以登錄。

5《設備臺賬》和設備出廠原件(合格證、說明書、保修協議等)統一由公司辦公室保存。物業部保存復印件。

2、設備的日常操作、運行、維修保養管理

詳見工程部各類設備操作、運行、維修保養管理標準作業程序。

3、設備的購置管理

1設備的購置包括原有設備的更新和新添設備的購置。

2設備購置應遵循滿足服務提供需要的原則。

3設備購置的資金來源按相關法規或規定執行。

4設備更新需在原設備辦理了報廢手續后進行。

5新添設備由工程部提出服務用途或配套功能以及主要技術指標的需求。

6采購設備應遵循《采購管理標準作業程序》的相關規定進行采購。

7采購設備到達公司后,由工程部進行清點核對,接收相關資料,并組織安裝調試或試運行。符合要求的,辦理驗收手續;不符合要求的,按合同或公司相關規定辦理。

8經驗收符合要求的采購設備按本條例相關規定納入臺賬,建立卡片等進行日常管理。

4、設備狀態標識

1工程部應對設備狀態進行標識,以防止因設備誤操作造成人員傷害和設備損壞。

2設備狀態分為運行、備用、停用、封存、報廢、檢修及嚴禁合閘等。

3正常運行中的設備可不予標識。

4標識的方式方法:

設備狀態用標識牌進行標識,標識牌用300mm×150mm×3mm(長×寬×厚)的白色塑料板制作,字體為紅色一毫米塑料板粘于底板上;

設備狀態標識牌應在設備狀態確定后,由設備操作人員及時懸掛于應鄧標識設備的顯眼位置;

設備狀態改變,標識應隨之改變。

5、設備的停用和封存

1發現下列情況之一,設備應予停用或封存:

多余設備,含服務提供有再需要的設備;

設備功能已不能滿足提供服務需要的設備。

2停用或封存的設備應采用適當措施防止銹蝕、碰磕和其他形式對其狀態的損壞。

3工程部應定期(如一個季度)對停用或封存的設備進行檢查,以保持其適用性。

4設備主管人員應填寫設備停用或封存的報批單,經管理處主任批準后實施。

6、設備的報廢

1無修復價值的設備應予報廢。

2報廢設備應由工程部組織鑒定。參與鑒定的人員應包括:設備主管運行人員/管理處主任等。

3設備主管人員應填寫《設備報廢審批表》,經公司總經理批準后實施。

4需報廢設備在未獲得批準、實施前,應懸掛"待報廢"標識。

5報廢設備應及時撤離原安裝或使用場所,未撤離前應懸掛"報廢"標識。

6機電處應將批準的《設備報廢審批表》報公司財務部一份。

7、紅旗機房評比

1工程部主管負責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對各類機電設備房進行流動紅旗評比。

2評比內容:地面潔凈度、墻面潔凈度、門窗潔凈度完好狀況、管道潔凈完好狀況、設備表面潔凈度、設備性能完好狀況、檢修保養記錄、室內其他設備狀況、總體印象。

五、記錄

1、《設備臺賬》

2、《設備卡》

3、《采購設備驗收表》

4、《設備停用/封存/報廢/審批表》

5、《設備定點管理檢查表》

六、相關支持文件

工程部所有標準作業程序

篇2:工藝設備投運前安全審查管理標準

1目的

本標準規定了工藝設備投運前安全審查(PSSR)(工藝安全管理的重要要素之一)的實施、職責和管理要求。審查目的是在工藝設備投運之前確定和提出所有影響工藝設備安全運行的因素,并確保:

a)工藝設備按照設計的要求建設安裝;

b)所有保證工藝設備安全運行的程序準備就緒;

c)操作與維護工藝設備的人員得到足夠的培訓;

d)必要的工藝設備安全信息得到更新;

e)所有工藝安全分析提出的改進建議得到落實和合理的解決。

2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

a)新、改、擴建的工藝設施設備;

b)重大工藝設備變更項目;

c)工藝設備的停產檢修。

3定義

3.1重大工藝變更項目

對工藝設備同時進行多項硬件上的變更、更新與裝配,引起工藝安全信息變化的項目。重大工藝變更項目往往是需要部分或全部停產才能進行的項目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

3.2投運前解決項目(即:必改項)

在做投運前安全審查時發現的,可能在工藝設備投運過程中或之后引起嚴重危害、影響操作和維護安全,風險級別屬Ⅰ級和Ⅱ級(參見工藝安全分析管理標準),且必須在投運之前解決的缺陷。

3.3投運后解決項目(即:遺留項)

在做投運前安全審查時發現的,不影響工藝設備投運安全,風險級別屬III級和IV級并已經采取監控措施,可以在投運后解決的缺陷。

3.4區域負責人

區域負責人是指由油田公司或各單位指定,對要投運工藝設備的生產安全負責的管理人員。如,作業區經理、事業部生產經理等。

4職責

4.1區域負責人

1)組建投運前安全審查小組;

2)組織制定投運前安全審查清單;

3)落實投運前安全審查所需要的專業人員和資源;

4)保證所有員工接受關于投運前安全審查標準的培訓;

5)主持投運前安全審查預審和審議會議;

6)審查所有必改項的解決方案;

7)在完成所有必改項后批準工藝設備的投運;

8)跟蹤落實所有遺留項的完成。

4.2投運前安全審查小組組長

投運前安全審查小組組長由區域負責人指定,一般由作業區生產經理或總工程師擔任,其職責是:

1)組織投運前安全審查的具體實施,對審查質量負責;

2)安排投運前安全審查小組成員的任務與進度;

3)監督檢查所有必改項的整改實施;

4)完成投運前安全審查所需要的文件記錄。

4.3工藝安全管理協調員

根據項目實施的管理權限由事業部或油田公司指定該項目的工藝安全協調員。工藝安全管理協調員應具備以下條件:

1)通過工藝安全與風險管理培訓;

2)通過工藝安全分析方法培訓;

3)熟悉工藝安全分析方法;

4)通過工藝設備投運前安全審查培訓者培訓。

工藝安全管理協調員的職責:

1)協調與指導生產單位制定投運前安全審查清單;

2)組織進行投運前安全審查實施方法的培訓;

3)保證投運前安全審查的執行過程符合油田公司相關規定;

4)整理投運前安全審查的有關文件并歸檔。

5管理要求

5.1符合本標準適用范圍的所有項目必須進行投運前安全審查。

5.2投運前安全審查小組的成立

投運前安全審查小組組長應當分配各個組員在實施投運前安全審查過程中所負責的專項審查內容和職責。投運前安全審查小組至少應當由以下專業人員組成:

1)工藝技術;

2)設備管理;

3)HSE管理;

4)工藝設備操作;

5)工藝設備維修;

6)電氣儀表(必要時)。

如果本區域技術力量不能滿足專項審查的需求,由區域負責人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請專業人員支持。

5.3投運前安全審查小組應結合工藝設備的特點和工藝安全管理協調員一起制定一個綜合的投運前安全審查清單(可在附錄的安全審查清單的基礎上增加內容)。審查清單至少應包括:

1)需要完成的工藝安全信息的更新項目;

2)確認工藝設備的建設與安裝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3)確認所有保證工藝設備投運與操作安全的程序已經準備就緒,并分發給相關人員,包括投運方案、操作、維修程序及安全規章;

4)確認已經對員工進行了投運方案、操作、維修程序及安全規章的培訓;

5)確認必要的設備測試與檢查項目、檢查程序以及檢查的頻次符合要求;

6)確認所有其它必要的輔助系統已經就緒;

7)確認應急預案的符合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5.4投運前安全審查的計劃

區域負責人和投運前安全審查小組應召集所有組員舉行一個預審會議。預審會議內容包括:

1)安全審查組長應當向投運前安全審查小組介紹整個項目的概況;

2)審查并根據工藝設備的特點適當調整投運前安全審查清單的內容;

3)安全審查組長將任務分配給組員;

4)制定一個實施投運前安全審查的進度計劃;

5)確定與工程設計、施工等相關方的協調機制。

5.5投運前安全審查的實施

投運前安全審查小組成員應當根據在預審會上確定的投運前安全審查清單對工藝設備進行逐項審查評估。

1)評估應包括必要的文件審查和現場檢查;

2)應當將發現的缺陷形成書面的記錄和綜合報告;

3)為確保投運前安全審查的質量,應當根據項目的施工進度在完成80%設備安裝之前就開始準備,確定審查清單,依據審查清單定期進行逐項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提交有關部門解決,不能等到施工結束才開始實施投運前安全審查。

5.6審議會議

完成投運前安全審查清單的所有項目后,投運前安全審查小組與區域負責人一起審查投運前安全審查的結果。會議上應將提出的缺陷全部列出,逐一進行工藝安全分析,并根據風險級別將其分類為:

a)投運前解決項目(必改項)

b)投運后解決項目(遺留項)

5.7跟蹤落實

5.7.1所有必改項必須落實整改負責人或負責單位,并制定實施整改的進度,確定完成整改期限。審議會議應當定期進行(一般每周一次),對必改項進行跟蹤,直至所有必改項得到落實。

5.7.2所有必改項完成之后,區域負責人應與審查小組一起審查各項的整改結果,必須得到區域負責人對必改項整改結果的認可,方可由區域負責人批準工藝設備的投運。

5.7.3所有遺留項必須落實解決方案和監控措施,并落實負責人(或單位)和完成期限。所有遺留項整改完成后應進行驗收,并將完成日期補登到安全審查清單和綜合審核報告上。

5.8可根據項目實施進度分階段、分專項或多次實施投運前安全審查,但在正式投運前,需再次召開審議會議,將歷次投運前安全審查的結果進行整理、回顧和再次確認,由投運前安全審查小組填寫投運前安全審查綜合報告(格式見附錄C),經區域負責人審查確認所有必改項已經整改、所有遺留項已經落實監控措施和整改計劃后,方可批準實施投運。

5.9屬于本區域自行組織的項目,在區域負責人批準投運前安全審查綜合報告后即可投運。屬于上級單位組織的項目,區域負責人批準的投運前安全審查綜合報告作為投產、項目驗收的必須和首要條件。

5.10文件整理

5.10.1所有必改項,如果涉及變更,必須將相關的圖紙、設計文件、材料表等進行更新存檔。

5.10.2所有遺留項整改完成后,整改負責人書面通知區域負責人,書面通知應與投運前安全審查清單、綜合報告及有關此項目的工藝風險分析歸檔在一起,以備后查。

5.10.3所有投運前安全審查的文件,包括審查清單、綜合報告以及遺留項的解決方案和跟蹤落實計劃應歸檔。

6審核

每次投運前安全審查后應由工藝安全管理協調員對其完整性與內容進行審核評估。

附錄A:投運前安全審查清單范例(適用停產維修且沒有變更的投運)

附錄B:投運前安全審查清單范例(適用新改擴建和重大變更項目的投運)

附錄C:投運前安全審查綜合報告

篇3:特種設備單位安全管理標準化循環改進制度

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安全管理標準化循環改進制度

1.目的

為持續推進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改進完善,確保安全管理順利建標立章,保障特種設備安全使用,特制定本制度。

2.范圍

本單位所有安全生產部門及特種設備各有關人員

3職責

3.1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實施本單位安全管理標準化自評,對安全管理標準化的持續改進負責。

3.2安全管理機構負責作好安全管理標準化自評,并負責組織接受安全管理標準化其它部門的評價,負責評價后改進措施的制定和組織實施,并對落實情況進行督查和驗證。

3.3各單位和各有關人員積極主動配合安全管理標準化評價,如實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按照安全管理機構要求認真實施本部門本崗位的改進。

4.內容

4.1自評

自評至少每年進行一次,一般在每年年底前進行。由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領導小組負責組織自評小組。自評應明確以下內容:

4.1.1時間,

4.1.2參加的部門及人員;

4.1.3內容與方式,

4.1.4結論及意見。

自評應采取首次會明確動員,末次會總結反饋的程序,并就自評結果,評價與被評價雙方簽署備忘錄。

4.2改進

4.2.1改進來源:自評以及他評,安全管理標準化創建中的意見和建議。

4.2.2改進管理:安全管理領導小組總負責,安全管理機構具體負責,分解改進目標,抓落實督查改進結果。

4.2.3改進方式:各改進責任單位(崗位人員)針對改進目標,制定改進方案,落實改進措施,上報改進結果,接受檢查。安全管理機構匯總改進結果,上報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存檔備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