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學校后勤物業供熱站化驗員工作職責
學校后勤物業供熱站化驗員工作職責
1、化驗員要認真學習政治業務知識,熟悉國家對換熱器、鍋爐的水質標準,熟悉軟化水設備的構造性能,管路聯通情況和操作步驟的要求。
2、熟悉給水處理藥品的計算和加藥量,能夠進行準確的水質分析。
3、取樣化驗要準確,根據化驗分析鍋爐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
4、定期取生水、軟化水、爐水及水垢進行分析,提出處理意見。
5、管理使用好化驗儀器藥品,保持軟化水設備的清潔與化驗室衛生。
6、對水的化驗次數,根據用水量和當地水質情況,要求每2小時化驗一次,并根據化驗結果記錄造冊,如每天化驗都合格可記錄一次。
篇2:供熱與燃氣管道工程附件加工:安全技術交底
1.一般要求(1)管件、支架等附件宜由有資質的企業集中加工制作。(2)施工機具使用前應檢查、試運行,確認安全、有效。(3)機具運行中不得檢查、移動工件,需要時必須停機、斷電后方可進行。(4)作業中,操作和輔助人員應按規定佩戴勞動保護用品,長發應緊束不得外露。(5)現場加工管件、支架等附件應根據設計規定選定制作的材料。管材加工、安裝前應逐根檢查,確認合格。(6)現場加工場地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各機械旁應設置機械操作程序牌。2)加工場不得設在電力架空線路下方。3)操作臺應堅固、安裝穩固并置于堅實的地基上。4)加工機具應設工作棚,棚應具有防雨(雪)、防風功能。5)含有木材等易燃物的模板加工場,必須設置嚴禁吸煙和防火標志。6)加工場必須配置有效的消防器材,不得存放油、脂和棉絲等易燃品。7)加工場搭設完成,應經檢查、驗收,確認合格并形成文件后,方可使用。8)加工場應單獨設置,不得與材料庫、生活區、辦公區混合設置,場區周圍應設圍擋。9)現場應按施工組織設計要求布置加工機具、料場與廢料場,并形成運輸、消防通道。10)加工機具應完好,防護裝置應齊全有效,電氣接線應符合施工用電安全技術交底具體要求`。(7)使用汽車、機動翻斗車運輸應符合相關安全技術交底具體要求。使用手推車應符合下列要求:1)卸車時應均衡卸料,嚴禁撒把。2)裝車物料碼放應均衡,保持車輛平穩。3)運輸模板、鋼筋、小構件等應捆綁牢固。4)下坡前方不得有人;運輸行駛應緩慢,控制速度。5)在溝槽邊卸料時,距溝槽邊緣距離不得小于1m,車輪應擋掩牢固,槽下卸料范圍內不得有人。2.坡口加工(1)切斷管子或坡口加工時,被加工管子和切下管段應采取承拖措施,不得自由下落。(2)管子切口刃處不得直接用手摸觸,切口應倒鈍;切斷管子宜使用切管機,不宜使用砂輪鋸。(3)管子坡口加工現場應設標志,周圍不得有易燃物,非作業人員不得靠近;坡口加工完成后,管口應采取措施保護。(4)切管機、坡口機等電氣接線、拆卸必須由電工操作;作業中應保護纜線完好無損,發現纜線破損、漏電征兆時,必須立即關機、斷電,由電工檢查處理。(5)用手鋸切管時工作臺應安置穩固;切斷時用力應均衡,不得過猛,手臉必須避離鋸刃、切口處;加工件應墊平、卡牢;手鋸鋸片應為合格產品;切斷部位應采取承托措施。3.管件與支架制作(1)管件與支架等制作應事先制定方案,采取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2)管件對接時主管必須墊牢,調整精度過程中,嚴禁摘鉤,嚴禁將手放在管口間。(3)現場組焊固定支架采用起重機具時,支架施焊未完成前嚴禁摘鉤。(4)彎管機彎管時,應采取防止被夾持管子失穩和防夾手的保護措施。(5)在主管道上直接開孔焊接分支管道時,應對被切除部分采取防墜落措施。(6)使用機械切板、投孔時,應將工件固定牢固;手不得直接觸摸切口、孔口和機械傳動機構。(7)高處作業必須設作業平臺,并應符合下列要求:1)施工過程中,應經常檢查、維護,確認安全。2)作業平臺上的腳手板應鋪滿、鋪穩,寬度應滿足作業安全要求。3)支、拆作業平臺時,應劃定作業區,由作業組長指揮,非作業人員嚴禁入內。4)作業平臺支搭完成后,應經檢查、驗收,確認合格并形成文件后,方可投入使用。5)腳手架應置于堅實、平整的地基上,支搭必須牢固;支搭后應經驗收確認合格,形成文件方可使用。6)作業平臺臨邊必須設防護欄桿,作業平臺邊緣應設安全梯等攀登設施,作業人員上下平臺必須走安全梯等攀登設施。
篇3:供熱管道下管與鋪管施工:安全技術交底
1.排管、下管應使用起重機具進行,嚴禁將管子直接扔入溝槽內。
2.下管前,必須檢查溝槽邊坡狀況,確認穩定;下管中,應在溝槽內采取防止管子擺動的借施和設臨時支墩。
3.在溝槽外排管時,場地應平坦、不積水;管子與槽邊的距離應根據管子質量、土質、槽深確定,且不得小于lm;管子應擋掩牢固。
4.管段較長,使用多個起重機或多個倒鏈下管時,必須由一名信號工統一指揮;管段各支承點的高程應一致,各個作業點應協調作業,保持管段水平下落。
5.在溝墻上方架空排管時,排管用的橫梁兩端在溝墻上的搭置長度不得超過墻外緣,排管所使用的橫梁斷面尺寸、長度、間距,應經計算確定;嚴禁使用糟朽、劈裂、有癤疤的木材作橫梁;支承每根管子的橫梁頂面應水平,且同高程;排管下方嚴禁有人。
6.起重機具下管應將管子下放至距管溝基面或溝槽底50cm后,作業人員方可在管道兩側輔助作業,管子落穩后方可摘鉤。
7.對口作業應符合下列要求:
(1)對口后,應及時將管身擋掩,并點焊固定。
(2)對口時,嚴禁將手腳放在管口或法蘭連接處。
(3)采用機具配合對口時,機具操作工必須聽從管工指令。
(4)人工調整管子位置時必須由專人指揮,作業人員應精神集中,配合協調。
(5)點焊時,施焊人員應按規定佩戴面具等勞動保護用品,非施焊人員必須避開電弧光和火花。
8.管道穿越河道施工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過河管道宜在枯水季節施工。
(2)管道驗收合格后應及時回填溝槽。
(3)施工中,過河管道兩端檢查井井口應蓋牢或設圍擋。
(4)施工前,應向河道管理部門申辦施工手續,并經批準。
(5)作業區臨水邊應設護欄和安全標志,陰暗和夜間時應加設警示燈。
(6)進入水深超過1.2m的水域作業時,應選派熟悉水性的人員,并應采取防止溺水的安全措施。
(7)施工前,應對河道和現場環境進行調查,掌握現場的工程地質、地下水狀況和河道寬度、水深、流速、最高洪水位、上下游閘堤、施工范圍內的地上與地下設施等現況,編制過河管道施工方案,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8)采用渡管導流方法施工時,應符合下列要求:渡管必須穩定嵌固于壩體中;筑壩范圍應滿足過河管道施工安全作業的要求;當渡管大于或等于兩排時,渡管凈距應大于或等于2倍管徑;渡管應采用鋼管焊制,上下游壩體范圍內管外壁應設止水環;人工運渡管及其就位應統一指揮,上、下游作業人員應協調配合;渡管過水斷面、筑壩高度與斷面應經水力計算確定。壩頂的高度應比施工期間可能出現的最高水位高70cm以上。
(9)采用土袋圍堰時,水深1.5m以內、流速1.Om/s以內、河床土質滲透系數較小時可采用土袋圍堰;堰頂寬宜為lm~2m,圍堰中心部分可填筑黏土和黏土芯墻;堰外邊坡宜為1:1~1:0.5;草袋或編織袋內應裝填松散的黏土或砂夾黏土;堰內邊坡宜為1:0.5~1:0.2,坡腳與基坑邊緣距離應據河床土質和基坑深度而定,且不得小于lm;水流速度較大處,堰外邊坡草袋或編織袋內宜裝填粗砂礫或礫石;堆碼土袋時,上下層和內外層應相互錯縫、堆碼密實且平整;黏土心墻的填土應分層夯實。
(10)采用土圍堰時,水深1.5m以內、流速50cm/s以內、河床土質滲透系數較小時,可筑土圍堰;筑堰土質宜采用松散的粘性土或砂夾黏土,填土出水面后應進行夯實;填土應自上游開始至下游合攏;堰頂寬度宜為lm~2m,堰內坡腳與基坑邊緣距離應據河床土質和基坑深度而定,且不得小于lm;由于筑堰引起流速增大,堰外坡面可能受沖刷危險時,應在圍堰外坡用土袋、片石等防護。
(11)圍堰斷面應據水力狀況確定,其強度、穩定性應滿足最高水位、最大流速時的水力要求,圍堰不得滲漏;筑堰應自上游起,至下游合攏;圍堰外側迎水面應采取防沖刷措施;圍堰內的面積應滿足溝槽施工和設置排水設施的要求;圍堰頂面應高出施工期間可能出現的最高位70cm以上;拆除壩體、圍堰應先清除施工區內影響航運和污染水體的物質,并應通知河道管理部門。拆除時應從河道中心向兩岸進行,將壩體、圍堰等拆除干凈。
9.架空管道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1)高處作業下方可能墜落范圍內嚴禁有人。
(2)大雨、大雪、大霧、沙塵暴和六級(含)以上大風天氣應停止露天作業。
(3)高處作業人員攜帶的小工具、管件等,應放在工具袋內,放置安全;不得使用上下拋擲方法傳送工具和材料等。
(4)支架結構施工完成,并經驗收,確認合格,方可在其上架設管子;嚴禁利用支架作地錨、后背等臨時受力結構使用。
(5)臨時支架必須支設牢固,不得與支架結構相連;支設完成后,應進行檢查、驗收,確認符合施工設計的要求并形成文件后,方可安裝管子。
(6)作業前,應根據架空管節的長度和質量、管徑、支架間距與現場環境等狀況,對臨時支架進行施工設計,其強度、剛度、穩定性應符合管道架設過程中荷載的要求。
10.在溝槽上方架空排管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排管下方嚴禁有人。
(2)溝槽頂部寬度不宜大于2m。
(3)支承每根管子的橫梁頂面應水平,且同高程。
(4)排管所使用的橫梁斷面尺寸、長度、間距,應經計算確定;嚴禁使用糟朽、劈裂、有癤疤的木材作橫梁。
(5)排管用的橫梁兩端應置于平整、堅實的地基上,并以方木支墊,其在溝槽上的搭置長度,每側不得小于8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