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機電安全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措施
安全隱患是指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和狀態,包括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條件以及管理上的缺陷等。我們知道,所有(包括人-機-環境)能引發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叫事故隱患(亦稱危險源)。在煤礦生產過程中,安全隱患是客觀存在的,它隨煤礦生產的進行而產生、發展。隱患雖然不是事故,但它可以導致事故的發生,是事故的孕育和生長階段。在這個階段如果能及時發現,并進行有效治理,事故就可能避免,否則,一旦發展到事故的發生階段,就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因此及時排查發現隱患并及時治理、消除隱患至關重要。
《國務院關于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以下簡稱《特別規定》)是國家為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而采取的措施,其第九條規定:煤礦企業應當建立健全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和報告制度,從而把煤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提高到法律層面。集團公司積極吸取全國煤礦重特大事故教訓,著力推進“安全第一,超前預防,貫穿全程,關鍵落實。”的十六字方針,為落實《特別規定》關于煤礦安全隱患排查的要求,積極研究隱患排查治理方案,規范化工作程序,開展了集團公司、礦、區隊三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本人多年從事煤礦機電大型設備管理工作,在工作中對所謂的“機”在煤礦生產過程中的安全作用感觸很深。礦井生產中,大型設備是指提升絞車、主斜井皮帶、主通風機、主壓風機及主排水設備等。機電安全“三件大事”和“一個薄弱環節”安全理念的提出,明確了大型設備安全的重要性,而“機電裝備安全隱患排查;供電設施安全可靠性;新建礦井機電裝備安全;資源整合礦井的機電安全管理;機電裝備制造公司的建設;機電員工隊伍的培訓工作”這“六項舉措”涵蓋了當前我公司機電工作的方方面面,明確指出了機電工作的重點,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對于大型設備管理,我認為“六項舉措”中的“機電安全隱患排查”屬重中之中,針對這項要求我們深入每個礦井,做了大量而細致的工作,實行了“六化一落實”工作方法,加大實施了“科技興安”的戰略布署,創新了群防群治齊抓共管的安全管理模式,狠抓了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推行了“三項”管理,強化了“雙基”建設,煤礦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呈現出安全發展、和諧發展的喜人局面。
首先,從制度上建立隱患排查機制,提升隱患排查力度。
集團公司自上而下建立了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責任體系,環環相扣,一級對一級負責,一級監督一級,目的是將安全管理的壓力層層傳遞。先后制定并下發了《大同煤礦集團公司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報告制度》、《機電安全重點工程項目管理辦法》及《機電安全重點工程項目管理細則》明確了事故隱患的分級、認定,以及整改、治理和監督管理的要求。集團公司建立隱患排查組織機構,成立由董事長和總經理任組長、分管安全副總經理任常務副組長的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領導組;公司安監局負責各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實施綜合監督管理和安全隱患信息管理;各二級部門負責落實各自對口安全隱患治理工作的監督管理、業務指導;各礦礦長是本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第一責任人,各專業副礦長對本專業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負領導責任,安全副礦長對本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負監督檢查責任,各區隊長是本區隊作業范圍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第一責任人,各班組和職工對本班組和崗位負責。
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應遵循“三全”、“四到位”和“三定”的原則,“三全”即安全隱患排查要做到“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范圍要涵蓋煤礦生產的所有環節、所有過程和所有人員,避免出現安全管理的死角和盲點。“四到位”即安全隱患治理要安全技術措施、安全保證措施、強制執行措施和安全培訓措施四到位,避免在隱患治理過程中再發生事故。“三定”即對確定存在的隱患要“定責任人、定時間、定項目”的處理落實,不給隱患殘存留余地。
制度的建立,責任的明確,原則的確立,操作的規范化,管理的程序化,可以杜絕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執行過程中的相互推諉、扯皮現象,增強執行力度,提高執行效率。
其次,深入基層,全面展開超期服役及國家禁用大型設備的排查。
成立專業小分隊,對集團公司所屬各礦大型設備進行細致的摸底排查,以提升人員提升機及主斜井皮帶為重點,覆蓋主通風機、主排水系統和主壓風設備,深入現場,做到臺臺到位,共排查出大型設備各類隱患三百多條,統計出共有超期服役大型設備六十二臺。現已更新壓風機六臺,主扇四臺,提升機三部,其余項目針對其運行狀況的差異,分三年列計劃進行更新。
按照國家明令禁止使用設備第一批、第二批目錄,將集團公司現仍使有的八套TKD型絞車電控、一套KJ型礦井提升機和三套*KT型礦井提升機進行了安全會診,并根據其運行現狀列出更新計劃,逐步安排解決。
第三,加大在線監測設備的投入,提高安全保障。
鋼絲繩在煤炭生產行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廣泛用于礦井提升和運輸中的重要環節,它的安全直接關系到礦工的生命及財產安全,長期以來,在用鋼絲繩的安全檢測一直是煤礦生產的薄弱環節,而鋼絲繩芯輸送帶的主要牽引力也是作用于其內部的鋼絲繩,但因其外部有覆蓋膠遮擋,傳統的安全檢測很難準確及時的發現鋼絲繩的斷、銹蝕和接頭松動情況。以前我們多是按《煤礦安全規程》要求,對鋼絲繩做定期的安全系數檢驗,并通過管理加強對其日常監測,然而提升鋼絲繩在正常提升狀態下的在線監測是無法實現的。靜止狀態下的檢查也只能靠眼看、手摸、尺量,不僅勞動強度大,還存在漏檢、誤檢和判斷不準確等現象。鋼絲繩內部的銹蝕和斷絲,不能準確發現,傳統的鋼絲繩芯輸送帶的檢測靠人工檢測或*光檢測。零九年始,我集團公司已為各礦安裝了鋼絲繩在線監測裝置19部;鋼芯輸送帶無損監測裝置12部,以后將陸續為提升機、主斜井皮帶機配齊在線監測裝置,實現對提升機鋼絲繩及主斜井皮帶在用鋼絲繩芯輸送帶的日常監測,并結合人工檢測,做到雙管其下防患于未然。
通過該設備的投入,使在用鋼絲繩斷絲、銹蝕、縮細等情況在第一時間得到監測并及時進行數據分析,系統可通過對收集數據的處理,準確指出鋼絲繩斷絲、銹蝕情況并確定位置,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減少了由鋼絲繩斷絲、銹蝕、抽動而造成的隱患,提高了提升機和皮帶運輸機的安全保障。
第四,針對性地開展了對大型設備供電設施安全可靠性的檢查
煤礦安全規程》規定了煤礦主提升機、主扇及主水泵必須為雙回路供電,檢查中發現:提升機和主扇低壓回路不能獨立的問題在個別礦井仍然存在,高壓油斷路器、GL型反時限繼電器等國家淘汰產品仍在使用等問題,我們及時和礦上制定了解決方案。此外還對礦井供電線路、變配電設施、避雷設施、保護及整定做了仔細的檢查,為地面大型設備的供電安全提供了保障。
在機電系統各方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大型設備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開展的井井有條。從現場管理入手,穩扎穩打,夯實基礎,有效消除事故隱患。努力創建“零事故環境、零事故現場”。但在工作中我們也發現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配備充足專業人員,加強人員素質培訓,做好應急預案的貫徹學習。資源整合礦的重組、部分礦井的延伸擴建,使集團公司對專業人員的需求大大增加,部分礦存在專業化小組人員配置不全、人員素質差的現象。部分上崗人員未經或未達到有關部門按規定進行的崗前培訓教育,對所從事崗位的應知應會知識和業務技術技能不熟悉;從事井下高危行業作業,稀里糊涂,盲目蠻干,對產生事故隱患及發生事故的危害性、嚴重性認識不足;甚至對違章指揮,違章作業的嚴重后果不知道、不明白;“舉報抵制,排查處理”,更是一句空話。這種知識上的欠缺和認識上的不足極易埋下安全隱患,進而引發安全事故,所以各礦應加強各種形式的崗位培訓;提高專業人員素質;加強基層隊組班前培訓、現場培訓力度;有重點、有目標、有針對性的制定日常的培訓計劃;加強新設備新工藝操作維護人員的技能培訓。在此需重點指出的是應加強應急預案的貫徹學習和演練,“6.12”四老溝礦漏頂事故8名礦工的成功獲救;王家嶺煤礦“3·28”透水事故,114名礦工的安全升井,這些煤礦事故成功救助的案例,充分說明了應急預案在高危行業中的重要性及實用性,但在實際工作中,應急預案的制定、審批很嚴格,可演練和貫徹學習卻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執行的不夠到位,因此在員工的培訓中應加強對這方面的培訓力度。
二、安全隱患的排查治理重在落實。在排查中發現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根據國家規定必須停產進行治理;發現一般隱患和特殊生產工藝能現場解決的現場治理,當班解決;對于一些治理時間長、治理難度大的隱患,按照“五定”制度處理,即定項目、定措施、定資金、定責任人、定時間限期治理。安全隱患進行治理是煤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過程中的關鍵環節,而安全隱患的治理過程也是最容易發生事故的過程。為了避免在隱患治理過程中發生事故,每一項安全隱患的治理要做到技術措施、安全保證措施、強制執行措施和安全培訓措施四到位,并且治理過程要由管理人員和安全檢查員跟班作業,從而保證安全隱患治理過程是一個相對安全的過程。
三、加大設備更新投入,為設備配備充足的備品備件。由于本部礦、子公司及資源整合礦井基礎條件良莠不齊,設備規格型號也不盡相同,普遍存在設備備品備件不充足的問題,特別是一些新產品和老設備,存在認識誤區和配件難購置的問題。部分管理人員認為新設備暫時不會損壞,便不重視及時配置易損件的備品備件,容易對突發事件應對不足,造成停產停工甚至更嚴重的后果。建議各礦加強這方面的認識及管理。
四、強化煤礦“三違”和單人崗位及流動作業人員的管理。煤礦“三違”是造成安全事故的根源之一,把煤礦“三違”作為行為隱患納入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的工作范圍,研究分析“三違”分布規律,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理,從而逐步消除煤礦“三違”現象。煤礦單人崗位及流動作業人員歷來是煤礦安全管理的薄弱環節,規定了區隊跟班副職對單人崗位和流動作業人員的管理,每班進行巡查,并對其安全程度進行評價。通過這項措施,使煤礦零星事故得到較好控制。
相信通過開展以上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規范化的研究和實踐,使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實,安全管理的壓力得到層層傳遞,能夠調動基層區隊以及各級管理人員排查治理隱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減少煤礦“三違”,改善礦井作業環境,降低各類事故的發生,實現安全管理由事后處理向超前防范的轉變。
2010年6月
篇2:安全隱患排查整治三級制度
第一條為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公路法》、《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提高對“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重要性的認識,根據省、市政府《關于建立安全生產工作七項制度》的要求,結合交通行業特點,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按照市交通局、區(市)縣交通局、交通企事業單位隱患排查整治三級管理原則,切實加強對公路客貨運輸、客貨站點、水上運輸、公路事故多發點段和病害橋梁等重點部位事故隱患的排查整治工作,做到標本兼治、防患于未然。
第三條市交通局每年底由有關處分別提出下一年度安全生產重大隱患的整改計劃、整改方案,分別報送省交通廳、公路局、運管局和航務局。同時抄送局安全監督處,匯總上報市政府辦公廳、市安監辦等相關部門。并按照省交通廳、市政府及有關部門下達的整治任務,在職責范圍內有計劃地對隱患整治項目進行整改,確保整治任務按期完成;堅持每季度定期排查和經常性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制度。建設處負責國省干線在建公路橋梁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公路處負責公路、橋梁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指導督促市級收費公路公司排查整治收費路橋的安全隱患;交管處負責指導督促市級客貨運輸、客貨站點、汽車維修企業、駕校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航務處(海事局)負責水上運輸和渡口碼頭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
第四條區(市)縣交通局負責縣道公路橋梁、屬地管理的客貨運輸企業、客貨站點、汽車維修、駕校、水上運輸和渡口碼頭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在每年底提出下一年度安全生產重大隱患的整治計劃、整改方案,分別報送市交通局安全監督處、公路處、交管處、航務處(海事局);并按照市交通局、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下達的整治任務,在職責范圍內有計劃地對隱患整治項目進行整改,確保整治任務全面完成。堅持季度排查和經常性排查整治制度。
第五條公路橋梁施工企業、養護企業、公路客貨運輸企業、客貨站點、汽車維修企業、駕校、航運企業和船舶修造企業在每年底提出下一年度安全生產重大隱患整改計劃和整改方案,并報上級交通行業管理部門;堅持月查和日查安全隱患排查制度,按時完成各級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門下達的安全隱患整治任務。
第六條隱患整治項目完工后,負責整治的單位要及時向下達隱患整治任務的政府或上級交通部門提交評價申請,由下達任務的政府或交通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對其安全性進行評價;整治不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的不能投入生產和使用,并限期重新進行整改。
第七條本制度經**市交通局修訂后,于發布之日起正式實施。
篇3: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工作制度
為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以及其他相關的法律法規,杜絕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結合出租汽車公司安全生產工作情況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安全生產檢查、事故隱患排查工作,由出租汽車公司經理或負責人按安全工作職責組織實施。
二、安全生產檢查的對象及范圍應包括:出租汽車等機動車輛及相關裝置;管理制度、管理臺帳、管理設施、事故應急救援設施和消防設施;以及營運證件等。
三、列入安全檢查范圍的項目,有專項維護檢查規定的從其規定;無明確規定的每月至少檢查一次,重點要害部位應制定相應的檢查規范及程序。
四、對檢查出的隱患,檢查人必須下達整改通知書,各項安全檢查及隱患的整改,實行責任人及受檢當事人簽字制度和隱患整改跟蹤排查制度。對自身無能力解決的隱患及問題應及時報告有關領導和部門,并作好隱患的跟蹤控制工作。
五、出租汽車駕駛員被公安機關吊銷駕駛證后,應主動向公司匯報,公司應收繳被吊銷駕駛員的營運證件并上交管理部門,要教育、督促其不能駕駛車輛。
六、安全檢查及隱患排查整改工作均應建立“安全生產基本工作臺帳”。各項安全檢查的基礎資料必須規范化,保存期不少于3年。
七、對違反本制度及違反本制度造成后果的,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相關規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