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掘進(支護)工崗位危害因素辨識及預防措施

掘進(支護)工崗位危害因素辨識及預防措施

2024-07-23 閱讀 9381

1、不認真執行敲幫問頂制度,可能造成頂幫掉矸傷人;防范措施:執行好敲幫問頂制度,確保作業環境安全。

2、不使用臨時支護,可能造成頂板冒落傷人;防范措施:作業前首先使用可靠的臨時支護,杜絕空頂作業。

3、爆破前未加固工作面10米內的支護,可能造成頂板冒落傷人;防范措施:爆破前后由外向里檢查支護情況,發現失效支護立即處理。

4、不按規定支護或支護不合格,可能造成頂板冒落傷人;防范措施:架設的支護必須按作業規程施工,達到設計要求,做到安全可靠,不得擅自變更支護,不得使用、復用不合格的支護材料。

5、不按支護順序施工,可能造成頂板冒落、煤壁片幫傷人;防范措施:要按規程規定施工,及時進行頂幫支護,支護時必須由外向里逐步進行,施工時嚴禁進入未施工區域。

6、支架時無專人指揮和觀山,可能造成傷人;防范措施:作業時必須派專人監護作業人員的安全。

7、錨桿機,可能造成錨桿機歪倒傷人、回落傷手;防范措施:錨桿機支腿必須固定牢,打錨桿人員扶牢錨桿機,保證后路暢通。錨桿機回落時,嚴禁手扶氣腿。

8、托盤、或錨索梁,可能造成托盤、或錨索梁掉落傷人;防范措施:上托盤或錨索梁時注意力必須集中且執行好手指口述。

9、連網時操作不規范,可能造成網絲刮傷人;防范措施:鋪網連網時相與配合,以免誤傷人員。

10、吊環、前探梁,可能造成吊環掉落傷人,前探梁搗傷人;防范措施:吊環與錨桿螺絲上緊。上山施工時,前探梁必須拴防倒繩。下山施工時,上梁時棚梁應拴防倒繩。

11、工字鋼棚、棚梁、棚腿防倒設施不全,可能造成棚子歪倒傷人;防范措施:架棚施工時,棚腿未固定前必須有專人扶腿或拴防倒繩。

12、風水管路未吊掛整齊,可能造成人員經過時,被管路絆倒,磕碰受傷;防范措施:風水管路吊掛整齊。掐接管路時先卸壓。

13、掐管路時沒有卸壓,帶壓操作,可能造成造成管路彈傷人員;防范措施:掐接管路時必須卸壓,嚴禁帶壓操作。

14、直接站到皮帶、溜子上施工、跨越皮帶不走過橋,可能造成拉傷人員;防范措施:必須站在操作臺上作業;跨越皮帶必須走過橋。進入機道作業前首先將運輸機停電閉鎖。

篇2:掘進支護工安全生產責任制

一、在班組長的領導下,負責掘進迎頭的扶棚工作。

二、按《作業規程》規定的要求進行扶棚、腰幫、背頂,保證工程質量符合標準,做到巷道斷面、支護、中腰線均符合設計要求。

三、施工中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和撅頂道制度,出煤(矸)扶棚前,認真檢查巷道支護及幫頂情況,加固迎頭支護,扶好棚后,安全設施上齊。

四、根據現場煤巖層變化情況,改變支護間距,改進支護工藝,提高工效,降低消耗,保證循環,加快進度,確保安全生產。

五、認真學習規程,鉆研技術業務,不斷提高施工質量,嚴格執行煤礦三大規程,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堅決杜絕“三違”現象。

六、服從帶班區長、班長的分配,協同其它工種共同完成當班任務。

篇3:掘進工作面采用錨噴噴漿支護規定

(1)錨噴或噴漿支護的端頭與掘進工作面的距離,錨桿的形式、規格、安裝角度,混凝土標號、厚度,掛網采用的金屬網的形狀、規格,以及圍巖涌水的處理等,都必須在施工組織設計或作業規程中規定。

(2)采用鉆爆法掘進的巖石巷道,一般都應采用光面爆破。

(3)打錨桿眼前,必須首先敲幫問頂,將活矸處理掉,方可進行打眼。如果處理活矸可能發生危險時,必須先設置臨時支護。

(4)使用鋼筋(或其它桿體)砂漿錨桿時,眼孔必須清洗干凈,再灌滿灌實砂漿。

(5)噴射應采用潮噴或濕噴。噴射前,必須沖洗巖幫。噴射后應有養護措施。工作人員必須戴勞動保護用品。

(6)對錨桿必須按規定做拉力試驗。對噴射混凝土應做厚度和強度檢查,并有檢查和試驗記錄。在井下做錨固力試驗時,應有安全措施。

(7)錨桿的托板必須緊貼巷壁,并用緊固件擰緊。

(8)對錨噴或噴漿支護的巷道,在施工過程中,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施工完畢后,還應指定人員經常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9)巖幫的涌水地點,必須進行處理,防止噴射混凝土在有涌水的巖幫處脫落。

(10)處理堵塞的噴射管路時,在噴槍口的前方及其附近,嚴禁有其他人員,防止突然噴射和管路跳動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