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進木支護工技術操作規程
(一)工作準備
1、熟悉作業磧頭的支護說明書或向值班領導了解作業地點的支護技術要求。
2、按支護要求檢查支護材料的準備情況,特別是坑木的材徑、長短和排材、笆片的質量、數量。
3、準備好斧頭、啄子等操作工具。
4、清理作業磧頭附近20m內的巷道環境,整理好作業區內的設備、材料和物品。帶電物體和運轉設備(含風筒)要特別注意保護。
5、開始作業前認真檢查磧頭上臨時支護和永久支護的完善可靠情況及作業地點附近頂幫危巖的暴露情況,發現異常時,應立即進行處理。只有在確知不會危及支護安全之后,方能開始支護作業。
6、若與鉆眼作業平行作業時,應事先商妥有關的安全配合事項。
(二)支護作業
1、正確選定木支護型式
50度以上可用“廠”字型(俗稱磨啄廂),位于交岔口的支護應因地制宜地采用抬棚等支護型式。
2、按作業規程規定的廂距和支撐斜角挖好柱窩。柱窩應保護“飛脈”(即支撐斜角)和插入邊墻內,其窩深必須超過水溝深度0.15m以上。若柱窩置于底板硬巖之上,必須用啄子、尖鉆之類的工具硬鑿不小于3cm深度的柱窩。
直線段內的上下柱窩原則上應布置在與井巷走向相垂直的方向線上,彎道上的上下柱窩連線也應垂直于該點的走向線。
3、按支護規格和柱窩深淺砍好棚腿。加工腿柱時應將坑木的大頭搭放在橫木上,讓其滾動靜停,以選定“柱臉”面。柱臉高度一般不超過5cm,深度控制在2cm以內。腿柱頂端應砍成與支撐角一致的向后傾斜的鉛垂面,以利與橫梁相結合。
4、按支護規格和兩腿柱凈寬加工好橫梁。橫梁與腿柱的結合面選擇方法與腿柱正臉面的選擇方法相同。梁的“吞口”深度應稍大于腿柱的柱臉高度,并向梁柱方向按支撐角度內斜,梁的平面(與柱帽結合面)應保持平整,長短與柱帽直徑相宜。
梁的加工關鍵是保持兩端平面基本水平,其“吞口”深度與相對應的腿柱臉高相宜,否則出現結合部不吻合的毛病。
5、上梁前排除梁上方可能存在的障礙,然后先上一端,另一端的腿柱從梁頭側面傾斜插入,楔打就位。最理想的支架的橫梁經抬、楔、打、撐之后才就位的支架。為達此目的,橫梁的凈空尺寸應比實際尺寸約長12cm,并且使后貫入的那條腿柱有可能傾斜插入的活動余地。
6、木支架的橫梁就位后應選擇梁柱的結合部位為楔緊加固的最佳位置。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可將木楔加工梁、柱的中間位置。
7、上好排材和笆片,保證別滿墻幫。
8、在有危巖的地點架設永久支架時,應待永久支架施工完成并充填滿頂幫之后才能撤除臨時支架。若需先行撤除時,應從原有支架開始架設前探支架。前探支架所用材料直徑必須大于5cm,長度大于兩廂距,密度能承受危巖荷載。
9、在空頂地點架設永久支架時,應在橫梁頂部架設木垛接頂。有困難時,可在橫梁之上橫鋪方木然后在方木上打點柱接頂。用巖石充填接頂幫時,應保證不致漏棚。
10、新架設的支架允許整個支架向磧頭方向稍傾斜一點,距作業磧頭最近的部分支架應用木架、排材等進行連接固定,防止放炮沖擊移位。
(三)工作結束
1、清理作業場地范圍內未用完的坑木材料和木墩、木渣和廢棄物品,不得妨礙其余掘進工種的安全操作。
2、整理移動過的電氣、機械設備,保證物歸原處和正常使用。
3、清理水溝,保持水流暢通。
4、清理軌道,保持運輸暢通。
5、清理作業工具用品出井。
篇2:掘進支護工安全生產責任制
一、在班組長的領導下,負責掘進迎頭的扶棚工作。
二、按《作業規程》規定的要求進行扶棚、腰幫、背頂,保證工程質量符合標準,做到巷道斷面、支護、中腰線均符合設計要求。
三、施工中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和撅頂道制度,出煤(矸)扶棚前,認真檢查巷道支護及幫頂情況,加固迎頭支護,扶好棚后,安全設施上齊。
四、根據現場煤巖層變化情況,改變支護間距,改進支護工藝,提高工效,降低消耗,保證循環,加快進度,確保安全生產。
五、認真學習規程,鉆研技術業務,不斷提高施工質量,嚴格執行煤礦三大規程,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堅決杜絕“三違”現象。
六、服從帶班區長、班長的分配,協同其它工種共同完成當班任務。
篇3:掘進支護工崗位責任制
1.巷道掘進工必須熟悉掘進工作地區的地質構造及水文地質情況。
2.巷道掘進工必須熟悉所掘進巷道的作業規程和工程質量標準要求以及安全技術措施。
3.掘進工作前要備好掘進工作所用的工具,并保證工具的完好使用。
4.掘進工作前要備好掘進工作所使用的支架材料,不合格的支架材料不得使用。
5.按照作業規程的要求,進行掘進支護,確保工程質量合格。
6.維護好掘進工作范圍內的一切電器設備完好無損。
7.掘進過程及時敲邦問頂,工作面來壓時,及時撤出工作人員。
8.發現掘進工作面有異常情況,要及時向班、組長和礦長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