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現澆懸臂蓋梁施工安全要點

現澆懸臂蓋梁施工安全要點

2024-07-23 閱讀 2058

1.懸臂澆筑采用桁架掛籃施工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1)施工前,應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制定安全技術措施。掛籃組拼后,要進行全面檢查,并做靜載試驗;掛籃兩側前移要對稱平衡進行,大風、雷雨天氣不得移動掛籃,掛籃移動到位以后,要檢查前后錨點、吊帶、0號塊臨時錨固是否到位。掛籃移動中應設觀察哨進行監護,并設限位裝置。

(2)在墩上進行零號塊施工并以斜拉托架做施工平臺時,在平臺邊緣處,應設安全防護設施。墩身兩側斜拉托架平臺之間搭設的人行道板必須連接牢固。

零號塊拆模后,應保留一部分平臺,為養生及其他作業使用。

(3)使用的機具設備(如千斤頂、滑車、手拉葫蘆、鋼絲繩等),應進行檢查,不符合規定的嚴禁使用。

(4)檢查墩身預埋件和斜拉鋼帶的位置及堅固程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5)遇有大風及惡劣天氣時,應停止作業。

2.雙層作業時,操作人員必須嚴守各自崗位職責,防止疏漏和掉落鐵件工具等。

3.掛籃使用時,應經常檢查后錨固筋、千斤頂、手拉葫蘆、張拉平臺及保險繩等是否完好可靠。

底模際高調整時,應設專人統一指揮。作業人員腳下應鋪設穩固的腳手板。身系安全帶。

4.掛籃在安裝、行走及使用中,應嚴格控制荷載,防止過大的沖擊、震動。如需在掛籃上另行增加沒施(如防雨棚、立井架、防寒棚等),不得損壞掛籃結構及改變其受力形式。

5.掛籃拼裝及懸臂組裝中,危險性較大,在高處及深水處作業時,應設置安全網,滿鋪腳手板。設置臨時護欄。操作人員必須按規定佩戴安全防護用品,配備救生設施。

6.使用水箱作平衡配重時,其位置、加水量等應符合設計要求。給排水設施和方法,應穩妥可靠。施工中對上述清況要進行經常性安全檢查,

7.在底模蕩移前,必須詳細檢查掛籃位置、后端壓重及后吊桿安裝情況是否符合要求應先將上橫梁兩個吊帶與底模下橫梁連接好。確認安全后,方可蕩移。

8.掛籃行走時,要緩慢進行,速度應控制在0.1m/min以內。掛籃后部,各設一組溜繩。以保安全。滑道要鋪設平整、順直,不得偏移,并隨時注意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9.澆筑混凝土時,掛籃桁架后端。應錨固在已完成的梁段上,并配重使之與澆筑的混凝土重力保持平衡狀態。掛籃桁架行走和澆筑混凝土時,其穩定系數不得小于1.5。

10。澆筑合龍段混凝土時,在懸臂端預加壓重,隨澆筑進程,加載逐步撤出時,應自上而下進行。撤出壓重時,應注意防止砸傷。

11。箱梁混凝土接觸面的鑿毛工作,要有安全防護設施,所用手錘柄應牢固。作業人員之間,應有一定的安全距離。

12.滑移斜拉式掛籃施工,應遵守下列規定:

(1)采用滑動斜拉式掛籃,所用的活動鉸、銷、斜拉鋼帶等,均采用高強鋼材制作,材質要經檢驗,并打上標記,必須滿足設計的要求。

(2)掛籃安裝時或主梁行走到位后,應先安裝好后錨固和水平限位裝置,方可安裝斜拉帶懸掛底模平臺。嚴防掛籃傾覆、坍落。

(3)底模和側模沿滑梁行走前,需將斜拉帶和后吊帶拆除,用倒鏈起降和懸吊底模平臺,同時,必須在倒鏈的位置加保險繩。

(4)采用四根斜拉帶的掛籃,在斜拉帶安裝和使用過程中,要注意檢查,保證受力均衡。

(5)澆筑混凝土前,應對掛籃錨固、水平限位、吊帶起升和限位裝置進行全面檢查,確認安全可靠,方可作業。

(6)主梁及其吊粱系統安裝后,應進行全面檢查和驗收,進行加載試驗。自行設計、加工的掛籃首次使用前,應按最大施工荷載進行加載試驗。

(7)在墩帽上作業,直制作并安設適合操作需要的腳手架,腳手架應滿足安全標準。

(8)掛籃行走前。應認真檢查后錨固及各部受力情況,檢查有無隱患及不安全因素。行走時.應密切注意掛籃有無異狀,并應慢速穩步到位,以防坍落事故。

篇2:某大橋T型懸臂墩帽施工工藝

大橋T型懸臂墩帽施工工藝

P15、P20墩上層支撐設計有T型懸臂梁,其施工工藝方法如下:

工藝流程:在輕軌橫梁搭設懸臂段安裝平臺→安裝底模、側模→安裝鋼筋及預應力系統→檢查簽證后澆筑混凝土→混凝土養護→預應力張拉→孔道壓漿、封端。

T型懸臂梁施工的模板采用上海卓良模板,鋼抱箍支架加型鋼分配梁作承力結構,再在其上鋪設底模,底模按圖紙所給定的標高及中心線控制,底模鋪設好后,標出鋼筋的位置控制線。

鋼筋及預應力體系的加工安裝:鋼筋的下料尺寸事先計算,鋼筋的下料準確,直徑大于或等于16mm鋼筋接長采用套筒直螺紋連接,鋼筋的骨架片預先用槽鋼按設計尺寸做成模具,主筋在其內焊接成骨架,其余對應鋼筋與骨架焊接。預應力體系按設計位置安放準確并固定牢靠。鋼筋在鋼筋車間加工好,運到工地,用吊車吊到底模上綁扎安裝,按保護層厚度支墊墊塊,安裝好后,報監理工程師檢查。

安裝側模,檢查調整模板位置,在橫、縱、軸向線及標高正確后,將其支撐牢固,由拌合站拌合混凝土,混凝土輸送車輸送,泵送混凝土及吊車配合,澆注蓋梁混凝土,T型懸臂鋼筋密集,每次分層30cm,加強振搗,確保混凝土密實。灌注完成后,進行養護,待達到要求強度后,拆模倒至下一個蓋梁使用。

預應力張拉:

T型懸臂布置了兩層預應力鋼絞線,每層7束A15-19鋼絞線,張拉順序為:在上部主梁未澆注前,并且混凝土強度達到90%以上時,張拉Y1、Y2預應力束。

預應力束采用兩端張拉,并從中心線開始對稱進行。張拉實行應力與伸長量雙控,張拉完后,方可拆除支架。

豎向預應力筋采用直徑32mm40SiMnMv高強精軋螺紋鋼筋,共6行6列,張拉順序從墩中心位置對稱張拉。

預應力張拉完成并經檢驗合格,及時壓漿、封端。

P15、P20橋墩T型懸臂梁施工支架布置示意圖

篇3:懸臂灌注混凝土-施工工藝

style="PADDING-BOTTOM:0px;MARGIN:0px;PADDING-LEFT:0px;PADDING-RIGHT:0px;FONT-FAMILY:Verdana;WORD-BREAK:break-all;PADDING-TOP:0px;-webkit-text-size-adjust:none">2、預拱度計算

基本假設:混凝土為均質材料。施工及運營過程中梁體截面的應力δh<0.5Ra,并可認為在這種應力范圍內,徐變、應變與應力成線性關系;疊加原理適用于徐變計算,即應力增量引起的徐變變形可以累加求和;忽略預應力筋和普通鋼筋對混凝土受力及變形的影響。

在上述假設的基礎上考慮到各節段混凝土齡期不同所導致的收縮徐變差異將連續剛構梁施工所經歷的收縮徐變過程劃分為與施工過程相同的時段即:澆筑新梁段、張拉預應力筋、移動掛籃、體系合攏等。每一時段結構單元數與實際結構梁段數一致,在每一時段都對結構進行一次全面的分析,求出該時段內產生的全部節點位移增量,對所有時段進行分析,即可疊加得出最終預拱度值。

3、節段前緣施工標高確定

節段前緣施工立模標高Hi由兩部分(設計標高Hi1和綜合預拱度fi)組成,即:設計標高Hi1=Ho+ΔHi,其中:

Ho為墩頂0#段標高ΔH為梁體坡度引起的增量綜合預拱度fi=fi1+fi2+fi3其中:

fi1為節段預拱度fi2為掛籃變形預留的增量值fi3為基礎沉降的影響值。

所以節段前緣施工標高為:

Hi=Hi1+fi=Ho+ΔHi+fi1+fi2+fi3主跨施工采用自行設計的無平衡重自行式掛籃,其變形包括:桁架彈性變形、前吊帶彈性變形及非彈性變形。

桁架變形計算:桁架簡化為鉸接形式,按各個梁段的不同重量,分別計算其彈性變形。

前吊帶變形計算:將前托梁簡化為彈性支承的連續梁,根據各個梁段的實際荷載計算各個支承的受力,然后根據受力情況計算出吊帶的變形量。

非彈性變形測試:掛籃的非彈性變形由掛籃試壓試驗來實測,對于未經試壓的掛籃,參考已試壓掛籃(各套掛籃為同一工廠,同一工藝加工)的變形值在第一次掛籃施工時設置,對于已試壓的掛籃認為非彈性變形已消除,施工時不再考慮。

施工放樣:梁段施工時,中線按照設計提供的控制點進行控制測量,立模放樣的測點設在底模板梁段的前緣,立模時將上述立模標高換算成座標標高。在施工過程中對全橋中線和臨時水準點進行定期復核和檢查,確保各個T構的施工測量的準確性。

材料參數測量:測量各梁段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坍落度、容重等;測量混凝土7d、28d以及施加預應力齡期的彈性模量Eh、強度值Rba及估測徐變系數Φ;實測預應力材料的彈性模量Ey、標準強度Rhy;測量施工荷載值及作用形心。

施工觀測:按照施工順序,每懸澆一段觀測5次,即掛籃就位后澆筑混凝土前、澆筑梁段混凝土后、張拉縱向預應力束前、縱向預應力張拉后、移動掛籃前(即進行下一節段作業前)。

每次觀測要記錄好標高變化、測量溫度、承臺沉降等。測量結果以表格形式(施工時統一制定表格)及時反饋至線型控制小組,并對一些意外情況在備注欄中進行反映。線型控制小組及時將計算機計算結果及立模標高反饋至技術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