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探隊技術人員崗位責任制
1、負責本單位日常技術管理及施工地點的規程及各種措施的編制、貫徹落實工作。
2、認真貫徹黨的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律、規程、條例以及上級有關安全生產指示,樹立“安全第一,質量為本”的科學技術服務安全生產思想。
3、深入現場,了解掌握本單位安全、質量情況,及時解決安全生產中出現的各種技術問題。
4、建立健全工程技術檔案,實現規范化管理。
5、負責抓好本單位職工安全教育與技術培訓,努力提高職工安全意識和業務水平。
6、負責組織檢查工程質量,搞好班組安全評估及技術總結。積極推廣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
篇2:鉆探施工現場重點安全防護規范
一鉆探施工現場的幾個重點安全防護
1、鉆機機場地基的要求
1)機場地基必須平整,堅固,適用。鉆塔底座的填方部分,不得超過塔基面積的1/4;
地基的面積是根據鉆機及其輔助系統及循環系統的具體情況來確定的。比如:一般情況下:
300型鉆機地基所占總面積最少是99m2,長×寬是11×9m;
600型和1000型鉆機地基所占總面積最少是130m2,長×寬是13×10m;
2)山坡修筑的鉆機機場地基,巖石要堅固穩定,坡度一般在60~80°;地層不穩定時,坡度應小于45°;
2、鉆機安裝、拆卸、搬遷的幾個重點注意防護的問題
1)安裝、拆卸鉆塔應鋪設工作臺板,臺板、塔板長、厚度必須符合安全要求;塔上作業必須系安全帶;
2)鉆架腿之間應安裝斜拉手,應在鉆架腿連接處的外部套上鋼管結箍加固;(這個問題,我局許多機臺都不同程度存在問題)
3)起、放鉆架,鉆架外邊緣與輸電線路邊緣之間的安全距離,必須符合下表要求:
鉆架外與輸電線路邊緣之間的最小安全距離
電壓/KV
<1
<10
35~110
154~220
350~550
最小安全距離/m
4
6
8
10
15
4)安裝鉆機時,鉆架天車輪前緣切點,鉆機立軸中心與鉆孔中心應成一條直線,直線度范圍±15mm;
5)鉆機、動力機、泥漿泵外露齒輪、皮帶輪、轉動軸、傳動帶等傳動部位應有防護罩或傳動欄桿;
6)設備搬遷時,應有專人指揮;鉆機整體遷移時,應在平坦短距離地面上進行,要采取措施防止傾斜;
禁止在高壓電線下和坡度超過15°的坡上或凹凸不平和松軟的地面整體遷移鉆機;
7)鉆機的升降系統是否安全可靠關系到操作過程的安全。升降機的制動裝置、離合裝置、提引器、滑車和擰卸工具等要可靠、安全靈敏。天車、繩卡等要定期檢查合格;提引器、提引鉤應有安全閉鎖裝置;
8)鉆塔工作臺及鉆機地基處在陡山坡的山坡邊緣應安裝可靠的防護欄桿,防護欄桿的高度應大于1.2m,堅固、穩定。工作臺的木質塔板應大于50mm或采用防滑鋼板;
9)鉆塔的繃繩應采用φ12.5mm以上的鋼絲繩;18m以下的鉆塔應設4根繃繩;繃繩安裝要牢固、對稱,繃繩與水平面的夾角應小于45°;地錨深度應大于1m;
10)關于安裝避雷針的要求:
a)接閃器(避雷針)。雷電接閃器有銅質接閃器。如購買有困難,也可自制鐵質避雷針,自制的鐵質避雷針可使用長度1.5~2.5m,直徑為42mm的鉆桿,頂部為尖狀,在距下部尾端約0.15m處加工一個直徑為0.08m臺階并配螺帽,以便安裝時固定,針體的中間焊接一個接線環(一般焊接一個銅環)。如沒有42mm的鉆桿,自制的鐵質避雷針也可選用截面積不少于100mm2的鋼筋做成;
b)引下線。應使用斷面積不少于25mm°銅質裸體絞線,也可采用斷面積不少于35mm2的鋼質絞線或直徑8~10mm的鋼筋;(一般情況下,宜采用扁鋼和圓鋼,尤其是圓鋼)。
c)接地裝置。是用來引泄雷電電流盡快散入大地的裝置。接地體的接地電阻一般不應大于10~15Ω;接地極可用角鋼(50×50×5mm,長度約3m),或鋼管(直徑35~50mm,長度2~3m)做成。各部分要可靠地焊接。
(五)季節施工安全防護
1、夏季施工:重點注意作息時間和防暑降溫工作。
2、雨季施工:重點做好防止觸電、防雷、防坍塌、防大風等安全技術措施;
3、冬季施工:制定防風、防火、防滑、防煤氣中毒的安全措施;
二關于地理信息工程施工要強調的問題
1、一是觸電事故;二是中毒窒息事故;三是交通事故等。
2、在高壓線下和高壓輸變電設施附近作業時,要保持有效安全距離,嚴禁雨天、霧天、雷電天氣作業和使用金屬塔尺、標桿(與輸電線路的有效安全距離規定見下表)
塔尺、標桿頂端與輸電線路最小距離
電路電壓(kv)
<1
1-35
110
220
330
500
最小允許距離(m)
1.5
3.0
4.0
5.0
6.0
7.5
3、夜間作業必須有足夠的照明;
4、使用10w以上的大功率儀器設備時,作業人員應具備安全用電和觸電急救的常識。工作電壓超過36v時,供電作業人員絕緣防護用品。接地電極附近應設置明顯警示標志,并設專人看管。雷電天氣嚴禁使用大功率儀器設備施工。在井下作業的所有電氣設備外殼必須接地。
5、嚴禁使用金屬桿直接扦插探測地下輸電線和光纜。
6、對地下管線進行開挖驗證時,必須小心謹慎,防止損壞管線。
1、安全帽
1)安全帽是防沖擊的主要用品,要具有一定強度的帽殼和帽襯緩沖結構組成,可以承受和分散落物的沖擊力,并保護或減輕由于雜物從高處墜落至頭部的撞擊傷害;
2)人體頸椎沖擊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國家標準規定:用5kg鋼錘自1m高度落下進行沖擊試驗,頭模受沖擊力的最大值不應超過500kg;耐穿透性能用3kg鋼錐自1m高度落下進行試驗,鋼錐不得與頭部接觸;
3)帽襯頂端至帽殼頂內面的垂直間距為20~25mm,帽襯至帽殼內側面的水平間距為5~20mm。
4)安全帽在保證承受沖擊力的前提下,要求越輕越好,重量不應超過400g。帽殼表面光滑,易于滑走落物。
5)安全帽必須是正規生產廠生產,有許可證編號,有檢查合格證等。不得購買劣質產品。
6)戴安全帽時,必須系緊下顎系帶,防止安全帽墜落失去防護作用。安全帽在冬季佩帶在防寒帽外時,應隨頭型大小調節緊牢帽箍,保留帽襯與帽殼之間緩沖作用的空間。
2、安全網
3、安全帶
1)使用安全帶要正確懸掛。
a架子工使用的安全帶繩長限定在1.5~2m。
b應做垂直懸掛,要高掛低用比較安全,當做水平位置懸掛使用時,要注意擺動碰撞,不宜低掛高用;不應將繩打結使用,不應將鉤直接掛在不牢固物體或直接掛在非金屬墻上,防止繩被割斷。
c關于安全帶的標準
安全帶一般使用五年應報廢。使用兩年后,按批量抽檢,以80kg重量,自由墜落試驗,不破斷為合格。
三項目施工安全內業管理
1、施工現場安全基礎管理資料必須按局的要求標準整理,做到真實準確、齊全;
2、作書面記錄和簽字的問題。歸納起來具體有四個方面的意義:
1)有利于規范安全生產檢查、活動、教育及其各項安全生產管理行為。
2)有利于從程序上保證書面記錄的內容完整、全面、真實,有利于安全管理部門更好地掌握本單位或各被檢查單位安全生產的實際情況。
3)對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及人員的工作是一個考核,有利于提高其責任心。
4)在各單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時,書面記錄可以確定、分清有關人員的生產安全事故責任提供直接的證據,也可以據以判斷有關領導和安全管理人員是否失職、瀆職等行為。
需要作出書面記錄的事項有:
1)檢查、活動、教育、技術交底等的時間。
2)地點。檢查、活動、教育等工作的地點,盡量詳細到具體單位和場所。
3)內容。安全檢查的內容,安全活動的內容,安全教育的內容,安全技術交底的內容、開會具體研究的內容等等。
4)發現的問題及其處理情況。
需要在原始記錄上簽字,是對其行為的一種監督和制約。
3、加強各單位安全檔案管理。
四生產施工現場安全檢查與驗收
一、施工項目安全檢查
(一)安全管理組織網絡的建立情況;
安全責任制落實情況;
檢查安全各項制度的建立落實情況;基礎管理內業資料情況;
(二)現場安全檢查重點內容
1、臨時用電系統和設施;
1)臨時用電是否采取TN-S接零保護系統;
TN-S系統就是我們說的五線制,保護零線和工作零線分開。
2)施工中臨時用電的負荷匹配和電箱合理配置、配設問題。
要達到“三級配電,兩級保護”要求,符合《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
3)臨時用電器材和用電設備是否具備安全防護裝置和有關安全措施。
4)生活和施工照明的特殊要求
5)泵、大型及焊接機械的特殊用電要求;
6)雷雨期施工中,對防雷、絕緣和接地電阻情況;(應遙測和記錄)
2、開工前準備階段;
1)如施工區域內有地下電纜、水管等,要指令專人進行處理;
2)施工現場附近有高壓架空線時,要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符合規范要求的距離,確保安全;
3)有居民和交通要道,要充分考慮發生安全事故的各種可能因素和危險隱患,采取措施保護;
4)有噪聲,要遠離。
3、基礎施工階段;
1)土方施工前,檢查是否有專門的安全技術交底并保證執行;
2)在雨季或地下水位較高的區域施工,是否有排水、降水措施;
3)有無支護措施和打坡護樁;
4)工作位置在降結腸2m以下是否有基礎周邊保護措施。
4、施工過程階段;
1)預防高處墜落和物體打擊;
2)做好安全防護用品的使用檢查;
3)做好孔、洞口的安全檢查;
4)做好臨邊的安全檢查;
5)做好進行設備人員的安全教育和持證上崗,對所有設備進行檢查;
6)對材料,特別是大型材料的存放和吊裝;
7)對特殊工程及特殊危險作業的施工方案、安全措施、安全技術交底進行檢查;
8)其他。
5、竣工驗收階段。
6、施工現場文明施工
7、其他
(三)安全隱患的整改和處理
1、重大危險源
2、重大危險源分類
篇3:井下鉆探工崗位危害因素辨識及預防
1、施工各類鉆孔不按規定操作,探異常區域、突水、有毒有害氣體超標不及時采取措施,可能造成透水及瓦斯突出事故,有害氣體中毒;防范措施:嚴格按照鉆機操作說明書及要求操作,施工過程中發現透水、突出預兆時,必須立即采取措施,撤出人員。
2、未掌握鉆機一般故障的識別和排除方法,設備帶病作業,可能造成機械傷人;防范措施:加強業務技能培訓,熟悉各類鉆機設備原理、故障識別及排除方法。
3、安設鉆機后未打設壓戧柱或打設不牢,可能造成運行后鉆機易移動而使人員受傷;防范措施:鉆機必須用地腳螺絲固定或用壓戧柱支撐牢固。
4、各種電氣設備防護裝置不全,易造成傷害;防范措施:各種電氣設備必須防爆,機械傳動部分要安裝防護欄、保護罩。遠程操作按鈕應安放在操作人員使用方便的地方。
5、未按設計和施工要求施工鉆孔,可能造成誘發事故;防范措施:嚴格按照測量人員標定的孔位及鉆孔施工要素進行施工,不得擅自改動。
6、液壓管路連接松動,可能造成傷人;防范措施:各部件連接可靠,油水管連接正確無誤。
7、打鉆施工時有設備或礦車運行,可能造成機械轉動傷人、礦車撞人;防范措施:作業地點兩側閘車,確認好周圍設備情況。
8、鉆機、鉆具使用不規范,可能造成轉動部位傷人;防范措施:鉆機安裝必須平穩,防護裝置完好。
9、鉆桿豎直擺放,可能造成鉆桿倒落傷人;防范措施:鉆桿必須平放在巷道底板上。
10、放水管上沒有安裝壓力表或壓力表失靈,可能造成不能觀察壓力狀況、放水時傷人;防范措施:放水管上安裝壓力表并及時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