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有害作業安全控制措施
1改革生產工藝,防止和減少塵毒的產生。
2采用通風和凈化措施控制有害物質。
3使用先進的檢測儀器進行隨機檢測。
4加強對施工作業人員的培訓教育工作,使作業人員詳知塵、毒作業的危害性和防護要領。
5加強對施工作業人員的個體防護工作,針對不同的塵毒作業為施工人員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
6針對不同的塵、毒作業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作業方式(如:濕式作業,通風作業)。
7現場配備必要的急救藥品和器材,設醫務人員現場值班。
8對塵、毒作業場所進行重點監控。
篇2:學生作業布置指導細則
小學作業布置指導細則
1、作業布置數量、作業是否及時批改。
2、作業書寫是否規范:書寫要統一用筆;書寫要規范;作業保持整潔。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學習習慣(如:頁碼、寫題號、要求;作文有目錄且按要求空格;不亂涂亂畫等)
3、教師批改規范情況:教師批改作業時,要逐題批改,批語等要恰當,書寫工整,批改符號規范,能給學生示范作用。
4、批改質量:學生錯誤能改出。
5、二次批改情況:杜絕帶著學生邊講邊做作業。二次批改要規范。低年級學生錯題,教師圈出來后,由學生在原題上改,改后教師打對號。其他年級的學生錯題,由教師打錯,學生在其他地方改后,教師二次批改。
5、習字冊的運用,重在練字的規范與速度。要先指導書寫,再分散布置練習,每次書寫內容要適量。要將書寫好的字圈出來,等第要與實際相符。要讓學生每次練習都有收獲。
作文基本一周一篇,其中大作文篇數隨單元,小作文篇數不少于大作文。大作文精批,小作文簡批。
篇3:現場作業監護管理規定
危險作業的現場監護管理應根據危險作業的特點來制定,應使作業程序規范化、設備與工具使用規范化、作業(施工)現場規范化,確保作業按操作規程進行和安全措施的落實。
(1)作業程序規范化
危險作業程序包括申請、審批、作業、監督、總結等過程,整個程序一定嚴格、規范。對于危險性大的危險作業(如動火作業),應嚴格執行作業證制度。需要進行危險作業的部門應首先提出申請,說明要求作業的理由、時間、地點、規模和作業內容。申請一般應逐級進行,即班組向車間,車間向廠提出申請。
作業審批,根據作業的危險等級由車間級或廠級進行審批。審批應主要由安全生產管理部門或人員負責進行,并按安全檢查表進行。作業審批合格后,發給作業證,明確作業時間,參加作業人員,作業分工以及指定作業負責人和作業監護人。
在開始作業前,應做好作業前的準備和檢查工作。準備工作包括:作業前的培訓,熟悉作業標準,掌握安全要點和異常情況的對策等;作業現場的清理整頓;工具設備準備;服裝護具準備;確定并熟悉作業中的指揮、聯絡方式等。作業前的檢查包括:自檢、領導檢查和安技人員檢查。檢查合格后才能開始作業,作業中,指揮人員和作業人員均應嚴格按預定方案要求進行;監護人員應在作業現場進行監督檢查,以確保作業安全。
(2)設備與工具使用的規范化
作業中使用的設備與工具應嚴格按施工設計要求配備,并嚴格進行檢查。檢查內容包括:設備、工具完好情況、作業場所清理整頓情況、作業環境中的危險因素情況、安全防護裝置、安全標志配備情況等。
(3)施工(作業)組織設計的規范化
施工(作業)組織設計是整個施工或作業中的指導性文件,也是危險性作業開工前必須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因此應嚴格按有關規程要求進行,并做好技術交底。
(4)作業(施工)現場的規范化
危險性作業很多帶有臨時性,其作業(施工)現場的布設、安全防護、作業過程等,通常不像固定地點的重復性作業那樣規范,這也是造成危險性作業事故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應加強對作業(施工)現場的管理,使之規范化。作業環境布置及防護要規范化,應根據作業內容,合理確定各種設備、構件等大件吊裝的走向路線;作業中需臨時拆卸的欄桿、扶梯和翻移開的格欄板等部位,應及時拉上警示欄繩,鋪墊行走跳板;作業中的各種工藝孔、洞必需加防護蓋或圍欄;使用的電焊機、廢物箱等設備或物體,必須放在現場安全員指定位置,不得影響施工人員的安全通道;對所有使用的高壓線應懸掛明顯警示標志,對氧氣、乙炔氣膠管應架空,防止破損造成事故隱患;高空作業下部應設置警戒區域,拉好防護欄繩。
作業(施工)現場監護管理要規范化,專職安全員應負責施工作業現場的安全監護管理、監督、檢查,對于立體交叉作業負責下部人員的監護。現場作業人員的行為,必須符合生產經營單位制定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規定的要求,作業人員必須按規范配戴安全帽,高處作業必須戴好保險帶等勞動保護用品。嚴禁高處向下拋物。吊裝作業專職人員應對索具等部件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