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發酵罐安全操作流程

發酵罐安全操作流程

2024-07-22 閱讀 4183

一、準備工作

1、檢查蒸汽發生器,確保已開啟;

2、檢查空氣源,保證供氣壓力在0.4~0.7MPa之間,相對濕度應小于60%;再調節空氣減壓閥,使其出口壓力在0.2~0.25MPa之間;

3、檢查各管道、閥門是否有泄漏,進料口、補料口硅膠墊是否需要更換,如有請及時修整;

4、檢查各壓力表是否歸零,不能歸零的予以更換;

5、檢查罐內是否清洗干凈;

6、查看控制系統、傳動系統是否良好;

7、檢查完畢進行打壓試漏:壓力0.15MPa保持30min,如果出現壓力下降,請用肥皂水查找泄漏點,并進行修復;

8、安裝已標定的PH電極、溶氧電極等其他檢測設備,確保已安裝到位、螺母旋緊;

9、檢查一切無問題,如實填寫記錄并簽字;

二、空氣過濾器消毒

1、首先關閉空氣過濾器前的進蒸汽閥,緩慢卸掉空氣過濾器內壓力;

2、打開蒸汽過濾器下端的排污閥(排凈冷凝水后微開),緩緩開啟蒸汽閥,排凈管道內冷凝水后調整蒸汽閥大小,保證蒸汽壓力0.2MPa以上;

3、打開空氣過濾器下端的排污閥,慢慢打開過濾器前的蒸汽閥,待排盡冷凝水后排污閥微開;

4、開啟過濾器后的排氣閥門,通過調整其與蒸汽閥的大小,維持壓力0.12~0.14MPa消毒30min;

5、消毒結束調小排氣閥與排污閥的開度,迅速關閉蒸汽閥同時打開進空氣閥(換氣過程中保證壓力不掉零),調整空氣閥大小保持壓力在0.08~0.1MPa,以便吹干空氣過濾器;

6、約20~30min過濾器吹干后(過濾器外壁溫度降至常溫,手試吹出的空氣干燥、細膩、滑潤),關閉過濾器下端的排污閥及排氣閥,保持正壓;

三、罐空消

1、首先打開夾套下端的排水閥,排盡夾套中的水;

2、依次打開取樣閥、蒸汽閥,排盡管道內冷凝水后將取樣閥轉為微開;稍開罐排氣閥,再緩慢開啟罐底隔膜閥使蒸汽徐徐進入發酵罐;

3、在滅菌過程中時刻注意并控制罐壓在0.11~0.12MPa內,罐壓的控制通過蒸汽閥和排氣閥來實現;

4、空消30~50min后,關閉蒸汽閥和罐底隔膜閥,關閉后壓力會迅速下降,為防止罐內產生負壓,需將進空氣閥打開,維持罐壓0.03~0.05MPa或者壓力下降至零時將排氣閥打開自然冷卻;待溫度降至80℃以下時排盡罐內冷凝水;

四、實消

1、將標定好的PH電極、溶氧電極等檢測設備安裝,檢查確保安裝到位,旋緊螺母;

2、關閉罐底隔膜閥,微通風、開低轉速,按工藝要求將配制好的培養基加入罐內,檢查無漏加原料后將加料口螺母適度擰緊;

3、打開夾套排水閥,排盡夾層水;關閉夾套進出水閥門;緩慢打開夾套進蒸汽閥(打開過快夾層容易產生異響)進行預熱,保證夾層壓力小于0.1MPa;

4、待罐內溫度達到90℃以上(某些培養基在70~90℃時容易起泡沫,注意觀察)時關閉夾套蒸汽閥;

5、關閉攪拌、通風,排氣閥微開;依次打開取樣閥、蒸汽閥,排盡管道內冷凝水后將取樣閥轉為微開,打開罐底隔膜閥,將蒸汽緩緩通入罐內(注意料液翻滾);再打開進風管道上的蒸汽閥門,通過控制罐底隔膜閥、風管蒸汽閥、排氣閥調節罐壓至0.11~0.12MPa,維持121℃滅菌30min(加料口、補料口等均稍微排氣,以徹底消除死角,時刻注意罐壓);

6、滅菌過程中校正溶氧電極零點,30min滅菌完畢后,依次關閉加料口、補料口、罐底隔膜閥、風管蒸汽閥;關閉夾套排水閥,打開循環進出水閥(變換要迅速,時刻注意罐壓變化,防掉零);此時在控制柜中找到對應罐,開啟“冷卻手動”和“轉速”按鍵,開始冷卻降溫;

7、降溫時罐壓將迅速下降,當降至0.05MPa時開啟風管進氣閥,隨時保持壓力在0.05MPa;

五、無菌接種

1、當料液溫度降至工藝要求時,按照工藝要求將轉速、通風量調至最大,并維持罐壓穩定幾分鐘后,標定溶氧電極滿度;

2、用酒精棉擦拭接種口和接種者雙手,火圈加入酒精套在接種口上,關閉攪拌轉速,降低通風量,維持罐壓在0.01~0.02MPa(不能掉零,否則容易引起污染),點燃火圈,用工具扳手緩慢擰下接種口螺母(快速開啟,容易出現危險),螺母不能離開火焰;

3、接種者將菌種瓶口在火焰上稍微燒一會兒,拔下瓶塞迅速將菌種倒入罐內;

4、擰緊接種口螺母,熄滅火焰,并用酒精棉將接種口擦拭干凈;按工藝要求調好轉速、通風量、罐壓,并點擊“開始發酵”按鍵開始計時培養;

六、取樣操作

關閉蒸汽閥、全開取樣閥,開啟罐底隔膜閥進行取樣;取樣完畢后微開取樣閥和蒸汽閥,用少量蒸汽進行封口,保持無菌狀態;

七、罐的清洗

1、發酵罐在使用前和使用后要及時清洗干凈;打開兩邊清洗口,用水管清洗余料,若不能清洗干凈則需拆開罐蓋;

2、拆洗前首先關閉電源,擰開周邊螺絲,兩人小心地同時將罐蓋垂直向上取出(注意:請不要抓傳動軸,以免影響機械密封和軸的傳動穩定性),水平放置平整的地面上,并防止滾動;

3、徹底清洗干凈后,將罐蓋按原位輕輕放入發酵罐內,擰上周邊螺絲(注意:對角擰螺絲,松緊基本一致);

4、安裝完畢后通入空氣(0.15MPa),檢查管道和罐的密封性,如有泄漏則需修復;

5、如不接著進入下一批發酵,請將溶氧電極拆下清洗干凈,放回安全處保存;PH電極清洗干凈浸泡在3mol/L的KCL溶液中保存;

八、維護與保養

1、與發酵相配套設備按要求定期維護與保養;

2、空氣精過濾濾芯根據實際使用效果定期更換,一般使用期限為一年;

3、發酵罐清洗時,請使用軟毛刷,避免硬器刮擦;

4、壓力表、減壓閥時常檢查,不歸零及時更換;

5、定期檢查墊圈、密封圈等,損壞及時更換,以免影響罐的密封性;

6、電器、儀表、傳感器等電器設備嚴禁直接接觸水、汽;

7、PH電極在使用前必須通電穩定2~3h,否則電極不穩定,造成測量數據不準;

8、溶氧電極在使用前必須通極化4~6h,否則電極不穩定,造成測量數據會不準;

9、設備長時間停止使用時,應清洗干凈,排盡罐內及各管道中的余水;松開罐蓋螺絲,防止密封圈產生永久變形。

篇2:發酵罐安全檢修維護操作規程

1.目的通過建立發酵罐安全檢修及維護操作規程并嚴格執行,確保發酵罐安全檢修及維護操作。2.適用范圍本規程用于機械攪拌(皮帶輪減速裝置)和無機械攪拌鋼制發酵罐的維護、檢修操作。3.職責3.1生產部負責本規程的組織制定。3.2操作人員負責本規程的實施。4.內容4.1檢修類別及間隔期4.1.1檢修類別發酵罐的檢修類別分小修、中修和大修。4.1.2檢修間隔期A.小修:每2個月進行一次。B.中修:每10個月進行一次。C.大修:每30個月進行一次。D.發酵罐在定期檢修間隔期內,還應根據其實際運轉情況,確定檢修類別、內容和期限。4.2檢修內容4.2.1小修A.檢查緊固各部件連接螺栓。B.檢查、調整機械密封端面的壓力。C.檢查、消除人孔、視鏡、接管口、閥門等處的泄漏點,更換老化的密封墊。D.檢查、檢修轉動部件的磨損件。E.檢查、調整傳動皮帶的松緊度。F.檢查附屬的儀器儀表和電控裝置。G.檢查潤滑部位,并按規定加注或更換潤滑油。H.檢查并局部修補保溫層,對油漆脫落處涂漆。4.2.2中修A.包括小修內容;B.檢查、清洗、修理機封裝置,必要時更換磨損部件;C.檢查、調整傳動皮帶輪的運轉情況,必要時更換傳動皮帶、軸承等易損件;D.檢查、修理、調整攪拌系統,更換損壞的聯軸器、軸瓦、攪拌器軸承;E.按勞動部《在用壓力容器檢驗規程》檢測罐壁厚、裂紋、變形和焊縫質量,必要時進行局部修補,更換或修理損壞的人孔、視鏡、接管、檔板等附件;F.對降溫盤管及空氣管件進行試漏檢查,并修補泄漏點;G.檢查、修理各儀表及控制裝置;H.整體修補保溫層及涂漆。4.2.3大修(包括中修內容)A.檢查、修理減速裝置,更換軸承;B.檢查、修理或更換攪拌系統的主軸、聯軸器軸瓦、拉桿、攪拌器、軸承等附件;C.調整罐體、減速裝置、攪拌軸的位置偏差和間隔;D.換熱系統和空氣系統的管件試漏,更換腐蝕嚴重的管道、管件及閥門;E.檢查、修理筒體、封頭。4.3檢修前的準備4.3.1技術準備A.設備使用說明書,圖紙、有關標準、檢修記錄;B.設備運行時間、缺陷、隱患、事故等狀況記錄。4.3.2物資準備A.檢修用的材料、備件;B.檢測儀器、拆裝工具和起重設施;C.切斷發酵罐電機總電源,并設有禁止啟動的警示牌;D.清洗發酵罐,隔斷與其它設備各連接管路,并懸掛標志牌;E.進罐前,應徹底將罐內氣體排除,人員在罐內作業過程中,應不斷換進新鮮空氣,必要時檢修人員應配帶防毒呼吸器,罐外必須設人監護;F.罐內作業應搭設腳手架;G.動火前要辦理動火許可手續。4.4檢修方法4.4.1拆卸4.4.1.1拆卸程序A.穩固罐內軸及攪拌器;B.拆下聯軸器,拆除傳動皮帶,拆下皮帶輪,拆開軸承室;C.拆下攪拌軸和機械密封;D.拆除攪拌器、拉桿、攪拌支承裝置。4.4.1.2軸承的拆卸A.滾動軸承在拆卸時,應使用專用拆卸工具,以免損壞軸承和軸承孔。B.滑動軸承的軸襯拆卸時要注意保護好軸襯內、外表面。4.4.2機械密封A.拆卸機械密封時,要保護好動、靜環密封面;B.保持密封部件的潔凈。4.4.3攪拌軸檢查、測量軸頸尺寸,檢查軸應無損傷,如有損傷可進行修復,修復方法可采用磨或噴鍍修磨。4.4.4聯軸器夾殼聯軸器如內表面有較嚴重缺陷,在不影響強度前提下,可采用刨光后進行重新加工內孔的方法修復。4.4.5拉桿拉桿若有變形,應進行壓力校正。4.4.6裝配4.4.6.1裝配按拆卸的相反程序進行。4.4.6.2機械密封A.裝配時應注意動、靜環密封面的接觸面,須保證在全圓周上連續接觸,不得有縫隙;B.攪拌軸與靜環間的徑向間隔應均勻;C.裝配機械密封時,彈簧必須使其高度一致,且壓力要適度,在保證不漏的前提下,壓力不宜太大。4.4.6.3上攪拌軸裝配時要照顧其上、下軸端以保證其與聯絡件的同軸度要求。4.4.6.4聯軸器在進行夾殼聯軸器的裝配時,注意中間卡環安裝對位。4.4.6.5拉桿A.安裝前要先裝攪拌軸并找正,然后再裝拉桿;B.第一根拉桿安裝后應進行調整使其不受拉力,然后依次安裝并調整每根拉桿,經多次調整并達要求。4.4.6.6軸承:滾動軸承與軸安裝時應采用熱裝法,不允許敲擊打入。4.5檢修質量標準4.5.1罐體A.實際最小壁厚應不小于強度校核壁厚加一個檢驗同期的腐蝕容量;B.內表面焊縫應無裂紋、擋板、盤管、底瓦、人(手)孔補強板、接筋等焊接附件應牢固可靠,無造成染菌的缺陷;C.罐體安裝穩固,無偏斜,其鉛垂度不大于2/1000D(D為罐體直徑mm)。4.5.2皮帶輪減速裝置A.新換皮帶輪應做靜平衡檢驗,其殘余不平衡量。在轉速小于200r/min時,不得大于20克,在轉速大于200r/min時,不得大于15克;B.皮帶輪與主軸錐套配合,應經研配,錐面接觸長度應在全長的80%以上,錐面接觸75%以上;C.兩皮帶輪軸平行度公差不大于GB1184《形狀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的規定》的10級公差值;D.兩輪安裝后應使裝皮帶位置在同一平面內,其偏差為:三角皮帶輪不大于1.5mm;E.各傳動皮帶松緊應均勻適度。4.5.3攪拌系統4.5.3.1攪拌軸A.攪拌軸與滾動軸承處采用HB/JS7或HB/K7配合,軸頸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1.6um;B.攪拌軸與皮帶輪.聯軸器.攪拌器等處尺寸公差為不大于GB1184規定公差值,上軸(軸承座處)為8級,中下軸為9級;C.各軸的同軸度公差不大于GB1184的9級差值。4.5.3.2軸承支座A.軸承支座兩孔同軸度公差和兩孔軸線與端面的垂直度公差不大于GB1184的8級公差值;B.軸承支座配合面尺寸公差H8,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3.2um;C.支座底盤水平度不大于0.5/1000。4.5.3.3聯軸器夾殼式聯軸器的兩半應合在一起加工,尺寸公差不大于GB11801的8級公差值,圓度公差不大于GB1184的8級公差。4.5.3.4攪拌器A.攪拌器園盤與攪拌軸的垂直度不大于GB1184的9級公差;B.攪拌器應做靜平穩試驗,平穩順級為G16級。4.5.4密封裝置A.動環、靜環接觸端面度公差為0.005~0.010mm,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0.4um;B.與靜環接觸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1.6um;C.軸在密封裝置部位的徑兩圓跳動允差:軸頸:65~80mm徑向圓跳動:0.10mm軸頸:85~100mm徑向圓跳動:0.12mm4.6試車與驗收4.6.1試車前的準備A.各潤滑點按規定加注潤滑油(脂);B.檢查各緊固件無松動;C.換熱盤管以0.3Mpa壓力的空氣做水壓試驗,應無滲漏;D.罐內能者度0.2Mpa壓力的空氣做氣密性試驗。各接管、人孔、視鏡、機械密封、罐體等處無泄漏;E.測試電機和空載電流,應在額定范圍之內;F.壓力表及自控儀表靈敏.準確與發酵罐連通的設備良好。4.6.2試車4.6.2.1以水代料試車A.罐內注入清水量為罐身的2/3高度;B.點動電機后立即停車,檢查攪拌軸運轉方向是否正確;C.啟動時間不少于4小時;D.啟動后適量通入壓縮空氣,測量電機啟動電流和運轉電流,使這在額范圍之內;E.測量各部溫度,其滾動軸承溫度分別不超過70℃和65℃,電動機溫度不高于90℃;F.罐體平穩,無異常聲響;G.罐身應無異常振動。4.6.2.2物料試車A.試車時間為生產一個批號的時間;B.檢查各部位應運行正常。4.6.3驗收設備性能符合要求,檢修質量符合本規定要求,檢修記錄齊全,準確,應及時歸入設備檔案,并辦理驗收手續。4.7維護及常故障處理。4.7.1維護4.7.1.1罐身、封頭。A.目測腐蝕變形情況;B.檢查空氣分布管出口處因沖刷使下封頭變薄情況;C.內部墊板加強板焊縫是否變裂紋;D.消毒前認真清洗;E.各密封點泄漏情況;F.螺栓是否松動。4.7.1.2皮帶輪減速裝置A.按時加注潤滑油;B.軸承溫度是否正常;C.轉動部件有無異常振動;D.皮帶磨損及松緊情況。4.7.1.3機械密封裝置。A.密封面磨損程度是否超過要求;B.密封程序是否超過要求;C.緊固螺栓有無松動,彈簧有無折斷或變形。4.7.1.4主軸和攪拌系統的傳動部分A.各焊接點焊接可靠性;B.軸瓦磨損情況。4.7.2常見故障處理(見下表)故障現象產生原因處理方法攪拌轉速降低1.皮帶打滑1.調整皮帶張口2.皮帶損壞斷裂2.更換3.電機電壓不足3.檢查電源系統4.電機缺相運行4.立即停機檢查處理機械密封泄漏1.機械密封動、靜環面損壞1.重新研磨或更換2.動靜環密封動、靜面損壞2.更換3.罐內壓力過高3.調低壓力出料不暢通1.出料管堵塞1.排除積物2.原料管穿孔、損壞2.補焊或更換3.空氣壓力不足3.加大空氣壓力罐內發出異常響聲1.攪拌器松脫或拆斷1.停止修理或更換2.拉桿松動或拆斷2.緊固、調整或更新3.軸瓦磨損嚴重軸擺動過大3.更換4.主軸直線度平重超差4.調整5.內部換熱盤管附件松動5.緊固或焊接電機電源過大1.負載過大1.檢查處理2.繞組絕緣降低2.檢修或更換攪拌軸晃動過大1.傳動支架座松動1.緊固2.聯軸夾殼松動或損壞2.緊固或更換3.攪拌軸磨損嚴重3.更換或修理4.拉桿松動或斷裂4.修理或更換整機振動大1.罐身基礎松動偏歪1.修理基礎2.地腳螺松動2.緊固3.電機振動超標3.檢修軸承及內部4.傳動系統安裝不合要求4.調整附表:發酵罐結構、性能、原理及用途結構主要有罐體、攪拌裝置(擋板)、換熱裝置、機構密封、空氣分布裝置待等組成性能項目ⅠⅡⅢ容積筒體容積(高×ΠR2)6.4×3.14×1.5527.334×3.14×1.3220.99(平均)封頭容積2×4.252×2.51全容積(M3)56.7843.94攪拌轉速(轉/分鐘)140158240電機功率(KW)755545換熱面積(M2)683918材質1Cr18Ni9TiA3A3原理在發酵罐中,將培養基按工藝要求滅菌后,接入菌種,并提供適宜的生長條件,通風并用攪拌增加氣液接觸面積,用換熱裝置帶走生物熱、機械熱和其他熱量,采用必要的監控措施,以使微生物高效代謝,實現產品生產的目的。用途在抗生素生產中,發酵罐用以使微生物菌分泌抗生素。

篇3:發酵罐安全操作規程

1.目的通過建立發酵罐安全操作規程并嚴格執行,確保發酵罐安全運行。2.適用范圍本規程用于機械攪拌(皮帶輪減速裝置)和無機械攪拌鋼制發酵罐的維護、檢修操作。3.職責3.1生產部負責本規程的組織制定。3.2操作人員負責本規程的實施。4.內容4.1檢修類別及間隔期4.1.1檢修類別發酵罐的檢修類別分小修、中修和大修。4.1.2檢修間隔期A.小修:每2個月進行一次。B.中修:每10個月進行一次。C.大修:每30個月進行一次。D.發酵罐在定期檢修間隔期內,還應根據其實際運轉情況,確定檢修類別、內容和期限。4.2檢修內容4.2.1小修A.檢查緊固各部件連接螺栓。B.檢查、調整機械密封端面的壓力。C.檢查、消除人孔、視鏡、接管口、閥門等處的泄漏點,更換老化的密封墊。D.檢查、檢修轉動部件的磨損件。E.檢查、調整傳動皮帶的松緊度。F.檢查附屬的儀器儀表和電控裝置。G.檢查潤滑部位,并按規定加注或更換潤滑油。H.檢查并局部修補保溫層,對油漆脫落處涂漆。4.2.2中修A.包括小修內容;B.檢查、清洗、修理機封裝置,必要時更換磨損部件;C.檢查、調整傳動皮帶輪的運轉情況,必要時更換傳動皮帶、軸承等易損件;D.檢查、修理、調整攪拌系統,更換損壞的聯軸器、軸瓦、攪拌器軸承;E.按勞動部《在用壓力容器檢驗規程》檢測罐壁厚、裂紋、變形和焊縫質量,必要時進行局部修補,更換或修理損壞的人孔、視鏡、接管、檔板等附件;F.對降溫盤管及空氣管件進行試漏檢查,并修補泄漏點;G.檢查、修理各儀表及控制裝置;H.整體修補保溫層及涂漆。4.2.3大修(包括中修內容)A.檢查、修理減速裝置,更換軸承;B.檢查、修理或更換攪拌系統的主軸、聯軸器軸瓦、拉桿、攪拌器、軸承等附件;C.調整罐體、減速裝置、攪拌軸的位置偏差和間隔;D.換熱系統和空氣系統的管件試漏,更換腐蝕嚴重的管道、管件及閥門;E.檢查、修理筒體、封頭。4.3檢修前的準備4.3.1技術準備A.設備使用說明書,圖紙、有關標準、檢修記錄;B.設備運行時間、缺陷、隱患、事故等狀況記錄。4.3.2物資準備A.檢修用的材料、備件;B.檢測儀器、拆裝工具和起重設施;C.切斷發酵罐電機總電源,并設有禁止啟動的警示牌;D.清洗發酵罐,隔斷與其它設備各連接管路,并懸掛標志牌;E.進罐前,應徹底將罐內氣體排除,人員在罐內作業過程中,應不斷換進新鮮空氣,必要時檢修人員應配帶防毒呼吸器,罐外必須設人監護;F.罐內作業應搭設腳手架;G.動火前要辦理動火許可手續。4.4檢修方法4.4.1拆卸4.4.1.1拆卸程序A.穩固罐內軸及攪拌器;B.拆下聯軸器,拆除傳動皮帶,拆下皮帶輪,拆開軸承室;C.拆下攪拌軸和機械密封;D.拆除攪拌器、拉桿、攪拌支承裝置。4.4.1.2軸承的拆卸A.滾動軸承在拆卸時,應使用專用拆卸工具,以免損壞軸承和軸承孔。B.滑動軸承的軸襯拆卸時要注意保護好軸襯內、外表面。4.4.2機械密封A.拆卸機械密封時,要保護好動、靜環密封面;B.保持密封部件的潔凈。4.4.3攪拌軸檢查、測量軸頸尺寸,檢查軸應無損傷,如有損傷可進行修復,修復方法可采用磨或噴鍍修磨。4.4.4聯軸器夾殼聯軸器如內表面有較嚴重缺陷,在不影響強度前提下,可采用刨光后進行重新加工內孔的方法修復。4.4.5拉桿拉桿若有變形,應進行壓力校正。4.4.6裝配4.4.6.1裝配按拆卸的相反程序進行。4.4.6.2機械密封A.裝配時應注意動、靜環密封面的接觸面,須保證在全圓周上連續接觸,不得有縫隙;B.攪拌軸與靜環間的徑向間隔應均勻;C.裝配機械密封時,彈簧必須使其高度一致,且壓力要適度,在保證不漏的前提下,壓力不宜太大。4.4.6.3上攪拌軸裝配時要照顧其上、下軸端以保證其與聯絡件的同軸度要求。4.4.6.4聯軸器在進行夾殼聯軸器的裝配時,注意中間卡環安裝對位。4.4.6.5拉桿A.安裝前要先裝攪拌軸并找正,然后再裝拉桿;B.第一根拉桿安裝后應進行調整使其不受拉力,然后依次安裝并調整每根拉桿,經多次調整并達要求。4.4.6.6軸承:滾動軸承與軸安裝時應采用熱裝法,不允許敲擊打入。4.5檢修質量標準4.5.1罐體A.實際最小壁厚應不小于強度校核壁厚加一個檢驗同期的腐蝕容量;B.內表面焊縫應無裂紋、擋板、盤管、底瓦、人(手)孔補強板、接筋等焊接附件應牢固可靠,無造成染菌的缺陷;C.罐體安裝穩固,無偏斜,其鉛垂度不大于2/1000D(D為罐體直徑mm)。4.5.2皮帶輪減速裝置A.新換皮帶輪應做靜平衡檢驗,其殘余不平衡量。在轉速小于200r/min時,不得大于20克,在轉速大于200r/min時,不得大于15克;B.皮帶輪與主軸錐套配合,應經研配,錐面接觸長度應在全長的80%以上,錐面接觸75%以上;C.兩皮帶輪軸平行度公差不大于GB1184《形狀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的規定》的10級公差值;D.兩輪安裝后應使裝皮帶位置在同一平面內,其偏差為:三角皮帶輪不大于1.5mm;E.各傳動皮帶松緊應均勻適度。4.5.3攪拌系統4.5.3.1攪拌軸A.攪拌軸與滾動軸承處采用HB/JS7或HB/K7配合,軸頸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1.6um;B.攪拌軸與皮帶輪.聯軸器.攪拌器等處尺寸公差為不大于GB1184規定公差值,上軸(軸承座處)為8級,中下軸為9級;C.各軸的同軸度公差不大于GB1184的9級差值。4.5.3.2軸承支座A.軸承支座兩孔同軸度公差和兩孔軸線與端面的垂直度公差不大于GB1184的8級公差值;B.軸承支座配合面尺寸公差H8,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3.2um;C.支座底盤水平度不大于0.5/1000。4.5.3.3聯軸器夾殼式聯軸器的兩半應合在一起加工,尺寸公差不大于GB11801的8級公差值,圓度公差不大于GB1184的8級公差。4.5.3.4攪拌器A.攪拌器園盤與攪拌軸的垂直度不大于GB1184的9級公差;B.攪拌器應做靜平穩試驗,平穩順級為G16級。4.5.4密封裝置A.動環、靜環接觸端面度公差為0.005~0.010mm,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0.4um;B.與靜環接觸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1.6um;C.軸在密封裝置部位的徑兩圓跳動允差:軸頸:65~80mm徑向圓跳動:0.10mm軸頸:85~100mm徑向圓跳動:0.12mm4.6試車與驗收4.6.1試車前的準備A.各潤滑點按規定加注潤滑油(脂);B.檢查各緊固件無松動;C.換熱盤管以0.3Mpa壓力的空氣做水壓試驗,應無滲漏;D.罐內能者度0.2Mpa壓力的空氣做氣密性試驗。各接管、人孔、視鏡、機械密封、罐體等處無泄漏;E.測試電機和空載電流,應在額定范圍之內;F.壓力表及自控儀表靈敏.準確與發酵罐連通的設備良好。4.6.2試車4.6.2.1以水代料試車A.罐內注入清水量為罐身的2/3高度;B.點動電機后立即停車,檢查攪拌軸運轉方向是否正確;C.啟動時間不少于4小時;D.啟動后適量通入壓縮空氣,測量電機啟動電流和運轉電流,使這在額范圍之內;E.測量各部溫度,其滾動軸承溫度分別不超過70℃和65℃,電動機溫度不高于90℃;F.罐體平穩,無異常聲響;G.罐身應無異常振動。4.6.2.2物料試車A.試車時間為生產一個批號的時間;B.檢查各部位應運行正常。4.6.3驗收設備性能符合要求,檢修質量符合本規定要求,檢修記錄齊全,準確,應及時歸入設備檔案,并辦理驗收手續。4.7維護及常故障處理。4.7.1維護4.7.1.1罐身、封頭。A.目測腐蝕變形情況;B.檢查空氣分布管出口處因沖刷使下封頭變薄情況;C.內部墊板加強板焊縫是否變裂紋;D.消毒前認真清洗;E.各密封點泄漏情況;F.螺栓是否松動。4.7.1.2皮帶輪減速裝置A.按時加注潤滑油;B.軸承溫度是否正常;C.轉動部件有無異常振動;D.皮帶磨損及松緊情況。4.7.1.3機械密封裝置。A.密封面磨損程度是否超過要求;B.密封程序是否超過要求;C.緊固螺栓有無松動,彈簧有無折斷或變形。4.7.1.4主軸和攪拌系統的傳動部分A.各焊接點焊接可靠性;B.軸瓦磨損情況。4.7.2常見故障處理(見下表)故障現象產生原因處理方法攪拌轉速降低1.皮帶打滑1.調整皮帶張口2.皮帶損壞斷裂2.更換3.電機電壓不足3.檢查電源系統4.電機缺相運行4.立即停機檢查處理機械密封泄漏1.機械密封動、靜環面損壞1.重新研磨或更換2.動靜環密封動、靜面損壞2.更換3.罐內壓力過高3.調低壓力出料不暢通1.出料管堵塞1.排除積物2.原料管穿孔、損壞2.補焊或更換3.空氣壓力不足3.加大空氣壓力罐內發出異常響聲1.攪拌器松脫或拆斷1.停止修理或更換2.拉桿松動或拆斷2.緊固、調整或更新3.軸瓦磨損嚴重軸擺動過大3.更換4.主軸直線度平重超差4.調整5.內部換熱盤管附件松動5.緊固或焊接電機電源過大1.負載過大1.檢查處理2.繞組絕緣降低2.檢修或更換攪拌軸晃動過大1.傳動支架座松動1.緊固2.聯軸夾殼松動或損壞2.緊固或更換3.攪拌軸磨損嚴重3.更換或修理4.拉桿松動或斷裂4.修理或更換整機振動大1.罐身基礎松動偏歪1.修理基礎2.地腳螺松動2.緊固3.電機振動超標3.檢修軸承及內部4.傳動系統安裝不合要求4.調整附表:發酵罐結構、性能、原理及用途結構主要有罐體、攪拌裝置(擋板)、換熱裝置、機構密封、空氣分布裝置待等組成性能項目ⅠⅡⅢ容積筒體容積(高×ΠR2)6.4×3.14×1.5527.334×3.14×1.3220.99(平均)封頭容積2×4.252×2.51全容積(M3)56.7843.94攪拌轉速(轉/分鐘)140158240電機功率(KW)755545換熱面積(M2)683918材質1Cr18Ni9TiA3A3原理在發酵罐中,將培養基按工藝要求滅菌后,接入菌種,并提供適宜的生長條件,通風并用攪拌增加氣液接觸面積,用換熱裝置帶走生物熱、機械熱和其他熱量,采用必要的監控措施,以使微生物高效代謝,實現產品生產的目的。用途在抗生素生產中,發酵罐用以使微生物菌分泌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