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高層建筑滅火作戰計劃制訂規范

高層建筑滅火作戰計劃制訂規范

2024-07-23 閱讀 1372

深入實地調查研究

由于高層建筑復雜,在制定高層建筑滅火作戰計劃前,必須對該建筑的有關情況和滅火戰術特點進行全面細致的調查研究,廣泛收集必要的資料,這是制定滅火作戰計劃的基礎工作,要認真組織實施,主要查明:1、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平面布局及毗鄰情況;2、建筑結構、耐火等級和裝修情況;3、消防電梯、工作電梯、走廊通道及各種豎井的具體位置;4、樓內平時容納的人員、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避難場所的位置及功能;5、樓內重點部位、重點設備、設施的位置、數量及危險程度;6、市政供水管道、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消防水源的位置及供水能力;7、室內消火栓的位置、數量及流量;8、自動報警裝置和消防控制中心的位置及功能;9、室內固定滅火設施的功能;10、室內排煙、通信設施的設置及效能。在全面調查的基礎上,要組織研制小組,根據調查情況進行研究分析該樓火災特點和發生火災后可能出現的情況,并對撲救火災的組織指揮和救人、滅火等戰術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繪制時應注意標明的內容

1、在總平面圖上要注意標明:(1)消防車通道;(2)大樓的外形、入口;(3)室外固定式消防梯;(4)可停放云梯車和曲臂登高車的地點及其工作高度;(5)鄰近或毗鄰的建筑物高度及與該樓的距離;(6)人員疏散和轉移的路線;(7)市政供水管道和室外消火栓的口徑和壓力;(8)消防水池及容量;(9)該樓消防水泵接合器的位置等。

2、在樓層的平面圖上應注意標明:(1)疏散通道,由房間到走道、休息室、前廳的出口,由房間經過走道、休息室到樓梯間或樓外的行動路線;(2)室內消火栓、滅火器和自動滅火裝備的位置;(3)消防電梯、消防控制室、消防泵站和室內消防給水管道閥門;(4)自動滅火裝備和防煙通風系統的控制室;(5)配電室、播音室;(6)假設起火部位;(7)火勢主要蔓延的方向;(8)主要進攻的路線等。計劃的繪制要使用全國統一規定的符合和顏色,對不能用水撲救的電子計算機房、配電室、變壓器及其他安裝高壓電器設備的房間要特別標明。

在滅火作戰計劃的文字部分要分別說明

1、概況:主要說明該樓的使用性質、樓層數、高度、建筑面積,主要承重結構、耐火極限,內裝修和保溫層是否使用可燃材料或進行阻燃處理,消防通訊狀況,樓內是否設有廣播可供緊急情況下使用,各樓層及全樓的人數,是否晝夜有管理人員或服務人員值班等。

2、調集消防力量:消防調度中心最先接到火警報告時,派出消防車輛的種類要合理配比,注意加強第一出動。

3、起火部位及火場情況的假設:高層建筑一般單位,可假設兩個部位,即首層和標準層。對人員和物資集中的賓館、飯店、酒店等場所,要選擇首層,標準層和頂層三個部位。

依據高層建筑火災規律和特點,火場情況一般應假設三種情況。(1)某層中間部位起火,火勢向四周蔓延;(2)某層水平方向多數房間起火,火勢向上、下同時蔓延;(3)建筑物一側起火,火勢向上和水平向一側蔓延。要盡量把假設的火場情況貼近實際,一些基層單位在制定計劃時,往往假設的情況過于簡單,制定出來的計劃很難符合實戰要求。

4、戰術技術措施要堅持以內攻為主,外攻為輔;以固定滅火設施為主,移動滅火設備為輔的原則,合理部署兵力,針對假設的起火部位和火場情況,可靈活的采取“四面包圍、正面堵截、側面進攻”等戰術。

5、人員疏散主要說明最佳疏散通道及可采取的疏散和搶救人員的方法等。如能否利用電梯疏散人員,是否有室外固定式消防梯、怎樣應用云梯車、曲臂登高車等車輛或器材及其他的方法將人員疏散到安全地帶等等。

滅火力量合理進行編成

撲救高層建筑火災,投入兵力多,擔負的任務艱巨。為保證滅火戰斗行動協調一致,有條不紊,制定計劃時必須對滅火力量進行合理的戰斗編成,合理劃分戰斗段和作業區,使參戰官兵明確各自的任務和職責,達到救人、供水、滅火、戰勤和警衛有機的結合。

組織實地演練,檢查計劃的可行性

滅火計劃制定后,要組織參戰官兵進行實地演練,檢驗計劃的可行性,這是計劃實施前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演練,對不符合實戰的方面加以修訂,使其完善。同時鍛煉參戰部隊的協同作戰能力。

篇2:某高層建筑火災滅火救援應急預案

為建立健全深圳市發生重特大火災事故的應急機制,提高消防隊伍撲救高層建筑火災的能力,從思想上、組織上、物質上做好有效處置我市高層建筑火災事故的充分準備,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減輕火災造成的社會影響,根據《深圳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深圳市火災事故處置應急預案》和《深圳市公安局關于處置突發公共事件消防保障預案》,結合我市消防隊伍的實際,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適用范圍

高層民用建筑是指10層和10層以上的住宅建筑或住宅高度超過24米的公共建筑;高層工業建筑是指2層及2層以上、建筑高度超過24米的廠房或庫房。

本預案適用于我市各類高層建筑,發生重、特大火災,撲救難度較大,易造成較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易造成較大社會影響的情況。

二、基本原則

(一)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原則。高層建筑發生火災事故,特別是重、特大火災事故,必須在市委、市政府、市公安局的統一領導下開展滅火救援行動,保證滅火救援工作協調有序地開展。

(二)加強第一出動原則。撲救高層建筑的火災應調集足夠的消防警力,才能有效地控制火勢和搶救人命,從而把握火場的主動權。同時更要加強舉高消防車和專勤消防車的調集,以充分發揮裝備的優勢,提高滅火救援效能。

(三)堅持“救人第一”原則。開展滅火救援行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以積極搶救人命為首要任務。正確處理救人和其他滅火救援行動的關系。一般情況下,救人應與滅火同步實施,即采用水槍射流撲滅被困人員周圍及疏散通道上的火勢,驅散煙霧,打通救人疏散通道。

(四)堅持“以固為主,固移結合”原則。撲救高層建筑火災,充分利用固定滅火設施,立足自救,適應立體作戰,加強第一出動,堅持“以固定滅火設施為主,固定滅火設施和移動消防裝備相結合”的原則,積極疏散搶救人員、有效控制火勢,消滅火災。

(五)協同作戰、統一行動原則。整個滅火救援現場一盤棋,各種參戰力量都要根據指揮部的指令,按照各自的任務分工統一行動,相互之間要密切配合、協調一致。

三、組織指揮機構及職責

(一)適時成立市公安局應急指揮部

在市委、市政府、市公安局的領導下,根據災情和現場滅火救援的需要,適時成立市公安局應急指揮部,負責貫徹執行市委、市政府的各項指示、命令,及時向上級匯報現場情況;統一指揮滅火救援警力,協調社會各參戰力量;決策有關滅火救援行動中的重大事項;調撥各種滅火救援保障物資和交通工具;發布現場信息;維護災情發生地區的社會秩序;協調有關善后工作。其辦公地點設在市公安局指揮中心。

總指揮:市公安局分管消防工作的局領導

副總指揮:指揮部領導、消防支隊領導

成員單位:指揮部、消防支隊、交警支隊、刑警支隊、屬地公安分局、裝備財務處、科技通信處等相關參與部門以及安監、醫療、供水、供電、燃氣、建筑、氣象等參戰的市屬、區屬政府單位。

(二)及時成立滅火救援現場指揮部

滅火救援現場指揮部負責貫徹執行上級指揮部的各項指示、命令,及時向上級指揮部匯報現場情況,提出對策和行動方案,聽取指示,指揮現場力量開展滅火救援行動。

現場指揮員:消防支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部值班指揮長;

成員:消防支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部值班指揮助理;消防支隊各參戰大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部值班指揮長;消防支隊各參戰大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部值班指揮助理及參戰各中隊值班指揮員;市公安局現場各參戰部門領導;現場各參戰政府部門、社會力量領導;受災單位相關技術、管理人員;

現場指揮部下設十個工作組:

1、滅火救援行動組:由消防支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部值班指揮助理(戰訓科值班人員),各參戰大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組值班指揮長及負責戰訓值班指揮助理,參戰中隊指揮員組成。負責組織指揮消防力量,積極疏散、營救被困人員,搶救財產,控制、撲救火災。

2、后勤保障組:由消防支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部值班指揮助理(裝備科及行政科值班人員)、各大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組相關指揮助理及黃貝嶺特勤大隊修理中隊人員組成。負責做好支隊參戰救援力量的飲食、飲用水等保障工作;保證滅火救援行動所需器材裝備、油料、滅火劑和特種器材配件等消耗品的供應;組織技術人員及時對現場車輛、裝備進行維修保養,避免因車輛、裝備故障損壞而影響滅火救援行動。必要時,市公安局裝備財務處,市物資部門統一調撥滅火救援所需的物資。

3、通信聯絡組:由消防支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部值班指揮助理(指揮科及科技辦值班人員)和相關技術人員組成。負責保證指揮體系和現場通信聯絡暢通;事故現場有線、無線通信及與各級組織之間信息的傳遞;現場信息的記錄;必要時,可由相關技術部門進行現場通信組網,增強火災現場通信頻率覆蓋的強度。

4、滅火救援專家組:由消防支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部專家組成員;防火、建審有關技術人員,受災建筑有關工程技術人員以及建筑、氣象等有關部門的技術人員組成。負責提供相關的技術支持,解決滅火救援中的技術性問題,對滅火救援行動方案進行可行性分析,提出意見或建議。

5、政工宣傳組:由消防支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部值班指揮助理(政秘處政工監察科、防火處宣傳科值班人員)及參戰大、中隊政委、教導員組成。負責深入滅火救援的第一線,開展政治工作,鼓舞士氣,收集好人好事,起草新聞報道稿,進行火場攝像及現場的督察工作。

6、醫療救護組:由現場醫療單位人員組成。負責做好現場救治和傷病員轉運。

7、工程搶險組:由消防支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部建審處聯絡員、各大隊技術人員,受災建筑相關技術人員和現場供水、供氣、供電等單位人員組成。負責建筑內固定消防設施的充分利用;根據現場指揮部的命令,加強對事故區域的供水;截斷現場區域內電力、可燃氣體和液體輸送,限制用火用電等。

8、現場控制警戒組:由屬地公安分局人員(或地鐵治安大隊人員)組成。負責維護現場秩序,協助組織人員進行疏散;根據現場指揮部劃定的警戒范圍對現場外圍進行警戒;保護滅火救援物資和現場重要物資的安全,防止不法份子乘火打劫。高層建筑內部受火勢威脅的人員疏散和內部的警戒由消防支隊負責。

9、交通管制組:由交警支隊人員組成。負責對事故現場的警戒區、控制區進行交通管制,并開辟綠色通道保障滅火救援等車輛順利進出事故現場;

10、火災調查組:由消防支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部值班指揮助理(防火處值班人員)、轄區大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組值班指揮助理(防火科或其他值班人員)和刑警支隊有關人員組成。負責對火災現場進行勘查,固定現場證據,調查火災原因,確認火災責任。刑警支隊負責執行調查取證、破案、抓捕犯罪嫌疑人的任務。

四、力量調集

市公安局消防支隊119指揮中心接到火災事故報警后,迅速按類型級別分類處置,采取就近原則,調集6—12臺消防車到場。同時,通知轄區大隊全勤指揮組到場,必要時調集特勤大隊、鄰近大、中隊作為為增援力量,轄區大隊全勤指揮組指揮長,應不間斷地向消防指揮中心反饋現場情況,消防指揮中心可根據現場情況及現場指揮長的請求,調集支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部及通知醫療救護、建筑、供水、供電、燃氣等有關部門到場協助。同時,向其他支隊領導及市公安局指揮中心報告情況,請求調集相關警種協助滅火救援。

五、滅火戰術及處置措施

(一)滅火戰術要點

1、堅持“救人第一”的指導思想,正確處理救人和其他滅火救援行動的關系。

2、確定進攻起點層。進攻起點層一般選擇在著火層下一層或下二層。進攻起點層既是進攻起點,又是前沿指揮所,還是人員、器材的集結處。

3、內攻為主,內外夾攻,上下合擊,堵截火勢。首先充分利用固定消防設施實施內攻;其次用消防車載水炮、舉高消防車等出水,堵截控制從外部窗戶、陽臺竄出的火焰及飛火。力量部署順序是先著火層,其次著火層上層,后是著火層下層。力量部署數量應是著火層大于著火層上層,著火層上層大于著火層下層。水槍陣地要依托防火、防煙分區,且靠近火點或各種豎向管井的開口部位。

(二)滅火救援措施

在現場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滅火救援行動組指揮到場的滅火警力采取的處置措施為:

1、組織火情偵察

第一到場的消防中隊要迅速組織火情偵察,及時反饋情況;現場指揮部成立后,火情偵察由消防支隊、大隊、中隊各級偵察小組分別組織,確保在火災撲救的各階段,前線第一手信息的及時傳遞,為調整滅火作戰行動提供依據。具體方法有:

(1)外部觀察和詢問知情人。迅速了解起火的樓層、被困人員情況;有無易燃、易爆及貴重物品;起火建筑職工的初戰情況。

(2)轄區消防大、中隊到場后迅速占領著火建筑的消防控制中心,利用消防控制中心了解:接受火災報警、發出火災信號和安全疏散指令情況;自動滅火系統,防、排煙系統,通風、空調系統的運作情況;非消防用電是否切斷及消防電源和消防電梯的運行情況;燃氣管道關閉情況;消防控制中心對建筑消防設施聯動控制的情況;通過屏幕顯示,明確起火部位、火災范圍、火災發展蔓延趨勢、人員受煙和火勢威脅程度,并根據救人、滅火的需要,指導消防控制中心人員發出相關指令。

(3)組織內部偵察。消防員佩戴好空氣呼吸器和通迅、照明器材深入建筑內部進行偵察,了解:被困人員數量、位置和疏散路線、方式;燃燒的物質、范圍、火勢蔓延的方向及進攻路線和堵截陣地設置的位置;消防給水系統是否正常運轉。

2、組織疏散和搶救人員

(1)利用應急廣播系統,穩定被困人員的情緒,組織引導被困人員有秩序的疏散,防止驚慌、擁擠和跳樓;

(2)疏散和搶救人員的基本順序。首先是著火層,其次是著火層上層,爾后是著火層下層。在力量允許的情況下,最好能同時進行。

(3)疏散和搶救人員的途徑。從疏散通道(走廊)、出口,經消防電梯、防煙樓梯、封閉樓梯或室外疏散樓梯,直接下到地面建筑外、進入避難層(間)或起火層的下一層。同時利用云梯消防車、緩降器、其他救生器材(救生網、袋、氣墊、繩索)等救人。

3、充分利用消防設施登高進攻

(1)內部進攻。利用樓梯(防煙、封閉)、消防電梯進攻;

(2)外部進攻。利用登高裝備進攻(室外樓梯、建筑平臺、舉高消防車、消防梯等)

(3)內外結合進攻。

4、利用高層建筑固定給水系統進行火場供水。

(1)利用消防水箱供水;

(2)利用建筑物內部消防水泵向豎管供水;

(3)利用水泵結合器向室內管網補充供水;

(4)利用登高裝置供水;

(5)消防車直接供水。當室內固定給水設施以及水泵結合器不能滿足火場供水的需求時,可通過消防車或消防水泵直接耦合串聯,沿樓層垂直鋪設水帶供水。

5、火場排煙

利用機械排煙系統(均為固定防、排煙系統)排煙,排煙塔、排煙豎井、排煙窗、自然排煙口排煙以及噴霧水、高倍數泡沫、移動排煙裝備和破拆排煙等。

六、處置工作保障

(一)警力保障

處置高層建筑火災應加強轄區大、中隊第一出動力量,消防特勤大隊和鄰近大、中隊為增援力量。在值班警力無法滿足滅火救援需要時,消防支隊召回副班、休班警力,保證投入滅火救援力量的補充和輪換。

(二)裝備保障

消防支隊應加強對舉高、專勤消防車和特種裝備器材的日常維護和保養,保證隨時拉得出,用得上。現場維修技術人員要及時排除裝備使用中的故障。

消防支隊加強滅火救援耗材和滅火劑的日常儲備。適時啟動物資緊急調撥機制,向消防部門戰備倉庫、生產廠家和消防設備公司,市公安局裝財處、市物資部門申請調撥。

(三)后勤保障

做好一線滅火救援人員飲水、飲食和休息輪換等保障。

(四)通信保障

消防支隊指揮處指揮科、科技辦日常加強對講機基地點臺和手持對講機進行檢查、維護,保障對講機的通訊聯絡暢通。爭取在基層消防中隊配備一定數量的插孔電話;戰時確保滅火作戰指揮迅速、準確、保密、不間斷。市局應急指揮部和現場指揮部之間通信聯絡保障由科通處負責。

(五)技術保障

消防支隊防火、建審技術人員,受災建筑的工程技術人員,市建筑、氣象、供水、供電等相關部門的技術人員為現場指揮部的指揮決策提供技術支持。

(六)訓練保障

消防支隊加強對全市高層建筑的“六熟悉”工作,完善各重點高層建筑滅火作戰預案的制定;加強對高層建筑火災撲救理論和高層建筑內消防系統的學習;加強對車輛裝備、特種器材的熟悉使用;加強針對高層建筑滅火戰術、戰法的演練。

七、滅火行動要求及注意事項

(一)所有參戰人員應按照各自的任務分工,穿戴好個人防護裝備,攜帶器材和工具,方能投入戰斗。

(二)進入消防控制室,應向值班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了解情況,由他們操作設備。

(三)登高和疏散、搶救人員時,應首先使用消防電梯和消防樓梯。組織疏散和搶救人員時應注意選好疏散出口和通道,搞好人員分流。

(四)開通廣播系統時,應先通知著火樓層和受煙、火威脅的上層人員,以免整個大廈人員驚慌,造成擁擠,影響疏散。

(五)使用水泵結合器向室內管網供水時,一定要搞清該水泵結合器的供給范圍,防止誤接。并使消防車水泵出水口壓力與固定消防設施出口壓力基本匹配。在水泵結合器發生故障時,可使用底層室內消火栓向豎管供水。

(六)在進行排煙前,要關閉通風、空調系統;在煙霧流經部位和出口應相應做好射水準備;對密閉房間排煙時,應逐漸開啟排煙口,并用噴霧或開花水槍掩護,防止發生爆燃。

(七)防止玻璃幕墻在火焰、高溫和水沖擊的作用下爆裂,濺落傷人。

篇3:某高層建筑滅火注意事項

(1)所有參戰人員均應按各自的分工和任務,穿戴好個人防護裝備,攜帶好器材和工具,方能投入戰斗。

(2)進入消防控制室時,應向值班人員或工程技術人員了解情況,并由他們操作設備。

(3)登高、疏散、搶救人員時,首先使用消防電梯和消防樓梯,組織疏散和搶救人員時應注意,選好疏散通道和出口,搞好人員分流。

(4)開通廣播系統時,先通知著火樓層和受煙、火威脅的上層人員,以免整個大樓人員驚慌,造成擁擠,影響疏散。

(5)在進行排煙前,要關閉通風、空調系統,在煙霧流經部位和出口,要相應地設防(做好射水準備),對密閉房間排煙時,應逐漸開啟排煙口,并用噴霧或開花水槍掩護,防止發生爆燃。

(6)防止玻璃幕墻在火焰、高溫和水力沖擊作用下爆裂、濺落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