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區內常見意外損傷急救辦法
小區內常見意外損傷急救辦法
目的:
小區內發生意外損傷能夠及時有效地處理患者前期救護事項,為救護傷員爭取時間,作為安全員對意外損傷的作業指導。
職責:
指揮中心負責對醫療箱的保管、監督使用及向主辦申請更換相關藥品;
當班安全班長及相關崗位負責救護工作的落實。
方法和控制過程:
止血的處理
1.出血--皮膚、肌肉、血管受損破裂,血液從血管等部位不斷流出,出血一般分為外、內出血兩種;
2.從出血部位區分又可分為:動脈出血、靜脈出血、毛細血管出血三種:
2.1.動脈出血鮮紅,呈噴射狀,這類出血危險性較大;
2.2.靜脈出血為紫紅,呈涌出狀,相比動脈出血危險性小;
2.3.毛細血管出血色淺紅,能自行凝固止血;
3.止血辦法有繃帶加壓止血法、指壓止血法、止血帶止血法:
3.1.繃帶加壓止血法:當靜脈、毛細血管或小動脈出血時,先用敷料蓋住傷口,然后用繃帶或三角巾用力包扎,達到加壓止血的目的;
3.2.指壓止血法:當傷者較大動脈出血時,臨時用手掌或手指壓迫傷口近心端的動脈,使血管被壓閉住,中斷血液流通達到止血目的;
3.3.止血帶止血法:使用時將止血帶拉長,經繞肢體兩周,在外側打結固定,上升血帶與皮膚間應加墊付,不能直接扎在皮膚上,止血帶上應記錄打結時間,通常40分鐘松開一次來改善血液循環;
4.若對內出血或可疑內出血者,要使傷者絕對安靜不動,墊高下肢,迅速將傷者送往醫院進行治療。
溺水的處理:
1.迅速將溺水者頭部抬出水面并拖上岸,除去溺水者口、鼻腔的泥沙、雜草等,并迅速倒出溺水者肺、胃內的水。方法:
肩部倒立倒水法:將溺水者雙腳提起,使溺水者呈倒立狀,用手輕拍溺水者背部;
1.2.伏膝倒水法:搶救者應左腳跪地將溺水者腹部置于搶救者右大腿上,使其頭部及止肢下垂,搶救者左手將溺水者頭部稍抬起使臉朝地面,右手輕拍溺水者腰背部;
2.溺水者呼吸心跳停止時,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直到呼吸心跳恢復:
2.1.口對口吹氣法:首先排除傷者口腔內的異物,保持傷者氣道暢通,可用仰頭抬額法(或托顎托頸)法,使傷者的口腔、咽喉軸呈直線,呼入空氣時要捏住傷者的鼻孔,防止空氣溢出,以中等力量,用1-1.5秒的速度向傷者口中吹入約800毫升空氣,每分鐘頻率約12次;
2.2.胸外心臟按壓:搶救者跪于傷者身體一側,一手掌根置于傷者胸前胸骨下段,另一手掌重疊在手上,兩手指翹起不接觸傷者的胸壁,伸直雙臂時關節不彎曲,用雙臂向下壓的力將胸骨下壓約3.5-4.5厘米,按壓和放松相間,時間相等,但手掌不離開傷者胸骨部位,每分鐘按壓80-100次。
3.若在判斷傷者知覺時,有心跳無呼吸則采用心肺復蘇術,此比例單人為15:2,雙人為5:1,即單人做15下胸外按壓后吹所1口,雙人一人按5下胸外另一人吹氣1口。
觸電的處理方法
1.迅速讓傷者脫離電源,中斷電流。如立即關閉電,或用木棒、橡皮手套等絕緣工具移開傷者身上的電線;
2.切勿用水或其他液體去撲滅傷者和電線上的火焰;
3.檢查傷者呼吸,若呼吸停止,迅速進行人工呼吸,方法同口對口吹氣法,若傷者脈搏心跳停止,應迅速進行胸外心臟按壓。
休克的急救
1.休克的癥狀是口唇及面色蒼白、四肢發涼、脈搏微弱、呼吸加快、出冷汗、表情淡漠、口渴,嚴重者出現反應遲鈍,甚至神智不清或昏迷;
2.根據休克原因采取及時止血、服用止痛藥、注射抗生素等方法處理。
篇2: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預案管理辦法
為保證工程項目的順利開展,切實保障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的“雙贏”,保護項目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不受侵犯,項目部特制定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預案。
一、重大危險源的管理辦法
1、組織管理
在重大危險源的管理上,寧杭22標實施項目經理負總責,各專業部門按專業分工負責,崗位職工具體負責。
(1)項目經理在重大危險源管理上要組織人員對重大危險源進行登記建檔;制定應急預案,對實施情況進行檢查;組織安排應急預案演習和事故救援演習等。
(2)總工辦、工程科、試驗室、財務科、材料科、綜合科以及前后場施工部門等按照分工要求,對重大危險源進行管理、檢查和相關預案的演習等。
(3)崗位職工要清楚事故應急預案內容、工作職責、報告程序,要了解與重大危險源工作崗位有關的各種危險、危害因素以及可能發生的后果,向上級部門報告重大危險源管理中的嚴重問題等。
2安全檢查和管理
(1)對重大危險源的檢查分四級進行檢查,項目部安全部門按月進行檢查,各施工負責人對所負責的重大危險源管理情況進行自檢。檢查內容包括安全措施執行情況、應急預案熟知情況及相關管理情況等。
(2)在重大危險源處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所在場所應設有符合緊急疏散要求、標志明顯、保持暢通的出口,應與職工宿舍、休息室保持安全距離。
3、事故應急救援
(1)應急救援組織由項目經理主持全面工作,主管領導負責組織應急救援協調指揮工作,安全管理部門負責應急救援實施工作,工程科及前后場施工人員應參與應急救援的實施工作。施工現場所存在重大危險源的地方應指定兼職應急救援人員,其中包括:現場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技術管理人員、生產管理人員以及應急救援所必需的專業人員。
(2)建立應急救援檔案,其中包括: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名單、救援救護基本技能學習和培訓活動記錄、應急救援器材和設備目錄、應急救援器材和設備維修保養記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記錄等。
(3)存在重大危險源的場所設立值班室,并保證24小時由管理人員值班。值班室明示本單位應急救援組織通訊聯系的人員和電話等。
(4)事故報告程序:事故現場第一發現人員――現場值班室――兼職應急救援人員――項目生產事故應急救援組織――上級有關部門。
二、重大危險源應急預案的編制實例(以火災救助為例)
1、應急救援的組成
總指揮:項目經理
副總指揮:項目副經理、項目書記
成員:工程科長、材料科長、財務科長及試驗室主任
滅火總指揮:項目安全員副指揮:施工負責人成員:民工負責人、當班值班長
2、滅火分工和事故應急對策
(1)一旦發生火情,發現人應立即拉響報警器或敲鐘,逐級匯報。
(2)發生火情報警后,由值班指定專人到現場探查,同時派人封鎖火災現場,專人把守,無關人員不得進入,消防車到達后提供消防栓位置。
(3)相關負責人接報告后,立即匯報上級部門,并請求消防系統緊急救援。
(4)現場負責人立即組織在崗人員按責任分工進行滅火工作。
現場負責人:指揮并與施工人員開啟消防栓等消防設備。
班組長:堅守工作崗位,觀察火情發展情況,及時匯報并視情況報警,報警時說明著火物質及部位。
發生火災時,現場人員必須聽從指揮,積極按滅火分工各負其責,并依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以下措施:
(1)拌和樓及原料倉周圍著火時,應立即關閉相關危險源,切斷可燃物質來源,防止火災蔓延。
(2)電氣線路發生火災,首先切斷電源,同時可采用干粉或1211滅火器滅火。
(3)油罐發生火災時應立即關閉著火罐相關的有關進出口截門。
(4)罐區發生火災時,相關責任人應立即關閉罐區外排水截門,防止液體外流。
(5)油罐外其它地區發生初期小火時,現場負責人應組織崗位人員用滅火器進行救撲,必要時可按分工用消防栓組織滅火。
3、事故報警與應急通訊
一旦發生火情,發現人立即拉響報警器或敲鐘,逐級匯報,項目值班調度接到火情電話立即向119報警臺、項目總指揮、副總指揮報告火情情況,電話通知各成員職能部門,按職責分工進行搶險救災工作,向上級部門調度室匯報并與消防部門聯系,將院內存放的可燃物品及時調走、疏散。
4、條件保障
(1)應急救援指揮部設在項目調度室,救援組織中各部門通過生產調度方式進行聯系通訊,救援現場可通過無線電和移動通訊方式進行聯系。
(2)拌和場內設有獨立泡沫消防系統和清水消防系統,各崗位按消防規定設有規定數量的滅火器和一處應急的防火器材庫,當班的崗位職工按職責分工對所負責的設備轄區每小時進行巡檢一次。
事故發生后救護隊伍立即奔趕現場,開辟搶救場地,接收傷員。
5、培訓與演練
應急人員培訓內容:防火安全管理制度、應急預案、防火知識、急救知識。
形式:項目定期進行培訓內容的學習和訓練。
考核:日常管理不到位、工作有漏洞,按項目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進行考核。
通過建立上述應急預案,對于預防事故,控制事故擴大化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加強重大危險源的管理,制定應急預案是防止突發事件的重要手段,客觀世界千變萬化,寧杭22標項目部在這方面剛剛邁出第一步,依靠科技防災、減災,提高職工安全意識和全社會對突發事件應急能力還任重道遠。
篇3:安全事故災害應急救援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三分局安全事故及災害應急救援管理工作,依據《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集團公司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是在《工程局總體應急預案》的指導下,就安全事故及災害的應急管理方面所作的具體規定,適用于三分局所屬各項目部安全事故及災害應急救援管理工作。
第三條?安全事故及災害應急救援管理的工作原則:
(一)以人為本,關注安全,關注健康,關愛生命;
(二)預防事故與應急救援相結合;
(三)依靠各級政府及地方安全監管部門的領導和支持。
第二章?組織機構、應急預案
第四條?三分局安全生產委會是三分局安全事故及災害應急管理的綜合協調機構,在三分局應急管理領導小組的領導下,負責指導各項目部安全事故及災害的應急管理,協調重大事故及災害的應急救援工作。三分局質安部(安委會辦公室)負責安全事故及災害應急管理的具體工作。
第五條?各項目部應建立健全安全事故和災害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各級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為本單位(項目部)應急救援工作負責人。相應職能部門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實施,其它各有關單位和部門應密切配合。
第六條?各項目部應制定應急救援制度、建立應急救援組織,配置應急救援設備,開展應急救援培訓和演練,并應制定本單位(項目部)安全事故及災害應急救援預案。
第三章?事故及災害分級和應急響應
第七條?按事故及災害傷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情況分為特別重大、特大、重大、一般四級。
(一)因事故及災害死亡30人及以上或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的為特別重大事故和災害。(I級)
(二)因事故及災害死亡10-29人或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500萬元的為特大事故和災害。(II級)
(三)因事故及災害死亡3-9人或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0萬元-100萬元的為重大事故和災害。(III級)
(四)因事故及災害死亡1-2人或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0萬元以下的為一般事故和災害。(IV級)
第八條?事故及災害應急救援工作遵循分級響應原則,根據事故及災害的等級確定相應的應急響應級別的應急機構。
第九條?特別重大事故及災害應急響應(I級、II級)
發生特大和特別重大安全事故及災害的場所,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開展救援工作。同時在1小時內報告三分局本部、監理、業主和地方政府安監部門、公安部門,三分局在2小時內報告工程局。三分局在接到報告后應立即研究對策,組織有關人員趕赴現場,協調事故處理,同時在2小時內向屬地國資委、安監局及電監會報告。
第十條?重大事故及災害應急響應(III級)
發生重大事故及災害的場所,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開展救援工作。同時,應在2小時內報告三分局本部、監理、業主和地方政府安監部門、公安部門。三分局在6小時內報告工程局。三分局在接到報告后應立即決定處置辦法,并在8小時內報告屬地安監局、電監會、國資委。
第十一條?一般事故及災害應急響應(IV級)
發生一般事故及災害的場所,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開展救援工作。在4小時內上報三分局本部、監理、業主和地方政府安監部門、公安部門。三分局在接到報告后應立即確定處置辦法,并在8小時內報告工程局和屬地安監局、電監會。
第十二條?應急響應結束
當應急措施使事故或災害得到有效控制后,應急響應結束。
第四章?應急保障
第十三條?應急組織及人員
各項目部應建立應急救援組織,明確職責和分工、應急疏散路線、搶救方案、與有關單位聯系方式、聯系人員和聯系電話。
第十四條?應急預防
各項目部應對生產施工項目進行安全檢查、評估,確定安全防范和應急救援重點。
第十五條?應急物資及資金
各項目部要準備用于應對事故及災害的醫療衛生、生活必需品等物資。并保證用于事故處理及災害善后的資金投入。
第十六條?宣傳、培訓和演練
各項目部應開展應急救援宣傳和培訓教育,使員工正確認識生產施工中的危險因素,增強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第十七條?各項目部應配備必要的救援器材和設備,并經常性的維修、保養,應急救援組織應具備現場救援救護技能,定期進行應急救援演練,保證在應急救援時能順利開展工作。
第五章?后期處置
第十八條?善后處理
安全、工會、人勞、監察部門應深入細致地做好事故或災害善后處理工作。對事故及災害傷亡人員及家屬應按規定給予撫恤、補助或補償。
項目部應做好災害防治和消除環境污染等工作。
第十九條?調查與總結
各項目部應在事故或災害后按照“四不放過”原則召開總結會議,分析事故或災害的起因、性質、影響、責任、經驗教訓,研究恢復重建工作。
第二十條?信息發布
信息發布應堅持實事求是、及時、準確的原則,正確把握輿論的導向作用。三分局在接到重大事故和典型事故報告后,及時在三分局內通報。
第二十一條?信息發布的內容主要包括:事故或災害性質、原因、過程、責任分析、防范措施等。
第六章?責任與獎懲
第二十二條?獎勵
各項目部應對在事故和災害應急救援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三分局對在重特大及以上事故或災害應急救援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個人和集體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十三條?責任追究
對在安全事故及災害救援工作中失職或玩忽職守的有關人員,按照三分局和工程局有關規章制度進行處理;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附則
第二十四條?各項目部應根據本辦法制定詳細實施細則。
第二十五條?本辦法由三分局質安部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