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轄區有毒易燃易爆氣體泄漏應急處理方案
物業轄區有毒、易燃、易爆氣體泄漏應急處理方案
共同處理方案
1.發現后立即向有關物業部門報告。
2.調度人員接到報告后,立即關閉總閘,派相關工程人員趕往現場,查找泄漏源,進入漏氣區域時,需采取防護措施。
3.同時,保安人員封鎖氣體泄漏區域,疏散區域內人員,排除險情前禁止無關人員入內。
4.如經檢查為管道破裂或情況嚴重,應立即通知相關專業部門到場檢修。
5.如源頭在業主屋內,應立即聯系業主回來處理;如不能立刻趕回或聯系不上,應在業主同意或立即請示上級同意的情況下,強行入室關掉閥門,通風排險。
6.如有中毒人員,立刻抬到通風處進行急救,嚴重者送醫搶救。
7.寫好報告,總結事故原因,補充或備齊處理此類事件應急需要物品。
有毒氣體泄漏補充方案
1.如為有毒化工氣體泄漏,應請有關專業部門到場進行處理、排險。
2.進入現場工作人員必須有防護措施,如使用防毒面具,濕毛巾掩住口鼻并閉氣。
3.盡量于上風地帶作業。
易燃、易爆氣體泄漏補充方案
1.發現上報同時,立即開啟通風設備淡化氣體濃度,關閉一切電源及案通信設備。
2.事故完全排除前,嚴禁使用電源、火源、通信器材,防止爆炸。
注:如事態及其嚴重,需請示上級領導,上報所在地區有關部門協同解決。
篇2:易燃易爆氣體泄漏應急預案格式
1目的
為有效控制易燃易爆氣體泄漏發生后的影響,做到反應迅速、組織有序、措施得當,切實維護員工安全、保護公司環境及內部生產穩定。
2范圍
適用于公司內易燃易爆氣體發生泄漏事故的控制。
3職責
3.1行政部負責制定“易燃易爆氣體泄漏應急預案”。
3.2各易燃易爆氣體使用部門應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3.3公司“應急響應領導小組”負責指揮公司內部的易燃易爆氣體泄漏救援工作。
3.4公司“應急搶險小組”實施救災行動。
3.5行政部負責組織預案的演練;監督各部們安全工作,視情況通知公安消防部門。
4工作內容
4.1一旦發生液化氣和乙炔等氣體泄漏初期,現場負責人員應按相應的MSDS措施立即關閉這些氣體的閥門,切斷氣源等。
4.2出現大量泄漏事件時,現場人員在采取措施初步堵住泄漏的同時,立即通知公司應急響應領導小組。
a.“應急響應領導小組”接到泄漏報警后,及時調動“應急搶險小組”按預案實施;
b.應急搶險小組應立即前往現場查看情況,劃定警戒區域,緊急疏散人員有序地撤離,遠離事故現場,禁止一切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警戒區域。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對事故源狀態作出初步判斷,并有效進行處理。
c.行政部負責做好事故現場的安全警戒工作,同時確保警戒區域內禁止煙火和明火,禁止操縱現場電源控制開關(防爆開關除外)以防止發生火災和爆炸。做好滅火準備工作。
d.若出現傷者做好搶救準備立即送醫院治療、救治。
4.3當易燃易爆氣體泄漏遭遇明火造成火災時,應按《火災事故應急預案》執行。
4.4如泄漏已經得到控制,受影響區域不再對人的生命構成危害,即刻組織現場清理工作。如氣體含量高于安全水平,應進行通風。當氣體含量達到安全水平,通知員工回到工作崗位。
4.5泄漏事故發生后,由行政部組織相關責任部門對事故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必須按“四不放過”原則處理(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過,責任人不受教育不放過,事故隱患沒有得到整改不放過,事故責任人不處理不放過),行政部負責將事故發生和處理的全過程及時向公司領導匯報。
4.6泄漏事故發生后,堵漏廢棄物品應按《廢棄物管理辦法》進行處置。
4.7行政部事后應按《應急準備和響應程序》要求組織相關部門對該應急預案進行分析、總結、評審和修改,并作好記錄。
篇3: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學危險品泄漏事故應急處置預案格式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積極應對可能發生的危險化學品事故,迅速、有效地組織和實施救援,防止事故蔓延、擴大,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保護環境,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制定本預案。
1.2工作原則
根據“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方針,以“避免人員傷亡、減少財產損失、控制事故擴大、降低環境污染、保障車道暢通”為原則,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地預防與減少生產安全事故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作為首要任務,快速反應、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單位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充分整合現有的專業和社會應急救援資源、完善工作體系,建設責任明確、反應快速、救援有力的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體系。
1.3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1.4適應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通過高管中心所屬收費站運輸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險化學品發生的各類安全事故。
2.組織指揮機構及職責
站長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學危險品泄漏事故應急處置的第一負責人,征稽股是事故處置職能部門,辦公室是事故處置日常管理部門,收費站全體人員都是事故處置的責任人。
2.1征稽股職責:
(1)在發生化學危險品泄漏等威脅人身安全事件后,根據事故報告立即按本預案規定程序,組織力量對現場進行事故處理并及時向上級管理部門匯報。
(2)負責向上級管理部門報告事故情況和事故處理進展情況。
(3)組織和提供在搶險過程中及善后工作的物資及車輛供應。
(4)當危急狀態消除,宣告應急行動結束。
2.2日常管理辦公室職責
(1)明確本應急預案修訂周期,日常檢查。
(2)組織對本應急預案進行演練。
(3)發生事故(原因、處理經過、人員傷亡情況及經濟損失情況)調查報告的編寫和上報工作。
(4)定期檢查收費現場滅火器、消防箱、防護用品(防毒面具)是否符要求,如發現不符合的應立即更換。
(5)建立經常經過收費站運輸化學危險品車輛臺賬(車牌號、所裝物品、如何處理)。
(6)預案的培訓和演練
1、定期組織針對重大危險源可能發生的危險化學品事故處置進行培訓和模擬演練。
2、預案的培訓
3、培訓應急救援人員熟悉應急預案和程序的實施內容和方式。
4、確保應急救援人員熟知各自的職責和任務。5、熟練掌握器材裝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6、熟知災害現場的危害、危險特性,配戴必要的個人防護裝具,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7、發生火災、爆炸事故的模擬演練。
8、發生火災、爆炸事故且存在大量有毒危險化學品泄漏的模擬演練。
9、發生同時具有火災、爆炸、有毒危險化學品大量泄漏的模擬演練。
2.3應急通訊:領導、現場組織人員應急電話號碼:各職能部門主管人員應急電話號碼:報警電話:110醫院門診電話:
2.4危急事件的表述危險化學品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主要是火災爆炸、泄漏,易燃化學品的泄漏處理不當,隨時可能轉化為火災爆炸事故,而火災爆炸事故又常因泄漏的蔓延而擴大。有毒有害氣體泄漏,易造成多人中毒事故發生。
2.4.1當有裝有化學危險品車輛經過收費站發生大量泄漏或火災情況時,當班人員根據以“避免人員傷亡、減少財產損失、控制事故擴大、降低環境污染、保障車道暢通”的原則采取緊急避險措施迅速撤離事故現場并及時上報站長和職能部門。
2.4.2撤離事故現場時應迅速戴好防毒面具(每個收費亭內都有)往上風、安全處撤離。
2.4.3職能部門收到事故報告后應迅速上報上級管理部門并報警。
2.4.4根據司乘人員提供的情況(車輛裝載何種物品、多少數量、如何搶救)或與車輛所屬單位聯系后根據所取得的情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采取合理措施組織搶救。
2.4.5當車輛發生火災時,根據司乘人員提供的情況(車輛裝載何種物品、多少數量、燃燒后是否會發生爆炸、如何搶救)或與車輛所屬單位聯系后根據所取得的情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采取合理措施組織搶救。
2.5危急狀態消除,由領導小組組長或副組長宣布應急行動
2.6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宣布現場工作是否繼續。
附:1.當化學危險品發生泄漏后避免明火,防止發生火災和爆炸。
2.當氯氣或氨氣泄漏對人體造成傷害時應采取緊急急救措施:當大量氯氣或氨氣泄漏,給周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嚴重威脅人身安全應迅速戴上防毒面具撤離現場。吸入:立即將患者移至新鮮空氣處,施行人工呼吸。
3.當濃酸發生泄漏對人體造成傷害時應采取緊急急救措施:眼部接觸:應迅速用大量清水沖洗,再以0.5的碳酸氫鈉溶液清洗。皮膚接觸:應迅速用大量的清水沖洗,再用2的稀硼酸溶液,清洗眼睛或用1的醋酸清洗皮膚,并迅速送往醫院進行救治。
4.當有人受氯氣輕微中毒后仍能行動者,應立即離開工作現場,口服復方樟腦酊解毒,并在胸部用冷濕敷法救護,中毒較重者應吸氧;嚴重者如已昏迷者,應立即做人工呼吸,并拔打120急救。
5.當氨水發生泄漏對人體造成傷害時應采取緊急急救措施:眼部接觸:立即用大量水沖洗;皮膚接觸:立即用水沖洗:吸入:立即將患者移至新鮮空氣處,施行人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