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物業區域發生疫情緊急事件應急處理方案

某物業區域發生疫情緊急事件應急處理方案

2024-07-23 閱讀 9631

物業區域發生疫情緊急事件應急處理方案

省級及省級以上范圍發生疫情應急方案

1.得知有公共疫情出現,立即開會確定防疫方案,啟動應急預案,直到相關權威部門宣布疫情解除。

2.確定防疫的具體措施安排,包括行動方案、人員安排管理、設備保障等內容。

3.在辦公區入口處設立專人,為進出員工測體溫,發現疑似立即建議就醫,密切注意并控制周圍人與疫情高發區的動態往來。

4.入口處設置消毒腳墊,電梯間操作板貼覆保鮮膜,安排專人周期性擦拭、消毒、更新。

5.公共待客區備好酒精、棉簽、面紙等,供訪客取用。

6.積極建立并保持與業主、總部、政府防疫部門等的聯系。

7.對出入物業區域的人員、車輛等進行檢測和消毒,專門成立消毒小組,配備專門消毒藥液、設備、防護服等工具。

8.宣傳預防知識,定時了解業主健康情況及行蹤,跟蹤記錄。

9.每日早晚定時以藥劑消毒,員工每天3次以消毒液洗手,一天至少2次對電話聽筒、門把手等常接觸物品進行消毒。

10.對水箱、污水處理通道、公共空調等進行每日消毒,開放所有通風設施及設備。

11.做好每日記錄,上報主管經理。

市級范圍發生疫情處理方案

1.隨時根據政府發布的最新疫情情況進行工作安排,開會告誡工作人員不聚會、少接觸,工作時需佩戴口罩,用餐不聚堆。

2.分散各部門人員,分別辦公,電話聯絡工作,盡可能不接觸客戶,每日測兩次體溫,并報告家屬健康狀況,由專人統計并上報。

3.物業工作重點為防治工作,保證水、電、氣、通信等設施的安全正常運行。

4.加強宣傳,積極與業主保持聯系,建議其取消聚會的活動,減少出行;安撫業主,不要恐慌,密切關注業主及租客狀況,出現疫情苗頭,立即上報。

5.控制出入人員、車輛等,設檢測、消毒設備,確保往來人員、車輛不攜帶疫情隱患,寵物不得隨意出入。

6.每日至少兩次定時消毒,配備防護服,可應業主要求入戶幫助消毒,各種維修、防疫工具使用前后都要消毒。

7.垃圾等消毒后集中處理。

8.密切聯系專門防疫部門,請專家檢查防疫工作并提出建議。

9.做好通風工作,可能的情況下,*場所停止使用。

10.加強假期管理,必要時可取消公休。

11.備好專用房間,發現疑似病例,立即穿好防護服,轉移隔離病人,并封鎖現場,通知疫病防治機構,并將詳細報告報給總負責領導。

物業區域內發生疫情處理方案

1.封鎖物業區,嚴禁一切非必要出入。

2.配合政府隔離工作,封鎖疫情所在相關區域。

3.電話安撫被封鎖業主,做好生活保障工作。

4.取消區域內非必要服務,如有水、電等必要搶修,需先穿好防護服,事前事后都要對工具進行消毒,并做記錄。

5.工作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按規定限制工作、上下班、吃住,如發現問題立即隔離。

6.嚴格遵守紀律制度,如遇特別事件,也可權宜處理,但必須向上級請示。

7.全體物業人員要堅守崗位,凡事保持鎮靜,不要引起人們的恐慌。

8.如非上級指示,絕對禁止散播疫情消息,維護物業區的穩定及公司利益。

篇2: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一)

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是怎樣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傳染病疫情上報制度【1】

1.目的

建立健全傳染病疫情、信息監測報告和管理制度,協調、組織院內臨床科室嚴格按規定報告傳染病。

2.范圍

適用于門診部、急診科、臨床科室、檢驗科、影像科。

3.依據

參照《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規范》制定。

4.內容

4.1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

凡診治患者的中、西醫務人員和檢驗、檢疫人員均為法定報告人。

4.2法定報告人必須熟悉國家規定的法定傳染病種和報告辦法,甲類傳染病及乙類傳染病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2小時上報,乙類、丙類傳染病24小時上報。

4.3報告實行誰接診誰報告,首診醫生負責制。

發現法定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患者時,要立即按規定程序報告,不遲報、不漏報、不錯報,并要做到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4.4填寫疫情報告卡時,要提高填卡質量,要做到字跡清楚,項目要填全。

4.5公共衛生管理人員要經常深入科室督促檢查疫情報告執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解決。

4.6門診接診醫師凡發現患者確診為傳染病時,要在門診工作日志上登記患者的家庭住址和病名。

4.7門診日志和登記本,包括門(急)診、檢驗科、放射科等,對傳染病病例,要詳細記錄就診病人的基本情況,項目齊全,書寫規范,14歲以下兒童必須注明家長姓名。

初診病人,注明“傳染病卡已報”,復診病人注明“復診”字樣,首診發現傳染病人立即轉感染疾病科或當地傳染病醫院。

4.8臨床科室、檢驗科、放射科等必須建立傳染病登記本,記錄項目和內容與門診日志及出入院登記本相一致,且在一定時間段內,二者人數相符合。

4.9對不執行本制度或違反規定造成危害的,要按《傳染病防治法》相關規定處理。

5.定義:(無)

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施行。

傳染病疫情上報制度【2】

(一)報告內容

1.法定傳染病

(1)甲類傳染病2種:鼠疫、霍亂。

(2)乙類傳染病26種: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3)丙類傳染病11種: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手足口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4)衛生部決定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管理的其他傳染病。

2.其他傳染病

省級人民政府決定按照乙類、丙類管理的其他地方性傳染病和其他暴發、流行或原因不明的傳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點監測疾病。

4.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級,1天內有3例或者連續3天內有多個學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飲水史時。

5.個別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腹瀉等癥狀時。

6.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

(二)報告程序和方式

當出現上述疫情報告內容時,各班班主任應立即向學校疫情報告人報告,學校疫情報告人將本學校疫情情況匯總后,及時向校領導報告并立即以最方便的通訊方式(電話、傳真等)向文峰街道衛生服務中心和片區教育均衡發發展管理中心報告。

均衡中心報告教委,街道衛生服務中心報告給縣疾控中心。

教委、縣疾控中心相互聯系。

篇3:傳染病疫情自查制度(一)

對于醫療機構來講,做好傳染病疫情自查工作是很關鍵的,同時,關于傳染病疫情自查的相關制度也要建立起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傳染病疫情自查制度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醫院傳染病疫情自查制度【1】

1、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的督查由“傳染病疫情管理領導小組”負責。

2、責任報告人發現傳染病時,在搶救處置患者的同時應及時、規范填寫“傳染病報告卡”。

3、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傳染病時,要立即電話報告預防保健科。

4、預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員每日2次到門診部及住院部等科室收取傳染病報告卡,并在登記本上簽字。

5、疫情管理人員須將傳染病報告卡和網絡直報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登記,匯總定期報院領導小組。

6、院領導小組組織院內自查傳染病漏報外,配合市防疫站進行漏報抽查。

并將檢查結果報主管院長,必要時通報全院。

7、疫情管理人員應每周、月、季、年定期開展傳染病漏報、遲報檢查。

8、院領導小組根據各科的漏報和傳染病報告卡,以及網絡直報中存在的問題,按傳染病疫情管理獎懲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進行處置。

醫院傳染病疫情自查制度【2】

為了加強傳染病疫情管理,杜絕漏報、遲報現象發生,制訂本制度。

1、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的督查由“傳染病疫情管理領導小組”負責,防保站負責傳染病疫情報告的日常督導檢查工作。

2、門診醫生要認真填寫門診日志,住院部要填寫出入院登記,當發現傳染病時,在搶救處置患者的同時應及時、規范填寫“傳染病報告卡”。

3、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傳染病時,要立即電話報告防保站。

4、疫情管理人員每日2次到門診部及住院部等相關科室收取傳染病報告卡,并在登記本上簽字。

5、疫情管理人員須將傳染病報告卡和網絡直報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登記,匯總定期報院領導小組。

并負責檢查傳染病報告落實情況,對發現漏報者必須上報院部,根據規定給予處罰。

6、疫情管理人員應每周、月、季、年定期開展傳染病漏報、遲報檢查。

7、院領導小組每季組織有關人員對院內和轄區內衛生室進行傳染病漏報情況檢查,配合縣疾控中心進行漏報抽查。

并將檢查結果進行通報。

8、院領導小組根據各科的漏報和傳染病報告卡,以及網絡直報中存在的問題,按傳染病疫情管理獎懲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進行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