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擴刷安全措施

擴刷安全措施

2024-07-23 閱讀 2677

安裝一采區主運巷皮帶機,需要施工皮帶機頭配電點

一、施工內容

1、由南運輸-南回風一聯巷,原來硐室拉底、擴幫。

2、開幫深度5500mm,寬度6500mm,高度3200mm;

3、開幫段進行加強支護,頂錨桿規格Φ:18×2200mm,幫錨桿規格:Φ18×1500mm,錨索規格:Φ15.24×8000mm,錨桿和錨索均采用捷馬系列;

4、錨桿間排距800×800mm,錨索間距1600mm。

5、開幫完成后及時噴砼,厚度120mm,強度C20。

二、頂板管理

開幫段為全煤,每次開幫進度為1.3米,不得空頂作業,必須使用臨時支護,間距為1.0米,開幫順序,采取先上后下順序進行。先將幫部混凝土層處理掉,方能繼續施工煤層。

三、開幫、拉底施工措施

1、施工前,必須向施工人員傳達學習本措施,并簽字,不參加學習者不得下井參加作業

?2、作業人員在進入工作面前,必須由段組長或有實踐經驗的老工人利用長柄工具進行認真的敲幫問頂,確定無異常后,方可進入工作面進行作業。

3、施工上部使用平臺施工,平臺為鋼架組合結構,平臺上固定金屬板,作業人員在平臺上工作時,必須系安全帶,安全帶另一端系在牢固地方。

4、開幫采用尖鎬、風鎬等工具進行。

5、開幫必須嚴格按要求進行施工,開幫后巷道保證巷道底板平整。

6、開幫的矸石(煤)采用人工裝入皮帶機外運至煤倉。

四、使用風鎬的措施

1、使用風鎬前必須檢查供風管路、連接裝置牢固可靠,必須使用U型銷子,管路不得破碎損、漏風。

2、風鎬在使用期間,必須保持清潔、完好、功效齊全、靈活可靠,進行日常維護和檢修。

3、在使用風鎬操作時,應擺動風鎬,避免出現卡風鎬尖情況。

4、工作前檢查風管、風動工具,鍬、鎬等,必須保證使用可靠,風鎬使用過程中出現卡釬現象時,要采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處理。嚴禁鎬、錘等從側面敲擊風鎬及風鎬尖。

5、作業場所內工作時不準蠻干,要時刻注意附近設備、電纜、風、水管路,不能損壞。

6、如出現風動工具故障,影響作業時,必須及時向值班負責人匯報。

7、所有作業人員必須做好“自主保安”和“聯防保安”工作。

五、錨桿的安裝方法

(1)錨桿眼鉆好后,用錨桿將一根CK2350樹脂輕輕送入眼里,用錨桿錘將錨桿機與錨桿螺母連接起來,并用錨桿將根CK2350樹脂推入孔底,然后開動錨桿機,邊攪拌邊推進,用力要均勻,推入孔底攪拌不少于10-15秒鐘,直至將阻尼墊被擠出來為止,等待3-5分鐘,凝固后放下風鉆。

(2)將頂板錨桿安裝好后,擰緊螺母,要求托板與巖石貼緊,接頂嚴密。

(3)將頂板錨桿安裝好后,預緊力矩為120N·m;幫錨桿安裝好后,預緊力矩為120N·m.將頂板錨桿安裝好后,預緊拉力為60KN;幫錨桿安裝好后,預緊拉力50KN。

六、支護質量要求

(1)打注錨桿必須嚴格按照規程中的規定,照好中線找好錨桿位置畫眼,排間距誤差不得超過±100mm。

(2)錨桿要求與巖層層面垂直,錨栓與頂板或巷道輪廓線夾角不小于75°,錨索不小于設計值1-5°。

(3)錨桿桿必須帶帽并擰緊,螺紋外露長度為30-50mm,緊固有效。

護頂、上分層幫部錨桿支護距工作面最大空頂距離1.3米。

(5)錨桿緊跟迎頭,施工做到當班鉆眼當班錨。

(6)施工期間,不得使用頂板錨栓、錨索起吊重物。

七、錨索安裝工藝及技術要求

1、打錨索眼使用MQT-130型風動錨桿機打眼,用φ28mm雙翼字型合金鉆頭和B19的六棱組合鉆桿。

2、錨索眼深度必須按照設計施工,孔內裝入CK2350三卷樹脂藥卷,兩人配合用錨索慢慢將樹脂藥卷推入孔底。

3、用攪拌接頭將錨桿機鉆嘴與錨索連接起來,然后升起錨桿機推進錨索,邊攪拌邊推進,直至推入孔底,停止升錨桿機,攪拌10-15秒后停機,停機后必須保持1分鐘后才能松下錨桿機。

4、樹脂藥卷凝固5分鐘后,張拉千斤頂將鐵托板與頂板打緊,要求預緊力達到80KN以上。

5、頂板錨索支護距工作面距離不超過1.9米。

7、接、取鉆桿必須在鉆機停止運轉的情況下進行。

8、打眼前先送水后開鉆,嚴禁無水開鉆,推力要均勻,嚴禁猛升造成鉆桿折斷。

9、支護質量要求:錨索外露長度不超度300mm,錨索孔深誤差為0-200mm,錨索與設計位置誤差不得超過±150mm。

八、噴射混凝土的工藝要求

噴射操作

①噴距:出料口距離巖幫0.6~1.0m。

②角度:噴嘴盡量垂直巖壁,夾角≮70°。

③噴射順序:墻~頂。就是先進行墻基部位的噴射,其次噴射幫墻,最后噴射頂部位,自下而上進行。先凹后凸依次進行,每兩段接茬處應成斜交接茬;噴漿時,噴射材料配合比,灰砂比為1:2:2。局部地方頂、幫涌水時,必須打孔埋設導管導水,防止噴體在涌水的巖幫處脫落。為加快凝固時間,可加水泥重量4%的速凝劑。

噴射方法,可采用走線法,亦可采用螺旋法。

走線法:噴頭應自下而上平行噴射,間距≯250mm。

螺旋法:噴頭應按螺旋形,一圈壓半圈的軌跡移動,螺旋圈的直徑≯φ250mm。

噴射所用水泥應盡量采取隨噴隨送,不要過早送到井下,防止受潮變質。噴射砂漿應采用潮噴或濕噴,不得干噴。拌料要均勻,人工拌料要不少于三遍。初噴要并達到設計厚度的50%;復噴噴漿厚度必須達到設計厚度。

九、人工出煤(矸)安全措施

(1)參加施工作業人員必須聽從當班值班領導指揮,認真檢查皮帶機完好情況,一切符合要求,方可開機人工出煤(矸)。

(2)人工出煤(矸)時,將煤(矸)放入皮帶中間。發現問題,立即發出停機信號。

(3)必須保證裝料地點周圍10米范圍內良好環境,道路必須暢通無阻,確保“三無”無積水、無雜物、無淤泥,確保運料人員安全。

(4)開幫工作地點后10米處,下皮帶必須設清掃裝置,以防物料竄入機尾撕裂皮帶。

(5)加強皮帶檢修和管理,保證完好,正常運行,皮帶跑偏時,必須及時停機處理,避免運料時造成事故。

(6)參加人工出煤(矸)人員,出貨要求保持5米距離,避免相互影響工作,避免傷人。

(7)人工出煤(矸)人員時,要安排專人監護,人工出煤(矸)人員要求順皮帶機運行方向裝煤(矸),不得逆皮帶機運行方向裝煤(矸)。

(8)有大塊煤(矸)時,要先用大錘、風鎬破碎,然后方可進行人工出煤(矸)。

10、安全避災

一、施工地點發生水災害時:

人員避災路線:

1、施工地點→南運輸巷→副斜井→地面

2、施工地點→南運輸巷→臨時變電所1→主斜井→地面

二、施工地點發生火災害時:

人員避災路線:

1、施工地點→南運輸巷→副斜井→地面

2、施工地點→南運輸巷→臨時變電所1→主斜井→地面

本措施未盡事宜請參照《煤礦安全規程》執行。

救助站制度

篇2:安全技術安全技術措施

安全技術是在生產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安全因素,危害著勞動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時也會造成生產被動或發生各種事故。為了預防或消除對勞動者健康的有害影響和各類事故的發生,改善勞動條件,而采取各種技術措施和組織措施,這些措施的綜合叫安全技術。

安全技術措施也稱勞動保護措施,是為研究解決生產中安全技術方面的問題而采取的措施,它針對生產勞動中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科學有效的技術措施予以控制和消除。其范圍包括物理、化學、機械等不安全因素造成的突發性的人身傷亡事故。物理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有:強磁、放射性、聲、光引起的急性傷害;火焰、熱液、熱氣等引起的灼傷;儲電量引起的電擊和傷害;以及鍋爐、壓力容器的爆炸事故等。化學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有:火藥、瓦斯、粉塵及化學物質的爆炸;石油化工產品的火災;以及氰化物、一氧化碳、苯胺、汽油、瀝青、強酸、強堿、磷、砷、汞、鉛等物質引起的急性中毒。機械性的傷害有:機件轉動和運行部件引起的絞、輾、沖壓和工件引起的砸、割等傷害,以及物體打擊、高空墜落傷害等。

安全技術措施的內容主要包括:確定廠房、設備的合理布局,尤其是科學地規定防火、防爆的安全距離;選擇安全無害的生產工藝,變危險、笨重的生產流程為安全、輕便;改造有事故隱患的設備;鑒定新產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如電氣產品是否有防觸電的安全裝置;設置防護裝置、保險裝置、信號系統等。

以上是消除危險因素的基本措施。實現這些措施還應具備一定的手段。如預防性試驗,它是及早發現機械強度不足,靈敏度不夠,防爆性能不良,電氣絕緣不好等潛在危險的有效方法。檢測技術是識別不安全因素,改造環境,防患于未然的科學手段。

安全技術措施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

(1)安全技術

a.機械、機床、提升設備、機車、拖拉機、農業機械及電氣設備等轉動部分的防護裝置;在吊臺、廊道上安設的防護裝置及各種快速自動開關等;

b.電刨、電鋸、砂輪、剪床、沖床及鍛壓機器上的防護裝置;有碎片、清末、液體飛出及有裸露導電體等處所安設的防護裝置。升降機和起重機械上的各種防護裝置及保護裝置(如安全卡、安全鉤、安全門、過速限制器、越程限制器、過卷揚限制器、門電鎖、安全手柄、安全制動器等);橋式起重機設置固定的上下平臺和梯子;升降機和起重機械為安全而進行的改裝;

c.鍋爐、受壓容器、壓縮機械及各種有爆炸危險的機器設備的保險裝置和信號裝置(如安全閥、自動空轉裝置、水封安全器、水位表、壓力計等);

d.各種聯動機械和機器之間,工作場所的動力機械之間,建筑工地上、農業機器上為安全而設的信號裝置,以及在操作過程中為安全而進行聯系的各種信號裝置。各種運轉機械上的安全啟動和迅速停車設備;

e.為避免工作中發生危險而設置的自動加油裝置;

f.為安全而重新布置或改裝機械和設備;

g.電氣設備安裝防護性接地或接中性線的裝置,以及其他防止觸電的設施;

h.為安全而安設低電壓照明設備;

i.在各種機床、機器旁,為減少危險和保證工人安全操作而安設的附屬起重設備,以及用機械化操縱代替危險的手動操作等。在原有設備簡陋、全部操作過程不能機械化的情況下,對個別繁重費力或危險的起重、搬運工作所采取的輔助機械化設施;

j.為搬運工作的安全或保證液體的排除,而重鋪或修理地面;

k.在生產區域內危險處所設置的標志、信號和防護設施;

l.在工人可能到達的洞、坑、溝、升降口、漏斗等處安設通道及便橋;

m.在高空作業時,為避免鉚釘、鐵片、工具等墜落傷人而設置的工具箱及防護網;

(2)工業衛生

a.為保持空氣清潔或使溫濕度合乎勞動保護要求而安設的通風換氣裝置;

b.為采用合理的自然通風和改善自然采光而開設天窗和側窗;

c.增設窗子的啟閉和清潔擦拭裝置。增強或合理安裝車間、通道及廠院的人工照明;

d.產生有害氣體、粉塵或煙霧等生產過程的機械化、密閉化或空氣凈化設施;

e.為消除粉塵及各種有害物質而設置的吸塵設備及防塵設施;

f.防止輻射熱危害的裝置及隔熱防暑設施;

g.對有害健康工作的廠房或地點實行隔離的設計;

h.為改善勞動條件而鋪設各種墊板(如防潮的站足墊板等),在工作地點為孕婦所設的座位;

i.在工作廠房或輔助房屋內,增設或者改善防寒取暖設施;

j.為實行勞動保護而設置對原料或加工材料的消毒設備;

k.為改善和保證供應職工在工作中的飲料而采取的設施(如配置清涼飲料或解毒飲料的設備;飲水清潔、消毒、保溫的裝置等);

l.為減輕或消除工作中的噪聲及振動的設施;

(3)輔助房屋及設置

a.在有高溫或粉塵的工作、臟污的工作和有害化學物品或毒物的工作中,為工人設置的淋浴設備和盥洗設備;

b.增設或改善車間或車間附近的廁所;

c.更衣室或存衣箱;工作服的洗滌、干燥或消毒設備;

d.車間或工作場所的休息室、用膳室及食物加熱設備;

e.寒冷季節露天作業的取暖室;

f.女工衛生室及其設備;

(4)宣傳教育

a.購置或編印安全技術勞動保護的參考書、刊物、宣傳畫、標準、幻燈及電影片等;

b.以舉行安全技術安全保護展覽會、設立陳列室、教育室等;

c.安全操作方法的教育訓練及座談會、報告會等;

d.建立與貫徹有關安全生產規程制度的措施;

e.安全技術勞動保護的研究與試驗工作,及其所需的工具、儀器等;

(5)安全技術措施

a.安全技術的措施與改進生產的措施應根據措施的目的和效果加以劃分。凡符合安全技術措施的項目,但從改進生產的觀點來看,又是直接需要的措施(即為了合理安排生產而需要的措施),不得列為安全技術措施計劃,而應列入生產技術財務計劃中的其他有關計劃。

b.企業在新建、改建時,應將安全技術措施列入工程項目內,在投入生產前加以解決,由基本建設的經費開支。

c.制造新機器設備時,必須包括該項機器設備的安全裝置,由制造單位負責,不屬于安全技術措施范圍。

d.企業采取新的技術措施或采用新設備時,其相應必須解決的安全技術措施,應視為該項技術組織措施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同時解決,不屬于安全技術措施項目。

e.安全技術措施中“輔助房屋及設施”所規定的項目,應嚴格區別與集體福利事項,如公共食堂、公共浴室、托兒所、休養所等均應列為集體福利項目,不屬于安全技術措施范圍。

f.個人防護用品及專用肥皂、藥品、飲料等屬于勞動保護的日常開支,按企業所訂制度編人經費預算,不屬于安全技術措施范圍。安全技術所列各項設備的一般維護檢修和燃料、電力消耗,應與企業中其他設備同樣處理,亦不屬于安全技術措施范圍。

篇3:智能交通安全防護措施制度

安全防護措施是保證生產安全的重要手段與保障,搞好安全防護措施的管理,有利于安全、文明生產,減少或避免事故的發生。為了保證安全生產,降低生產安全隱患,進一步加強對安全防護措施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節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1、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各級各部門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度,責任落實到人。各項生產任務都必須有明確的安全指標等保證措施。

2、新進公司員工上崗都須進行安全知識培訓。員工變換工種,須進行新工種的安全技術教育。工人應掌握本工種操作技能,熟悉本工種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3、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時,應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措施,經技術負責人審查批準。

4、分部分項工程安全技術交底要進行全面的針對性的安全技術交底。

5、特種作業持證上崗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培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操作證必須按期復審,不得超期使用。

6、各生產隊每天做好班前安全檢查,各負責人進行安全記錄交接。

7、遵章守紀、佩戴標記,嚴禁違章指揮、違章作業。

8、安全事故處理要建立安全事故檔案,按調查分析規則、規定進行處理報告。

第二節項目工程安全防護制度

施工現場的防護范圍有建筑物周邊防護;建筑物五臨邊防護;現場施工用電安全防護;現場機械設備安全防護;施工人員安全防護;現場防火、防風等措施。

一、“三寶”“四口”安全保護措施

1、安全帽

(1)安全帽須經有關部門檢驗合格后方能使用。

(2)正確使用安全安全帽并扣好帽帶。

(3)不準把安全帽拋、扔或坐、墊。

(4)不準使用缺襯、缺帶及破損安全帽。

2、安全帶

(1)安全帶須經有關部門檢驗合格后方能使用。

(2)安全帶使用兩年后,必須按規定抽檢不合格的,必須更換安全繩后才能使用。

(3)安全帶應儲存在干燥、通風的倉庫內,不準接觸高溫、明火、強堿酸或尖銳的堅硬物體。

(4)安全帶應高掛抵用,不準將繩打結使用。

(5)安全帶上的各種部件不得任意拆除。更換新繩時要注意加繩套。

3、安全網

(1)網繩不破損并生根牢固、繃緊、圈牢,拼接嚴密。

(2)網寬不小于2.6m,里口離墻不得大于15cm,外高內低,每隔3m設支撐。

二、施工用電安全防護制度

1、支線架設

(1)配電箱的電纜線應有套管,電線進出不混亂。

(2)支線絕緣好,無老化、破損和漏電。

(3)支線應沿墻或電桿架空敷設,并用絕緣子固定。

(4)過道電線可采用硬質護套管埋地并作標記。

(5)室外支線應用橡皮線架空,接頭不受拉力并符合絕緣要求。

2、現場照明

(1)一般場所采用220v電壓。

(2)照明導線應用絕緣子固定。

(3)照明燈具的金屬外殼必須接地或接零。

(4)室外照明燈具距地面不得低于3m;室內距地面不得低于2.4m。

3、電箱(配電箱、開關箱)

(1)電箱應用門、鎖、色標和統一編號。

(2)電箱內開關電器必須完整無損,接線正確。各類接線裝置靈敏可靠,絕緣良好。無積灰、雜物,箱體不得歪斜。

(3)電箱安裝高度和絕緣材料等均應符合規定。

(4)電箱內應設置漏電保護器,選用合理的額定漏電動作電流進行分級配合。

(5)配電箱應設總熔絲、分熔絲、分開關。零排地排齊全。動力和照明分別設置。

(6)配電箱的開關電器應與配電線或開關箱一一對應配合,作分路設置,以確保轉靈專控;總開關電器與分路來管電器的額定值、動作整定值相適應。熔絲應用電設備和實際負荷相匹配。

(7)金屬外殼電箱應作接地接零或接零吧保護。

(8)開關箱與用電設備實行一機一閘一保險。

(9)同一移動開關箱嚴禁配有380v和220v兩種電壓等級。

4、接地接零

(1)接地體可用角鋼、圓鋼或鋼管,但不得用螺紋鋼,其截面不小于48mm一組2根,接地之間間距不小于2.5m,入土深度不小于2m,接地電阻應符合規定。、

(2)橡皮線中黑色或綠/黃雙色線作為接地線。與電氣設備相連接的接地或接零線截面最小不能低于2.5mm2多股銅芯線;手持式民用電設備應用不小于1.5mm2多股銅芯線。

(3)電桿轉角桿、終端桿及總箱、分配電箱必須有重復接地。

(4)高層配電箱重設接地,必須從地下引入。

三、機具安全使用措施

1、電焊機

(1)有可能的防雨措施。

(2)一、二次線(電源、龍頭)接線處應有齊全的防護罩,二次線使用線鼻子。

(3)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吧保護。

(4)配線不得亂拉亂搭,焊把絕緣良好。

四、防火安全措施

1、施工地建立防火責任制,職責明確。按規矩設專職防火負責人。

2、建立動用明火審批制,按規定劃分級別,明確審批手續,并有監護措施。

3、一般建筑各樓層、非重點倉庫及宿舍,明確用火審批手續,并有監護措施。

4、焊割作業應嚴格執行“十不燒”及壓力容器使用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