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施工現場周邊環境安全措施

施工現場周邊環境安全措施

2024-07-23 閱讀 7591

一、工作方針及控制目標

本工程位于?,施工場地附近有著一片居民住所和辦公樓。工程施工過程中,勢必會給周圍的居民和周邊環境帶來一定的影響,我項目部為了營造友好的施工作業氛圍,使施工現場及周邊環境管理規范化,建立了“工程施工現場環境管理體系”,在施工過程中,對施工現場環境嚴格檢查、責任到人。以種植花草,美化周邊地帶、設置安全防護設施等措施,來實現防塵降噪、綠色施工的目標。做到人人關愛綠色環境,使施工現場成為花的工地、綠的作業區。

二、“工程施工現場環境管理體系”組織

1、“工程環境管理體系”由項目經理負責,各管理人員及分包單位現場負責人共同參與,各成員均應在日常工作中,認真組織開展環境保護工作。

2、明確“工程施工現場環境管理體系”中每個成員的職責和義務,將現場文明施工管理責任和意識落實到“工程施工現場環境管理體系”中的每一個人,做到凡事有人管,事事有落實,全員盡義務,違規必追究。

三、引用法律法規及標準

《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

四、具體控制措施

1、與周圍居民定期聯系,聽取意見,對合理意見應當及時采納處理,并形成處理記錄。

2、防治大氣污染

2.1施工現場主要道路、料場、生活辦公區域必須進行硬化處理,土方應集中堆放。裸露的場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應采取覆蓋、固化或綠化等措施。

2.2使用密目式安全網對在建建筑物、構筑物進行封閉,防止施工過程揚塵。

2.3拆除舊有建筑物時,應采用隔離、灑水等措施防止揚塵,并應在規定期限內將廢棄物清理完畢。

2.4不得在施工現場熔融瀝青,嚴禁在施工現場焚燒含有有毒、有害化學成分的裝飾廢料、油氈、油漆、垃圾等各類廢棄物。

2.4從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運輸應采用密閉式運輸車輛或采取覆蓋措施;

2.5施工現場出入口處應采取保證車輛清潔的措施。

2.6施工現場應根據風力和大氣濕度的具體情況,確定土方回填、轉運的作業時間。

2.7水泥和其他易飛揚的細顆粒建筑材料應密閉存放,砂石等散料應采取覆蓋措施。

2.8施工現場混凝土攪拌場所采取封閉、降塵措施。

2.9建筑物內施工垃圾的清運,應采用專用封閉式容器吊運或傳送,嚴禁凌空拋撒。

2.10施工現場應設置密閉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應分類存放,并及時清運出場。

2.11施工現場的機械設備、車輛的尾氣排放應符合國家環保排放標準要求。

2.12對施工現場周邊環境衛生每日指派專人進行清掃,保持環境清潔。

3、防治水污染

3.1施工現場應設置排水溝及沉淀池,現場廢水不得直接排人市政污水管網和河流。

3.2現場存放的油料、化學溶劑等應設有專門的庫房,地面應進行防滲漏處理。

3.3食堂應設置隔油池,并應及時清理。

3.4廁所的化糞池應進行抗滲處理。

3.5食堂、盥洗室、淋浴間的下水管線應設置隔離網,并應與市政污水管線連接,保證排水通暢。

3.6嚴禁向附近的菜園傾倒化學溶劑、油料等有毒有害物體。

4、防治施工噪聲污染

4.1人為噪聲的控制措施

4.1.1施工現場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為噪聲的管理制度。盡量減少人為的大聲喧嘩,增強全體施工人員防噪聲擾民的自覺意識。

4.2強噪聲作業時間的控制

4.2.1凡在居民稠密區進行強噪聲作業的,嚴格控制作業時間,晚間作業不超過22時,早晨作業不早于6時,特殊情況需連續作業(或夜間作業)的,應盡量采取降噪措施,事先做好周圍群眾的工作,并報工地所在地的環保局備案后方可施工。

4.3強噪聲機械的降噪措施

4.3.1牽扯到產生強噪聲的成品,半成品加工、制做作業(如預制構件,鋁合金門窗制作等),應盡量在白天完成,減少因施工現場加工制作產生的噪聲。

4.3.1盡量選用低噪聲成備有消聲降噪設備的施工機械。施工現場的強噪聲機械(如:攪拌機、電鋸、電刨,砂輪機等)要設置封閉的機械棚,以減少強噪聲的擴散。

4.4加強施工現場的噪聲監測

4.4.1由項目部安全員定期和不定期對施工現場環境噪聲的進行監測,形成監測記錄,如測量結果超過《施工場界噪聲限值》標準,要及時對施工現場噪聲超標的有關因素進行調整,達到施工噪聲不擾民的目的。

5、防治施工照明污染

5.1夜間施工嚴格按照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的規定執行,對施工照明器具的種類、燈光亮度就以嚴格控制,減少施工照明對城市居民的影響。

6、防治施工固體廢棄物污染

6.1施工車輛運輸砂石、土方、渣土和建筑垃圾,采取密封、覆蓋措施,避免泄露、遺撒,并傾卸到指定地點,防止固體廢物污染環境。

五、措施實施情況檢查與考核:

1、本控制措施實施情況由公司工程管理部對項目部進行檢查考核。

2、公司工程部在檢查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的同時,檢查項目部的措施執行情況。若發現措施未落實或落實不到位的情況,將參照公司的有關規定給予項目部經濟處罰。

3、如果公司或其他行政執罰機構收到附近居民或其他單位或個人對項目部的投訴,公司將對項目部給予經濟處罰并責令限期內將投訴處理完畢。項目部則將追究各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并給予經濟處罰。

篇2:施工周邊環境安全評估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工作方針,切實保證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周邊環境安全,保障國家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建筑法》、《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23號)要求,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建設工程,是指房屋建筑(包括與其配套的線路管道和設備安裝工程)、市政基礎設施、軌道交通等工程。本市行政區域內高層建筑工程、大型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軌道交通工程;基坑開挖深度超過自然地面下5米(含5米)或深度雖未超過5米,但地質條件和周圍環境復雜的新建、改建、擴建、拆除建設工程,均應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建設工程開工前必須對施工現場周邊環境進行安全評估,并根據安全評估報告書制定安全監測方案,在施工過程中做好周邊環境的安全監測。未對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周邊環境進行安全評估和制訂安全監測方案的,屬于安全措施不到位,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不予通過開工前安全生產條件審查和建設工程項目安全生產評價。

第四條安全評估的主要內容

(一)涉及周邊環境的專項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規范要求,是否影響周邊環境安全;

(二)工程施工對毗鄰建筑物、構筑物的影響;

(三)施工方法對周邊建筑物、地下管線、市政道路等公用設施的影響;

(四)樁基施工、深基坑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五)施工現場的臨時設施選址是否合理,且應符合城市環境要求;

(六)施工現場腳手架、高支模、塔吊、易燃易爆化學品、有毒有害氣體等重大危險源對周邊建(構)筑物、電纜、通訊、居民、行人、道路、車輛等人員密集場所安全的影響;

(七)施工中各種粉塵、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以及噪聲、振動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程度;

(八)其他可能造成嚴重后果的危險源情況。

第五條安全評估工作由建設單位牽頭組織,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和與建設工程有關的其他單位應積極配合,并根據評估結果做好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監測、監控。

第六條安全評估機構應具有相應的安全評價資質,并經當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安全評估人員應有相應的專業技能和中級以上技術職稱。

第七條安全評估人員必須依據現場周邊環境狀況、各種地下管線資料、勘察報告及有關設計文件和國家的有關標準、規范,對施工現場周邊環境做出安全評估結論和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并對評估結果負責。

第八條安全監測應由建設單位組織有關單位進行。工程開工前應對周邊環境進行調查、拍照和記錄。同時,應委托經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備案的第三方監測機構按照有關規范及監測方案要求作好基坑以及周邊環境的全過程監測工作,提供及時、準確的監測數據與分析報告并承擔相應責任。

工程勘察單位應嚴格按照有關規范標準規定,為地下暗挖工程和深基坑支護設計提供各項參數和技術指標,并對所提交的勘察報告負責。地下暗挖工程、深基坑支護工程的設計單位要嚴格按設計程序和規定提交支護設計文件,且須經專家評審、施工圖審查合格后方可施工,并對方案的安全可靠性承擔設計責任。

監理單位的專業監理工程師應根據工程特點,認真編寫監理實施細則和旁站方案,嚴格按照經審查批準的設計文件和施工組織設計進行全過程安全、質量監理,及時掌握監測數據,切實把好現場施工安全質量關。

第九條安全評估報告書和安全監測方案應由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簽署意見,加蓋單位法人公章,經專家論證評審報建設安全監督機構備案后方可實施。

第十條建設單位應為施工單位提供必要的安全作業條件,及時組織環境評價、風險評估和危險源辨識,落實開發條件論證、規劃會審、擴初審查、施工圖審查等各項與施工現場環境相關的安全保障措施。通過安全評估以后提出的措施由建設單位委托有關施工單位或專業單位實施,費用按規定另行計算,嚴禁要求或暗示施工企業降低安全防護標準,嚴禁強令施工企業在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下冒險施工,嚴禁壓縮合理造價、合理工期。

第十一條監理單位負責對安全評估結論和安全監測方案的現場實際執行情況負監理責任。對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等相關責任單位不按照安全評估結論和安全監測方案執行的,監理單位應予以制止,要求施工單位暫時停止施工,責任單位拒不整改的,應及時向建設單位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書面報告。

第十二條施工單位應對相關安全評估結論和安全監測方案的落實負責。開工前施工單位的項目部技術負責人應對施工現場的安全評估結論和安全監測方案進行全面技術交底,施工單位的項目經理及安全監管人員應對防護方案的實施進行全過程管理。因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的原因,使安全評估結論和安全監測方案得不到落實,施工單位有權拒絕開工,應及時向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第十三條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對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工程建設責任主體安全生產職責落實情況的監督管理,對未按照國家規定及行業部門要求加強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管理的責任單位,應依法給予相應處理。

建設安全監督機構應對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周邊環境安全評估情況和安全監測方案以及施工現場安全事故隱患進行全過程動態監督管理,并建立健全施工現場深基坑、高支模、起重機械等重大危險源安全監督管理信息系統。未對施工現場周邊環境作安全評估、安全監測或安全評估、監測情況和制定相應措施與施工現場實際情況不相符的,將視為施工現場存在重大安全事故隱患,應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整改的應依法予以處理,對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予以通報批評。

第十四條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本地建設工程從業人員的專業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嚴格按照安全生產有關法律法規要求,強化施工管理和安全技能培訓,不斷增強各級管理人員特別是企業法定代表人、項目經理、專職安全員、特殊工種人員和一線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安全評估機構、監測機構的安全評估和安全監測人員應經專業技術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從事本崗位工作。

第十五條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定期對安全評估方案執行情況進行檢查、考核,對因未對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周邊環境進行安全評估和安全監測或因安全評估和安全監測措施不落實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破壞或事故的,應視情節輕重,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對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進行停工、罰款、停業整頓、降級、吊銷安全生產許可證書和暫停、吊銷個人從業資格等行政處罰。

篇3:某學校周邊環境安全治理制度

1、學校周邊環境治理涵蓋師生人身、食品衛生、文化活動等方面,系綜合性治理,應取得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與通力配合。學校對周邊環境應密切關注與監控。

2、學校在做好內保工作的同時,應重視學校周邊環境的安全治理工作,應主動聯系轄區的派出所、街道、工商管理、文化監管等部門共同抓好治理工作。

3、值日人員除做好校內的巡視工作,還應注意對校園外附近環境的巡查,發現社會不良分子對學生騷擾及各種事故,要針對不同情況及時報告"110"、"120"、"122"或附近派出所,保護學生的安全。

4、每天放學前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交通等各項安全。

5、要教育學生自覺遵守社會公德以及各類法規,維護社會公共秩序,敢于與壞人作斗爭,并掌握正確的維護方式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自護能力。

6、建立學校突發事件教師救護隊,高度警覺,隨時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