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第1章工程概況
§1.1編制依據
1、根據貞豐110kV變-龍場110kV變110kV線路π接入百納220kV變工程線路施工合同及有關協議。
2、根據貞豐110kV變-龍場110kV變110kV線路π接入百納220kV變工程施工圖紙。
3、公司的相關文件。
2)本工程現場調查資料和以往工程施工經驗
3)《電網建設安全健康與環境管理辦法實施細則》(中國南方電網計[2004]27號)。
4)現行國家(或部)頒發的規范、規程和標準
5)施工現場的具體環境、氣候、地質、水文實際情況。
§1.2基礎工程概況
本工程線路工程起自220kV百納變,終至π接點。龍場側π接點位于原貞豐110kV變-龍場110kV變110kV線路27#桿附近,貞豐側π接點位于原貞豐110kV變-龍場110kV變110kV線路33#桿附近;其中自立式直線鐵塔2基,自立式耐張鐵塔5基,預應力混凝土桿18基,線路長度:線路總長13.8km,工程地形系數:丘陵80%、平地20%,地質分類:堅土10%;松石10%;巖石80%。人工運輸:本工程小運距離0.3km。
§1.3基礎施工組織機構與質安監督管理辦法
§1.3.1基礎施工階段設置安全管理機構
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機構方框圖
在本工程中我公司將建立三級安全管理網絡,各級行政正職為安全第一責任人;總部設立安全管理部門并設專職安全員,現場設專職安全員,班組設兼職安全員;各級安全部門及人員職責如下:
6.2.1項目主管安全職責:全面負責工程施工安全工作,負責組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組織技術措施并監督實施。
6.2.2總部安全管理部門及安全員職責:負責制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審核項目經理制定的安全組織技術措施并監督實施;負責現場安全檢查工作;負責事故調查和分析工作,編寫事故調查報告。對項目主管負責.
6.2.3項目經理安全職責:全面負責現場安全工作,執行總部安全管理制度,負責組織制定安全組織技術措施并監督實施。
6.2.4現場安全員職責:負責制定安全組織技術措施,負責現場安全監督工作,對項目經理以及總部安全員負責。
6.2.5班組長安全職責:全面負責班組安全工作,負責具體實施各種安全制度及措施。
6.2.6班組安全員職責:負責監督各種安全制度及措施的實施,協助班組長做好安全工作。
6.2.7以上人員應自覺地接受業主及委托的監理公司的安全監督和指導,并堅決執行其指導意見和建議,自覺協助業主和監理公司進行安全檢查工作,以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
§1.4安全管理制度及辦法
7.3.1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及南方電網公司、貴州電網公司有關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規、法令、規定以及《電力建設安全施工管理規定》、《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程》。落實公司年度安全措施計劃以及本工程《安全管理辦法》和安全組織技術措施。
7.3.2正確處理進度、質量、安全的關系,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
7.3.3制訂《安全管理辦法》,明確各級各部門人員的安全職責和獎懲辦法,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生產管理網絡,確保施工安全。
7.3.4總部對施工任務和安全工作必須做到同時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審。
7.3.5全體施工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7.3.6各道工序開工前,必須對全體施工人員進行施工技術交底。一切施工必須有安全可靠的措施,無安全措施或未經技術交底不準進行施工。
7.3.7施工作業時,必須填寫工作票;每天工作前,堅持開好班前會,合理分配工作任務和安排工作人員,布置當天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項。
7.3.8施工班組必須堅持每周安全學習,及時分析施工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并制訂相應的措施。
7.3.9各級安全人員必須堅持定期安全檢查,及時發現和糾正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行為,針對存在的安全隱患和問題制訂相應的整改措施。
7.3.10堅持對事故三不放過原則,認真做好事故調查工作,及時總結經驗教訓。
7.3.11嚴格執行總部的安全考核制度,把安全問題落到實處,把安全責任與個人利益相結合。
7.3.12實行紅、黃牌制度,對累教不改的違章人員或較嚴重違章人員亮黃牌,累計三張黃牌者令其下崗學習有關安全規定15天;對嚴重違章人員亮紅牌,令其下崗學習安全規定20天。
7.3.13加強對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訓工作;上崗前對民工進行安全培訓,上崗后組織民工學習專項安全工作規定,并設專人監督民工的安全情況。對嚴重違章或累教不改者,決不姑息,及時解聘
6.2.4現場安全員職責:負責制定安全組織技術措施,負責現場安全監督工作,對項目經理以及總部安全員負責。
6.2.5班組長安全職責:全面負責班組安全工作,負責具體實施各種安全制度及措施。
6.2.6班組安全員職責:負責監督各種安全制度及措施的實施,協助班組長做好安全工作。
6.2.7以上人員應自覺地接受業主及委托的監理公司的安全監督和指導,并堅決執行其指導意見和建議,自覺協助業主和監理公司進行安全檢查工作,以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
第2章基礎工程施工的安全措施
§2.1施工人員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為了保證基礎工程施工的安全,必須認真執行DL5009.2—1994《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程(架空電力線路部分)》(簡稱安規)。還應針對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在基礎工序施工前編寫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措施。在執行安全規程的同時,還必須執行《電力建設安全健康與環境管理工作規定》(國家電力公司發布20**年1月21日起執行)。
基礎施工的人員應具備基本的安全素質和條件:
(1)對本工種的操作具有良好的技能水平。
(2)特殊工種(如爆破工、測量工、司機等)應具有本工種的作業合格證。
(3)施工人員在作業區內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及正確使用防護用品。
(4)施工人員應做到“五不”;不酒后作業,不違章作業,不影響他人安全作業,不使用不合格的工器具,不開啟不懂操作(無合格證)的機械。
基礎工程施工中,最易發生重大傷亡事故的子工序是石方的爆破和土方的挖掘作業。因此,消滅土石方爆破及塌方的傷亡事故是基礎施工安全的重點攻關項目。
§2.2人工土石方開挖
§2.2.1一般規定
(1)人工開挖基坑時,應先清除坑口的浮石及浮土等。向坑外拋扔土石時,應防止土石回落傷人。
(2)坑底面積超過2m2時,可由2人同時挖掘,但不得面對面作業。坑上應設一人監護并負責將土石運到距坑口邊0.5m以外的場地。
(3)坑深超過3m時,挖掘人員向坑外送土應使用蘿筐或吊籃;坑內、坑外人員應保持聯絡,互相配合。上下坑應用爬梯。
(4)除全掏挖型基礎外,一般土坑的開挖,為防止壁塌方,應設開挖坡度。坡度大小應視土質類別、地下水位和坑深確定。
(5)施工人員不得在坑內或陡坡上休息或用餐。
§2.2.2挖掘泥土坑、流砂坑的規定
(1)施工前應準備抽水機械和擋土木板、木樁,應制定開挖的方案。
(2)根據地下水位情況安裝擋土板,并隨時檢查其有無變形或斷裂現象。
(3)不得站在擋土板支撐上傳遞土方或在支撐上擱置傳土工具。更換擋土板應先裝后拆。
(4)泥水坑、流砂坑的挖掘應連續作業,基坑挖好后應立即支模及澆灌混凝土。
§2.3土石方的爆破作業
§2.3.1爆破材料的存放與保管的規定
(1)爆破材料必須放置在專用倉庫內,附近易燃物應清除。庫內禁止吸煙、用電爐。庫內電器設備應防止發生火花。庫房應通風良好,能防漏、防潮。
(2)爆破材料的庫房距住人建筑物的安全距離為:炸藥為2t時,不少于300m;炸藥為16t時,不少于450m;炸藥為32t時,不少于500m。
(3)炸藥與雷管必須分庫存放,并相隔一定距離。
(4)庫房應有警戒和專人看守,并應有消防和防雷擊的設施。嚴禁在庫房內制作起爆藥包、切割導火棠及將導火棠與雷管連接。非工作人員不得進入庫內。
(5)爆破器材必須專人管理,使用時必須建立嚴格的領用、退庫登記制度,嚴禁將爆破器材送人、轉讓或在非工程中使用。
§2.3.2爆破材料的裝卸和運輸的規定
(1)必須指派熟悉爆破材料性能的技工負責組織裝卸和押運,且應辦理爆破材料運輸證。
(2)裝有爆破材料的車船應停先靠在距建筑物或居民點200m以外的地方,并應設崗看守。
(3)炸藥和雷管不得同車、同船或同一人運輸。運輸中應裝在專用箱(袋)內。人力運輸時,每人只準背運一箱,人員之間距離應大于15m。
(4)雷管、黑火藥、膠質炸藥應特別注意防震,不得用拖車、自卸車運輸。雷管不得用自行車或二輪磨拖車運送。
(5)裝載爆破材料的汽車,不得裝有汽車的備用燃料。
(6)往工地運送爆破材料不得委托他人代送,也不準將爆破材料轉交他人。
§2.3.3打孔的規定
(1)人工打孔時,打錘人不得戴手套,并應站在扶釬人的側面。嚴禁對面打錘。
(2)用鑿巖機或風鉆打孔時,操作人員應戴口罩和風鏡。使用鑿巖機或風鉆前應熟悉使用說明書并執行有關操作的規定。
(3)使用鑿巖機或風動工具打孔時,操作者使用前應對機器進行檢查,不合格的機器不得使用。鑿巖機啟動后,應先空轉1min,再開始鉆孔。隨時觀察機器運轉情況,一旦發現異常,應先停機再檢查原因。鉆孔過程中如發現卡鉆等現象,停機后,再用扳手邊轉邊向外拔。操作時應配有助手兼監護。
(4)在同一地點一次起爆的炮眼,應全部打完炮眼后再裝藥。
§2.3.4炮孔裝藥操作的規定
(1)裝藥應由專業的爆破工負責。裝藥前應對爆破材料進行檢查,確認合格后再使用。已經變質失效的爆破材料嚴禁使用。對于長期存放的電雷管,在使用前應逐只進行電阻測定,并應符合下列要求:測定電流不得超過50mA;雷管應放遮蔽處或埋入土中5~10cm;在地面測定時安全距離不小于30m。
(2)向炮孔內裝炸藥和雷管,應輕填輕送,不得猛力沖壓或擠壓。炮眼或藥壺裝藥搗實及堵塞,必須用木制、竹制或塑料炮棍,嚴禁使用金屬工具搗送炸藥。
(3)炮孔裝藥后需用泥土填塞孔口,填塞深度為:
1)孔深0.4~0.6m時為0.3m.
2)孔深0.6~2.0m時孔深的1/2以上。
3)孔深2.0m以上時,不得少于1.0m.
4)填塞炮孔不得使用石子或易燃材料,必須注意保護導火棠或電雷等腳線。
§2.3.5起爆前準備工作的規定
(1)爆破施工之前,必須對爆破點周圍環境進行調查。危險警戒線的范圍應根據爆破方法和炮口方向按表6-1確定。
表6-1爆破危險區范圍
爆破方法順拋擲爆破反拋擲爆破表面爆破松動爆破
危險區范圍
(2)導火棠使用前須做燃速試驗,并根據地形確定其長度,但最短不得小于0.5m。同一坑內多炮,其導火棠長度不得相同,以便識別瞎炮。電雷管的接線長度不得小于安全距離,并應在接線前短接。
(3)在強電場內嚴禁使用電雷管。引爆用的干電池應裝在有開關的盒內。起爆器須在充電完畢后方可起爆,并由起爆人員攜帶及保管。
(4)切割導爆棠、導火棠應用鋒利小刀,嚴禁用剪刀或鋼絲鉗剪夾。嚴禁切割接上雷管的導爆棠。
(5)導火棠與火雷管的連接應用膠布黏牢,嚴禁用牙咬或敲擊。
(6)點炮前須將現場所有剩余爆破器材運出危險區;除操作和監護人員外,其余所有人員必須撤到安全區隱蔽;嚴禁在懸崖下及大石后面隱蔽。點炮后,點炮人和監護人應立即撤到安全區。
(7)在居民區、電力線、通信線、公路、鐵路及其他建筑物或構筑物附近進行爆破時,只允許用松動爆破法,并在炮眼上方加以覆蓋。在施工前應同其居民或運行單位聯系,在危險區內設置警戒標志,交通路口設專人看守。起爆前響哨警告,待危險區內無人時方可起爆。
§2.3.6點火放炮的規定
(1)火雷管的裝藥與點火、電雷管的接線與引爆必須同一人擔任。
(2)相鄰基坑不得同時點炮。使用火雷管時,在同一基坑內不得同時點燃四個以上炮眼的雷等。
(3)在基坑內點火時,坑深超過1.5m,上下應使用梯子;嚴禁用腳踩已點燃的導火棠;坑上應設監護人。
(4)引爆電雷管應使用絕緣良好的導線,電雷管接線前,其腳線必須短接。
(5)點火放炮(或引爆)后應仔細傾聽,數清響聲,判斷有無盲炮。
§2.3.7點火放炮(或引爆)后檢查處理的規定
(1)無盲炮時,從最后一炮的響聲算起經5min后方可進入爆破區。
(2)有盲炮或數不清時,用火雷管起爆的,必須經20min后方可進入爆破區檢查;對電雷管必須先斷電源并短路,待5min后檢查。
(3)處理盲炮時,嚴禁從炮孔內掏取炸藥和雷管,應重新打孔爆破將啞炮帶響。重新打的炮孔應與原孔平行,且新孔距盲孔不得小于0.3m(淺孔時),距藥壺邊緣不得小于0.5m(深孔時)。
§2.4混凝土底、拉盤的安裝
§2.4.1人力安裝底、拉盤的規定
(1)人力往坑內下落三盤時,應用滑杠和繩棠溜放,不得直接將其翻坑內。
(2)人力往坑內溜放底拉盤時,坑內不得有人。坑內調整底提盤方位時,應使用鋼釬或撬杠。往坑內傳遞安裝部件時應直接傳遞,嚴禁拋扔。
(3)溜放三盤時的操作人員(拉繩人及撬扛人)都必須站在三盤后側用力,不得站在三盤前側或坑邊危險處。
§2.4.2吊裝法安裝底、拉盤的規定
(1)吊裝用的工器具使用前應經檢查合格。
(2)抱桿根應視土質情況與坑口保持不少于0.5m的距離。抱桿根應挖小坑(深度約0.2m)并埋土固定,防止受力后滑移。
(3)盤吊起時應設控制繩,預防盤離地碰撞抱桿。盤吊至坑口時,坑內不得有人;作業人員不得站在吊起的盤上下坑操作。
(4)在坑內進行砼盤找正時,作業人員應站在砼盤側面。
§2.5現澆混凝土基礎施工
§2.5.1混凝土基礎施工的一般規定
(1)現場人員應分工明確,互相配合;多人工作時必須明確安全負責人,負責現場的安全監督。
(2)搬運材料、機械應選擇好行進路線,雨天應注意防滑、防陷、防絆。
(3)機電設備使用前應全面檢查,確認機電裝置完整,絕緣良好,接地可靠,方準使用。
(4)根據現場環境,應設置工作范圍的警戒線,避免非工作人員進入施工現場。
(5)坑內、坑外同時作業時,坑外必須設專人對坑內作業監護;坑外工作人員不得向坑內拋擲材料或工具。
§2.5.2吊裝鋼筋籠及模板的規定
(1)利用三腳架吊裝鋼筋籠或模板時,應根據被吊物的質量,對三腳架及繩索等工具進行受力驗算。
(2)三腳架的安裝必須牢固,三腳架體與鉛垂線間的夾角不得大于30°。
(3)用人力拉動繩棠起吊模板時,繩尾應圍到木樁或角鐵樁上,防止繩棠在緩松時突然滑跑。(4)在吊裝過程中嚴禁施工人員踩在鋼筋籠或模板上。
§2.5.3模板安裝的規定
(1)模板應支撐牢固。立柱模板上端應固定在抬木或抬架上;中部應用方木呈內高外低、對稱支撐;下端或架于抬木或用鋼繩懸吊。
(2)高于坑口的模板根據其高度或用斜支撐或搭設支架,使其不致傾覆或晃動。
(3)模板支撐完好后,下坑作業(包括搗固)可利用抬木,但不應踩支撐木,以防支撐脫落和模板變形。
(4)拆除模板應自上而下進行,拆下的模板禁止拋擲,應集中堆放。木模板外露鐵釘應拔掉或打彎。
§2.5.4人工澆制混凝土的規定
(1)混凝土攪拌的平臺必須搭設牢固,竹踏板不得懸空擺設。
(2)運送材料的手推車便道應平整,且無急轉彎;如果地面泥濘或雨后施工,地面應鋪墊草袋。
(3)向混凝土內投放大塊石時,應聽從坑內搗固人員的指揮,不得亂拋。坑口邊緣1.0m以內不得堆放材料的工具。
(4)手推車運送混凝土時,倒料平臺應設擋車措施,倒料時嚴禁撒把。
(5)扛送水泥的攪拌人員應戴防護帽和口罩。
§2.5.5機械澆制混凝土的規定
(1)攪拌機應設置在平整堅實的地基上,安裝后應使支架受力,不得以輪胎代替支架。
(2)攪拌機在運轉中,嚴禁將工具伸入滾筒內扒料。加料斗升起時,料斗下方不得有人。
(3)使用電動振搗器時,電源橡皮線就絕緣良好。振搗器運轉過熱或暫停使用時應切斷電源。
第3章基礎工程施工文明施工及環境保護措施
§3.1基礎施工的環保措施
由于線路工程地理位置的不同,對環境保護要求不完全相同。基礎開工前必須熟悉設計說明書和招標文件,了解建設單位對環保的要求并制定相應的措施。當線路工程有特別環保要求時,應編寫環保施工技術措施。
桿塔基礎的施工必須對環境保護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如砍伐樹木、房屋拆遷、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等。但是,必須采取措施使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點,并盡可能在工程竣工后恢復原地表的本來面貌。
基礎工程開工前,首先應制定環保的目標,落實組織機構,制定各機構的職責,對參加施工的人員進行環保教育,提高環保意識,做到自覺保護環境。
§3.2土石方開挖的環保措施
(1)盡量減少塔位的降基量,減少植被的破壞。基礎坑挖出的土應堆放在規定位置,回填后多余的土應堆在凹陷處并夯實。嚴禁向塔位及接地溝的坡下方隨意棄土,并不準將棄土堆于農田內。
(2)為了保護環境和保護基礎的穩定,在山坡地帶可將棄土裝入編織袋有序分層地疊放于基坑坡下側,避免棄土被雨水沖刷流失。石坑爆破應使用松動爆破法或小炮,避免土石飛濺及噪聲影響周圍環境。
(3)修建或拓寬臨時運輸道路的土石方填于一側并夯實,不得任其流失。
(4)現場施工臨時設置的土坎、水溝、孔洞等必須按原地形地貌進行填埋、夯實,使其恢復原貌。
(5)基坑回填應按規范要求分層夯實,并留足夠的防沉層。鐵塔立好后,塔腳處不應留積水小坑。必要時應將塔腿二次防護處理(指塔腿主材埋入土內部分涂刷瀝青等)再進行回填,恢復原地形斜坡。
§3.3材料堆放的環保措施
(1)堆放材料應根據現場情況,選擇合理布置方案,力求占地最少,搬運距離最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最小。
(2)在農田中堆放砂石料時,應使用編織袋或塑料布在地面襯墊,避免砂石撒落在田內。
(3)施工現場應做到工完料凈。對現場剩余的砂石料應運至其他樁號使用,或者與土摻合后回填至坑內。對剩余的水泥必須運回材料站。
(4)現場廢棄的編織袋、塑料制制品、線繩等雜物,不許亂丟,應及時清理、回收,使施工現場做到工完料盡場清。
§3.4運輸及其他的環保措施
(1)在林區的工地小運輸,只準拓寬原有人行通道,不許修建新的道路,以盡量避免砍伐林木。
(2)在林區或草地施工應注意防火,不準亂丟煙頭(煙頭應帶回住地),盡量不用明火。
工作時劃定工作范圍,由專人負責監督,人員離場時,不得留有明火和暗火。
(3)嚴格按設計及規程規定,砍伐通道林木和拆遷房屋,盡量少砍少拆,以保護生態環境。
(4)在施工中若遇到文物古跡、古建筑、古樹、奇樹等應采取保護措施并及時報告業主和有關部門,確定是否保留。
(5)在施工現場留宿人員,不得亂扔廢棄物,不應隨地大小便,不應有大的喧鬧,搞好環境衛生,以保護環境的衛生和安靜。
篇2:儲油罐陰極保護施工防雷防靜電基礎規定
儲油罐底板做陰極保護有部分基本的規定一定要遵守:如果儲油罐底板的外表面有防腐層的時候,設置的陰極保護電流密度必須控制在5毫安每平米到10毫安每平米之間;如果儲油罐底板的防腐層質量很差或者沒有的時候,陰極保護的電流密度就要控制在10毫安到20毫安每平米之間。
陰極保護系統與測試裝置要同時進行,因此,儲油罐的測試規定也要同時進行:長效參比電極要埋在儲油罐底板的下面,底板中心位置需要的參比電極應該選用長效硫酸銅或者高純鋅的參比電極;測試用的電纜線應該選用質量好,強度高,長度充足的;測量儲罐底板的保護點位時可以在底板下面安裝帶孔塑料管。
防雷防靜電接地的規定
(1)犧牲陽極可以兼作儲罐的防雷防靜電接地極。儲罐的接地極應采用電位較低的材料,適宜選用棒狀、帶狀鋅陽極或鍍鋅扁鋼、鍍鋅圓鋼接地極;
(2)為了減小陰極保護電流的流失,可以在儲罐接地線與接地網之間安裝接地電池;
(3)每組鋅陽極接地極的匯接電纜與儲罐接地引線可用銅鼻子以螺栓方式連接;
(4)工藝戰場的電氣設備的工作接地、保護接地及信息系統的接地適宜采用鍍鋅扁鋼、圓鋼等材料。
陰極保護方式,儲罐底板外壁是必須要做陰極保護的,而且根據環境的不同以及設備大小的差異,適合選用的陰極保護方式也是不一樣的。針對于大型儲罐,特別是遇到土壤電阻率比較高的時候,最好選擇的陰極保護方式是外加電流陰極保護;而對于體積比較小的儲罐,加上周圍的環境中土壤電阻率比較低的情況,最適合選擇的陰極保護方式就應該是犧牲陽極陰極保護。在選擇陰極保護方式的之前都要計算陰極保護電流,這方面就需要考慮陰極保護的接地系統會造成陰極保護電流的流失。
在做儲罐基礎的時候往往都會在陰極保護系統上撒一層瀝青砂,這種瀝青砂是不建議采用的,因為它會阻礙陰極保護系統發出的電流向儲罐底板移動,影響陰極保護系統的效果。因此,現在儲罐大多采用給儲罐底板外側刷一層底漆。有很多人都會認為底漆比較容易在焊接的時候發生損壞而有所擔心,其實這是很正常的,雖然底漆會比較容易受損,但是損壞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大部分還是可以保存完好的,這會很有效的減小對陰極保護系統電流的需求,而且電流的分布也會非常的均勻。
篇3:施工現場基礎設施管理制度
為了提供和維護工作場所和相應設施,滿足施工生產生活的需要,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項目部在工程進場前,做好工作場所和設施需用計劃的編制工作,報安全科長審核,分公司經理審批。
第二條:項目部依據繪制的施工現場總平面布置圖確定工作場所和設施位置,報安全科、安全處審核,安全副總經理審批后實施搭設工作。
第三條:基礎設施的搭設工作必須在工程正式開工前完成,并通過安全科、安全處共同驗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四條:基礎設施的搭設標準根據工程申報的文明工地等級來確定,具體標準參照《文明施工標準》。
第五條:基礎設施的搭設工作由項目部負責實施,安全科負責搭設過程中的現場檢查、指導,總公司安全處負責對搭設標準落實情況的監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