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關于腳手架高處墜落事故分析處理措施

關于腳手架高處墜落事故分析處理措施

2024-07-23 閱讀 9190

一、事故經過

8月28日,由某建筑公司承建的宿舍樓主體己封頂,當天上午瓦工于某某等3人站在宿舍樓3單元6樓兩陽臺中間搭設的毛竹腳手架上澆筑陽臺混凝土,由于沒有專門搭設卸料平臺,吊運的混凝土只好卸在該腳手架上臨時鋪設的鋼模板上。8時49分左右,當第三料斗混凝土卸在鋼模上,瓦丁于某某上前清理料斗時,腳手架右側內立桿突然斷裂,鋼模板滑落,于某某隨鋼模板墜落到地面,腦部和內臟嚴重受傷,施工現場管理人員急忙將他送往醫院,但經搶救無效死亡。這起事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9.5萬元。

二、在腳手架上發生高處墜落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

1、作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自我保護能力差,冒險違章作業。一是架子工從事腳手架搭設與拆除時,未按規定正確佩帶安全帽和安全帶。許多作業人員自恃“藝高人膽大”,嫌麻煩,認為不戴安全帽或不系安全帶,只要小心一些就不會出事,由此導致的高處墜落事故時有發生。二是作業人員危險意識差,對可能遇到或發生的危險估計不足,對施工現場存在的安全防護不到位等問題不能及時發現。

2、腳手架搭設不符合規范要求。建設部行業標準《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已經于20**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規范屬于強制性標準,在腳手架的設計計算、搭設與拆除、架體結構等方面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但在部分施工現場,腳手架搭設不規范的現象仍比較普遍,一是腳手架操作層防護不規范;二是密目網、水平兜網系結不牢固,未按規定設置隨層兜網和層間網;三是腳手板設置不規范;四是懸挑架等設置不規范,由此導致了多起職工傷亡事故的發生。

3、腳手架材質不符合要求,使用前未進行必要的檢驗檢測;

4、腳手架搭設與拆除方案不全面,安全技術交底無針對性。項目部重視施工現場、忽視安全管理資料的現象比較普遍,應當編制專項安全技術方案的專項施工工程,如腳手架搭設與拆除、基坑支護、模板工程、臨時用電、塔機拆裝等,不編制施工方案,或者不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照抄標準、規范,應付檢查。安全技術交底仍停留在“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的層次上,缺乏針對性。工程施工中憑個人經驗操作,不可避免地存在事故隱患和違反操作規程、技術規范等問題,甚至引發傷亡事故。

5、安全檢查不到位,未能及時發現事故隱患。在腳手架的搭設與拆除和在腳手架上作業過程中發生的傷亡事故,大都存在違反技術標準和操作規程等問題,但施工現場的項目經理、工長、專職安全員在定期安全檢查、平時檢查中,均未能及時發現問題,或發現問題后未及時整改和糾正,對事故的發生負有一定責任。

三、在腳手架上發生傷亡事故的預防措施

1、加強培訓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杜絕違章作業。

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是實現安全生產的重要基礎工作。企業要完善內部教育培訓制度,通過對職工進行三級教育、定期培訓,開展班組班前活動,利用黑板報、宣傳欄、事故案例剖析等多種形式,加強對一線作業人員,尤其是農民工的培訓教育,增強安全意識,掌握安全知識,提高職工搞好安全生產的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得以貫徹執行。腳手架等特殊工種作業人員必須做到持證上崗,并每年接受規定學時的安全培訓。《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規定,“腳手架搭設人員必須是經過按現行國家標準《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考核管理規則》(GB5036)考核合格的專業架子工。上崗人員應定期體檢,合格者方可持證上崗“。《建筑安裝工人安全技術操作規程》規定,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禁止穿拖鞋或光腳。在沒有防護設施的高空、懸崖和陡坡施工,必須系安全帶。正確使用個人安全防護用品是防止職工因工傷亡事故的第一道防線,是作業人員的“護身符”。

2、嚴格執行腳手架搭設與拆除的有關規范和要求。

(1)腳手架作業層防護要求

腳手板:腳手架作業層應滿鋪腳手板,板與板之間緊靠,離開墻面120-150mm;當作業層腳手板與建筑物之間縫隙大于150mm時,應采取防護措施。腳手板一般應至少兩層,上層為作業層,下層為防護層。只設一層腳手板時,應在腳手板下設隨層兜網。自頂層作業層的腳手板向下宜每隔12m滿鋪一層腳手板。

防護欄桿和擋腳板:均應搭設在外立桿內側;上欄桿上皮高度應為1.2m;擋腳板高度180mm;中欄桿應居中設置。

密目網與兜網:腳手架外排立桿內側,要采用密目式安全網全封閉。密目網必須用符合要求的系繩將網周邊每隔45cm系牢在腳手管上。建筑物首層要設置兜網,向上每隔3層設置一道,作業層下設隨層網。兜網要采用符合質量要求的平網,并用系繩系牢,不可留有漏洞。密目網和兜網破損嚴重時,不得使用。

(2)連墻件的設置要求

連墻件的布置間距除滿足計算要求外,尚不應大于最大間距;連墻件宜靠近主節點設置,偏離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于300mm;應從底層第一步縱向水平桿開始設置,否則應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宜優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一字形、開口型腳手架的兩端必須設置連墻件,連墻件的垂直間距不應大于建筑物的層高,并不應大于4m;高度24m以下的單、雙排架,宜采用剛性連墻件與建筑物可靠連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頂撐配合使用的附墻連接方式,嚴禁使用僅有拉筋的柔性連墻件;高度24m以上的雙排架,必須采用剛性連墻件與建筑物可靠連接;連墻件中的連墻桿或拉筋宜水平設置,當不能水平設置時,與腳手架連接的一端應下斜連接,不應采用上斜連接。

(3)剪刀撐設置要求

每組剪刀撐跨越立桿根數為5-7根;高度在24m以下的單、雙排腳手架,必須在外側立面的兩端各設置一組,由底部到頂部隨腳手架的搭設連續設置;高度24m以上的雙排架,在外側立面必須沿長度和高度連續設置;剪刀撐斜桿應與立桿和伸出的橫向水平桿進行連接;剪刀撐斜桿的接長均采用搭接。

(4)橫向水平桿設置要求

主節點處必須設置一根橫向水平桿,用直角扣件扣接且嚴禁拆除;作業層上非主節點處的橫向水平桿,宜根據支承腳手板的需要等間距設置,最大間距不應大于縱距的1/2;使用鋼腳手板、木腳手板、竹串片腳手板時,雙排架的橫向水平桿兩端均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縱向水平桿上。

(5)腳手架拆除要求

拆除前的準備工作:全面檢查腳手架的扣件連接、連墻件、支撐體系是否符合構造要求;根據檢查結果補充完善施工方案中的拆除順序和措施,經主管部門批準后實施;由工程施工負責人進行拆除安全技術交底;清除腳手架上雜物及地面障礙物。

拆除時應做到:拆除作業必須由上而下逐層進行,嚴禁上下同時作業;連墻件必須隨腳手架逐層拆除,嚴禁先將連墻件整層或數層拆除后再拆腳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應大于2步,如大于2步應增設連墻件加固;當腳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長立桿的高度時,應先在適當位置搭設臨時拋撐加固后,再拆除連墻件;當腳手架分段、分立面拆除時,對不拆除的腳手架兩端,應按照規范要求設置連墻件和橫向斜撐加固;各構配件嚴禁拋擲至地面。

3、加強腳手架構配件材質的檢查,按規定進行檢驗檢測。

多年來,由于種種原因,大量的不合格的安全防護用具及構配件流入施工現場,因安全防護用具及構配件不合格而造成的傷亡事故占有很大比例。因此,施工企業必須從進貨的關口把住產品質量關,保證進入施工現場的產品必須是合格產品,同時在使用過程中,要按規定進行檢驗檢測,達不到使用要求的安全防護用具及構配件不得使用。

腳手架鋼管應采用國家標準《直縫電焊鋼管》(GB/T13793)或《低壓流體輸送用焊接鋼管》(GB/T3092)規定的3號普通鋼管,質量符合《碳素結構鋼》(GB/T700)中Q235-A級鋼的規定。沖壓鋼腳手板、連墻件材質應符合《碳素結構鋼》(GB/T700)中Q235-A級鋼的規定,木腳手板材質應符合《木結構設計規范》(GBJ5)中Ⅱ級材質的規定。連墻件扣件材質應符合《鋼管腳手架扣件》(GB15831)的規定。舊鋼管使用前要對鋼管的表面銹蝕深度、彎曲變形程度進行檢查。舊扣件使用前應進行質量檢查,有裂縫、變形的嚴禁使用,出現滑絲的螺栓必須更換。

4、制定有針對性的、切實可行的腳手架搭設與拆除方案,嚴格進行安全技術交底。

安全防護方案是規定施工現場如何進行安全防護的文件,所以必須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針對現場的施工環境、施工方法及人員配備等情況進行編制,按照標準、規范的規定,確定切實有效的防護措施,并認真落實到工程項目的實際工作中。

腳手架搭設施工方案就包括如下內容:

(1)編制依據:主要是《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實施指南》、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施工圖紙等。

(2)工程概況及施工條件。

(3)腳手架結構形式選擇、基礎處理、搭設要求、桿件間距、連墻件設置位置、連接方法,并繪制施工詳圖及大樣圖。

(4)落地式外腳手架的搭設高度超過規范規定的要進行設計計算,設計計算的內容包括縱向、橫向水平桿等受彎構件的強度和連接扣件的抗滑承載力計算;立桿的穩定性計算;連墻件的強度、穩定性和連接強度的計算;立桿地基承載力計算等。

對50m以下的常用敞開式單、雙排腳手架,采用規范規定的構造尺寸,且符合構造規定時,相應桿件可不再進行設計計算。但連墻件、立桿地基承載力等仍應根據實際荷載進行設計計算。

當搭設高度在25-50m時,應從構造上對腳手架整體穩定性進行加強:縱向剪刀撐必須連續設置,增加橫向剪刀撐,連墻件強度相應提高,間距縮小,以及在多風地區對搭設高度超過40m的腳手架,考慮風渦流的上翻力,應在設置水平連墻件的同時,還應有抗上翻流作用的連墻措施等,以確保腳手架的使用安全。

當搭設高度超過50m時,可采用雙立桿加強或采用分段卸荷,沿腳手架全高分段將腳手架與梁板結構用鋼絲繩吊拉,將腳手架的部分荷載傳給建筑物承擔;或采用分段搭設,將各段腳手架荷載傳給由建筑物伸出的懸挑梁、架承擔,并經設計計算。

多層懸挑的腳手架,必須經設計計算確定。其內容包括:懸挑梁或懸挑架的選材及搭設方法,懸挑梁的強度、剛度、抗傾覆驗算,與建筑結構連接做法及要求,上部腳手架立桿與懸挑梁的連接等。懸挑架的節點應該采用焊接或螺栓連接,不得采用扣件連接作法。

吊籃腳手架的設計制作應符合JG/T5032-93《高處作業吊籃》及《編制建筑施工腳手架安全技術標準的統一規定》,并經企業技術負責人審核批準。當使用廠家生產的產品時,應有產品合格證書及安裝、使用、維護說明書等有關資料。其設計計算包括:吊籃及挑梁應進行強度、剛度和穩定性驗算,吊籃平臺及挑梁結構按概率權限狀態法計算,提升機按容許應力法計算。施工方案中必須對陽臺及建筑物轉角處等特殊部位的挑梁、吊籃設置予以說明,并繪制施工詳圖。

附著式升降腳手架的使用具有比較大的危險性。對生產或經營附著式升降腳手架產品的,要經建設組織鑒定,發放生產和使用證,并經使用本產品的當地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審查認定。施工單位自己設計自己使用的,使用前要向當地安全監督機構申報,并經審查認定。使用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必須按規定編制專項施工組織設計,其內容不但要結合施工現場作業條件,還要針對提升工藝進行編制,包括附著式升降腳手架的設計、施工及檢查、維護、管理等全部內容。

(5)腳手架搭設方案必須由有資格的人員(施工現場技術負責人)編制,經上一級技術部門、安全部門審核,公司或分公司技術負責人審批后執行。施工方案應與施工現場搭設的腳手架類型相符,當現場因故改變腳手架類型時,必須重新修改腳手架方案并經審批后,方可施工。方案經審定后,必須遵照執行,不得隨意變更。如遇特殊情況,需要變更的,應由編制人出具變更通知單、審批人簽發后方可生效。

(6)嚴格執行安全技術交底制度。安全技術交底工作,是施工負責人向作業人員進行職責落實的法律要求,要嚴肅認真的進行,不能流于形式。安全技術交底在正式作業前進行,不但口頭講解,同時應有書面文字材料,并履行簽字手續,施工負責人、生產班組、現場安全員各留一份。安全技術交底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在施工方案的基礎上進行的,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對施工方案進行細化和補充;二是要將操作者的安全注意事項講明,保證操作者的人身安全。交底內容不能過于簡單,千篇一律口號化。應按分部分項工程和針對作業條件的變化具體進行。

5、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安全檢查

安全生產責任制度是建筑企業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并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是搞好安全生產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安全生產責任制要將企業各級管理人員,各職能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和各崗位生產工人在安全生產方面應做的工作及應負的責任加以明確規定。工程項目經理部的管理人員和專職安全員,要根據自身工作特點和職責分工,嚴格執行定期安全檢查制度,并經常進行不定期的、隨機的檢查,對于發現的問題和事故隱患,要按照“定人、定時間、定措施”的原則進行及時整改,并進行復查,消防事故隱患,防止職工傷亡事故的發生。

腳手架檢查、驗收應根據技術規范、施工組織設計及變更文件和技術交底文件進行。在基礎完工后及腳手架搭設前、作業層上施加荷載前、每搭設完10-13m高度后、達到設計高度后、遇有六級大風與大雨后、寒冷地區開凍后、停用超過一個月后,均要組織檢查與驗收。

腳手架使用中,應定期檢查下列項目:

桿件的設置和連接,連墻件、支撐、門洞桁架等的構造是否符合要求;地基是否積水,底座是否松動,立桿是否懸空;扣件螺栓是否松動;立桿的沉降與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規范規定;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超載。

四、總結

很多工程事故的發生源于安全意識薄弱,嚴格按照規定,切實履行職責是防患于未然的有效保證

篇2:工程施工高處墜落防護措施

工程施工高處墜落防護措施

易發生高處墜落的工作有外架搭設、拆除;結構施工中扎筋、搭架、支模;外墻裝飾;砌體及構造柱施工;陽臺安裝;水電外墻管道安裝;窗安裝等。

針對措施:

1、對所有高處作業的班組必須進行高處作業的安全交底。

2、不適應高處作業的人員,如有恐高癥、貧血病、心臟病等。不能進行高空作業。

3、臨空面高處作業的人員必須拴安全帶,應特別規定安全帶必須扣好掛鉤后作業,嚴禁不使用掛鉤,把安全帶纏繞在身上的假裝使用狀況。

4、進料平臺:

⑴、本項目采用鋼定型式進料平臺,進料平臺獨立安裝,不與外架連接。

⑵、進料平臺嚴禁超重使用。

⑶、進料平臺的轉移和安裝、維護由機修組執行,設備負責,并記錄。

⑷、進料平臺的欄桿、欄板、防護門禁止私自改變。

⑸、進料平臺的使用安排專門人員負責上下料,其他人不準到平臺上。使用人員對平臺的異常情況,應立即報告施工員或其他管理人員,由設備員派專人修理,不準自行處理。

篇3:某教學樓工程預防高處墜落事故措施

教學樓工程預防高處墜落事故措施

根據建設部《建筑工程預防高處墜落事故若干規定》的文件,針對本工程特點,制定下列措施:

(一)、管理制度:

嚴格按照本設計的第二條進行建立和實施。

(二),對高處作業的管理

1、高處作業人員應經過體檢,合格后接受高處作業安全知識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2、作業人員應佩帶安全帽和必要的安全防護用具,并要正確使用。

3、特種高處作業人員應持證上崗,上崗前進行安全技術交底。

4、高處作業前,由安全員組織安全管理小組,對安全防護設施進行驗收,合格簽字后方可作業。

5、安全防護設施應用鋼管、扣件、安全網、竹架板、木板搭設,防護欄桿以黃黑相間的條紋標志,需拆除和變動時,應經安全員審批簽字,并組織驗收合格后才可實施。

(三),對機械設備的管理

1、龍門架、由公司設備站編制安拆施工方案,由管理站負責人審批簽字,并負責安裝和拆卸。

2、使用前應與我項目部,對龍門架進行驗收,合格簽字后方可使用。

3、龍門架應有完好的停層裝置,使用對講機和提示燈。

4、上料口設聯鎖安全門,同時采用斷線保護裝置,通道口走道板應滿鋪扎牢,設1.2m防護欄桿和0.2m擋腳板,并用密目網封閉兩側。

5、樓層采用架板滿鋪,防止人員和物料墜落。

6、吊盤上下行程內應無障礙物,防止偏重,龍門架吊盤嚴禁載人上下和超載。

(四)、對腳手架的管理

1、腳手架應編制施工方案,并審批簽字合格方可作業。

2、嚴格按腳手架施工方案進行實施。

3、硬性水平防護帶與建筑物間的空隙應封嚴,防止人員、物料墜落。

4、作業人員上下設專用通道,不得攀爬架體。

5、搭拆架子時,設專人對腳手架作業區域進行監護。

(五)、對外墻吊籃的管理

1、嚴格按照本設計中,裝飾工程施工措施關于吊籃安全措施的規定進行管理和施工。

2、每臺班作業前均應仔細檢查吊籃的安全情況,確定安全后才可上籃施工。

(六)、對操作平臺、卸料平臺的管理

1、對作業平臺、卸料平臺編制施工方案,經安全員驗收簽字后方可作業。

2、架體應保持穩固,不得與施工架子連通,并嚴禁超載。

3、移動式操作平臺立桿滿鋪,并設防護欄桿、擋腳板,立桿底部和平臺立面應分別設置掃地桿、剪刀撐或斜撐。

(七)、對模板工程的管理

1、模板工程應編制施工方案,經公司總工審批簽字后,項目安全員組織安全小組人員驗收合格簽字后,方可作業。

2、模板工程施工時,應保證作業人員有可靠的立足點,作業面按方案要求設置安全防護設施。

3、模板及支撐體系的施工荷載,應均勻分布,不得超過設計計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