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密閉施工管理安全技術措施

密閉施工管理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23 閱讀 8349

一、概況根據礦井生產的需要,需要在井下施工永久密閉,為確保施工期間的工作安全順利進行,特制定本安全技術措施。二、封閉方案的確定:由于1802上采面的推進,需要在3#石門、1802運輸巷及1802運輸聯絡巷處施工三道雙墻永久密閉,厚度為1.3米,砌筑材料為料石、灰漿、黃土或混合土。三、永久密閉施工參數密閉結構墻體厚度充填掏槽深度(mm)掏槽寬度(mm)充填材料充填厚度幫槽頂槽地槽磚、料石≥500黃土和混合土≥300≥500≥300≥200大于墻厚300四、永久密閉施工要求:1、密閉必須使用不燃性材料砌筑。(紅磚或料石)2、密閉位置必須選擇在動壓影響小、圍巖穩定、巷道規整的巷道內,密閉外側距離巷口應留有4—5米的距離。3、永久密閉要求墻體結構穩定嚴密,墻基與巷壁必須緊密結合,連成一體。煤巷密閉必須掏槽,幫槽深度為見實煤后0.5米,頂槽深度為見實煤后0.3米,地槽深度為見實煤后0.2米、掏槽寬度為大于墻厚0.3米;沿巷密閉不要求掏槽,但必須將松動巖體刨除,見硬巖體。4、砌筑時,縫隙必須錯開,不得出現重縫現象,要求灰漿飽滿,采用雙料石墻砌筑,墻體中間充填黃土或混合土,并夯實。5、砌筑時,要求在離底板高度為2/3設直徑為不小于25mm的檢測孔,用于觀測壓差、氣溫和采氣樣;同時密閉必須設置反水管,要求直徑為500mm,并安裝閥門,反水管離底板高度為300mm。6、墻體砌筑完畢后,墻面必須抹面處理,要求厚度大于20mm,墻面平整,1m內凸凹不大于10mm,且墻體四周要求不少于0.1m的裙邊。要做到耳聽無聲音、眼看無光亮、手摸無感覺。7、墻體砌筑完畢后,必須設置警示牌板、施工說明牌板及檢查牌板,并設置柵欄。8、密閉設施周圍5米范圍內嚴禁堆放雜物和其他設備、材料。五、施工前的準備1、施工前,將砌筑材料準備齊全,堆放在施工地點巷道兩側,并清理施工地點附近及后退路線的雜物,保證后退路線暢通。2、施工前、準備齊全鐵鍬、風鎬、大錘、釬子、瓦刀、線繩等工具以及觀測管、措施管等材料。3、施工前,必須由外向里逐步檢查施工地點附近頂、幫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妥當后方可施工。密閉前5米內必須保證支護可靠,無片幫、冒頂現象。4、施工前,必須組織所有施工人員學習施工措施。六、施工安全技術措施1、施工前必須檢查施工地點的瓦斯、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濃度,施工地點必須通風良好,瓦斯、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濃度不超過«煤礦安全規程»規定。2、密閉施工必須掏槽,用大錘、釬子或風鎬作業,先掏兩幫槽,再掏底槽,最后掏頂槽,掏槽深度不得小于300mm,嚴禁采用爆破方法掏槽。3、施工雙層料石密閉墻時,墻體厚度不小于1.3米,灰漿的灰砂比為1:3。4、施工時,要隨時清除幫、頂的浮矸,以免松動的矸石留于密閉四周影響密閉的嚴密性。5、砌筑時,四周要用灰漿充填嚴實,做到壁面平整,豎縫要錯開,橫縫要水平,排列必須整齊,杜絕裂縫、重縫、空縫。6、密閉墻封頂時,必須從兩側向中間砌筑,如有浮矸、活石,必須清理后再掏槽砌筑,確保封閉嚴密。七、密閉施工管理:1、密閉前后5米范圍內支護完好、無片幫、冒頂、無雜物、積水和淤泥現象。2、密閉前無瓦斯積聚。3、每個密閉前必須設置柵欄、警標,禁止人員入內,并懸掛說明牌。(牌板內容必須包括,瓦斯情況、一氧化碳情況、二氧化碳情況、氧氣、檢查負責人、檢查日期等情況)。八、其他安全注意事項1、施工時必須確保施工位置符合施工設計要求。2、施工前,必須將壁內外的鐵軌、鋼管、電纜等拆除完畢。3、施工人員隨身攜帶的小型材料和工具要拿穩,利刃工具要裝入防護套,材料應捆綁牢固,禁止使用工具打鬧。4、運送施工密閉材料時,推車間距必須大于15米,人員背運料石時必須注意安全,每次只允許抱一塊,防止發生碰手碰腳等意外事故發生。5、遞送料石砌筑密閉時,遞送料石人員必須待施工人員拿穩料石之后方可松手,以免料石掉落傷人。6、施工中,當班班長必須嚴密監視現場的頂板、通風等安全狀況,如遇到特殊情況須及時向跟班領導和調度室匯報,采取措施處理后方可繼續作業。7、施工前后必須向調度室匯報情況。8、密閉施工完畢后要有技術負責人對施工質量及現場安全進行檢查驗收。9、本措施中未涉及到的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執行。

篇2:進入密閉空間預防中毒措施規范

當在密室、儲糟、防水渠等空間狹小、空氣流通不暢的場所工作時,如果感到眼灼熱、流涕、嗆咳、胸悶或頭痛、頭暈、乏力時,就有可能是急性窒息性氣體中毒或缺氧。

衛生部和疾控中心在印發的《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農民工專題》小手冊中指出,預防密閉空間中毒,應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是要通風換氣;其次是要測定密閉空間內部氧氣、危險物、有害物濃度,隔離電、高溫、低溫及危害物質;同時還要遵循作業方法及安全操作規程,進入密閉空間必須得到許可,并有人監視,還要按規定佩戴供氧式防毒面具,設置自動報警裝置。此外,在發現工友中毒時,應做好個體防護措施進行救援,不要急于進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常見密閉的空間有洞穴、隧道、傾倒的建筑物、下水道和其他出入孔道、化糞池、鍋爐、變形的車子等。密閉空間作業可能會造成的危害有:缺氧、窒息;硫化氫、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中毒;火災、爆炸;觸電;被夾、被卷;墜落、滑落;陷入、塌陷、吞陷等。

篇3:密閉空間作業預防中毒措施

當在密室(地下倉庫、儲藏室、地窖等)、儲槽(儲罐、反應釜等)、管道(煙道、下水道、化糞池等)以及其它一些空間狹小、空氣流通不暢的場所工作時,如果感到眼灼熱、流涕、嗆咳、胸悶或頭痛、頭暈、乏力時,就有可能是急性窒息性氣體中毒或缺氧,應立即逃離現場。

預防密閉空間中毒,應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對密閉空間進行強制通風換氣;其次是要探明密閉空間內部氧氣、危險物、有害物濃度,采取必要的措施隔離電、高溫、低溫及危害物質;同時還要遵循作業方法及安全操作規程,進入密閉空間必須得到許可,并有人監視,還要按規定佩戴供氧式防毒面具,設置自動報警裝置。此外,在發現工友中毒時,應做好個體防護措施進行救援,不要急于進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密閉空間作業可能會造成的危害有:缺氧、窒息;硫化氫、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中毒;以及火災、爆炸;觸電;被夾、被卷;墜落、滑落;陷入、塌陷、吞陷等等。

所以在未查明密閉空間的基本情況前,切不可盲從作業,確保勞動者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