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副井筒管路改造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

副井筒管路改造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

2024-07-23 閱讀 3622

一、施工概況:因生產需要,原清水泵房-40至0米斜坡供水管路廢棄不用,需重新架設一趟4″供水管路,管路走勢為-40清水泵—副井筒—0米,新接管路在0米東側馬頭門與原管路連接。為保證施工過程安全、順利,制定此方案措施。二、施工時間:2012年8月?日—8月?日三、施工單位:機電車間四、施工現場負責人:劉志祥、賈延輝五、施工安全負責人:杜秀兵六、施工方案:1、預先將-40清水泵房至-40井口的供水管路架設焊接好,管路與原風水管路橋架共用。2、將井筒管路所用4″管及施工所用工具材料如電焊機、小絞車、M16U型螺栓、滑輪、搭板、墊木(需提前到現場測量尺寸制作加工好)等提前回至0米東側馬頭門備用。3、井筒管路焊接施工現場在0米東側馬頭門下梯子間,管路固定位置在梯子間槽鋼外側邊緣(需提前在梯子間0米至-40米外側槽鋼靠近井筒側打兩個Φ20mm間距為135mm的預留孔,供固定U型螺栓用)。4、提前在0m東側馬頭門合適位置用地錨固定一部小絞車,馬頭門上方鋼梁上掛一滑輪,鋼絲繩繞過滑輪將鋼管固定牢靠。5、人工將鋼管順到梯子間外側槽鋼靠近井筒側,開動小絞車,將鋼管回至梯子間平臺上方合適處,將小絞車剎好車。6、聯系信號工,將罐籠頂部回至和梯子間槽鋼平臺同一平面處,之后人員站在罐籠頂上,在罐籠頂和梯子間槽鋼上搭木板平臺。7、一組人員下到梯子間平臺上,另一組通過罐籠頂木板平臺站到預焊鋼管外側。8、兩組人員協調配合,用U型螺栓將鋼管和墊木固定在梯子間平臺外側槽鋼上。9、拆除小絞車鋼絲繩依步驟5-8,將下一根鋼固定在下一層梯子間槽鋼上,之后梯子間人員和罐籠平臺上人員一起,先將兩根鋼管點焊在一起,再將兩根鋼管縫隙結合處滿焊。10、依照上述步驟,將供水管路從0米接到-40米馬頭門。11、將-40米馬頭門鋼管與已接好的清水泵房至井口的供水管通過焊接固定。12、管路改造完成后,試水檢驗,觀察有無漏水現象。13、施工完畢,整理現場工具材料,之后對新改造管路刷防銹漆。14、清理現場,施工結束。七、施工安全措施:1、施工前將副井口、0米、-40米馬頭門兩側的雜物清理干凈,施工過程中派專人看護,防止井筒落物,保證井筒施工人員安全。2、施工人員必須穿戴齊全勞動保護用品,并攜帶好照明工具,梯子間和馬頭門及罐籠頂平臺上作業人員必須佩帶合格的安全帶,并將其固定在附近牢固可靠處。3、施工前準備施工所用工具材料如電焊機、小絞車、滑輪、墊木、U型螺栓等,并提前將其備到施工現場,安排專人看護。4、施工前必須首先由上而下檢查井筒及梯子間管路、電纜等設施完好情況,若發現梯子間部件銹蝕損壞、護板脫落松動等威脅施工的不安全因素時,必須立即排除,確認無危險后,方可繼續工作。檢查工作每次施工前都必須進行一次。5、施工使用的小絞車制動情況、鋼絲繩及滑輪必須每日檢查,存在安全隱患時必須更換,鋼絲繩有磨損、斷股時,必須更換新繩,鋼絲繩直徑要在14mm以上。小絞車用地錨固定,錨固力不小于1t/根。6、焊接鋼管時要保證管路上下呈一條直線,且管路距離梯子間槽鋼距離也必須保持一致。7、施工中所用工具材料都必須采取防墜落措施,防止墜入井筒。8、施工過程中馬頭門人員不得越過安全護欄,梯子間人員身體不得探出梯子間護欄,罐籠頂木板平臺上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并將其固定在罐籠頂部牢固可靠處。梯子間人員施工時要特別注意觀察護板是否松動銹蝕,嚴禁在護板松動銹蝕情況下靠、扶護板。9、罐籠頂部木板平臺搭設必須穩固可靠,木板數量不得少于兩塊。10、施工現場必須保證有足夠的照明,保證施工人員視物清晰,必要時安排專人在旁用礦燈協助照明。11、施工過程中使用電焊、氣割時,嚴格按照電焊、氣割措施執行。12、每次施工開始前,仔細檢查上次管路固定狀況,存在安全隱患的必須采取措施處理,未處理時嚴禁施工。13、施工期間,副井絞車嚴禁動車。14、施工前,向所有參加施工人員貫徹此措施并簽名,不參加貫徹措施者不得參加施工。施工人員簽字處:?2012年8月?日

篇2:副井筒管路改造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

一、施工概況:因生產需要,原清水泵房-40至0米斜坡供水管路廢棄不用,需重新架設一趟4″供水管路,管路走勢為-40清水泵—副井筒—0米,新接管路在0米東側馬頭門與原管路連接。為保證施工過程安全、順利,制定此方案措施。二、施工時間:2012年8月?日—8月?日三、施工單位:機電車間四、施工現場負責人:劉志祥、賈延輝五、施工安全負責人:杜秀兵六、施工方案:1、預先將-40清水泵房至-40井口的供水管路架設焊接好,管路與原風水管路橋架共用。2、將井筒管路所用4″管及施工所用工具材料如電焊機、小絞車、M16U型螺栓、滑輪、搭板、墊木(需提前到現場測量尺寸制作加工好)等提前回至0米東側馬頭門備用。3、井筒管路焊接施工現場在0米東側馬頭門下梯子間,管路固定位置在梯子間槽鋼外側邊緣(需提前在梯子間0米至-40米外側槽鋼靠近井筒側打兩個Φ20mm間距為135mm的預留孔,供固定U型螺栓用)。4、提前在0m東側馬頭門合適位置用地錨固定一部小絞車,馬頭門上方鋼梁上掛一滑輪,鋼絲繩繞過滑輪將鋼管固定牢靠。5、人工將鋼管順到梯子間外側槽鋼靠近井筒側,開動小絞車,將鋼管回至梯子間平臺上方合適處,將小絞車剎好車。6、聯系信號工,將罐籠頂部回至和梯子間槽鋼平臺同一平面處,之后人員站在罐籠頂上,在罐籠頂和梯子間槽鋼上搭木板平臺。7、一組人員下到梯子間平臺上,另一組通過罐籠頂木板平臺站到預焊鋼管外側。8、兩組人員協調配合,用U型螺栓將鋼管和墊木固定在梯子間平臺外側槽鋼上。9、拆除小絞車鋼絲繩依步驟5-8,將下一根鋼固定在下一層梯子間槽鋼上,之后梯子間人員和罐籠平臺上人員一起,先將兩根鋼管點焊在一起,再將兩根鋼管縫隙結合處滿焊。10、依照上述步驟,將供水管路從0米接到-40米馬頭門。11、將-40米馬頭門鋼管與已接好的清水泵房至井口的供水管通過焊接固定。12、管路改造完成后,試水檢驗,觀察有無漏水現象。13、施工完畢,整理現場工具材料,之后對新改造管路刷防銹漆。14、清理現場,施工結束。七、施工安全措施:1、施工前將副井口、0米、-40米馬頭門兩側的雜物清理干凈,施工過程中派專人看護,防止井筒落物,保證井筒施工人員安全。2、施工人員必須穿戴齊全勞動保護用品,并攜帶好照明工具,梯子間和馬頭門及罐籠頂平臺上作業人員必須佩帶合格的安全帶,并將其固定在附近牢固可靠處。3、施工前準備施工所用工具材料如電焊機、小絞車、滑輪、墊木、U型螺栓等,并提前將其備到施工現場,安排專人看護。4、施工前必須首先由上而下檢查井筒及梯子間管路、電纜等設施完好情況,若發現梯子間部件銹蝕損壞、護板脫落松動等威脅施工的不安全因素時,必須立即排除,確認無危險后,方可繼續工作。檢查工作每次施工前都必須進行一次。5、施工使用的小絞車制動情況、鋼絲繩及滑輪必須每日檢查,存在安全隱患時必須更換,鋼絲繩有磨損、斷股時,必須更換新繩,鋼絲繩直徑要在14mm以上。小絞車用地錨固定,錨固力不小于1t/根。6、焊接鋼管時要保證管路上下呈一條直線,且管路距離梯子間槽鋼距離也必須保持一致。7、施工中所用工具材料都必須采取防墜落措施,防止墜入井筒。8、施工過程中馬頭門人員不得越過安全護欄,梯子間人員身體不得探出梯子間護欄,罐籠頂木板平臺上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并將其固定在罐籠頂部牢固可靠處。梯子間人員施工時要特別注意觀察護板是否松動銹蝕,嚴禁在護板松動銹蝕情況下靠、扶護板。9、罐籠頂部木板平臺搭設必須穩固可靠,木板數量不得少于兩塊。10、施工現場必須保證有足夠的照明,保證施工人員視物清晰,必要時安排專人在旁用礦燈協助照明。11、施工過程中使用電焊、氣割時,嚴格按照電焊、氣割措施執行。12、每次施工開始前,仔細檢查上次管路固定狀況,存在安全隱患的必須采取措施處理,未處理時嚴禁施工。13、施工期間,副井絞車嚴禁動車。14、施工前,向所有參加施工人員貫徹此措施并簽名,不參加貫徹措施者不得參加施工。施工人員簽字處:?2012年8月?日

篇3:舊區改造合作開發協議書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鑒于甲方已合法取得_____________項目開發建設權,乙方決定參建該項目,為明確甲、乙雙方的權利義務,甲、乙雙方經友好協商,一致達成如下協議:

  一、參建項目:______________房地產開發建設項目(以下稱本項目),屬_________新一輪舊區改造項目。

  二、參建方式及分配:

  乙方投入人民幣_________萬元參建投資款給甲方,用于本項目的開發建設。具體開發經營工作由甲方負責,包括動拆遷、工程建設、房屋銷售等工作。

  甲、乙雙方同意,按批準的本項目建設方案分配給乙方七個層面的住宅(建筑面積約_________平方米,依實測面積為準),該七個層面的住宅銷售后的收入為乙方在本參建項目中的全部收益。

  三、甲、乙雙方同意在乙方分得的住宅銷售后的收益(凈利)低于乙方投入的參建本金時,由甲方負責彌補。

  四、乙方應按本項目開發建設需要將上述投入資金打入甲方指定的帳戶。

  五、若因履行本協議而發生爭議,各方應友好協商解決。協商不成時,雙方同意提交_______________委員會仲裁解決。

  六、本協議一式貳份,甲、乙方各執壹份,自各方簽字、蓋章之日起生效。未盡事宜,另行協商解決。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_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