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鉆孔作業平臺搭設專項安全措施方案

鉆孔作業平臺搭設專項安全措施方案

2024-07-23 閱讀 4394

一、?編制說明

1、?編制依據

(1)、設計圖紙

(2)、項目部危險因素清單

2、編制目的

全面分析本項目作業過程中存在的危險源并采取可靠的安全手段,切實保障施工安全,確保安全目標實現。

2、?適用范圍

主要涉及平臺搭設的工程:山后一號橋、山后橋、信岙一號橋、信岙二號橋、下村橋、南村橋、北村橋。

二、?工程概況

1、?工程簡介

樂清市104國道虹橋過境公路改線工程第一合同段起點位于虹橋北村原104國道K1822+955處,經北村、南村、下村、信岙村、山后村,靠近虹南大道以東200米處止,全線長4km。本合同段沿線設中小橋共7座,橋梁總長為461.28m,圓管涵22道,與相應的地方道路平面交叉共10處,地方改河2處,改渠2處,工程合同總造價6527.8225萬元,合同工期20個月,質量要求合格。

2、?工程地質

本標段位于樂清灣濱海淤積平原的軟黏土地區,地形平坦,地勢平緩,地形坡度一般在1-3度,水網密布,沿線主要為耕地、農田,部分為村莊、道路,區內淺部地層普遍存在一層海積成因的厚約0.3-1米的粉質黏土,中部以層厚13-25m,具有高壓縮性、變性大、固結時間長的淤泥組成,下部由層厚約25-30m厚的沖擊相細沙。

3、?水文條件

?樂清灣濱海淤積平原地形平坦,河道水位基本穩定、水流平緩。常水位保持在黃海高程2.5-3.0之間。

三、?施工方案

結合本橋河床斷面、覆蓋層、地質和水深流速情況,決定采用適應性最強的鋼管樁平臺施工方案。由于基巖較軟,鋼管樁在400KN振動錘作用下,可以輕松進入覆蓋層。鉆孔平臺的搭設最突破出的問題是如何穩樁,根據本地區覆蓋層區域特殊的地形、地質狀況,振動錘沉樁平臺是理論和現場實際情況相結合的方案,有其獨特性和新穎性,對于本頂目,振動錘沉樁平臺為最佳施工方案。些方案技術可行,施工時水上作業量少,工序比較減單;所需人工、設備少,連結用的型材可以再利用,成本不高;施工進度快,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和有利條件:

(1)?選方案必須道選解決穩樁問題,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施工工序簡單,易于操作。在上述的施工方案中,以人工、設備最省,成本較低,施工工藝最為簡單。

(2)?打樁:采用吊機震動錘打樁。因為一方面增加單樁穩定性,增加作業效率;另一方面防止錘擊力過大易造成護筒底卷邊。振動錘沉樁能有效控制錘擊能量,成本也較低。

(3)?利用依托條件:本項目所經的河道寬度均小于30米,橋兩岸路基均可作為施工場地。

(4)?針對實際地質狀況:一是覆蓋層為淤泥,摩擦系數較小、強度較差,單樁自身穩定性差,需及時在樁頂進行連結固定。

四、?施工工藝流程

測量定位→吊機就位→吊機吊DZ90振動錘+鋼管樁起吊→測量校核樁位→DZ90振動錘夾替打→振動沉樁→高程控制→上層臨時連接→第二根鋼管樁起吊。

五、?主要施工方法

施工前的準備

(1)?材料加工

?根據施工需要將Ф380mm鋼管加工成10米一節,并在兩側焊吊環,考慮到平臺的穩定連接桿件采用[25槽鋼

(2)?測量放樣

?為保證各個鋼管樁能均勻受力,根據鉆孔灌注樁的位置進行鋼管樁樁位設計,并在現場進行測量放樣。順橋向間距3.5米、橫向鋼管樁間距2.5米。頂部用2組2*25工字鋼通過32號工字鋼橫向連接焊接組合成平面框架結構。平臺設計荷載200KN。

(3)?振動錘替打的制作

?DZ90振動錘為液壓單夾片錘,護筒施打時不能偏心進行,必須設計一個中間帶振動梁的替打,用12mm鋼板卷制兩個Ф1200mm高0.6m的圓筒,在其項部中間焊接I32作振梁,在I32上焊接厚30mm的鋼板作為液壓夾片的夾板。

(4)?主要施工步驟:

A、?吊機就位

?選擇地勢平坦,吊機力臂活動及荷載允許的范圍內,通過機械操作就位。

B、?鋼管樁就位

?鋼護筒通過吊機吊運到位后,由吊機吊起鋼護筒,測量校核樁位,檢查平面偏位、傾斜是否在允許范圍內,若超規范,立即調整,完成精確就位。就位后,由吊機慢慢放松主鉤,在重力作用下,鋼護筒下沉到不動為止。

C、?鋼管樁沉打

?吊機主鉤吊起DZ90振動錘,由振動錘上的液壓鉗夾住鋼護筒頂端中間的承力梁,調整吊點高度使震動錘底部特制套筒將待打入頂部鋼管套住。接通電源,使振動錘打入鋼管。開始時使用點振,在鋼管基本穩定后在連續打入。根據打入進度徐徐放松吊點。打入過程中出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處理好后再打入鋼管,一般在10秒以內沒有明顯進尺時,可以終止打入。當10S下沉量小于5mm時,即可停止振動,以防鋼護筒底端卷口。

D、?鋼管調平

?在一個墩18根鋼管樁全部打入后,根據施工水位高度將鋼管頂部調整到同一高度,鋼管頂部以高出施工水位1.5米為宜。

六、?危險因素分析

平臺搭設過程與使用過程的危險因素:物體碰撞、溺水、觸電、起重傷害。

七、?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1、?安全生產領導小組

組?長:李桂秋

副組長:張連明、蘇士武

成?員:胡莊君、李德飛、陳洪波、陳宇、孫春玉、帥青山、帥衛軍

安全生產領導小組職責:本施工作業的安全日常管理,監督落實各項安全防護措施,做好應急工作。

2、?技術措施

(1)?作業人員必須通過崗前安全培訓,未經過安全培訓的人員不得上崗,所有施工作業人員必須按照本工種的安全技術操作規范操作,聽從指揮,不得酒后作業。特種作業人員需經專門培訓,持證上崗,非持證人員禁止進行特種作業。正確配帶個人安全防護用品,重視施工過程的安全控制,加強現場施工人員和機械安全管理。各工序開工前,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

(2)?施工臨時用電:嚴格執行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對臨時用電線路經常檢查,特別是風雨季節要檢查漏電防護情況。

(3)?起重吊裝:必須嚴格遵守安全生產制度及操作規程,作業時必須明確作業警戒區域,加強現場防護,嚴禁有關人員進入吊裝區域,吊裝前,對所有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起吊設備性能必須良好,嚴格檢查吊、鎖具,以及鋼絲繩。為保障施工連續性,各部作業人員密切配合,不得違章指揮及違章作業。

(4)?施工過程的安全措施:在吊機旋轉范圍10米以內嚴禁無關人員進入。鋼管樁吊裝過程中,鋼管上不得站人,鋼管不得從作業人員上方越過。

(5)?安全應急措施:現場成立搶險小組,負責整個施工過程的安全監管及救護工作,按照“救人優先”原則,最先搶救受傷或落水者。

?八、安全檢查

?項目部安全員,每天做好安全巡察工作,對發現的安全隱患及時進行處理或整改,確保施工作業人員的安全。

樂清市104國道虹橋過境公路改線工程第一合同段項目經理部

2012年03月

篇2:支架搭設安全教育

1、材質及其使用的安全技術措施

(1)扣件的緊固程度在40-50N·m,對接扣件的抗拉承載力為3KN。扣件上螺栓保持適當的擰緊程度。

對接扣件安裝時其開口應向內,以防進雨水,直角扣件安裝時開口不得向下,以保證安全。

(2)各桿件端頭伸出扣件蓋板邊緣的長度不應小于100m。

(3)鋼管有嚴重銹蝕、壓扁或裂紋的不得混用。禁止使用有脆裂、變形、滑絲等現象的扣件。

2、支架搭設的安全技術措施

(1)搭設過程中劃出工作標志區,禁止行人進入,統一指揮、上下呼應、動作協調,嚴禁在無人指揮下作業。當解開與另一個人有關的扣件時必須告訴對方,并得到允許,以防墜落傷人。

(2)開始搭設立桿時,應每隔6跨設置一根拋撐,直至連墻件安裝穩定后,方可根據情況拆除。

(3)支架及時與結構拉結或采用臨時支頂,以保證搭設過程安全,未完成支架在每日收工之前一定要確保架子穩定。

(4)支架必須配合施工進度搭設,一次搭設高度不得超過相鄰連墻件以上兩步。

(5)在搭設過程中應由安全員、架子班長等進行檢查、驗收和簽證。每兩步驗收一次,達到設計施工要求后掛合格牌一塊。

3、架上施工作業的安全技術措施

(1)結構外支架每支搭一層,支搭完畢后,經項目部安全員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任何班組長和個人未經同意不得任意拆除支架部件。

(2)嚴格控制施工荷載,腳手板不得集中堆料施荷。

(3)結構施工時不允許多層同時作業。

(4)各作業層之間設置可靠的防護柵欄,防止墜落物體傷人

(5)定期檢查腳手架,發現問題和隱患,在施工作業前及時維修加固,以達到堅固穩定,確保施工安全。

云羅高速第一施工處

2011-1-12

篇3:落地式鋼管外腳手架搭設安全技術交底

  1.搭設腳手架的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訓練和體格查驗考核,持特種作業證方可上崗。如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癲癇及其他不適宜高處作業人員,一律不準從事搭拆作業。

  2.進入作業區域,必須戴安全帽,帶工具袋,懸空危險作業,必須先掛扣安全帶,嚴禁穿拖鞋、赤腳或硬底鞋上棚架操作。嚴禁作業中吸煙,嚴禁酒后作業。

  3.架設新用的材料及扣件的規格和質量必須符合有關技術規定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并經試驗合格后才能使用。不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扣件,不準鋼、竹材料混搭。

  4.架子地基應平整夯實(或和基礎)。并找平后,加設墊木、墊板或底座。不得在未經處理的起伏不平和軟硬不一的地面上直接搭設腳手架。不準用紅磚作墊塊。

  5.嚴格按照腳手架搭設方案規定的構造尺寸進行搭設,控制好立桿的垂直偏差和橫桿的水平偏差,并確保節點連接達到要求(綁好,擰緊或插掛好);垂直度<1/1000,絕對值不大于15cm。

  6.首層、頂層和施工作業層必須有腳手板鋪滿,鋪平鋪穩,保證有3個支撐點綁扎牢固,不得有探頭板。架體與建筑之間應逐層進行封閉(用水平網或板)。

  7.傳遞桿件料具,不準碰觸壓鉤搭高低壓電源線和電氣設備。

  8.搭設過程中要及時設置聯墻桿、斜撐桿、剪刀撐、插地桿以及必要的卸荷吊索,保證架體剪刀撐與地面夾角不小于45°,不大于60°。

  9.立網拉掛平整順直,網連接材料要符合要求。

  10.腳手架與建筑物之間每高4m,水平每隔7m應設置一道牢固的連接點,高層建筑工程的外腳手架應用剛性連墻桿,總高度超過100m時,應增設抗拔措施。

  11.內排柱離建筑物不得大于200mm。

  12.架上堆放材料、工具等荷載不得超過3kn/m。

  13.鋼管腳手架必須有良好可靠的防雷的接地,高于四周建筑物的腳手架應設避雷裝置。

  14.外腳手架搭設要有經審批的施工方案,每次搭高必須保持高于作業面1.2m以上,分段搭設完畢后應進行檢查,分段量化驗收,檢查合格才能使用,不合格不準交付使用。

  15.在腳手架外側搭設卸料平臺時,操作人員必須先系扣好安全帶。

  16.搭設上落人員的斜梯與地面或水平夾角20°左右,踏步間距不大于30cm,不準搭在靠高壓一側。

  17.遇有惡劣氣候(如風力在六級以上)時,禁止在腳手架上作業,并將腳手架與建筑物拉結牢固。

  18.補充交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