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建筑工程安全疏散問題

建筑工程安全疏散問題

2024-07-23 閱讀 1642

0引言?

建筑能夠發揮其正常的功能作用,除了合理的功能分區之外,還必須有合理的安全疏散和交通組織設計,尤其是高層建筑,特別是高層大型公共建筑,功能多樣,交通路線錯綜復雜。一旦發生火災,后果不堪設想。由于高層建筑的特殊性,安全疏散設計成了高層建筑中的重要問題,已經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從已有的火災案例來看,高層建筑存在較大的火險隱患,特別是在安全疏散方面問題突出,其防火設計必須受到重視。高層建筑的安全疏散設計在滿足現有《高層建筑設計規范》規定的基礎上,還應有其更嚴格和具體的要求。

1高層建筑安全疏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層建筑的特點,一是樓層多,垂直疏散距離長,人員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疏散到安全場所;其二是發生火災時,在“煙囪效應”作用下,煙氣和火勢豎向蔓延快,增加了安全疏散的困難,而平時使用的電梯由于不防煙火和停電等原因停止使用;其三是人員集中,容易出現混亂,擁擠的情況。而且在疏散過程中人往往具有一種恐懼心理,往往是向熟悉的路線疏散,向明亮的路線疏散,也增加了疏散的困難。高層建筑的功能分區合理,交通路線通暢,人員安全疏散快捷,不僅反映了一個建筑物的實用性和經濟性,同時還涉及到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性問題。對高層建筑進行防火設計,應從其建筑及使用特點出發,充分考慮建筑功能與消防安全的合理關系。

2高層建筑安全疏散設計的若干對策

2.1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路線對于民用建筑的安全出口應分散布置,每個防火分區、一個防火分區的每個樓層,其相鄰2個安全出口最近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5米。對于公共建筑內的每個防火分區、一個防火分區內的每個樓層,其安全出口的數量應經計算確定,且不應少于2個,當住宅中的電梯井與疏散樓梯相鄰布置時,應設置封閉樓梯間,當戶門采用用乙級防火門時,可不設置封閉樓梯間,當電梯直通住宅樓層下部的汽車庫時,應設置電梯候梯廳并采用采用防火分隔措施。通廊式居住建筑當建筑層數超過2層時應封閉樓梯間,當戶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時,可不設置封閉樓梯間。由于在發生火災時,人們在緊急疏散時,一個階段比一個階段安全性高,即人們從著火房間或部位,跑到公共走道,再由公共走道到達疏散樓梯間,然后轉向室外或其他安全處,一步比一步安全,不會產生“逆流”情況,這樣的疏散路線即為安全疏散路線。因此,在布置疏散路線時,既要力求簡捷明了,便于尋找、辨別;又要不致因受某種阻礙反向而行,并要特別注意疏散樓梯的位置,一般地說,疏散樓梯靠近電梯布置是恰當的,因為發生火災時,人們往往首先考慮并經常使用的路線和火災時緊急使用的路線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利于迅速而安全的疏散人員。疏散時指示也很重要,消防設計中明確規定如下:①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間的前室或合用前室。②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備發電機房、配電室、防煙與排煙機房以及發生火災時仍需正常工作的其他房。③公共建筑中的疏散走道。對于消防應急照明燈具的照度也有如下規定:①疏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應低于0.5l*。②人員密集場所內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應低于1.0l*。③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備發電機房、配電室、防煙與排煙機房以及發生為為災時仍需正常工作的其他房間的消防應急照明,仍應保證正常照明的照度。在高層建筑設計中,應根據建筑物不同使用性質、采用結構類不同等因素,盡量布置環形走道、雙向走道或無盡端房間的走道、“人”字型走道。這樣布置交通的優點是,既方便平時使用,火災時又能迅速使人們安全疏散。為了保證人們在火災時向兩個不同疏散方向進行疏散,一般應在靠近主題建筑標準層或其防火分區的兩端或接近兩端出口處設置疏散出口。在火災時人們常常是沖向熟悉、習慣和明亮處的出口或樓梯疏散,若遇到煙火阻礙,就得掉頭尋找出路,尤其是人在驚恐、失去理智控制的情況下,往往會追隨他們盲目行動,如只有一個方向得疏散路線是極不安全的。在建筑物中任何部位最好同時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疏散方向可供疏散。避免把疏散走道布置成袋形,因為袋形走到的致命弱點時只有一個疏散方向,火災時一旦出口被煙火堵住,其走道內的人員就很難安全脫險。在條件許可時,疏散樓梯間及其前室,應盡量靠近外墻設置。因為這樣布置,可利用在外墻開啟窗戶進行自然排煙,從而為人員安全疏散和消防撲救創造有利條件;如因條件限制,將疏散樓梯布置在建筑核心部位時,應設有機械正壓送風設施,以利安全疏散。建筑物底層公共疏散門各種高層建筑,有的安全出口與樓梯的數量與寬度相同。這對整個建筑物人員安全疏散式十分有利的。房間的疏散門安全出口的疏散能力,除了與總寬度有關外,還與一個房間的安全出口數有關,如果人員較多的房間,只布置一兩個寬大的出口,平時通行不便,火災時應急困難,容易造成人員傷亡。因此,凡人員較集中的房間,既要考慮平時疏散的方便,又要滿足緊急情況下的需要。應在安全出口的數量、分布、距離方面綜合考慮確定。

2.2合理布置疏散樓梯這是疏散道上的第二安全區域。為保證在火災時人們迅速安全疏散,對于旅館、辦公建筑、教學建筑、科研建筑、醫院、商業建筑、郵政建筑、電力調度建筑、廣播電視建筑、通廊式住宅等或其每個防火分區,應設有兩個不同疏散方向的疏散樓梯。從安全疏散角度看,上述布置方式有以下作用:①由于是兩個不同疏散方向的安全出口,就可以避免將兩個疏散出口(主要是樓梯)布置在建筑物同一層平面相距很近的一側,在發生火災時就可避免人群擁擠而出現混亂的情況,也可避免兩個出口全被煙火同時封住,失去兩個出口的作用,造成不應有的慘痛損失;②迅速安全疏散創造有利條件。由許多火災實例和試驗得知,人們常常按照平時的行動習慣進行緊急情況下的行動。例如,在火災情況下,首先向熟悉的疏散方向走去,但由于在火災這種高度緊張,驚慌異常,有可能奔向窄狹地點、不是正確疏散方向,以致不能很快脫險;再次失去理智控制的人,往往追逐別人盲目行動等。若有了不同疏散方向的安全出口,就能較好地與平時疏散活動結合起來,火災緊急疏散就可避免上述情況的出現。看來,只設有一個疏散方向的安全疏散出口是不夠安全的,而在建筑物或其每個防火分區的走道端部或走道端部的附近,設置樓梯,形成不同方向的安全疏散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建筑物類型的不同,標準層面積和性質不同,采用一刀切,不論什么形式的高層建筑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雙向安全出口,實際上對一些塔式建筑和單元式高層住宅的每個單元設置兩個安全出口就有困難。因此,《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對此作了規定。對于那些平面面積較小的高層建筑,設置室內樓梯有困難,可設置一座室外疏散樓梯或在面積較大的其他公共建筑設置兩座及兩座以上的室外疏散樓梯。室外疏散樓梯的優點是不占用使用面積,有利于降低建筑造價,又是良好的自然排煙樓梯,因為煙流到樓梯前室(敞開前室)很快就擴散了,比較安全。為了防止火災時火焰從門內竄出而把樓梯燒壞,則室外樓梯和每層處平臺,應采用非燃燒材料制作,平臺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h,在樓梯周圍2m范圍內的墻面上,除了可以設置疏散門外,不應開設其他門洞口,疏散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且不應正對樓梯段。

本文只是初步探討了高層建筑安全疏散設計的幾個問題,實際上高層建筑消防安全涉及許多方面,而且不能相互割裂。高層建筑的防火設計是一個持續性的課題,隨著近年來超大型公共建筑的出現,其功能的復雜化和不斷出現的新的問題,有待建筑設計人員和消防專業人士做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

篇2:碼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管理制度

1.港區內的安全出口數目、疏散寬度和距離,必須符合《消防法》的有關規定。

2.安全出口通道不得存放貨物,不準停放車輛和其他有影響疏散的遮擋物。

3.安全管理部門每天要進行安全巡視檢查,嚴禁安全出口上鎖、堵塞,保證碼頭內所有安全出口正常通行。

4.碼頭內所有倉庫、車間、辦公樓等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必須設置疏散指示標志和符合標準的燈光疏散指示標志。

5.安全部應對碼頭各種安全疏散指示牌進行檢查保養,發現損壞要及時更換維修。

篇3:施工現場消防安全疏散規定

1在建工程應設置安全疏散通道,滿足人員在火災或其它緊急事件發生時,自作業場所安全疏散到安全地帶的要求。

作業場所距安全疏散通道入口的間距不應大于30m。

2疏散通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疏散通道可利用在建工程結構已完的水平結構、建筑樓梯,也可采用不燃及難燃材料于在建工程洞口位置或外側搭設附著式疏散通道,疏散通道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0.5h;

2)室內疏散通道、在建工程外側附著式疏散通道的最小凈寬不應小于0.9m,室外地面疏散通道的寬度不應小于1.5m;

3)疏散通道的坡度不宜大于200,如受場地限制,坡度大于200時,應修建樓梯或臺階踏步,踏步的高寬比不得大于1:1;

4)疏散通道的側面如為臨空面,須沿臨空面設置高度不小于1.5m的防護欄桿。

5)疏散通道出口不應設置大門和門檻,且出口1.4m范圍內不應設置臺階或其它影響人員正常疏散的障礙物。

如確需設置大門,應保證火災時不需使用鑰匙等任何工具即能從內部易于打開,且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

6)疏散通道應設置引導疏散的明顯指示標識,相鄰兩道指示標志的最大距離不應超過20m,且疏散通道的轉彎處、疏散通道與其它通道交匯處及疏散通道出、入口必須設置。

疏散指示標志不應設置在可開啟的門、窗扇上或其它可移動的物體上;

7)疏散通道應設有夜間照明,無自然采光的疏散通道應增設有應急照明。

8)疏散通道內不得堆放任何材料、設備、機具及建筑垃圾,不得敷設有礙人員疏散的管線,不應敷設除低壓照明線以外的其它電源線和可燃氣體管道。

9)施工現場疏散通道不應隨意更改。

3用作在建工程疏散通道的建筑樓梯應與同層水平結構同期施工。

4施工用電梯不應作為安全疏散設施。

5在建工程外側附著式疏散通道如搭設在外腳手架上,疏散通道所在位置的上、下方及左右5m范圍內的外腳手架,須采用不燃、難燃材料搭設。

6在建工程作業場所應設置明顯疏散指示標志,其指示方向指向最近的疏散通道入口,中央疏散指示標志應標示雙向指示方向。

7建筑裝飾裝修階段,應在作業層的醒目位置設置安全疏散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