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人員密集場所應具備消防安全疏散條件規范

人員密集場所應具備消防安全疏散條件規范

2024-07-18 閱讀 9904

為指導各地做好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專項治理工作,切實督促消除火災隱患,堅決防止群死群傷重特大火災事故的發生,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浙江省實施辦法》、《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公安部第61號令)、《公共娛樂場所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公安部令第39號)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等法律法規和消防技術標準,對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條件進行了梳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人員密集場所應按現行消防技術標準要求,設置必要的安全疏散設施,并保證其功能完備,完好有效

本次人員密集場所專項治理活動主要包括五類場所:一是容納50人以上的影劇院、禮堂、夜總會、錄像廳、舞廳、卡拉OK廳、游樂廳、網吧、保齡球館、桑拿浴室等公共娛樂場所;二是容納50人以上的就餐、住宿的旅館、賓館、飯店和營業性餐館;三是容納50人以上的商場、超市和室內市場;四是學校、托兒所、幼兒園、養老院的集體宿舍,醫院的病房樓;五是勞動密集型生產企業的車間、員工集體宿舍。安全疏散設施主要指安全出口(包括疏散樓梯和直通室外地平面的疏散門)、疏散走道、疏散出口、火災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等。

(一)人員密集場所安全疏散設施的通用性要求

1、商住樓中住宅的疏散樓梯應獨立設置。

2、托兒所、幼兒園的兒童用房及兒童游樂廳等兒童活動場所不應設置在四層及四層以上或地下、半地下建筑內,當設置在其他建筑內時,宜設置單獨的出入口;當設置在高層建筑內時,應設置單獨的出入口(“應”為強制性要求,“宜”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

3、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應分散布置,相鄰2個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最近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5m。

4、安全出口處不應設置門檻、臺階,不應設置門簾、屏風等影響疏散的遮擋物。緊靠門口1.4m范圍內不應設置踏步。

5、疏散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不應采用卷簾門、轉門、吊門和側拉門。

6、用于疏散的走道、樓梯間和前室的防火門,應具有自行關閉的功能。防火門的閉門裝置應完好、有效。

7、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的室外疏散小巷,其寬度不應小于3米。

8、禁止在人員密集場所的疏散通道、疏散樓梯、安全出口處設置鐵柵欄。禁止在公共區域,包括集體住宿的學生、幼兒、老人、住院患者和員工休息的房間外窗安裝金屬護欄。

9、地下室、半地下室與地上房不應共用樓梯間,當必須共用時,應在首層與地下或半地下層的出入口處,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2h的隔墻和乙級防火門隔開,并應有明顯標志。

(二)公共娛樂場所安全疏散設施的設置要求

1、安全出口的數量:容納人數超過50的公共娛樂場所的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不應少于2個。

2、疏散樓梯間的設置要求:

(1)應設置封閉樓梯間的場所:a、設有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且超過3層的地上建筑;b、設有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的地下建筑,地下層數為一層或二層且其室內地面與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大于10m時;c、人防工程地下為二層且其室內地面與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大于10m時,設置在地下人防工程中的電影院、禮堂和建筑面積大于1000m2的其他公共娛樂場所;d、設置在建筑高度不超過32m的二類高層民用建筑內,或設置在高層民用建筑裙房內的公共娛樂場所。

封閉樓梯間的設置要求:樓梯間應靠外墻,并應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當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時,應按防煙樓梯間規定設置;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樓梯間的首層緊接主要出口時,可將走道和門廳等包括在樓梯間內,形成擴大封閉樓梯間,但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等防火措施與其它走道和房間隔開。

(2)應設置防煙樓梯間的場所:設有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的地下建筑,當其地下層數為三層及三層以上,以及地下層數為一層或二層且其室內地面與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時;人防工程中的電影院、禮堂和建筑面積大于1000平方米娛樂場所,當上述場所底層室內地坪與室內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時;設置在一類高層民用建筑和建筑高度超過32m的二類高層民用建筑內的公共娛樂場所。

防煙樓梯間的設置要求:樓梯間入口處應設前室、陽臺或凹廊;前室的面積:公共建筑不應小于6m2,公共建筑的合用前室不應小于10m2;前室和樓梯間的門均應為乙級防火門,并應向疏散方向開啟;前室內應設有室內消火栓。

單層、多層民用建筑、高層民用建筑的含義見本文最后的說明。

3、疏散寬度要求

疏散出口的總寬度不少于通過人數與百人疏散寬度指標(m/100人)的乘積。通過人數為人員密度指標(人/m2)與公共娛樂場所建筑面積(m2)的乘積,其中,錄像廳、放映廳的人員密度指標為1.0人/m2,其它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為0.5人/m2。每個疏散出口的疏散人數不宜大于250人。

百人疏散寬度指標按照《高規》、《建規》、《人防規》確定,一般為(0.6~1)m/100人。

疏散樓梯、走道的最小凈寬按實際疏散人數確定,且不應小于相關消防技術標準中對于最小凈寬的有關規定,其中:位于地下人防工程內的公共娛樂場所,樓梯不應小于1.4m、走道不應小于1.5m(走道單面布房)和1.6m(雙面布房);位于高層民用建筑內時,樓梯不應小于1.2m、走道不應小于1.3m(走道單面布房)和1.4m(雙面布房);位于單層、多層建筑內時疏散走道和樓梯的最小寬度不應小于1.1m。

對疏散寬度的要求,均以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筑物為例,下同。

4、疏散距離要求

當房間位于兩個外部出口或樓梯間之間時,房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離不宜超過40m,當房間位于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時,《建規》規定是22m,《高規》和《人防規》規定是20m。但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不應設于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

房間內最遠點至該房間門的直線距離《建規》規定是22m,《高規》規定多功能廳不宜超過30m,其他房間不宜超過15m;《人防規》規定是15m。

對疏散距離的要求,均以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筑物為例,下同。

5、火災應急照明設置要求

公共娛樂場所的下列部位應設置火災應急照明: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前室、消防電梯前室、觀眾廳以及每個公共活動的場所內;疏散走道及其轉角處;火災應急照明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火災應急照明燈宜設置在墻面或頂棚上,其照度《建規》和《高規》規定不應低于0.5L*,《人防規》中其照度規定不應低于5L*;

(2)火災應急照明燈應設玻璃或其它不燃燒材料制作的保護罩;

(3)火災應急照明燈的電源除正常電源外,應另有一路電源供電,或者由獨立于正常電源的柴油發電機組供電;或采用蓄電池作備用電源,或選用自帶電源型應急燈具。連續供電時間不得少于20分鐘。

6、疏散指示標志設置要求

公共娛樂場所應在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的上方、疏散走道部位設置燈光疏散指示標志。

?公共娛樂場所應在疏散走道的地面或靠近地面的墻上以及主要疏散路線的地面或靠近地面的墻上設置發光疏散指示標志。

疏散指示標志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疏散指示標志的方向指示標志圖形應指向最近的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

(2)燈光疏散指示標志應當設在疏散出口、安全出口的上方、疏散通道和轉角處距地面一米以下的墻面上,設在走道上的指示標志間距不得大于20m(人防工程不宜大于15m)。

(3)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的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線的地面或靠近地面的墻上應設置發光疏散指示標志。

(4)燈光疏散指示標志應設玻璃或其它不燃燒材料制作的保護罩。

(5)燈光疏散指示標志可采用蓄電池作備用電源,且在工作電源斷電后,應能自動接合備用電源。

發光疏散指示標志、燈光疏散指示標志、蓄光自光發型疏散指示標志的定義見本文最后的說明。

(三)旅館、賓館、飯店和營業性餐館安全疏散設施的設置要求

1、安全出口的數量

(1)人數超過50人的旅館、賓館、飯店和營業性餐館的安全出口的數目不應少于2個。如果旅館、賓館、飯店和營業性餐館為單層建筑,當其建筑面積不超過200m2,且人數不超過50人時,可設1個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2)《建規》規定可設一部疏散樓梯的旅館、賓館、飯店和營業性餐飲:層數為二層或三層,當每層最大建筑面積不超過500m2,且第二層和第三層人數之和不超過100人時,可設一個疏散樓梯;設有不少于2個疏散樓梯的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如頂層局部升高時,其高出部分的層數不超過兩層,每層面積不超過200m2,人數之和不超過50人時,可設一個樓梯,但應另設一個直通平屋面的安全出口。

2、疏散樓梯間的設置要求

(1)應設置封閉樓梯間的旅館、賓館、飯店、營業性餐館:設有空氣調節系統的多層旅館(賓館、飯店);設置在超過5層的多層公共建筑內;當地下為兩層,且地下第二層的地坪與室外出入口高差不大于10m的人防工程內建筑面積>500m2的旅館、賓館、飯店和建筑面積>1000m2的餐廳;設置在高層民用建筑的裙房及建筑高度不超過32m的二類高層民用建筑內。

(2)應設置防煙樓梯間的旅館、賓館、飯店、營業性餐館:設置在底層地坪與室外出入口高差大于10m的人防工程建筑內建筑面積>500m2的旅館和建筑面積>1000m2的餐廳;設置在一類高層民用建筑和建筑高度超過32m的二類高層民用建筑內。

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的設置要求同公共娛樂場所。但單層、多層民用建筑內的封閉樓梯間門可不采用防火門。

3、疏散寬度要求

疏散出口的總寬度不少于通過人數與百人疏散寬度指標(m/100人)的乘積。百人疏散寬度指標一般為(0.65-1)m/100人。每個疏散出口的疏散人數不宜大于250人。

疏散樓梯、走道的最小凈寬按實際疏散人數確定,且不應小于相關消防技術標準中對于最小凈寬的有關規定,其中:位于地下人防工程內的旅館、賓館、飯店和營業性餐館,樓梯不應小于1m、走道不應小于1.2m(走道單面布房)和1.3m(雙面布房);位于高層民用建筑內時,樓梯不應小于1.2m、走道不應小于1.3m(走道單面布房)和1.4m(雙面布房);位于單層、多層建筑內時不應小于1.1m。

首層疏散外門最小凈寬不應小于1.4m。

4、疏散距離要求

當房間位于兩個外出口或樓梯間之間時,房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離:《建規》規定是40m,《高規》規定旅館是30m、其他是40m,《人防規》規定旅館是30m,其他是40m,位于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的房間,《建規》規定是22米,《高規》和《人防規》規定旅館是15m,其他是20m。

房間內最遠點至該房間門的直線距離《建規》規定是22m,《高規》規定餐廳不宜超過30m,其他房間不宜超過15m;《人防規》規定是15m。

對疏散距離的要求,均以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筑物為例,下同。

5、火災應急照明設置要求

旅館、賓館、飯店、營業性餐館的下列部位應設置火災應急照明:

(1)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間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

(2)設有封閉樓梯間或防煙樓梯間的建筑物的疏散走道及其轉角處;

(3)單層、多層建筑每層建筑面積>1500m2的營業廳,或設在地下建筑面積>300m2的營業廳,或設置在高層民用建筑內的營業廳;

(4)消防控制室、自動發電機房、消防水泵房以及發生火災仍需堅持工作的其它房間。

火災應急照明的設置要求,與公共娛樂場所相同。

6、疏散指示標志設置要求

旅館、賓館、飯店、營業性餐館的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的上方、疏散走道部位應設置燈光疏散指示標志。

燈光疏散指示標志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疏散指示標志的方向指示標志圖形應指向最近的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

(2)設置在墻面上的疏散指示標志,標志中心線距室內地坪不應大于1m(不易安裝的部位可安裝在上部),走道疏散標志燈間距不應大于20m(設置在地下人防工程內,不宜大于15m);

(3)燈光疏散指示標志應設玻璃或其它不燃燒材料制作的保護罩;

(4)燈光疏散指示標志可采用蓄電池作備用電源,且在工作電源斷電后,應能自動接合備用電源。

(四)商場、超市和室內市場安全疏散設施的設置要求

1、安全出口的數量:

(1)人數超過50人商場、超市和室內市場的安全出口的數目一般不應少于2個。

(2)可設一部疏散樓梯的商場、超市和室內市場:層數為二層或三層,當每層最大建筑面積不超過500m2,且第二層和第三層人數之和不超過100人時,可設一個疏散樓梯;或設有不少于2個疏散樓梯的一、二級耐火等級,如頂層局部升高時,其高出部分的層數不超過兩層,每層面積不超過200m2,人數之和不超過50人時,可設一個樓梯,但應另設一個直通平屋面的安全出口。

2、疏散樓梯間的設置要求

(1)應設置封閉樓梯間的場所:設置在超過5層的多層民用建筑內;設置在底層地坪與室外出入口高差不大于10m的人防工程內,且建筑面積>1000m2;設置在高層民用建筑的裙房及建筑高度不超過32m的二類高層民用建筑。

(2)應設置防煙樓梯間的場所:設置在底層地坪與室外出入口高差大于10m的人防工程內,且建筑面積>1000m2;設置在一類高層民用建筑和建筑高度超過32m的二類高層民用建筑內。

3、疏散寬度要求

疏散出口的總寬度不少于通過人數與百人疏散寬度指標(m/100人)的乘積。百人疏散寬度指標一般為(0.65~1)m/100人。

商場、超市和室內市場內疏散樓梯、走道的最小凈寬按實際疏散人數確定,且不應小于相關消防技術標準中對于最小凈寬的有關規定,其中:位于地下人防工程內商場、超市和室內市場,樓梯不應小于1.4m、走道不應小于1.5m(走道單面布房)和1.6m(雙面布房);位于高層民用建筑內時,樓梯不應小于1.2m、走道不應小于1.3m(走道單面布房)和1.4m(雙面布房);位于單層、多層建筑內時不應小于1.1m。

4、疏散距離要求

?當房間位于兩個外出口或樓梯間之間時,房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離《建規》規定是40m,《高規》是40m,《人防規》是40m。當房間位于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時,《建規》規定是22m,《高規》是20m,《人防規》是20m。

房間內最遠點至該房間門的直線距離《建規》規定是22m,《高規》規定營業廳不宜超過30m,其他房間不宜超過15m;《人防規》規定是15m。

5、火災應急照明的設置要求

商場、超市和室內市場的下列部位應設置火災應急照明:

(1)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間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

(2)設有封閉樓梯間或防煙樓梯間建筑的疏散走道及其轉角處;

(3)每層建筑面積>1500m2的營業廳,或設在地下建筑面積>300m2的營業廳,或設置在高層民用建筑內的營業廳;

(4)消防控制室、自動發電機房、消防水泵房以及發生火災仍需堅持工作的其它房間。

火災應急照明的設置要求,與公共娛樂場所相同。

6、疏散指示標志的設置要求

商場、超市和室內市場應在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的上方和疏散走道部位設置燈光疏散指示標志。

地下商場應在疏散走道的地面或靠近地面的墻上以及主要疏散路線的地面或靠近地面的墻上設置發光疏散指示標志。

商場、超市和室內市場燈光疏散指示標志和發光疏散指示標志的設置要求同公共娛樂場所。

(五)學校、托兒所、幼兒園、養老院的集體宿舍,醫院的病房樓安全疏散設施的設置要求

1、安全出口的數量

(1)托兒所、幼兒園的安全出口的數目不應少于2個。

(2)學校、養老院、醫院的安全出口的數目不應少于2個,但當其為單層建筑且建筑面積不超過200m2、人數不超過50人時,可設1個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3)設有不少于2個疏散樓梯的托兒所、幼兒園、學校、養老院、醫院,設置在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如頂層局部升高時,其高出部分的層數不超過兩層,每層面積不超過200m2,人數之和不超過50人時,可設一個樓梯,但應另設一個直通平屋面的安全出口。

2、疏散樓梯間的設置要求

(1)應設置封閉樓梯間的場所:醫院的病房樓;或設置在超過5層的多層民用建筑內;或設置在高層民用建筑的裙房及建筑高度不超過32m的二類高層民用建筑內的其他場所。

(2)應設置防煙樓梯間的場所:設置在底層地坪與室外出入口高差大于10m的人防工程內,建筑面積>500m2的醫院;或設置在一類高層民用建筑和建筑高度超過32m的二類高層民用建筑內;

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的設置要求同公共娛樂場所。多層民用建筑內的封閉樓梯間可不采用防火門。

3、疏散寬度要求

疏散出口的總寬度不少于通過人數與百人疏散寬度指標(m/100人)的乘積。通過人數為人員密度指標(人/m2)與建筑面積(m2)的乘積,人員密度指標宜為0.75-1人/m2。百人疏散寬度指標一般為(0.65-1)m/100人。每個疏散出口的疏散人數不宜大于250人。

疏散樓梯、走道的最小凈寬按實際疏散人數確定。其中,醫院病房樓設在高層民用建筑和地下人防工程內時,每個外門的最小凈寬不應小于1.3m,走道凈寬不應小于1.4m(單面布房)和1.5m(雙面布房);單層、多層醫院的病房樓疏散樓梯、走道的最小凈寬不應小于1.1m。

學校、托兒所、幼兒園、養老院設在高層民用建筑內時,每個外門的最小凈寬不應小于1.2m,走道凈寬不應小于1.3m(單面布房)和1.4m(雙面布房);設在地下人防工程內時,走道凈寬不應小于1.2m(單面布房)和1.4m(雙面布房);設在單層、多層民用建筑內時,疏散樓梯、走道的最小凈寬不應小于1.1m。

4、疏散距離要求

房間位于兩個外出口或樓梯間之間,房間門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線距離,設在單層、多層民用建筑中的托兒所、幼兒園不應大于25m,醫院、療養院、學校不應大于35m;設在高層醫院病房部分和設在地下人防工程中的醫院不應大于24m。

位于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的房間,房間門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最大距離,設在單層、多層民用建筑中的托兒所、幼兒園、醫院、療養院不應大于20m,學校不應大于22m;設在高層醫院病房樓和設在地下人防工程中的醫院病房不應大于12m。

房間內最遠一點至房門的距離,設在單層、多層民用建筑中的托兒所、幼兒園、醫院、療養院不應大于20m,學校不應大于22m;高層醫院病房部分不宜大于15m;設在地下人防工程中的醫院不應大于15m。

5、火災應急照明設置要求

托兒所、幼兒園、學校、養老院、醫院的下列部位應設置火災應急照明:

(1)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或合用前室;

(2)設有封閉樓梯間或防煙樓梯間的建筑物的疏散走道及其轉角處;

(3)消防控制室、自動發電機房、消防水泵房以及發生火災仍需堅持工作的其它房間。

火災應急照明的設置要求,與公共娛樂場所相同。

6、疏散指示標志設置要求

單層、多層醫院的病房樓,其疏散走道和疏散出口,宜設置燈光疏散指示標志。

設置在高層民用建筑和地下人防工程內的托兒所、幼兒園、學校、養老院、醫院,其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處應設燈光疏散指示標志。

燈光疏散指示標志的設置要求與旅館相同。

(五)勞動密集型生產企業的車間、員工集體宿舍

服裝、鞋帽、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生產企業,按照其生產的火災危險性,一般為丙、丁類廠房。其安全疏散設施的設置應符合《建規》的有關規定。

1、安全出口的數量

廠房的安全出口的數目,不應少于2個。但丙類廠房每層建筑面積不超過250m2且同一時間的生產人數不超過20人時,丁類廠房每層建筑面積不超過400m2且同一時間的生產人數不超過30人時,可設1個安全出口。

廠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安全出口數目,不應少于2個,但使用面積不超過50m2,且人數不超過15人時,可設1個安全出口。

2、疏散樓梯間的設置要求

丙類廠房和高層廠房的疏散樓梯間應采用封閉樓梯間,高度超過32m的且每層超過10人的高層廠房、宜采用防煙樓梯間或室外樓梯。

高層工業建筑封閉樓梯間的門應為乙級防火門。

3、疏散寬度要求

廠房的每層的疏散樓梯,走道、門的各自總寬度,按照通過人數與百人疏散寬度指標(m/100人)的乘積確定。百人疏散寬度指標一般為(0.6-1)m/100人,但樓梯最小寬度不宜小于1.1m,疏散門的最小寬度不宜小于0.9m,疏散走道的寬度不宜小于1.4m。

4、安全疏散距離

廠房內最遠工作地點到外部出口或樓梯間的距離,高層丙類廠房不應超過40m,高層丁類廠房不應超過50m,多層丙類廠房(一、二級耐火等級)不應超過60m,多層丁類廠房(一、二級耐火等級)不限,單層丙類廠房(一、二級耐火等級)不應超過80m,單層丁類廠房(一、二級耐火等級)不限。

5、火災應急照明設置要求

丙類高層廠房的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消防控制室、自動發電機房、消防水泵房,應設置火災應急照明。

應急照明燈宜設在墻面或頂棚上。疏散用的火災應急照明,其最低照度不應低于0.5L*。

?(六)員工集體宿舍安全疏散設施的設置要求可參照消防技術規范對民用建筑宿舍樓的相關規定

二、安全疏散部位采用不燃或難燃裝修材料,嚴格控制火災荷載,防止產生火災煙氣和有毒氣體

安全出口、疏散樓梯間、疏散走道等部位,是火災時人員疏散、逃生的通道。如果在疏散通道的頂棚、墻面、地面等部位采用易燃、可燃裝修材料,一旦發生火災,不僅火勢通過疏散通道蔓延,并會釋放出煙氣和有毒氣體,直接威脅疏散人員的生命安全。因此,所有人員密集場所在下列安全疏散部位的裝修材料都不得采用易燃、可燃材料。

(一)安全出口的門廳

地上建筑的安全出口的門廳其頂棚應采用A級(即不燃性)裝修材料,其他部位應采用不低于B1級(即難燃性)的裝修材料。

地下建筑的安全出口的門廳其頂棚、墻面、地面均應采用A級裝修材料。

(二)疏散樓梯間

無自然采光樓梯間,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的頂棚、墻面和地面均應采用A級裝修材料。

(三)疏散走道

地上建筑的水平疏散走道,其頂棚應采用A級裝修材料,其他部位應采用不低于B1級的裝修材料。

地下建筑的水平疏散走道,其頂棚、墻面、地面均應采用A級裝修材料。

(四)其他要求

建筑內部裝修不應減少安全出口、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設計所需的凈寬度和數量。

建筑內部裝修不應遮擋疏散指示標志及出口,并且不應妨礙安全出口、疏散走道的使用。

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不應懸掛、擺放、張貼燃燒速度快、火災時釋放有毒氣體或產生大量煙氣的易燃、可燃物品。

三、加強日常消防安全管理,確保疏散通道暢通無阻

(一)對安全疏散設施要加強管理

人員密集場所應將安全疏散設施列入消防安全重點部位,實行嚴格管理,保持暢通。

1、在營業、生產、工作期間或集體住宿的老人、幼兒、住院患者、學生、員工休息時間,不得將疏散通道、疏散樓梯或安全出口鎖閉、封堵或占用。

2、應保持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標志、應急照明燈完好、有效,不得遮擋、覆蓋。

3、不得在疏散通道、疏散樓梯、安全出口處設置鐵柵欄。

4、不得在公共區域的外窗以及集體住宿的學生、幼兒、老人、住院患者和員工休息的房間外窗上安裝金屬護欄。

(二)加強防火巡查和夜查,及時發現并消除火災隱患

人員密集場所應嚴格依照《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公安部令第61號),對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疏散樓梯、安全疏散指示標志、應急照明、常閉式防火門等消防設施狀況進行巡查。

(三)設置必要的疏散圖示,制定緊急疏散方案并定期進行演練

1、人員密集場所常閉防火門上,應當張貼常閉防火門應隨時處于關閉狀態的警示用語。公眾聚集場所應當設置疏散圖示。

2、列入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的人員密集場所和公眾聚集場所應當制定緊急疏散方案,至少每半年進行一次演練。其他單位應當結合本單位實際,參照制定相應的緊急疏散方案,至少每年組織一次演練。

3、人員密集場所應當制定落實火災發生時保護學生、幼兒、老人、殘疾人、病人、旅客及從業人員的安全措施。發生火災時,現場工作人員應當組織、引導在場群眾及時疏散。

(四)加強消防安全教育,廣泛宣傳安全疏散常識

1、人員密集場所應加強對內部員工的消防安全培訓,全體員工應熟練掌握安全疏散引導常識。

2、學校、幼兒園應當采取寓教于樂等多種形式對學生和幼兒進行消防安全常識教育。

3、營業性人員密集場所應采用多媒體、廣播、書面等宣傳方式,告訴顧客緊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位置和安全疏散路線及逃生方法,并形成制度。

四、與安全疏散功能相關的其他要求

(一)利用火災應急廣播,引導人員有序疏散

設有控制中心報警系統的人員密集場所應設置火災應急廣播。設有集中報警系統的人員密集場所宜設置火災應急廣播。火災應急廣播的設置應符合《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98)。

消防控制室對火災應急廣播的控制,應符合下列要求:

1、二層及以上的樓房發生火災,應先接通著火層及其相鄰的上、下層;

2、首層發生火災,應先接通本層、二層及地下各層;

3、地下室發生火災,應先接通地下各層及首層;

4、含多個防火分區的單層建筑,應先接通著火的防火分區及其相鄰的防火分區。

卡拉OK廳及其包房內,應當設置聲音或者視像警報,保證在火災發生初期,將各卡拉OK房間的畫面、音響消除,并播送火災警報,引導人們安全疏散。

(三)加強對防排煙設施的維護保養

火災煙氣及火災中釋放出的有毒氣體是造成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對人員的安全疏散造成極大的障礙。人員密集場所應按消防技術標準的要求設置防排煙設施,將火災產生的煙氣排除,并及時阻止煙氣向樓梯間等安全疏散部位擴散。高層、地下人員密集場所尤其要保障防排煙設施的功能,確保火災時疏散人員的生命安全。

五、補充說明

(一)術語和定義

1、單層、多層民用建筑

9層及9層以下的住宅(包括底層設置商業服務網點的住宅)和建筑高度不超過24m的其它民用建筑及建筑高度超過24m的單層民用建筑。

2、高層民用建筑

10層及10層以上的居住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過24m的公共建筑。

3、人防工程

為保障人民防空指揮、通信、掩蔽等需要而建造的防護建筑。人防工程分為單建掘開式工程、坑道工程、地道工程和人民防空地下室等。

4、發光疏散指示標志

由疏散出口標志圖形或疏散通道標志圖形或由兩種標志圖形組合而成的一種起到疏散指示作用的消防安全標志。

包括電致發光型(如燈光疏散指示標志、電子顯示型疏散指示標志等)和光致發光型(如蓄光自發光型疏散指示標志)。

5、燈光疏散指示標志

用不燃材料制作,通過電源發光方式發出疏散指示信號的疏散指示標志。

6、蓄光自發光型疏散指示標志

用蓄光自發光型材料制成,當其外界照度消失或降低時仍能自發光的疏散指示標志。

7、安全出口

凡符合國家有關消防技術標準規定的疏散樓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門都是安全出口。

(二)主要依據的消防技術標準

GBJ16-87?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50222-95?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

GB50045-95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50098-98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

GB50116-98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防火規范

(三)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1998年9月1日施行)

《浙江省實施辦法》(1999年9月1日施行)

《公共娛樂場所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公安部令第39號)(1999年5月25日施行)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公安部令第61號)(20**年5月1日施行)

公安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關于開展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專項治理的實施意見〉的通知》(2003年5月12日下發)

本文所提出的安全疏散條件,僅供參考。如與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相抵觸,應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

篇2:施工現場消防安全疏散規定

1在建工程應設置安全疏散通道,滿足人員在火災或其它緊急事件發生時,自作業場所安全疏散到安全地帶的要求。

作業場所距安全疏散通道入口的間距不應大于30m。

2疏散通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疏散通道可利用在建工程結構已完的水平結構、建筑樓梯,也可采用不燃及難燃材料于在建工程洞口位置或外側搭設附著式疏散通道,疏散通道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0.5h;

2)室內疏散通道、在建工程外側附著式疏散通道的最小凈寬不應小于0.9m,室外地面疏散通道的寬度不應小于1.5m;

3)疏散通道的坡度不宜大于200,如受場地限制,坡度大于200時,應修建樓梯或臺階踏步,踏步的高寬比不得大于1:1;

4)疏散通道的側面如為臨空面,須沿臨空面設置高度不小于1.5m的防護欄桿。

5)疏散通道出口不應設置大門和門檻,且出口1.4m范圍內不應設置臺階或其它影響人員正常疏散的障礙物。

如確需設置大門,應保證火災時不需使用鑰匙等任何工具即能從內部易于打開,且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

6)疏散通道應設置引導疏散的明顯指示標識,相鄰兩道指示標志的最大距離不應超過20m,且疏散通道的轉彎處、疏散通道與其它通道交匯處及疏散通道出、入口必須設置。

疏散指示標志不應設置在可開啟的門、窗扇上或其它可移動的物體上;

7)疏散通道應設有夜間照明,無自然采光的疏散通道應增設有應急照明。

8)疏散通道內不得堆放任何材料、設備、機具及建筑垃圾,不得敷設有礙人員疏散的管線,不應敷設除低壓照明線以外的其它電源線和可燃氣體管道。

9)施工現場疏散通道不應隨意更改。

3用作在建工程疏散通道的建筑樓梯應與同層水平結構同期施工。

4施工用電梯不應作為安全疏散設施。

5在建工程外側附著式疏散通道如搭設在外腳手架上,疏散通道所在位置的上、下方及左右5m范圍內的外腳手架,須采用不燃、難燃材料搭設。

6在建工程作業場所應設置明顯疏散指示標志,其指示方向指向最近的疏散通道入口,中央疏散指示標志應標示雙向指示方向。

7建筑裝飾裝修階段,應在作業層的醒目位置設置安全疏散示意圖。

篇3:消防疏散設施管理制度

1.應按照國家有關消防技術規范的要求設置安全疏散設施。

2.單位必須購置符合國家規定的防火門、應急照明燈和疏散指示標志燈等合格的疏散設施。

3.各部門負責管理轄區內的安全疏散設施,并遵守以下規定:禁止在疏散樓梯和通道上堆放雜物、設備、安裝柵欄等,確保疏散通道暢通;在營業、生產、工作等期間,禁止將安全出口上鎖、遮擋;對常閉型防火門開啟后,應隨手關閉;不得隨意遮擋挪動、試驗應急燈及疏散指示標志;不得隨意操作防火卷簾等設施。

4.安全疏散設施應作為防火檢(巡)查的重要內容。

5.班組應每日、部門應每周對轄區的安全疏散設施進行巡查,檢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暢通情況,應急燈、疏散指示標志的在位情況,防火門的關閉情況等,發現問題及時改正。

6.單位應每月對安全疏散設施進行檢查(抽查),對應急燈、疏散指示標志燈、防火卷簾的功能進行試驗,發現問題按程序督促整改,保證疏散設施完整好用。